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90)
- 2023(6556)
- 2022(5393)
- 2021(5384)
- 2020(4368)
- 2019(10057)
- 2018(9916)
- 2017(18863)
- 2016(10092)
- 2015(11625)
- 2014(11446)
- 2013(11592)
- 2012(10912)
- 2011(10179)
- 2010(10161)
- 2009(9486)
- 2008(9211)
- 2007(8233)
- 2006(7413)
- 2005(6821)
- 学科
- 济(48560)
- 经济(48520)
- 农(44824)
- 业(32033)
- 农业(29585)
- 管理(18329)
- 方法(17367)
- 数学(16355)
- 中国(16272)
- 数学方法(16253)
- 业经(13410)
- 贸(11203)
- 贸易(11196)
- 易(11077)
- 制(10622)
- 企(10368)
- 企业(10368)
- 发(9942)
- 农业经济(9852)
- 村(8972)
- 农村(8962)
- 发展(8296)
- 展(8291)
- 体(8084)
- 地方(7968)
- 策(7741)
- 及其(7667)
- 收入(7537)
- 银(7492)
- 银行(7489)
- 机构
- 学院(148231)
- 大学(145603)
- 济(74642)
- 经济(73615)
- 研究(56889)
- 管理(54847)
- 理学(47452)
- 中国(47024)
- 理学院(46995)
- 管理学(46361)
- 管理学院(46103)
- 农(45128)
- 农业(34205)
- 京(31120)
- 科学(30992)
- 所(28365)
- 财(28288)
- 业大(27465)
- 中心(26706)
- 研究所(25745)
- 经济学(23480)
- 财经(22775)
- 经济学院(21245)
- 经(21164)
- 江(21049)
- 农业大学(20873)
- 北京(19901)
- 经济管理(19097)
- 科学院(19018)
- 院(18865)
- 基金
- 项目(98135)
- 科学(77898)
- 研究(75770)
- 基金(73254)
- 家(63759)
- 国家(63143)
- 科学基金(53259)
- 社会(50898)
- 社会科(47887)
- 社会科学(47879)
- 基金项目(38294)
- 省(35993)
- 教育(33107)
- 自然(30949)
- 编号(30726)
- 自然科(30235)
- 自然科学(30226)
- 划(29955)
- 资助(29765)
- 自然科学基金(29719)
- 农(27526)
- 成果(24811)
- 部(24295)
- 发(22865)
- 国家社会(22613)
- 中国(22363)
- 重点(21733)
- 教育部(20536)
- 课题(20449)
- 创(19909)
共检索到230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景辉 陈珍珍
中国农民工是一个流动的群体,对其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案设计对估计总体结果的影响很大。文章系统介绍了中国农民工抽样调查中采用的多目标分层复合抽样设计方案,并给出了多目标下总和、均值和比率的估计公式。
关键词:
农民工统计 抽样设计 多目标分层次抽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德一
所谓方案目标就是方案设计所要达到的估计精度。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正是通过比较方案目标与抽样系统反馈的估计精度方式,不断调整可控因素使系统产生目标精度,也就是说设计人员是依据所设计的方案目标进行其他各个单项设计的。设计方案目标应遵循下列原则:设计目标必须以保证估计值达到实践上所要求的最低精度为前提。在市场调查实践中,不管是要取得反映某种市场现象的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檀学文
时间利用被视为个人客观福祉的重要指标。由于数据限制,关于时间利用影响个人主观福祉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利用中国农民福祉抽样调查数据,描述了农民时间利用的统计学特征,着重分析了包括闲暇在内的时间利用指标对其主观福祉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农就业劳动时间对于农民是负担而不是直接需要,基于日志的时间利用变量对农民主观福祉基本上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认为,上述研究结果正好体现了中国农民时间利用的发展中国家特征,即在收入水平不够高的情况下,人们更加追求收入的提高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而将精神生活和闲暇活动置于次要的地位。
关键词:
福祉 主观福祉 时间利用 农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宗萍 段成荣 杨舸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问题。利用最新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概括和分析全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各项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随迁子女规模庞大、分布高度集中、多属长期流动、他们在接受义务教育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论文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相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随迁子女 生存状况 义务教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学文 杨欣
利用沈阳市281份农民工抽样调查样本,以职业流动次数作为衡量劳动力职业稳定性的指标,运用负二项回归对农民工职业稳定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就业距离及工作年限是影响农民工职业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来说,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会加速职业流动。
关键词:
职业稳定性 流动 农民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璐宁 孟续铎
本文以2245位农民工调查样本为依据,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民工在不同类型城镇间定居选择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位列前两位的是中小城镇和一线大城市,一些相同的因素影响着农民工定居选择的偏好,包括个体人力资本、婚姻状况、城市生活条件、发展空间等。不同的是,大城市端存在的"拉力"要大于中小城镇,同时生活成本高形成的"经济推力"也比较大,而中小城镇端因劳动保障欠缺等社会因素形成的"推力"要大于大城市。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肖丽 韩洪云 王秋兵
农民工城市定居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城市居住环境直接影响定居选择。本文运用辽宁省调查数据,定量研究新老两代农民工居住环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老两代农民工的居住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显著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的物质环境显著好于老一代;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混居概率更高,老一代与非同乡聚居概率更高;已婚农民工与同乡混居的可能性更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居住物质环境越好,与市民混居的可能性越高;家属随迁及随迁家属中在学子女数,均对农民工居住的物质环境有正向影响,并提高了其与市民混居的概率;务工时间越长,物质环境越好,与市民混居的概率也越高。此外,职业类型、迁移距离也对居住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有显...
关键词:
农民工 居住环境 代际差异 流动人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栾云云 张广胜
目前,新生代正成为农民工群体中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的特殊部分,他们带着憧憬和梦想走进城市,在市民化进程中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已经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城市市民的影响。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和特征,对于有针对性的提出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途径和对策,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肖丽 景再方 王秋兵 张瑞龙
本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辽宁省五县镇农民工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农民工在县镇务工时的邻居类型对其县镇定居决策存在直接影响,与市民混居的农民工未来定居县镇的概率最高;同时邻居类型还通过影响其人力资本提升这一中介变量来影响县镇定居决策,与同乡聚居的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提升水平高于与市民混居农民工,而人力资本提升越大,农民工选择县镇永久定居的概率越高,从而人力资本提升作为中介变量减弱了与市民混居的农民工在县镇定居的概率。
关键词:
农民工 邻居类型 人力资本提升 县镇定居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光慧 刘建平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国政府统计部门开展了农村住户等一系列农村统计调查,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多方面的数据信息。本文通过分析总结现行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方案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利用国际上前沿的连续性抽样调查方法作为理论基础,分别从农村住户抽样框的构建、连续各期调查样本的抽取、二维平衡轮换模式的设计、连续性抽样估计及其方差估计和连续时间序列数据的调整分析等角度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从而设计出更加科学的调查方案,为及时、准确地搜集和提供关于"三农"问题的数据信息服务。关于其他类型的抽样调查方案亦可按照本文研究的思路类似地加以设计和解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玉环
住房是人类生活所必须的物质资料,是居民生活福利的基本保障。为摸清居民住房需求的底数,引导住房产业健康发展,一些大中城市先后开展了不同范围的住房需求调查活动。本文以大连市市内四区住房需求抽样调查项目为例,具体探讨了住房需求抽样调查项目的方案设计及数据处理等问题。
关键词:
大连市 住房需求 抽样调查 复合分层抽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光慧 韩兆洲
文章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最低工资抽样调查方案。首先,构建了最低工资调查的抽样框,并运用双重抽样框等方法解决了企业名录框不完整的难题;然后,利用可获得的辅助信息设计了分层PPS二阶抽样和分层PPS整群抽样两种抽样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以供实际部门选择,同时推导出两种抽样方案下总体目标量的估计及相应的方差估计公式。
关键词:
最低工资 抽样调查 抽样框 抽样设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雷平静
《工业统计定期抽样调查试点方案》的设计雷平静ABSTRACTBasedonthepracticalworkingexperienceintheregularindustrialstatisticspi-lotsamplesurveyconducted...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爱华
从1984年7月进行的城市居民家计调查方案设计与调查的实施情况来看,我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抽样各阶段样本量的分配问题从中选城市这一级来看,较大的城市是三阶段抽样,中小城市是两阶段抽样或直接随机抽样。一般都是以自然形成的街,居委会、居民小组为阶段进行的。在第一阶段,中选街应抽调查户数是按各街所含居民户的比重比例分配确定的。这样的方法在实际中不好把握。而第二阶段居委会抽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