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8)
- 2023(12189)
- 2022(10090)
- 2021(9416)
- 2020(7825)
- 2019(17787)
- 2018(17220)
- 2017(32844)
- 2016(18047)
- 2015(20051)
- 2014(19375)
- 2013(19557)
- 2012(18410)
- 2011(16832)
- 2010(16846)
- 2009(15615)
- 2008(15499)
- 2007(13928)
- 2006(12482)
- 2005(11016)
- 学科
- 济(80133)
- 经济(80048)
- 业(51524)
- 农(46742)
- 管理(41316)
- 方法(32273)
- 农业(30756)
- 数学(29558)
- 数学方法(29349)
- 企(28844)
- 企业(28844)
- 中国(23588)
- 业经(19695)
- 贸(17877)
- 贸易(17870)
- 财(17724)
- 易(17518)
- 学(16469)
- 制(15503)
- 地方(14634)
- 发(12707)
- 银(12293)
- 银行(12236)
- 税(11856)
- 行(11819)
- 环境(11668)
- 融(11438)
- 金融(11436)
- 体(11374)
- 税收(11231)
- 机构
- 学院(264461)
- 大学(263874)
- 济(118816)
- 经济(117019)
- 研究(100335)
- 管理(95733)
- 理学(83629)
- 理学院(82647)
- 管理学(81283)
- 管理学院(80840)
- 中国(76598)
- 农(72283)
- 科学(62765)
- 农业(56373)
- 京(55484)
- 所(53143)
- 财(50674)
- 业大(49535)
- 研究所(48935)
- 中心(44435)
- 财经(40839)
- 江(38432)
- 经济学(37755)
- 经(37673)
- 农业大学(35361)
- 北京(34579)
- 经济学院(34405)
- 院(34291)
- 范(33255)
- 科学院(33109)
- 基金
- 项目(181839)
- 科学(142561)
- 基金(134792)
- 研究(127320)
- 家(121888)
- 国家(120826)
- 科学基金(100383)
- 社会(84662)
- 社会科(80008)
- 社会科学(79988)
- 基金项目(71111)
- 省(69099)
- 自然(64413)
- 自然科(62982)
- 自然科学(62955)
- 自然科学基金(61919)
- 划(59129)
- 教育(56172)
- 资助(54348)
- 编号(48747)
- 部(41777)
- 重点(41743)
- 发(40872)
- 成果(39126)
- 农(39019)
- 创(37704)
- 国家社会(36983)
- 创新(35463)
- 科研(35081)
- 业(34904)
共检索到393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长云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提出从中长期趋势来看,城镇化、老龄化、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资源和要素资本化及垄断深化、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问题等因素,都会对中长期农民增收形成重要影响,并探讨了这些影响的方向。
关键词:
农民收入增长 城镇化 人口老龄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长云
1.按照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方向,积极发挥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作用。要积极推进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的转型发展,把推进城镇化的过程,有效转变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通过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效带动国内需求扩张和需求结构升级,开拓农民就业增收的空间。按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方向,加快农业组织制度创新,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支持职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申洪刚
农民具有最基本的复杂的人性——政治人性、经济人性和社会性。基于政治人性,农民群体会追逐最大的权力与安全保障。基于经济人性,农民群体会追逐最大的经济利益。基于社会性,农民群体会在衡量成本—收益—影响的前提下,追逐整体的生态发展。农民的政治人性、经济人性与社会性是并列发展的,生态性则是三者的进化与发展;而农民的政治人、经济人、生态人角色,即由此而诞生。考察当代中国农民三重角色的培养现状及其转换,可为农民群体顺利完成现代化转换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 农民 角色 转换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辉 白新杰
本文从内在社会认同的视角出发,研究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自编的农民生活满意度问卷对河南和云南的在村农民、不在村农民和两栖农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当前农民的社会认同呈明显的不均衡分布,中层以下群体的人数远多于中层以上群体的人数;(2)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在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但下层类属群体在总体生活满意度及各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p<0.001)低于其他各类属群体;(3)环境领域能够显著地预测不同类属群体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心理领域对中层、中下层和下层类属群体的总体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地预测力;相对于在村农民,中上...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怀宇
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政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路径,但这四条农民增收的主要路径正逐渐表现出某些难以为继的局限性,以强化路径依赖为主要手段的农民增收政策与措施的效力开始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的趋势,农民的持续性增收正陷入某种困局之中。要解决农民持续增收的困局,必须从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入手,解决农村经济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而不应该将短期的因应性的宏观调控政策作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唯一手段,这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之策。本文对我国农民持续增收的困局进行了具体分析,进而提出了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增收 持续增收 困局与出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薛誉华
本文从我国农民收入现状入手,在肯定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民收入取得进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我国90年代后半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趋缓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笔者认为,提高我国广大农民文化知识水平、发展规模农业,是我国农民增收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
农民收入 现状 增收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钟钰 蓝海涛
本文总结了工业化国家(地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经验并得出对中国的重要启示。中高收入阶段中国农民增收将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新格局涌现、劳动年龄人口趋紧、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等因素影响,到2020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1万元,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主力,农民收入的区域差异将缩小。
关键词:
中高收入阶段 农民收入 趋势 国际经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明胜
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本文通过对农民收入的现状进行综合探究,分析了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包括:内部、外部以及农民自身的一系列限制因素。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影响因素 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云华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办法是创造农民增收条件,提高农民增收能力。而探寻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前提和依据。社会政策环境、农民获取信息的环境、农民的交往环境是农民增收的三大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承智 张瑞德
在对现有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选取了平均教育年限、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农民人均生产费用支出、非农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以及财政支农资金等较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作为分析问题的切入点。通过建立双对数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检验表明,以上五个因素对农民增收都有较大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平均教育年限影响程度最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影响程度最小,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贵州 农民增收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丽芹
促进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尽管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收入相应有所增长,但并没有表现出增长的可持续性,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并没有消除。其中资源、制度与政策、产业、科技、市场等因素对农民的增收有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可持续性 相关因素 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彭松华 周爱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佟光霁 张林
明确农民增收的核心影响因素,是探寻农民增收路径的前提。文章以安徽省肥西县为研究样本,选取了12个对肥西农民增收影响较大的因素,采用主成分回归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现阶段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及交通便捷程度为主的"外生带动型"因素,对肥西县农民收入影响较大,而以农民综合素质为主的"内生自主型"因素对农民收入影响相对较小,但也为农民收入的未来增长提供了空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庆 王艺霏 周晓庆 张彤
[目的]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地域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农业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文章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注册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分别从自然本底、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区域环境因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1)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东南部,其分布密度呈现以黄淮海平原为中心,圈层式向外递减特征。(2)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种植业合作社和畜牧业合作社为主,两者占所有合作社的83.39%。(3)不同类型专业合作社呈现差异化空间分布特征。其中,种植业合作社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江汉平原,林业合作社集中分布在吕梁山、武夷山等主要山脉附近,畜牧业合作社集中分布在豫中、湘黔、甘陕等地区,渔业合作社集中分布在江汉平原、鄱阳湖和太湖周边区域;辅助业合作社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4)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资源禀赋和自然本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布解释力相对较强,社会经济基础次之,地理区位最小。然而,各主要因素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专业合作社分布的影响大小有所差异。[结论]上述研究结论可为不同地区因地制宜优化各种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布、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科学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