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19)
- 2023(7557)
- 2022(6077)
- 2021(5695)
- 2020(4528)
- 2019(10559)
- 2018(10110)
- 2017(19482)
- 2016(10300)
- 2015(11662)
- 2014(11178)
- 2013(11594)
- 2012(10858)
- 2011(10145)
- 2010(9969)
- 2009(9393)
- 2008(9064)
- 2007(8035)
- 2006(7224)
- 2005(6540)
- 学科
- 济(53458)
- 经济(53410)
- 农(45264)
- 业(32207)
- 农业(29947)
- 方法(19066)
- 管理(18663)
- 数学(18118)
- 数学方法(18046)
- 中国(17371)
- 业经(14275)
- 贸(11537)
- 贸易(11529)
- 易(11372)
- 发(10745)
- 制(10651)
- 企(10320)
- 企业(10320)
- 农业经济(10164)
- 地方(9933)
- 村(8968)
- 农村(8954)
- 发展(8880)
- 展(8875)
- 体(8305)
- 财(8216)
- 收入(8134)
- 及其(7940)
- 策(7793)
- 银(7781)
- 机构
- 学院(152771)
- 大学(150573)
- 济(78804)
- 经济(77830)
- 研究(60179)
- 管理(56945)
- 理学(49740)
- 理学院(49197)
- 中国(48681)
- 管理学(48577)
- 管理学院(48323)
- 农(46135)
- 农业(35024)
- 科学(33765)
- 京(31544)
- 所(29995)
- 财(29903)
- 业大(27868)
- 研究所(27431)
- 中心(27394)
- 经济学(25185)
- 财经(24216)
- 经济学院(22857)
- 经(22537)
- 农业大学(21266)
- 江(21018)
- 科学院(20577)
- 院(20149)
- 北京(19867)
- 范(19833)
- 基金
- 项目(104133)
- 科学(84027)
- 基金(79778)
- 研究(78254)
- 家(69960)
- 国家(69350)
- 科学基金(58983)
- 社会(54799)
- 社会科(51754)
- 社会科学(51746)
- 基金项目(41885)
- 省(37739)
- 自然(34735)
- 自然科(33956)
- 自然科学(33949)
- 自然科学基金(33394)
- 教育(32929)
- 划(31665)
- 资助(31398)
- 编号(30489)
- 农(28290)
- 部(25386)
- 国家社会(24903)
- 发(24534)
- 成果(23917)
- 中国(23505)
- 重点(23297)
- 教育部(21406)
- 创(21158)
- 发展(20808)
共检索到231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燕芝 王超 陈铭仕 海霞 姚海琼
从富裕度、共同度、共享性、可持续性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10—2020年中国省域农民共同富裕水平。基于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对区域差异及时空演变和收敛稳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省份农民共同富裕水平总体不断上升,呈现东强西弱的空间非均衡分布格局,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维度不均衡问题和“中等陷阱”效应。(2)全国总体差距不断缩小,东、中、西地区内部差距分别呈现波动扩大、波动平稳、波动缩小的演进趋势;总体差距主要源于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区域内差距逐步扩大;东部两极分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中部地区开始两极分化。(3)农民共同富裕不同发展阶段转移乏力,呈现低强高弱特征,当前正处于由低水平向高水平阶段发展提升时期,但收敛稳态表明依然存在“返贫”和“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困境。基于研究结论,从治理手段、要素流动、地区引领、发展格局、农村基层组织以及金融系统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钰芬 胡思慧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文章基于共同富裕的内涵与特征,构建包含富裕程度和共享程度两个维度共24项指标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大陆除西藏外30个省域2013—2020年共同富裕水平进行测度,并依次对全国整体、东中西三大区域以及各省域共同富裕水平展开分析,利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共同富裕水平的分布动态及空间关联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共同富裕整体水平尚低但提升明显;三大区域共同富裕水平均呈稳步增长态势,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各省域之间共同富裕水平差异较大,优势和短板各异,且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本研究有助于识别各省域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的优劣势,为各级政府推进共同富裕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思檬 吴东立
文章阐释了农村居民共同富裕的内涵,并构建农村居民共同富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农村居民共同富裕水平,利用核密度估计、空间可视化、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共同富裕水平的基本事实、动态演进、区域差异、收敛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全国及三大地区的农村居民共同富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趋势。随着时间推移,东西部地区区域内共同富裕的非均衡性有所缓解,而中部地区区域内基尼系数在考察期后期才表现出下降趋势。绝对β收敛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共同富裕呈现趋同化发展态势,空间差异性将随时间变动而逐渐消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昀 王帅尧 谢迟
测度中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与障碍因素,能够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量化支撑。文章从富裕程度、共享程度、可持续性3个维度构建了包含24个指标的中国共同富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2013—2021年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同时,基于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核密度估计以及莫兰指数对中国共同富裕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最后运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提高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稳步提高,总体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及“南强北弱”的空间发展格局;以各维度中位数为划分标准,可将各省份划分为“全面领先型”“持续发展型”“可持续引领型”“富裕引领型”“共享引领型”及“相对滞后型”6种发展模式。(2)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整体差异不断缩小,不同地理分区共同富裕水平的动态演进特征差异较大。(3)全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存在“高—高”“低—低”的聚集式发展格局,且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具有较高的空间稳定性。(4)影响共同富裕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因子涉及创新产出、法治环境、收入水平、分配结构、创新环境、生态保护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时空分异 障碍因素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新蜀 李丹怡
文章从人民、共享、发展、可持续四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TOPSIS法从省域层面测度了2011—2020年我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并对其时空演变、区域差异特征和障碍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0年我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且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阶梯状发展格局。不同省份之间共同富裕发展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但区域分布逐渐固化;空间关系显著地区以“低-低”集聚模式为主。经济发展效率低、分配制度不健全、物质财富差距大是新时代背景下阻碍中国共同富裕发展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地区差异 时空演化 障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卜凡
文章立足于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以及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不同省份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呈现持续攀升趋势,且表现出显著空间分化趋向,其中,东部地区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较高,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较低。城镇化率、人力资本、涉农技术创新、农业生产补贴、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小军
当前,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为实现“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阶段性目标,测度并分析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进规律及驱动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照人类发展指数的设计过程,从“创富”和“享富”两个维度测度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莫兰指数对其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刻画,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驱动因素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变化总体上呈现出“W”型特征,且近年来上升态势明显,区域共同富裕水平及其内部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分层,区域间差异是全域内部差异的最主要来源;中国共同富裕总体上呈现出微弱的梯度效应和分化态势,绝对差异在减小,但区域内的分化态势明显;共同富裕在地理空间上还表现出比较稳定的“高-高”或“低-低”的集聚特征,且“高-高”型集聚的辐射带动作用强烈、“低-低”型集聚的负向作用在减弱;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受到金融效率、创新创业、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各因素的驱动作用具有空间异质性。最后结合经验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区域协调发展和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帅 林光彬
对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测度和动态演变的深入分析有利于实质推进共同富裕。文章基于富裕度与共同度,构建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指数,用2006—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中国省级共同富裕程度,并运用系统聚类、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等方法探讨中国各省份共同富裕的分布动态和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一是全国和各省份的共同富裕综合水平稳步提升,其中主要得益于富裕度的快速提高,而共同度提升速度缓慢;二是中国共同富裕指数总体差异有所改善,同时区域内相邻省份共同富裕指数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是相关性系数逐渐降低,发达省份的空间辐射作用在减弱,区域内分化现象增加;三是全国省域间共同富裕指数呈现分化趋势,“先富”地区与“后富”地区的分类基本固定,不同类别省份间的平均转移概率低于0.15,这意味着存在一定的固化现象。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评价指标 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琳 庞国光 郭东
在系统阐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协调发展、成果共享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6—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考察其演化特征及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稳步提升,区域间呈现“东高、中次、西低”的梯度分布格局,但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显著;富裕方面是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导力量,物质富裕、成果共享、协调发展、精神富裕的水平依次递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绝对差异在扩大,相对差异逐渐缩小,极化现象有所减弱,区域间差异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呈现“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聚模式,“先富带动后富”的空间辐射效应逐渐增强;共同方面是制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要障碍,协调发展维度是核心障碍,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地区农民收入包容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教育资源则是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琳 庞国光 郭东
在系统阐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协调发展、成果共享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6—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考察其演化特征及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稳步提升,区域间呈现“东高、中次、西低”的梯度分布格局,但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显著;富裕方面是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导力量,物质富裕、成果共享、协调发展、精神富裕的水平依次递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绝对差异在扩大,相对差异逐渐缩小,极化现象有所减弱,区域间差异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呈现“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聚模式,“先富带动后富”的空间辐射效应逐渐增强;共同方面是制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要障碍,协调发展维度是核心障碍,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地区农民收入包容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教育资源则是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君平 曲颂 吴硕
生活富裕涉及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落脚点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构建兼顾物质与精神、绝对与相对、静态与动态、货币与非货币形式等不同层面的农民生活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2015—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核密度估计、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中国农民生活富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宏观影响因素及调节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农民生活富裕水平整体大幅提升,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维度差异和省际差异。发展省域经济、推动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扩大农作物播种面积、引导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均能提高农民生活富裕水平,但经济发展、城镇化率、产业结构高度化对农民生活富裕水平的影响存在“替代效应”,且金融集聚水平的提升会削弱省域经济发展对农民生活富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生活富裕 生活水平 生活品质 时空分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晓君 王梦宇 于渊博 范祎洁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为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科学合理的内涵阐释、水平测度与特征分析对进程推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3—2021年30个省份数据,在明确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构建集“多维富裕—共同协调—提质增效—生态宜居—和谐和睦—民生福祉”为一体的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障碍度模型、Kernel密度估计、莫兰指数、马尔可夫模型对我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和时空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样本期内我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呈上升态势,发展水平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分布格局,提升速度呈现西部>东北>中部>东部的追赶之势,各维度水平均得到提高。(2)样本期内总体区域差异呈缩小态势,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间差异是造成区域差异的关键。其中,和谐和睦维度区域差异值相对较大,且与多维富裕维度的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进一步分析,农产品外贸依存度、农产品质量是现阶段主要障碍因素。(3)我国总体和四大区域内省域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扩大,东中西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极化特征。省域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向上转移的概率高于向下转移,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与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扎实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建议。本文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新的视角,也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品质提供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和军 张依 张勇之
基于共同富裕两个基本维度,分析各省份富裕度与共享度协调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差异,并探讨制约我国共同富裕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共同富裕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东部高—中部与东北居中—西部低”的空间差异特征显著。其中,北京、上海、浙江为东部标杆,湖南与重庆是中西部共同富裕领先省份;富裕与共享子系统耦合协调度持续上升,但西部地区仍有50%的省份处于勉强协调与濒临失调的阶段;创新动能不足、精神富裕度偏低、城乡和区域教育资源与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制约共同富裕发展的关键障碍。因此,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协调富裕与共享的关系,通过优化创新资源布局、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联盟建设、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与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等方式促进文化高质量发展,通过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与城乡融合机制缩小区域及城乡发展差距,以“提低扩中调高”为目标完善就业创业、分配、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以生产生活绿色化和低碳化转型促进生态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鹤鹏 宋玉冰 丘斌 陆九天
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合成,测算了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共同富裕水平。采用泰尔指数、莫兰指数、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概率矩阵,分析了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空间自相关特征、时间演进特征及动态演进规律。结果显示,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在2008—2021年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在2021年绝大部分省份的共同富裕水平已成为正值;从区域差异来看,全国共同富裕水平的总体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从空间自相关特征来看,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并且这种相关性在地理位置相近的省份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类似的省份之间都表现得十分明显;从时间演进特征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核密度曲线分别呈现多峰分布、相对平缓和主峰右移的特征;从动态演进规律来看,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所属的等级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跃迁主要发生在相邻等级的省份之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琰 张瑶 刘鲁
文章以2010—2019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旅游发展水平和共同富裕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测度了中国旅游发展水平和共同富裕水平;同时,运用回归模型和门槛模型探究了旅游发展水平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1)旅游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对其不同维度的影响存在差异,旅游发展水平每上升1个单位,共同富裕的共享性、发展性和可持续性将分别上升0.089、0.048和0.012个单位。(2)旅游发展水平对共同富裕具有非线性影响。2010—2016、2017—2019年的旅游发展水平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54和0.052。(3)旅游发展水平对共同富裕的正向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系数呈现出“东北>中部>西部>东部”的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