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70)
2023(13058)
2022(10429)
2021(10109)
2020(8119)
2019(18410)
2018(18543)
2017(34626)
2016(19069)
2015(21911)
2014(21624)
2013(20927)
2012(19383)
2011(17574)
2010(17944)
2009(16466)
2008(16448)
2007(14736)
2006(13456)
2005(12303)
作者
(53698)
(45241)
(44738)
(42561)
(28522)
(21491)
(20192)
(17543)
(17275)
(16123)
(15672)
(15189)
(14568)
(14427)
(14314)
(13755)
(13106)
(13025)
(13009)
(12920)
(11626)
(11174)
(11039)
(10598)
(10243)
(10142)
(10076)
(10021)
(9186)
(9117)
学科
(77014)
经济(76915)
(52419)
(47580)
管理(42170)
农业(31561)
(30194)
企业(30194)
中国(27679)
方法(25891)
数学(22331)
数学方法(22106)
业经(21849)
(17166)
(16157)
贸易(16142)
(15812)
(15156)
地方(15106)
(14867)
(14501)
(14015)
银行(13987)
(13554)
(12941)
金融(12939)
(12579)
理论(12372)
(12110)
发展(11822)
机构
学院(267319)
大学(264470)
(115035)
经济(112820)
研究(100302)
管理(95244)
理学(80855)
理学院(79925)
管理学(78466)
中国(78364)
管理学院(78009)
(62270)
科学(59240)
(57715)
(51176)
(49815)
农业(47677)
研究所(46566)
中心(45511)
业大(43241)
(41762)
财经(38999)
(37945)
师范(37612)
北京(36773)
经济学(35834)
(35716)
(35020)
(32537)
经济学院(32306)
基金
项目(174934)
科学(137003)
研究(134044)
基金(125028)
(110505)
国家(109212)
科学基金(91021)
社会(84968)
社会科(79985)
社会科学(79961)
(67989)
基金项目(65290)
教育(61631)
(57285)
编号(55888)
自然(54746)
自然科(53432)
自然科学(53411)
自然科学基金(52479)
资助(49990)
成果(46950)
重点(40340)
(40223)
(40046)
课题(39886)
(36565)
国家社会(36090)
(34717)
(34652)
创新(34218)
期刊
(136554)
经济(136554)
研究(83573)
(65815)
中国(64247)
农业(44891)
学报(43437)
科学(40898)
教育(37714)
(35807)
大学(34045)
管理(33857)
学学(31709)
(29402)
金融(29402)
业经(26385)
技术(24663)
(23342)
经济研究(20796)
财经(19240)
问题(18975)
世界(17521)
(16773)
(15157)
农村(14766)
(14766)
(14420)
农业经济(14370)
国际(13315)
图书(13063)
共检索到420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晓映  
传统到现代是重要的历史发展轴线,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深受社会转型的影响。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差异化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基础等型塑了差异化家庭实践样态,是研究家庭转型的重要土壤。深入到家庭转型实践之中,可以发现,当前农民家庭多种样态并存,形成复杂的家庭实践。本文构建“传统-现代”模型,以家庭资源禀赋和文化伦理基础作为基本维度,将家庭分为强禀赋-伦理型、弱禀赋-伦理型、弱禀赋-情感型、强禀赋-情感型四种类型,形成父代权威型、父代挤压型、生活情感型、互动合作型四种转型期家庭样态。研究发现,农民家庭转型并非单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家庭资源禀赋强度与文化伦理转型程度的综合产物,进而导致当前农民家庭呈连续的“谱系式”现代化转型样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晓映  
传统到现代是重要的历史发展轴线,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深受社会转型的影响。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差异化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基础等型塑了差异化家庭实践样态,是研究家庭转型的重要土壤。深入到家庭转型实践之中,可以发现,当前农民家庭多种样态并存,形成复杂的家庭实践。本文构建“传统-现代”模型,以家庭资源禀赋和文化伦理基础作为基本维度,将家庭分为强禀赋-伦理型、弱禀赋-伦理型、弱禀赋-情感型、强禀赋-情感型四种类型,形成父代权威型、父代挤压型、生活情感型、互动合作型四种转型期家庭样态。研究发现,农民家庭转型并非单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家庭资源禀赋强度与文化伦理转型程度的综合产物,进而导致当前农民家庭呈连续的“谱系式”现代化转型样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云  
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农村家庭从传统简单再生产进入现代复杂再生产,农民家庭代际差异显现。西方家庭现代化理论认为工业化以来的经济生产变革促成家庭的个体本位。然而,中国农民家庭代际差异表现出的父子代际生活模式不同,实质上区别于西方家庭的独立化趋向,具有"分"与"合"的双重面向,表现为代际间分"工"合作、"分"中有"合"、形"分"实"合"的家庭现代化转型实践,促成家庭资源优化、权力结构重塑和价值观念再造。中国家庭代际差异凝合家庭现代化转型策略的同时也蕴藏着潜在风险。基于此,在家庭现代转型和家庭扩大化再生产的张力下,中国家庭代际差异重新组织了家庭生活实践制度,弹性的家庭代际差异制度使农民在城乡社会流动中具有充足韧性和保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现代性进村推动了农民家庭再生产模式的转型,重构了家庭再生产过程的资源配置逻辑、权力互动方式和价值实现路径。农民家庭的内部动员和资源凝聚回应了扩大化家庭再生产的发展性目标。家庭功能在"恩往下流"的资源配置模式中强化,形成家庭功能对家庭政治与家庭伦理的吸纳效应。因此,现代性压力激活了家庭的功能之维,重构了家庭运行的基本动力,塑造了转型家庭的实践形态——功能性家庭。基于"功能——结构——伦理"的配置,功能性家庭揭示了家庭转型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因素的复杂关联,展现了中国家庭制度的弹性,推动了农民家庭的转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周其仁  
中国农民最近几年的收入情况,总结起来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我结合数据一起来谈谈:第一,农民的收入总体来说增长是比较快的,虽然没有80年代20%的增长率那么高,但一直都保持在10%左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关浩杰  
目前,中国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是其仍然是中国农民收入的主体,仍是促进农民稳步增收的根本,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水平和速度直接影响到中国农民增收的效果。中国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波动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周期性变化特征,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波动规律以及波动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巩固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玢  
家庭收支是家庭各方面变化的集中体现。以一个农民的家庭账本为线索,追踪其30多年生产与消费的变化,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背景与个人生命中的重大事件相结合,完整地呈现社会转型中普通农民家庭的生计变迁过程,并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家庭与个人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研究发现国家在政策落地过程中通过两条路径影响家庭及其个人的行动:一方面透过对农利益调整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文化让个人在家庭生计责任与个人发展之间相啮合,两个方面相互交织牵引着个人和家庭的生命轨迹。透过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农民家庭收支变化,能够从微观家庭层面折射出中国宏大的农村变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清  
家庭规模、类型结构与人口再生产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家庭规模与类型结构是人口再生产的起点,又是人口再生产的结果。研究农村人口问题必然涉及到农村家庭规模与类型结构。 当前农村家庭规模与类型结构现状如何,是否出现了小型化、核心化的趋势,农村理想家庭规模与类型结构是什么,等等。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于1986年5月,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树进  朱振亚  
1999年是中国农业发展新旧阶段的分水岭,本文选取1995-1999年和2002-2006年分别代表新阶段以前和新阶段以后,通过对新阶段前后我国农民家庭消费支出水平和结构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及比较,并在聚类结果的基础上对农民年平均消费支出及其7个主要支出指标分别进行了探讨,比较分析了同时期不同类别地区农民之间消费支出及同类别地区不同时期之间农民消费支出的变化趋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晓峰  孙新华  张建雷  
现有农业现代化研究强调农地规模经营指标,将农民视为被动的主体,忽视小农户的发展权益,倾向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推动农地集中和规模经营。实际上,农民是以制度变迁中能动主体的身份参与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他们根据资源禀赋灵活选择家庭劳动力配置模式和家计安排模式,这使农业家庭经营呈现出丰富的实践内涵,形成一种弹性的发展型结构。受这种弹性的家庭经营影响,一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社会化服务为保障"的统分结合的渐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实践模式正在加速形成。适度的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速度与有序推进的服务规模化水平,使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能够兼顾小农户的发展权益,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成果的深远影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翟慧慧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说它更具有普遍性和终身性。但是家庭教育又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分不开,家庭教育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为基础,同时也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提高农民的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家庭是农村的细胞,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开展农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农民家庭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的农民,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肖鹏  
翻译与引介工作对于新时期中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梳理百年来图书情报学的译介传统,提出了中国图书情报学翻译实践的三个缺憾:系统性的匮乏、交流与批评机制的不完善和译介流向的单一。在这一基础上,作者提出"译介谱系"的概念,强调改善评价导向、加强译介力度、加快译介速度、提高版权意识、培养翻译人才等有效举措都需要围绕"构建完整的图书情报学译介谱系"来展开,才能事半功倍,真正发挥译介事业的效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祖海  李国英  张集文  
本文阐述了农业现代化的技术需求特点 ,分析了技术需求类型 ,指出了各类技术来源 ,对于科研工作者、企业家、农户如何选择应用这些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卢海阳  郑逸芳  
本文通过OLS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城市融入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融入能够显著提高农民工家庭消费,且有助于提升消费结构。城市融入对外来农民工或新生代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显著大于本地农民工或老一代农民工。本文的重要启示在于,在增加农民工收入水平的同时,更应注重医疗、教育、住房等相关社会福利的保障,积极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从而挖掘消费的城市融入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啸  张新文  戴芬园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目标。对于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政学两界的主流观点是通过土地大规模流转来培育多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以联耕联种和按户连片为代表的规模化家庭经营模式创新证明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村级组织的统筹领导、社会化服务的统一供给是弥补小农家庭经营模式不足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应明确村级组织的权责边界、协调分化农民的利益需求、实现系统化的政策支持。如此才能使两种农地制度创新具有可推广性,最终服务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