- 年份
- 2024(12690)
- 2023(18354)
- 2022(15906)
- 2021(15048)
- 2020(12914)
- 2019(30043)
- 2018(29816)
- 2017(57411)
- 2016(31307)
- 2015(35910)
- 2014(36047)
- 2013(35987)
- 2012(33644)
- 2011(30702)
- 2010(30864)
- 2009(28952)
- 2008(28915)
- 2007(25758)
- 2006(22787)
- 2005(20751)
- 学科
- 济(133049)
- 经济(132908)
- 业(86662)
- 管理(83589)
- 企(63016)
- 企业(63016)
- 方法(58894)
- 数学(51879)
- 数学方法(51392)
- 农(51224)
- 中国(39823)
- 农业(33777)
- 财(32287)
- 业经(30190)
- 学(27449)
- 制(27065)
- 贸(26940)
- 贸易(26925)
- 地方(26610)
- 易(26188)
- 银(22233)
- 银行(22173)
- 行(21262)
- 融(20937)
- 金融(20934)
- 环境(19291)
- 和(19278)
- 务(18682)
- 财务(18607)
- 技术(18564)
- 机构
- 大学(457798)
- 学院(455269)
- 济(191365)
- 经济(187375)
- 管理(175894)
- 研究(160352)
- 理学(151258)
- 理学院(149534)
- 管理学(147114)
- 管理学院(146281)
- 中国(123326)
- 京(98459)
- 科学(97836)
- 农(87989)
- 财(87330)
- 所(82560)
- 研究所(74866)
- 中心(73267)
- 业大(70707)
- 财经(69393)
- 农业(68247)
- 江(67792)
- 经(63170)
- 北京(62948)
- 范(60359)
- 师范(59848)
- 经济学(57973)
- 院(56780)
- 州(54260)
- 经济学院(52430)
- 基金
- 项目(301003)
- 科学(235396)
- 研究(220927)
- 基金(217924)
- 家(190003)
- 国家(188399)
- 科学基金(159854)
- 社会(139124)
- 社会科(131546)
- 社会科学(131508)
- 省(116571)
- 基金项目(115411)
- 自然(102458)
- 教育(100190)
- 自然科(99996)
- 自然科学(99968)
- 自然科学基金(98168)
- 划(98090)
- 编号(90982)
- 资助(90330)
- 成果(74952)
- 部(67675)
- 重点(67515)
- 发(65015)
- 课题(62211)
- 创(61334)
- 科研(57524)
- 教育部(57385)
- 创新(57307)
- 国家社会(57292)
- 期刊
- 济(213726)
- 经济(213726)
- 研究(138864)
- 中国(89682)
- 农(84740)
- 学报(74288)
- 科学(67821)
- 财(64327)
- 管理(60730)
- 农业(57482)
- 大学(55873)
- 学学(52353)
- 教育(47929)
- 融(45946)
- 金融(45946)
- 技术(37631)
- 业经(36929)
- 财经(33793)
- 经济研究(33544)
- 问题(29267)
- 业(28958)
- 经(28868)
- 贸(24200)
- 图书(24156)
- 理论(22714)
- 技术经济(22637)
- 版(22318)
- 世界(22192)
- 统计(20959)
- 科技(20699)
共检索到689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韶
近10年来,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就业已经发展到了1亿人左右,涉及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我国“十一五”期间及21世纪经济发展取得突破的重要因素,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初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2004-2005年,我们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中国农民工现状的实证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农民工合理流动的长效机制,实现我国以吸纳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战略和节约型农业的战略转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劲松
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民工数量、农民收入、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农民工工资的历年统计数据,建立4个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会导致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农民工数量的增加会使农民工工资增加,农民工工资增加会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政府的城乡、工农政策。4个统计模型的结果显示出了与一般发展经济学原理相悖的4个问题,且其中3个模型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因果积累循环。通过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总结出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中国的二元经济发展战略使得农民群体的地位被边缘化并不断加强的结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纪韶
为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发生近一年后对中国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笔者的课题组组织学生在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从流出地和流入地对农民工就业状态进行了调研。在对农民工就业状态的描述性统计、交互分类分析、对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农民工转移就业、稳定就业的任务依然艰巨,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与农民工就业不足将继续并存;农民工权益缺失,距离体面就业、生活和权益平等尚远;化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难点来自政策和社会管理体制上的问题,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需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作为中长期完善发展政策、机制和推进制度创新的一个核心问题。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状态 制度创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简新华 黄锟
调查表明,当前农民工的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工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拖欠问题有所缓解,政府给农民工提供的服务有所加强,但是农民工收入低、处境困难等基本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农民工比较强烈的市民化愿望也远远没有实现,所以必须在进一步落实各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大相关投入,逐步消除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和资金困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生存状况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斌红
如何促进农民工子女随迁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实证考察了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子女随迁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子女随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替换被解释变量、更换数据年份、构造工具变量、进行匹配估计等条件下依旧稳健;从异质性结果看,就业质量对女性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及较低教育程度农民工子女随迁的影响更大;作用机制检验显示,农民工就业质量通过提升照料能力及改善住房条件两条机制影响子女随迁。研究结论为中国在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有效促进农民工子女随迁,实现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慧媛 章铮 周健 赵长军 王海 郭雪霞
以最有代表性"中国打工第一县"之称的金堂县为分析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并结合多个典型创业案例,显示农民工创业与当地劳动力资源状况密切相关,同时也有自己的约束条件,农村中年以上劳动力、留守妇女、有家庭负担的青年劳力等人需依靠本地转移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了这些人员的本地就业,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解决了大量就业困难群体的本地转移就业问题,为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政府应当给予大力支持。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回乡创业 农民工创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秦晓娟
依据2236份农民工消费现状调查问卷数据的计量实证检验,从全国层面看,城镇化、自我市民身份认同对农民工消费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市民消费具有显著示范作用;而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则没有显著影响。提出如下建议:应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增加农民工收入;凸显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提高市民身份认同度;发挥市民的正向"示范"作用,提升农民工消费层次;稳步推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有步骤、分阶段的全覆盖,并"解套"农民工储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宗萍 段成荣 杨舸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问题。利用最新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概括和分析全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各项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随迁子女规模庞大、分布高度集中、多属长期流动、他们在接受义务教育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论文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相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随迁子女 生存状况 义务教育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子龙 王军 尹文欣 朱媛媛
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该研究通过构建农民工流动网络,分析不同时间截面农民工流动的空间偏好,并利用QAP方法探讨驱动农民工流动空间偏好选择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农民工总量持续增加,增速减缓,外出农民工进一步增多,但总占比有所下降;2)农民工以东西向流动为主,京津冀、沪苏浙以及广东省三大区域是主要的流入地,中西部地区是主要的流出源;3)农民工流动网络中的主体以年龄31~50岁为主,且大多数农民工仅有初中及以下学历,主要流动聚集地为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等东部发达省市;4)QAP回归表明,农民工流动偏好与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初级中学以上公办学校数量、省会城市之间的距离以及是否邻省具有显著的关系。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梅建明 袁玉洁
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3375份农民工调研数据,考察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愿望强烈的农民工和持有无所谓或不知道态度的中间人群这三类人群的群体特征,通过建立Logi st i c回归模型对影响其市民化意愿的各类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众多因素中,农民工个体特征、收入消费水平、社会生活状况等因素对其市民化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重视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代际差异,尤其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等利益诉求;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加大对农村地区高中及以上阶段教育财政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农民工工作技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锦墉 杨国强 梁志民 肖芳文
本文依据江西调查样本数据,分别采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职业流动性存在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性高于老一代农民工;性别、家庭负担、打工是否压力大、总收入趋势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性影响系数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存在影响程度的差异;婚否、土地流转意愿、离职综合因素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性影响系数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影响程度也有较大代际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涛生
在大量收集整理相关统计数据和连续追踪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农民工供求总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中国持续存在农民工总供给减少和总需求增加的趋势;供给减少的驱力和需求增加的拉力正在导致中国农民工总供给的短缺,2004年,供求曲线首次相交,这预示着农民工的供给剩余正在转向供给短缺。对中国农民工供求未来走势的回归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到2008年,中国农民工的供求缺口将突破3000万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其供求缺口将有持续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
农民工 供给 需求 短缺 趋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利
《农民工与城镇流动劳动人口经济状况分析》一书通过大量案例和调查数据分析,指出未来城市需继续完善农民工社会政策,通过多种途径解决社会人口流动过程中的突出矛盾,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彰显社会公平,为城市后续发展提供更充足的活力。
关键词:
农民工 人口流动 社会政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静 王欣
本文以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根据多方面数据,依据总量及增长率的变化特点,分析了不同时代特征下的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并将该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本文主要通过对外出农民工总体规模、流动格局以及收入状况三个方面,来分析农民工城市就业的现阶段特征。结果呈现出农民工外出总量增长减缓,举家外出、省际流动减少、向大中城市聚集以及中、西部地区收入水平迅速追赶的现象。
关键词:
城市就业 农民工 发展路径 省际流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军 沈政 宣轩
本文基于山东省583位农民工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对农民肉类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资收入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工的肉类消费水平,收入需求弹性为1.798,肉类消费对于农民工来说属于奢侈消费;工作单位包吃、参与城镇医疗保险以及从事建筑行业对农民工肉类消费需求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担心工资拖欠问题的农民工,其肉类消费水平更低。以上结论对于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农民工 肉类消费 影响因素 市民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流动行为研究——基于江苏省农民工就业调查数据
农民工转移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基于河南省的调查
农民工职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5个省(区、市)1141个农民工的调查数据
农民工的就业流动研究——基于江苏制造业调查的实证分析
居住条件、子女就学与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实证分析
社会资本、民间借贷及农民工收入的关系研究——基于武汉市农民工实地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
最低工资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基于中国农民工的实证分析
自主创业视角的中国农民工转移就业研究
职业教育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基于对全国农民工调查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