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34)
- 2023(15684)
- 2022(13214)
- 2021(12634)
- 2020(10809)
- 2019(25191)
- 2018(25097)
- 2017(48004)
- 2016(25951)
- 2015(29573)
- 2014(29286)
- 2013(29071)
- 2012(26714)
- 2011(24075)
- 2010(24319)
- 2009(22547)
- 2008(22229)
- 2007(19802)
- 2006(17109)
- 2005(15133)
- 学科
- 济(112196)
- 经济(112090)
- 业(74893)
- 管理(67567)
- 企(52907)
- 企业(52907)
- 方法(52189)
- 农(49152)
- 数学(47139)
- 数学方法(46398)
- 农业(32334)
- 中国(30395)
- 财(26426)
- 业经(25636)
- 学(21900)
- 贸(21640)
- 贸易(21629)
- 制(21400)
- 易(21135)
- 地方(20142)
- 银(16526)
- 银行(16493)
- 务(15951)
- 财务(15883)
- 理论(15845)
- 财务管理(15842)
- 行(15806)
- 融(15483)
- 金融(15479)
- 技术(15452)
- 机构
- 学院(372113)
- 大学(368823)
- 济(157964)
- 经济(154990)
- 管理(143317)
- 研究(126309)
- 理学(124607)
- 理学院(123266)
- 管理学(120784)
- 管理学院(120113)
- 中国(97860)
- 科学(78031)
- 京(77150)
- 农(76167)
- 财(68451)
- 所(63949)
- 业大(59749)
- 中心(59283)
- 农业(59075)
- 研究所(58459)
- 财经(55217)
- 江(54397)
- 经(50468)
- 经济学(48782)
- 北京(48331)
- 范(47407)
- 师范(46901)
- 院(44871)
- 经济学院(44130)
- 州(42717)
- 基金
- 项目(252527)
- 科学(199536)
- 基金(185308)
- 研究(182219)
- 家(162528)
- 国家(161210)
- 科学基金(138137)
- 社会(116174)
- 社会科(109936)
- 社会科学(109906)
- 省(98240)
- 基金项目(97439)
- 自然(90139)
- 自然科(88101)
- 自然科学(88077)
- 自然科学基金(86490)
- 教育(84140)
- 划(82724)
- 资助(77049)
- 编号(73622)
- 成果(58720)
- 重点(57443)
- 部(56729)
- 发(54891)
- 创(52437)
- 课题(50388)
- 创新(49094)
- 科研(49017)
- 国家社会(48743)
- 教育部(48249)
- 期刊
- 济(170007)
- 经济(170007)
- 研究(104073)
- 农(74998)
- 中国(70009)
- 学报(59396)
- 科学(55940)
- 财(52014)
- 农业(50988)
- 管理(49072)
- 大学(45832)
- 学学(43622)
- 教育(35660)
- 融(33899)
- 金融(33899)
- 技术(33764)
- 业经(31965)
- 经济研究(27051)
- 财经(26777)
- 业(26255)
- 问题(23687)
- 经(23053)
- 统计(20072)
- 版(19383)
- 技术经济(18959)
- 世界(18951)
- 策(17881)
- 贸(17871)
- 资源(17507)
- 科技(16370)
共检索到540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思博 陈秋红 李冬冬
本文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利用"个体特征"、"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政府环保工作满意度"、"社会资本特征"、"环保行为习惯"、"民生事业建设满意度"、"社会公平感评价"、"社会治理参与特征"八个潜在变量构建中国农村居民福祉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框架,进而对中国农村居民福祉结构进行剖析与评价。实证结果表明,上述八个潜在变量对农村居民福祉的传导路径均显著,其中"个体特征"、"社会公平感评价"与农村居民福祉间的路径系数为0.46、0.39,两者对农村居民福祉的影响程度较强;"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社会资本特征"、"民生事业建设满意度"、"政府环保工作满意度"、"社会治理参与特征"与农村居民福祉间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2、0.09、0.06、0.04、0.03,它们对农村居民福祉的影响程度较弱;"环保行为习惯"对农村居民福祉影响的传导路径系数为-0.01。政府在制定改善农村居民福祉相关政策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民生事业建设满意度"、"政府环保工作满意度"、"社会治理参与特征"等福祉结构中薄弱的方面,消除"环保行为习惯"对农村居民福祉的扭曲激励。
关键词:
农村居民 福祉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英洁 李士雪 成昌慧
目的:分析参合农民住院概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参合农民住院概率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模型拟合与评估。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住院率(直接影响权重为0.26);生理状态不仅直接影响住院率(直接影响权重为0.19),而且通过健康状况和社会因素间接影响住院率(间接影响权重为-0.30);卫生服务可得性对住院率的影响最小(影响权重为0.02),这既能解释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也能给出较好的专业解释。结论:线性结构方程模型能较好的分析参合农民住院概率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住院概率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昭玖 胡雯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本文从成本收益分析视角探究人力资本、地缘特征对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机理。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人口迁移理论,构建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因素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江西省460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地缘特征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呈正向相关关系。增加人力资本积累越多、提升地缘特征的推拉力越具优势,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越强。应提升农民工、政府承担个人成本、社会成本的能力,从而建立合理分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分摊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跃文 李海波 陈政 周宇霞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日渐突出,本文在考虑交互影响的情况下,探讨城市特征、就业福利和城市融入的关系。首先从理论上梳理城市特征、就业福利与城市融入间的交互关系;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城市融入各维度的同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就业福利对城市融入具有显著影响,就业福利每增加1个单位,行为融入和心理融入分别增加0.124和0.208个单位。(2)城市特征对农民工的就业福利和城市融入的直接影响都显著为正,并对城市融入具有显著的间接正效应;(3)心理融入和行为融入在表征城市融入上具有同质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许恒周 郭玉燕 石淑芹
研究目的:分析农民分化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效应。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结果:(1)农民分化特征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而且农民分化特征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就会增加0.634个单位;(2)在反映农民分化的三个可观测变量中,职业分化和经济分化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进行农地流转的概率就会分别增加0.394和0.358个单位;(3)反映其他潜变量的可观测变量中,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具有非农就业技能、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对农地产权稳定性的认知、流转地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和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障等变量对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效应。研究结论:农地流转政策要注意区分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范如国 张宏娟
本文对民生福祉的内涵及其综合性、心理适应性、动态性、层次性、文化性的五大特征进行了定义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民生福祉的指标评价体系。采用信度和结构效度分析法对该指标评价体系进行优化,然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并通过路径系数标准化处理计算出指标权重,构建了民生福祉指数(IPLW)的测算模型。最后测算了2009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民生福祉指数的得分及排名情况,并给出对策建议。该测算模型有效克服了以往民生福祉评价体系上存在的主观或客观单一赋权法的弊端,研究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檀学文
时间利用被视为个人客观福祉的重要指标。由于数据限制,关于时间利用影响个人主观福祉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利用中国农民福祉抽样调查数据,描述了农民时间利用的统计学特征,着重分析了包括闲暇在内的时间利用指标对其主观福祉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农就业劳动时间对于农民是负担而不是直接需要,基于日志的时间利用变量对农民主观福祉基本上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认为,上述研究结果正好体现了中国农民时间利用的发展中国家特征,即在收入水平不够高的情况下,人们更加追求收入的提高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而将精神生活和闲暇活动置于次要的地位。
关键词:
福祉 主观福祉 时间利用 农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萌 任立 甘臣林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集中的趋势不可逆转。对于失地农民而言,土地保障功能的缺失,必然引起其他保障方式的代偿效应。而农户在进行保障行为决策时所表现出的主观偏好可以被定量描述为保障行为响应。本文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分析框架,结合武汉城市圈典型农村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失地农民保障行为的认知基础和行为响应展开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失地农民的保障行为响应受到认知层次的显著影响,"地域力""文化力"和"个人力"分别是影响农户保障行为响应的主要、重要和有效认知层次;政策型保障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储蓄型保障在农村地区仍发挥重要功能,市场型保障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思敏 薛永基 冯潇
个人创业行为会受到自身态度的作用,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创业态度和创业环境分别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视角诠释了农民的创业行为机理。本文基于北京城郊地区农民的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创业态度和创业环境对创业行为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创业态度和外部的创业环境不能直接对创业行为产生影响,均会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间接作用于创业行为,创业自我效能感起到了中介作用。本文据此提出的"创业行为结构模型"指明,培育创业态度和营造创业环境并不能直接促成农民创业行为,而是要激发农民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为促进农民创业政策制定和实践指导提供了努力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春梅 孙颖 范丙文
通过运用数理统计学中的聚类方法,对我国农民消费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农民消费在消费结构和地域方面的变化特征,说明国家政策对农民生活水平影响显著,未来中国农民消费的区域差异将减小,影响中国农民消费的因素复杂多样。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永东 刘明兴 徐志刚 陶然
基于6省116个村关于农民组织的大样本随机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民组织的发展状况,包括组织类型、数量、规模、治理结构、政府与组织的关系、组织的社会功能。分析表明,中国农民组织虽然数量可观,但是平均规模偏低,且发起过程中基层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过,政府发起的或者农民自发的组织在重大事件决策上一般有较高的民主参与性;当前,只有少数农民组织会去积极介入村庄的公益事业发展建设,即使介入在大多数情况下必须得到乡镇政府或村两委的许可和支持;在多数农村地区,农民组织在"纠纷调解"方面的社会职能普遍强于"号召公益活动"。40%的农民组织没有在任何政府部门登记,许多组织的法律地位有待明确。
关键词:
农民组织 治理结构 组织功能 政府作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关浩杰
根据中国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引入消费变量,可以构建VAR模型对中国农民收入、消费以及经济增长三个变量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民收入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并且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但农民收入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弱;经济增长在短期能够促进居民收入的提高,在短期存在波动,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对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拉动作用。
关键词:
农民收入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雷明波 刘海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市民化以一种不可逆转的形势迅猛发展,并为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研究基于1980—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首先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然后运用STR模型对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民市民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总体上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同时测算出在两个不同阶段(1980—1985年、1986—2010年)农民市民化对经济增长不同程度的贡献,随后得出结论以及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市民化 经济增长 STR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樊丽明 骆永民
本文依据山东省214个行政村670份调查问卷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大小问题。从调研结果来看,农民对灌溉和环保这两种基础设施的满意度较低。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得知农户收入增长越慢、村庄的类型越优越、村庄距离县城的距离越短、基础设施的价格越低、基础设施的供需缺口越小、农户家庭结构越先进、和其他村的基础设施进行比较而得到的优越感越强,农民的满意度就会越高,而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比较而来的优越感,说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患寡"更"患不均"。同时发现基础设施随时间发生的改良并不显著影响农民的满意度,说明"忆苦思甜"的心理状态在农村并不普遍...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满意度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香
对农产品物流流通能力各影响因素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在原有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产品物流流通能力的指标体系,其次对农产品物流各指标间的影响进行研究假设,建立理论研究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问卷调查并取得相关数据,最后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在信度、效度满足结果的前提下,利用AMOS17.0软件处理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验证相关假设,得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 流通能力 结构方程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