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84)
- 2023(15166)
- 2022(12569)
- 2021(12121)
- 2020(10080)
- 2019(23167)
- 2018(22868)
- 2017(43419)
- 2016(23242)
- 2015(25960)
- 2014(25550)
- 2013(25222)
- 2012(22696)
- 2011(20452)
- 2010(20236)
- 2009(18624)
- 2008(18273)
- 2007(15814)
- 2006(14020)
- 2005(12514)
- 学科
- 济(97061)
- 经济(96926)
- 业(69488)
- 管理(64856)
- 农(48544)
- 企(48044)
- 企业(48044)
- 方法(40544)
- 数学(36562)
- 数学方法(36119)
- 农业(31958)
- 中国(28965)
- 财(26531)
- 业经(25178)
- 制(24666)
- 贸(18729)
- 贸易(18720)
- 易(18395)
- 体(17926)
- 银(16338)
- 银行(16328)
- 地方(16308)
- 行(15714)
- 融(15321)
- 金融(15317)
- 学(15170)
- 发(14426)
- 务(14238)
- 财务(14189)
- 财务管理(14149)
- 机构
- 大学(318677)
- 学院(318637)
- 济(144237)
- 经济(141774)
- 管理(125147)
- 研究(109407)
- 理学(108274)
- 理学院(107183)
- 管理学(105578)
- 管理学院(104956)
- 中国(86693)
- 财(66549)
- 京(65849)
- 农(61676)
- 科学(61144)
- 所(52572)
- 财经(52047)
- 中心(51226)
- 经(47816)
- 业大(47545)
- 研究所(47305)
- 农业(46975)
- 江(46593)
- 经济学(45111)
- 北京(41273)
- 经济学院(40538)
- 范(40408)
- 师范(40064)
- 院(39109)
- 财经大学(38649)
- 基金
- 项目(216149)
- 科学(173399)
- 研究(163182)
- 基金(161127)
- 家(139492)
- 国家(138286)
- 科学基金(119846)
- 社会(108211)
- 社会科(102465)
- 社会科学(102441)
- 基金项目(84571)
- 省(81562)
- 教育(74649)
- 自然(74145)
- 自然科(72467)
- 自然科学(72449)
- 自然科学基金(71187)
- 划(68747)
- 编号(65267)
- 资助(64486)
- 成果(52652)
- 部(50506)
- 重点(48526)
- 发(46964)
- 国家社会(46600)
- 制(46180)
- 创(45488)
- 课题(44305)
- 教育部(44104)
- 创新(42671)
- 期刊
- 济(159923)
- 经济(159923)
- 研究(97840)
- 中国(67997)
- 农(63411)
- 财(51397)
- 管理(45106)
- 学报(44561)
- 科学(44423)
- 农业(42980)
- 大学(36708)
- 学学(34626)
- 教育(33937)
- 融(33882)
- 金融(33882)
- 业经(29444)
- 技术(28386)
- 财经(26243)
- 经济研究(24438)
- 经(22574)
- 问题(22062)
- 业(21213)
- 世界(18171)
- 贸(16855)
- 版(15898)
- 技术经济(15452)
- 农村(15391)
- 村(15391)
- 经济问题(14796)
- 国际(14535)
共检索到484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晓星 戴玥
社会结构决定论和社会比较决定论是以往研究分配公平感的主要思路,但在分析农民群体时二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一方面,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与其他阶层相参照,产生了较强的分配不公平感;另一方面,当参照对象是自己过去的生活状况和身边的人,却并没有强烈的分配不公平感。以量化为主导的分配公平感研究难以展现农民群体对公平的真实主观感受,也忽略了分配公平感中所反映的制度安排逻辑的变迁。除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比较之外,农民往往将自身境遇置于制度规则中来理解。本文采用多个案研究方法,在讨论改革开放不同时期国家制度安排逻辑演变的基础上
关键词:
农民 分配公平感 制度安排 制度逻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列春
中国农民成员权是特定范围农民的群体性权利,以农民集体成员资格为基础,将集体权益归属于农民,农民成员权制度以村社农业资源为依托,以村社集体为利益配置单位,实现土地保障功能。农民成员权制度以安全秩序为主导价值,以村民身份、村社治理规则为技术手段构造法律制度,规范村民、村社、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政府、外部人之间关系,并依赖集体农地利益保护、村社功能保护、农民身份利益保护以及代位诉讼等多层次的机制实现权利保护。
关键词:
农民 成员权 制度逻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军
本文把农民合作社看作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签订的一系列契约的联结,进而分析了中国农民合作社变异的经济逻辑。决定合作社成败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在合作社的契约集合中很少体现,具有能动性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就会积极寻求合作社的控制权以谋求人力资本的回报,并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运营合作社。
关键词:
合作社 变异 经济逻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绍雨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农民流动是我国当代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介绍改革开放后农民流动的发展历程、成因与特点,辩证地分析了农民流动的利弊影响,并提出了引导农民流动,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农民 农民工 流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尚勇
本文运用历史、现实和逻辑方法,研究农民合作社制度的设置逻辑,进而揭示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农民合作社在一国经济发展第三阶段的历史作用是,通过将传统农业家庭经营提升到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方式,"拿"回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的大部分利润,并以此将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升到社会平均水平。为此,农民合作社只能实行"普惠制",对内实行利益分享、有限积累、限制股金分红、限制大股东和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制度,这使得农民合作社缺乏"效率",无法与同行业普通工商企业竞争,因此需要政府和社会等外部经济力量的支持。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制度逻辑 制度要求 政府支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之泰
现代物流概念、理论、方法进入我国已经三十多年了,目前已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回顾我国物流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978-1984年前后的学习引进期、1984年前后到20世纪末的探索期、21世纪初开始至今十余年的发展期。在学习引进期,一方面是学习探讨物流相关概念和理论,另一方面是考察和推介发达国家物流学科及管理经验,这对物流概念的宣传和普及起到了重大作用并一直延续至今,但物流领域现存的许多问题也可追溯到学习引进期,如物流中计划经济的体制病以及物流概念乃至管理机构及制度上存在的混淆。在探索期,我国曾在一些经济领域推行国外引进的物流经验并尝试在体制、运行、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当然其...
关键词:
中国 物流 发展 三十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小华 温涛 韩林松
利用197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村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在构建了具有内部习惯形成和收入不确定性的农民消费行为计量模型基础上,本文运用SYS-GMM估计方法对农民消费行为的时期演化轨迹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消费行为变动不仅在整体上呈现出对收入变动的过度敏感性,而且还表现出了显著的习惯形成效应;过度敏感性和习惯形成效应都因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阶段性不同而存在极大差异,特别是在2004年前后表现出了明显的"消费压抑"和"消费释放"这一两极分化现象,而习惯形成效应表现出了明显的先缓慢降低之后又快速扩大的趋势;同一类消费在不同阶段的习惯形成效应和不同类消费在同一阶段的习惯形成效应都存在显著差异,各项消费同样存在从"压抑"向"释放"的转变趋势。本文研究的启示在于: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扩大内需已经到了最佳时期。必须增强支农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和准确性,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进一步转变农民消费观念,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和居民福利水平全面改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英辉 许惠渊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伟 胡隽
中国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状况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呈多元发展态势,按照多层次、大体系、分类解决和差异化的建制原则,未来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应以家庭养老为持久模式,以社会养老为发展模式,并发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商业人寿保险和慈善事业等的补充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英辉 许惠渊
自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 ,我国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城市人口 ,农民贫困化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农民的边缘化是国家产权分配不合理的表现。因此 ,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 ,组织成立维护农民产权利益的农民协会 ,改革农业税收政策 ,制定优惠的农业生产领域资本吸引政策等 ,才能够抑止农民的边缘化。
关键词:
农民 边缘化 产权制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金碚
自1978年以来的40年,是中国加速工业化的时代,这一时代最突出的社会经济质态和标志性特征就是"改革开放"创造"巨变"。在这40年中,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罕见的超大型经济体高速工业化的奇迹。改革从反思计划经济出发。改革开放如同一个"阿基米德支点",支撑着步步深入的各项重大举措,产生强有力的"杠杆"作用,有效地撬动了中国这个超大规模经济体,推动其走上加速工业化进程。40年的改革开放回报给中国人民的是百年来苦苦追寻的梦想成真。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民长期处于生产力落后的状态,今天,中国终于迈进了一个生产力相对发达的新时代。数百年的变迁,历史的伟大转折就展现在眼前。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巨变。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真实需要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状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方式和路径转变,而且也是一个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过程。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改革开放新思维,需要更精心地安排新制度、新战略与新政策。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勇于创新,奋进包容,是中国40年加速工业化的历史留给新时代的最珍贵精神遗产。在继承40年改革开放精神基础上,善治为民、全面协调、清洁高质,将成为新时代改革新思维的突出体现。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高质量发展 新思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温涛 王煜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先后经历了重新确立、改革转型、现代制度构建和创新深化4个阶段,形成了在顶层设计缺位情况下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二元结构系统强制性演进逻辑。这种以"阶段式宏观经济目标"和"阶梯式的区域发展战略"为主要特征的改革逻辑,虽然在过去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未打破农村金融难以适应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态势的格局。因此,破解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实现农村金融自身可持续发展和服务"三农"发展同步,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定势,以顶层设计与全面配套的方式,通过克服重点难点带动全局,用新的思路探索农村金融制度的系统
关键词:
农村金融制度 改革 演进逻辑 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远胜
土地是一个国家核心生产要素,在农业社会十分重要,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基本制度。土地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并非单纯的经济制度,而是决定整个社会结构的宪制安排,有四个构成要素:农地产权和经营制度、土地征收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为了方便分析,较多的经济学者把农地制度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建华 张丽芳
农民工现象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历史现象。本文依循横向时间轴,以外出动机、身份建构、社会接纳、迁居模式、社会生活与就业格局等为刻度,结合社会转型与渐进式政策修正,兼顾农民工动态特征及其过程的复杂性,图谱理性渐变中农民工嬗变轨迹,为终结农民工提供问题诊所。基于新的问题域,进一步探源其背后的实践逻辑,以城乡边界为逻辑起点,顺沿农民工问题逻辑线条流动经历或流动史,推导出未来农民工人群或然走向,亦即终结农民工问题的逻辑进路:阶段性市民化。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民工 流动经历 嬗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宋圭武
分工是产生合作的基本前提;但分工并不必然会导致合作或有效合作的产生,这里关键取决于合作收益的分配制度建设。中国农民合作难,既是一个真命题,也是一个假命题。从经济层面看,中国农民合作化建设的重点应在流通领域;他组织应成为中国农民合作化建设的主要手段;政府应成为推动农民合作的主要力量;中国农民合作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完成从以血缘为主的传统合作形式转向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合作形式(不再以血缘为主,而是以契约为主);法治化是推动农民合作建设的必要制度条件;以文化创新推动中国农民的合作化建设;以民主化推进合作化;大力加强中国农民的诚信建设,这是解决中国农民合作难的一个重要手段;另外,要建立和健全利...
关键词:
合作 农民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