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41)
2023(19643)
2022(16485)
2021(15544)
2020(13012)
2019(30003)
2018(29497)
2017(55975)
2016(30183)
2015(34153)
2014(33735)
2013(33275)
2012(30387)
2011(27447)
2010(27850)
2009(25971)
2008(25791)
2007(22938)
2006(20449)
2005(18281)
作者
(83856)
(70204)
(69536)
(66506)
(44547)
(33538)
(31710)
(27286)
(26604)
(25018)
(23840)
(23721)
(22374)
(22143)
(21697)
(21523)
(20619)
(20352)
(20292)
(20137)
(17635)
(17104)
(16989)
(16082)
(15868)
(15717)
(15461)
(15412)
(14210)
(13802)
学科
(128978)
经济(128816)
(95050)
管理(93843)
(74055)
企业(74055)
方法(58525)
数学(51009)
数学方法(50244)
(50124)
中国(36172)
(33907)
农业(33215)
业经(31666)
(28657)
技术(23218)
(23156)
贸易(23138)
(22629)
(22600)
地方(22250)
理论(22064)
(21290)
银行(21276)
(20382)
(20328)
财务(20297)
财务管理(20248)
(20104)
金融(20099)
机构
学院(430488)
大学(429949)
(183388)
经济(179771)
管理(170823)
理学(147979)
理学院(146498)
管理学(143886)
管理学院(143082)
研究(140102)
中国(111028)
(89984)
(85790)
科学(81404)
(74329)
(68243)
财经(67682)
中心(66016)
(63997)
业大(62015)
(61795)
研究所(61442)
农业(56965)
北京(56690)
经济学(56456)
(55301)
师范(54807)
经济学院(50770)
(50377)
财经大学(50205)
基金
项目(286627)
科学(229245)
研究(213627)
基金(210894)
(181892)
国家(180373)
科学基金(157339)
社会(138978)
社会科(131708)
社会科学(131677)
(111222)
基金项目(110286)
教育(99842)
自然(99693)
自然科(97451)
自然科学(97430)
自然科学基金(95730)
(92838)
资助(86601)
编号(86589)
成果(70327)
(65269)
重点(64052)
(62681)
(60979)
课题(59675)
国家社会(58283)
创新(58047)
教育部(56918)
(56442)
期刊
(201704)
经济(201704)
研究(126374)
中国(90947)
(72512)
(66858)
管理(64588)
学报(61126)
科学(59252)
教育(49609)
农业(49351)
大学(48874)
学学(45681)
(42561)
金融(42561)
技术(40212)
业经(35467)
财经(33797)
经济研究(31471)
(29028)
问题(26839)
(26057)
统计(22361)
技术经济(21974)
(21175)
世界(20721)
(20556)
(20455)
科技(19887)
图书(19443)
共检索到645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芮正云  史清华  
社会关系网络是农民工获取创业所需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而资源的吸收利用效果又取决于自身的不断学习,为此本文以农民工创业网络/学习能力为逻辑起点,构建整合性分析框架探究农民工创业绩效提升路径。以251家农民工创业样本实证研究发现:(1)创业网络能力对获取财务资源、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与人力资源的关系不显著;创业学习能力与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的获取显著正相关,而与财务资源的关系不显著。(2)财务资源和市场资源对"创业生存"所起到的影响相对更大,而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对于"创业成长"所起的作用相对更大。(3)创业认知分别在创业网络能力、创业学习能力与创业绩效之间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说明农民工创业者不仅要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网络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克服创业过程中受到的资源约束,还应根据所处创业阶段以及所面临的具体困境有针对性地获取资源,以更有效地改善创业绩效,而政府应当引导农民工创业者嵌入特色产业链网和入驻创业孵化组织,改进农民工创业培训内容,帮助农民工创业者提高创业认知水平。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徐会奇  李辉  王健宇  
目前的农民消费模型大都是基于某一特定视角展开,很好地说明了某一个或几个因素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关系和影响效果,然而,将各类影响因素纳入同一框架进行综合研究的文献并不多。为了能够更为全面深入地分析各个因素对农民消费的综合影响,揭示农民消费行为的本质特征,本文试图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从理论上构建了一个包含过度敏感性、消费短视、消费惯性和主观性等特征的综合模型,并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对我国多因素影响下的农民消费行为有较强的解释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璐  鲍海君  唐云峰  
失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创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借鉴创业行为理论和创业事件理论,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建立失地农民创业的"意向—情境—行为"理论模型,挖掘失地农民创业行为产生的影响机理,并通过样本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的内驱因素,主要通过渴求知觉和可行知觉起作用;征地情境调节着创业意向与创业行为间的关系,征地区位、创业政策对创业意向与行为关系的调节显著,安置方式对创业意向与行为关系的调节不显著,补偿金额对创业意向与行为关系的调节呈边际递减趋势。因此,应培育失地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韩云金  
本文通过构建农民工职业价值观对职业流动行为影响的理论框架,利用全国18个省份随机抽样实地问卷调查获得的一手数据,对农民工职业价值观对职业流动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职业价值观的不同维度对农民工职业流动具有截然不同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韩云金  
本文通过构建农民工职业价值观对职业流动行为影响的理论框架,利用全国18个省份随机抽样实地问卷调查获得的一手数据,对农民工职业价值观对职业流动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职业价值观的不同维度对农民工职业流动具有截然不同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美玉  
本文依据实际调研、深度访谈和实证分析,探索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动机、创业资源与创业模式之间的作用路径,校验创业资源在创业动机与创业模式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创业动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模式的选择,经济性动机与生存型创业正相关、与机会型创业负相关,社会性动机与机会型创业正相关,成就性动机与生存型创业负相关、与机会型创业正相关。同时,创业资源对创业动机和创业模式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面性。据此提出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建议,即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动机,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合理选择创业模式,营造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政策环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金生  李蝶  余谦  
利用耦合协调函数考察我国1998~2014年创新创业耦合关系,通过构建VAR模型动态分析创新创业耦合、经济增长以及就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联立方程组测度创新创业耦合对我国经济增长及就业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创新创业发展呈现"J"曲线增长趋势,创新创业耦合度总体呈曲折上升趋势。创新创业耦合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动态的因果关系,同时带来了总体就业的增加。创新创业耦合每增加1%,带动经济增长0.1175%,带动就业增加0.2508%。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金生  李蝶  余谦  
利用耦合协调函数考察我国19982014年创新创业耦合关系,通过构建VAR模型动态分析创新创业耦合、经济增长以及就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联立方程组测度创新创业耦合对我国经济增长及就业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创新创业发展呈现"J"曲线增长趋势,创新创业耦合度总体呈曲折上升趋势。创新创业耦合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动态的因果关系,同时带来了总体就业的增加。创新创业耦合每增加1%,带动经济增长0.1175%,带动就业增加0.2508%。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秀芝  邱乐志  张益丰  
鼓励农民创业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途径,依托农业产业链有效性构建现代农业,可成为农民创业的落脚点和农业产业转型的方向。文章利用山东省、江苏省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创业者调研数据,整理后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1)政府的金融支持、项目扶植政策与农民的创业参与度有着直接正相关关系;(2)创业者的经济基础与农民创业之间也存在着正相关关系;(3)农民创业者企业家才能、人脉资源、经商打工经历等都对于创业成功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年龄作为重要的调查研究维度,其对农民创业的影响呈现近似于正态分布,农民创业年龄向黄金期靠拢。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严斌剑  范金  
CGE模型中的宏观闭合选择本质上是对宏观经济理论的选择。本文采用Lofgren et al.(2002)的标准CGE模型进行建模,研究了中国CGE模型在不同宏观闭合下的模拟情景。论文以中国加入WTO为例,比较出与现实最接近的宏观闭合选择结果,进而检验不同宏观经济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情况。研究显示:基于劳动力不完全就业的约翰森闭合的结果更符合中国的短期现实,凯恩斯经济理论更能解释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现实现象。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周丹  李五荣  方劲平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尽快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产业分工的细化、就业环境的复杂化以及个体发展的多元化使非认知能力已成为影响劳动者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现有文献大多基于非认知能力的某些维度或就业质量的某些方面探究两者的关系,对于农民工的非认知能力与就业质量这两个综合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更为不足,且相关经验研究未将就业环境纳入分析框架。本文认为,与其他劳动者一样,农民工非认知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其就业质量提升,而城市外来劳动力的特性使社会包容性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城市社会包容度的增加将促进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并会强化非认知能力提高对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的促进效应。同时,随着农民工所从事工作复杂度和外向性的增加,个体非认知能力和城市社会包容度的就业质量效应也会增强。一方面,在工作复杂度和外向性不断增强、农民工非认知能力持续提高、城市社会包容度日益提升的经济社会演变背景下,个体非认知能力和城市社会包容度对农民工就业质量以及城市社会包容度对非认知能力的就业质量效应的正向影响均具有逐渐增强的时间趋势。另一方面,农民工在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农民工较为集中的3个行业)就业的工作复杂度和外向性总体上依次增加,因而上述影响也依次增强。采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5期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个体非认知能力和城市社会包容度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城市社会包容度对非认知能力影响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且这3种正向效应均具有逐渐增强的时间趋势,并在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样本中依次增强。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拓展和深化:一是基于劳动者非认知能力的就业质量效应更容易受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构建“非认知能力”“就业质量”“社会包容度”3个综合变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三者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从城市社会包容度的角度探讨就业环境的就业质量效应。二是基于农民工所从事工作特性的影响,探讨非认知能力、社会包容度的就业质量效应的时间趋势和行业异质性。本文的研究揭示了个体非认知能力和城市社会包容度提高对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及其时间趋势和行业异质性,有助于农民工个体、用工企业和地方政府采取更为积极措施提高非认知能力和社会包容度,进而有效促进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共同富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会新  张立富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期间,我国制造业、建筑业及服务业等为提供优质有效的产品与服务,急需提升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促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文章基于前期学者的研究,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定义,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角度出发,通过李克特五分量表法的统计,识别出农民工就业能力的14条构成因素,并构建出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模型,这为农民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间提升就业能力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也为政府与用人单位的决策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会新  张立富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期间,我国制造业、建筑业及服务业等为提供优质有效的产品与服务,急需提升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促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文章基于前期学者的研究,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定义,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角度出发,通过李克特五分量表法的统计,识别出农民工就业能力的14条构成因素,并构建出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模型,这为农民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间提升就业能力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也为政府与用人单位的决策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战文  杨学成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家庭式流动的趋势日趋明显。本文基于农民工家庭"成本—收入"预算约束构建静态家庭效用最大化模型,采用库恩—塔克条件和边际净收益分析得到农民工家庭迁移净收益,并进一步构建短期和长期农民工家庭迁移净收益条件模型。通过运用山东调查数据对该"成本—收入"数理模型的实证检验发现,处于迁移不同阶段的农民工家庭面临不同的"成本—收入"约束,其中定居城市决策阶段是农民工家庭向城市迁移过程中的最艰难阶段;农民工家庭迁移城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使一个家庭完成其市民化过程至少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丫丫  王磊  彭永涛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以及我国竞争优势的提升。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以互联网+物流的智慧物流模式为特征,其本质上反映了信息产业对物流产业的融合与渗透。“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以及智慧物流的发展需要关注并验证我国物流业的智能化水平及其对产业绩效的影响。而基于WIOD数据和KPWW方法,从产业层面入手测算我国信息产业与物流产业融合程度(即物流产业智能化水平)并考察其对产业绩效的影响发现,信息产业对物流产业的融合渗透程度不断加深,物流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