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59)
- 2023(9552)
- 2022(7997)
- 2021(7481)
- 2020(6209)
- 2019(14107)
- 2018(13829)
- 2017(26448)
- 2016(13922)
- 2015(15938)
- 2014(15961)
- 2013(16210)
- 2012(15322)
- 2011(14515)
- 2010(14557)
- 2009(13919)
- 2008(13297)
- 2007(12079)
- 2006(11222)
- 2005(10183)
- 学科
- 济(89621)
- 经济(89564)
- 农(45716)
- 业(39872)
- 管理(30991)
- 农业(30366)
- 方法(28978)
- 数学(26641)
- 数学方法(26452)
- 中国(22231)
- 地方(20938)
- 业经(18726)
- 企(18391)
- 企业(18391)
- 学(15352)
- 贸(13717)
- 贸易(13708)
- 制(13603)
- 易(13362)
- 发(13266)
- 地方经济(12572)
- 环境(12109)
- 财(11395)
- 体(10807)
- 银(10789)
- 银行(10782)
- 融(10693)
- 金融(10693)
- 行(10532)
- 策(10476)
- 机构
- 学院(216761)
- 大学(214944)
- 济(111438)
- 经济(109767)
- 研究(84621)
- 管理(81108)
- 理学(69377)
- 理学院(68677)
- 管理学(67739)
- 管理学院(67372)
- 中国(67077)
- 农(53129)
- 科学(48421)
- 京(46314)
- 财(43108)
- 所(43082)
- 农业(39981)
- 研究所(39192)
- 中心(37815)
- 业大(37083)
- 经济学(35341)
- 财经(34479)
- 经济学院(31647)
- 江(31570)
- 经(31495)
- 北京(30031)
- 院(29612)
- 科学院(27847)
- 经济管理(26787)
- 范(26742)
- 基金
- 项目(141811)
- 科学(112112)
- 研究(104879)
- 基金(104835)
- 家(91990)
- 国家(91232)
- 科学基金(76711)
- 社会(71149)
- 社会科(67255)
- 社会科学(67236)
- 基金项目(54860)
- 省(53497)
- 自然(45867)
- 自然科(44714)
- 自然科学(44702)
- 教育(44571)
- 划(44269)
- 自然科学基金(43890)
- 资助(43110)
- 编号(40581)
- 发(33600)
- 部(32927)
- 重点(31986)
- 成果(31942)
- 国家社会(31123)
- 农(30347)
- 中国(29113)
- 创(28171)
- 发展(28022)
- 课题(27897)
- 期刊
- 济(134106)
- 经济(134106)
- 研究(68167)
- 农(56433)
- 中国(44041)
- 农业(38331)
- 学报(33284)
- 科学(33230)
- 财(29408)
- 大学(26972)
- 管理(26690)
- 学学(25957)
- 业经(24645)
- 融(23162)
- 金融(23162)
- 经济研究(20537)
- 技术(19242)
- 问题(19069)
- 业(18303)
- 财经(17835)
- 世界(16740)
- 经(15613)
- 农村(13950)
- 村(13950)
- 农业经济(13925)
- 技术经济(13759)
- 经济问题(13541)
- 贸(13314)
- 教育(13301)
- 资源(12142)
共检索到339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庞爱权 Iannuberg
中国农林业资源的持续性正受到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严峻挑战。中国的经验表明,农林复合系统在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能够起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林复合系统经济评价方法的评述,揭示出目前农林复合系统经济评价主要局限于财务效益方面,这是必要的,但考虑到农林复合系统的可持续性,就显得很不够。最后,探讨了中国农林复合系统综合经济评价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经济评价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庞爱权 张大红
可持续发展的农林复合系统不仅在于它的生态可持续性,而且,作为一个土地生产系统,它必须使其所有者和经营者在经济上有利可图。着重从理论和方法的角度探讨农林复合系统发展中的一些经济问题,并指出经济理论分析与评价提供了一个选择农林复合系统的必要条件,而是否一定采纳这种土地经营策略,还必须考虑市场因素以外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土地利用制度,以及地区社会与文化背景等。只有当生态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因素得到充分考虑的条件下,农林复合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长青 何园球 卞新民
在分析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特征和指标筛选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于县域尺度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诊断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采用了精度较高的均方差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递阶多层次综合法和线性加权函数法建立了时间尺度上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模型,以县为单元,研究了红壤丘陵区县域多年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1980~2005年生态经济综合健康稳定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经济健康性方面是逐年平稳上升,社会健康性是波动性上升,而资源环境健康性则是先升后降,然后是相对稳定。引入障碍度概念,进行健康障碍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991年以前障碍因子主要是经济指标,1997年后障碍因子主要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有福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产出效益按受益范围和对象分为内部效益与外部效益,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和结构负熵两种方法分别对内外部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系统各结构模式均比对照地好,农林复合系统使农村产业结构得到改善,进而提高就业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袭福庚 方嘉兴
在阐述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将该系统划分为6个类型,即农林复合型、林衣复合型、林牧复合型、农林渔复合型、林特复合型、地域性农林复合型,并作了概要描述。对国内外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实践也作了典型介绍,这些典型的共同特点是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利用物种在时空上合理布局,保持组合的动态平衡,提高综合效益。
关键词: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农林复合类型,应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辛学兵 陈建业 孟平
对河北饶阳试区的土地利用方案和10种类型的果—农间作体系的合理配置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从中筛选出优化的结构模式和土地利用方案。结果表明:①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土地优化利用方案的规划应该考虑市场的价值变动,还应该考虑到在林木的生长前期投入与经济效益的问题。②发展的农、林产品有梨树、油菜和棉花。③雪花梨和鸭梨为主的模式,其最佳栽植模式是株行距为3m×5m,两行或三行为一带,带距为30m。④果—农模式体系中农作物品种的配置以小麦—蔬菜组合为最好,产投比为2.7∶1;其次为油菜—蔬菜组合;粮食类较好组合有小麦—薯类、小麦—玉米、小麦—谷子、小麦—黄豆、油菜—玉米等。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土地优化利用,优化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孟平 宋兆民 张劲松 马秀玲
本文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气候特征及对防尘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沙质土壤类型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动力和水文效应,是减少降尘的直接原因。防风效能愈强,防尘效果愈好;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尘埃输送量,同时能减少降尘量达20%~60%;防风效能、乱流交换强度、土壤湿度是决定降尘量大小的主要因子。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降尘,防风效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孟平 宋兆民 张劲松 陆光明
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并结合土壤水分动力学法,研究了农林复合系统中林—草×牧模式、林网—桐粮(小麦)间作模式和林网—梨×粮(小麦)间作模式的水分效应。结果表明:(1)林×草×牧模式中,林木对降水具截留作用,截流量不足降水量的10%,故对林下牧草的生长影响不大;(2)林网—桐×粮(小麦)间作模式可降低12.0%的农田蒸散耗水量;(3)林网—梨×粮(小麦)间作模式中,0~40cm土层含水量比对照点约高14.0%,对冬小麦的灌浆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农林复合系统,水分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新阳 吕杰 刘洪彬
本文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动态客观计算权重的拉开档次法构建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模型,并对辽宁省东南部农林生态复合区的10个县(市)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及混合OLS模型,对各县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农业产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森林覆盖率、有效灌溉率对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影响,人口密度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影响,同时从农业经济、生态、资源等方面研究了各要素对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孟平 张劲松 尹昌君 马小奇 冯伟东
本文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与单作小麦系统作物根系的差异特征进行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小麦起身至乳熟期间 ,复合系统内小麦吸水根根量比单作系统平均约高 4 .74 % ,但二者间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和时间分布特征的趋势均基本一致 ,将果树引入原本单作的作物生态系统对作物根系时空分布格局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奎 欧阳华 朱波
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的平衡状况及其合理性评价,是探讨农业生产和环境变化的前提和基础。选择三峡库区上游川中丘陵区一典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系统养分循环概念模型,进行了农田和林地定位监测、耕地和盆钵模拟试验以及参与式农户调查等,研究系统的氮素各收入支出参数,计算系统的氮素平衡并对平衡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本复合生态系统旱地和整个农田子系统氮素略有盈余,盈亏量分别为56.1kg/hm2·a和42kg/hm2·a,实际盈亏率为10.4%和8.2%;而水稻田和复合系统有少量亏缺,盈亏量分别为-13.21kg/hm2·a和-37.5kg/hm2·a,实际盈亏率分别为为-3.2%和-7.8%;林地亏缺较...
关键词:
氮平衡 养分评价 农林复合系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孟平 宋兆民 张劲松 陆光明 辛学兵
运用同位素示踪法并结合野外实测对农林复合系统的环境质量调控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系统中由于林木的存在,其固定CO2能力是单一的农业系统的1.6~2.1倍,农林复合系统大气中CO2浓度平均比单一的农业系统低55~95mL.m-3。杨树与柳树以及小麦和玉米对N2O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农林复合系统内外,甲烷浓度值十分接近,作物和大气间的CH4气体未表现出明显的交换作用。在沙质土壤类型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减少降尘的直接原因,能够有效地减少尘埃输送量,同时能减少降尘量达20%~60%;防风效能、乱流交换强度、土壤湿度是决定降尘量大小的主要因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孟庆岩 王兆骞 姜曙千
以海南省文昌市典型的胶—茶—鸡农林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 ,以单作胶园、胶茶间作园为对照 ,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其物质循环规律。结果表明 ,胶—茶—鸡农林复合系统的氮、磷输入、输出量最大 ,系统外物质投入率比另两系统明显减少 ,系统内养分循环量增加 ,因此 ,该系统具有较合理的物质循环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秀玲 陆光明 徐祝龄 宋兆民 孟平 张劲松
本文从农林复合系统角度探讨了杨树林带和小麦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认为:林带根系分布水平伸展至1.5H(H为树高)范围内,尤以0.5H范围内树根最为集中,并且90%以上根系集中于0~100cm土层内,其中20~60cm土层为根系密集区。树根二维分布可用二次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来描述。与杨树根系分布趋势相反,小麦根系则越靠近林带越少,且其根系密集区主要在0~20cm土层内,与杨树根系密集区位置上下错开。讨论了土壤水分状况、林带遮荫与根系分布的关系以及林带附近的作物生产效能。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林带 根系的分布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巍
本文研究了林网式农林复合系统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WUE)的影响。结果表明 ,农林复合系统可以提高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 ,其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了 6 3 3 %。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也存在着“午休”现象 ,林网可以有效地缓减这一现象。应用主成份分析证明林网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原因是影响了空气温度、叶温、饱和差和光合强度。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