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92)
- 2023(9786)
- 2022(8054)
- 2021(7781)
- 2020(6359)
- 2019(14853)
- 2018(14688)
- 2017(27867)
- 2016(14835)
- 2015(17086)
- 2014(16781)
- 2013(16758)
- 2012(15290)
- 2011(14096)
- 2010(14363)
- 2009(13391)
- 2008(13001)
- 2007(11400)
- 2006(10162)
- 2005(9063)
- 学科
- 济(72860)
- 经济(72801)
- 农(49465)
- 业(45008)
- 管理(33058)
- 农业(33026)
- 方法(30996)
- 数学(29081)
- 数学方法(28582)
- 企(22987)
- 企业(22987)
- 中国(21880)
- 业经(19403)
- 贸(14621)
- 贸易(14611)
- 易(14392)
- 制(13195)
- 发(12845)
- 地方(12550)
- 农业经济(12510)
- 财(12232)
- 发展(10686)
- 展(10680)
- 策(10547)
- 学(10325)
- 银(10120)
- 银行(10118)
- 行(9858)
- 体(9783)
- 村(9547)
- 机构
- 学院(216848)
- 大学(211970)
- 济(101479)
- 经济(99871)
- 管理(83837)
- 研究(76788)
- 理学(73085)
- 理学院(72390)
- 管理学(70977)
- 管理学院(70613)
- 中国(61184)
- 农(54043)
- 京(44362)
- 科学(44119)
- 农业(41018)
- 财(39891)
- 所(38129)
- 业大(36991)
- 中心(35344)
- 研究所(34724)
- 财经(32074)
- 经济学(31610)
- 江(30687)
- 经(29584)
- 经济学院(28531)
- 北京(27998)
- 范(26862)
- 师范(26662)
- 院(26202)
- 经济管理(26175)
- 基金
- 项目(146080)
- 科学(116678)
- 研究(109352)
- 基金(108564)
- 家(94664)
- 国家(93858)
- 科学基金(80428)
- 社会(72395)
- 社会科(68384)
- 社会科学(68367)
- 基金项目(56262)
- 省(56092)
- 自然(49650)
- 教育(49319)
- 自然科(48604)
- 自然科学(48593)
- 自然科学基金(47735)
- 划(46441)
- 资助(45189)
- 编号(44226)
- 成果(34721)
- 部(34060)
- 发(33140)
- 重点(32730)
- 农(31669)
- 国家社会(31217)
- 创(30422)
- 课题(30155)
- 教育部(29082)
- 中国(28699)
- 期刊
- 济(114145)
- 经济(114145)
- 研究(62946)
- 农(60338)
- 中国(46061)
- 农业(41412)
- 科学(32426)
- 学报(32173)
- 管理(27181)
- 财(26952)
- 大学(26218)
- 学学(25101)
- 业经(24262)
- 融(22151)
- 金融(22151)
- 教育(20119)
- 业(19637)
- 技术(19464)
- 经济研究(17374)
- 问题(16349)
- 财经(15597)
- 农业经济(14902)
- 世界(14874)
- 农村(14463)
- 村(14463)
- 经(13553)
- 统计(12526)
- 版(12184)
- 技术经济(11803)
- 贸(11735)
共检索到322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继强
本文基于中国现阶段农民工涌入城市谋生并在城乡之间流动的实际,耦合了他们在城市打工和在农村务农的工资决定机制,认为被忽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失业并存"这种类型将形成农民工"城乡双锁定"的工资决定模型。本文由此刻画了一种即使在劳动力可流动的条件下也会出现并且仅靠市场化无法有效消除的新城乡二元结构。同时,该模型还为诠释农民工的低工资现象以及所谓的"民工荒"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解视角。
关键词:
农民工 保留工资 城乡双锁定工资决定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胡枫 王其文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为劳动力输出地带来了大量汇款,这些汇款甚至超过了当地的财政收入。在本文中,我们利用最近所做的农民工汇款问卷调查数据来分析影响农民工汇款的因素。因为关于汇款量的调查数据处于不同的区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所以我们利用区间回归模型来对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的打工收入、农村老家的非汇款收入、农村老家的耕地数量以及农民工的年龄对汇款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民工的转移成本、是否全家一起外出打工、是否有失业经历以及是否接受过大学教育对汇款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民工汇款 区间回归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韩渝辉 吴平
目前,我国关于"农民工回乡创业",研究学科已从社会学扩展到经济学、人口学、法学等,研究范围从宏观层面进入到微观层面,研究方法也从文献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但研究的系统性、规范性等有待提高,尤其需要在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问题、农民工回乡创业与城乡统筹如何结合以及如何与地区资源禀赋、人文条件结合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匡志盈
从世界城市化道路来看,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业,从农村转向城市是城市化的客观规律。一、西方城乡人口迁徒历程及移民素质教育英国起初是通过的圈地运动迫使大批小农涌向城市,后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建嵘
通过从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农民工群体作为"漂移的社会"的特征,提出农民工的"依法维权"解释模式及其维权特点,认为造成农民工弱势地位不仅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非法侵害;农民工对"法定权益"的维护会向对"基本权利"的争取方向发展。当前,政府进行制度改革,增强农民工维权能力、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是必要的。
关键词:
农民工 弱势群体 漂移的社会 依法维权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诺金
伴随着全面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民工转型为现代产业工人、城市市民和城市主人进程缓慢,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对农民工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面临农民工规模大、转型成本高、存在转型偏见和认识误区、制度约束和政策障碍及自身转型意愿和能力不足等困难,但也存在进城落户政策放松、逐渐占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强、居家进城农民工数量增多、城市吸纳人口潜力大、财政能力增强等机遇。应当抓住难得机遇,凝聚共识、形成合力,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改革,加快推进农民工向现代产业工人、城市市民和城市主人转型,确保农民工在城市"进得去、留得下、过得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炜 番绍立 樊静丽 高飞
本文利用CGE模型,模拟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转移支付水平越高,越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居民储蓄/支出结构是否一致,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具有明显差异。这为进一步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民工市民化 城乡收入差距 CGE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夏怡然
文章通过构建可变必需支出约束下的农民工劳动供给模型,对经典的劳动供给理论进行了修正,并利用浙江省温州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指出,由于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受到必需支出的约束,经典劳动供给曲线将在低工资水平处出现一个拐点,在拐点工资率以下,农民工的劳动供给与工资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当工资率下降时,农民工将适当地压缩必需支出,增加劳动时间,减少闲暇时间;当工资率上升时,农民工将适当地提高必需支出,减少劳动时间,增加闲暇时间。另外,非劳动收入、可支配的时间总量、物价水平等外生变量也将影响农民工的劳动供给。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供给 可变必需支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林竹 朱柏青 张新岭
在西方学者对就业能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模型,指出人力资本是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核心内在影响因素,社会资本通过人力资本对就业能力产生影响,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个性特质和外部环境是影响就业能力的外在因素。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需要个人、企业和政府三方共同努力。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能力 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芮正云 史清华
社会关系网络是农民工获取创业所需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而资源的吸收利用效果又取决于自身的不断学习,为此本文以农民工创业网络/学习能力为逻辑起点,构建整合性分析框架探究农民工创业绩效提升路径。以251家农民工创业样本实证研究发现:(1)创业网络能力对获取财务资源、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与人力资源的关系不显著;创业学习能力与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的获取显著正相关,而与财务资源的关系不显著。(2)财务资源和市场资源对"创业生存"所起到的影响相对更大,而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对于"创业成长"所起的作用相对更大。(3)创业认知分别在创业网络能力、创业学习能力与创业绩效之间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说明农民工创业者不仅要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网络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克服创业过程中受到的资源约束,还应根据所处创业阶段以及所面临的具体困境有针对性地获取资源,以更有效地改善创业绩效,而政府应当引导农民工创业者嵌入特色产业链网和入驻创业孵化组织,改进农民工创业培训内容,帮助农民工创业者提高创业认知水平。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罗小兰
论文以FGT指数为媒介对中国最低工资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理论研究显示,最低工资可以减少农村贫困,也可以增加农村贫困。其能否减贫及减贫幅度主要取决于最低工资农民工就业弹性。实证分析表明,在当前农民工就业弹性下,在1067元/年官方贫困线、每天人均1.25美元、每天人均2美元三条不同贫困线下,中国最低工资对农村贫困率、贫困深度、贫困强度都具有减少作用。分地区的检验进一步表明,东、中、西部地区最低工资对农村贫困具有减少作用,且减幅随着地区就业弹性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农村贫困 就业弹性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蒋长流
农民工就业身份的锁定使其在社会交往、角色转换、心理调适等方面都容易出现问题,面临健康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于农民工较弱健康风险意识,低价挤入城市就业市场,以及医疗、保障、信息等方面的弱势因素的冲击。严重的健康风险冲击会损害农民工健康负担能力,因此,有必要从农民工自身人力资本累积过程入手,以制度和培训为突破口有效降低农民工的健康风险。
关键词:
农民工 健康风险 冲击 管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志胜
着眼于当前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广泛存在但又被长期忽视的农民工自我雇佣现象,首次利用2010-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推算了自我雇佣农民工的真实规模,探讨了该群体的市场表现、福利状况和个体特征,并对自雇佣活动的进入机制进行初步考察。研究发现,近年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从事自雇活动的农民工比重维持在四成左右,自我雇佣已成为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重要形式。即使与正规受雇就业相比,农民工的自我雇佣行为依然存在明显的收入优势,但自雇农民工的劳动条件及享有的就业福利都要显著差于其他就业类型的农民工。同时,初步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的自我雇佣行为存在明显的自选择性,一旦无法进入正规部门或正规岗位实现就业,农民工更有可能会选择自我雇佣,而不是无奈接受非正规受雇。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尽管自我雇佣常被看作非正规就业,但一刀切式的正规化可能并非最优策略,甚至会带来效率和福利的双重损失。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德元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大量返乡农民工失去了工作就是其突出表现之一;官方统计数据表明,返乡农民工中的失业者约有2500万人,这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压力。为此,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及时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建民
改革以来,以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为导向的社会转型逐渐扭转了刚性的城乡二元分割格局,但伴随着农民工在城乡之间社会流动的却是通过他们的身体、社会空间以及媒体身份等表现出来的"象征二元结构"。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下,农民工的城乡流动并没有带来快速的城市融入和城乡融合,反而呈现出一条"流动的城乡界线"。
关键词:
农民工 象征二元结构 流动的城乡界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