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74)
2023(11170)
2022(9016)
2021(8779)
2020(7141)
2019(16588)
2018(16186)
2017(30975)
2016(16163)
2015(18481)
2014(18065)
2013(17949)
2012(16384)
2011(15033)
2010(15464)
2009(14729)
2008(13542)
2007(12035)
2006(10781)
2005(9879)
作者
(44271)
(37519)
(36893)
(35421)
(23249)
(17764)
(16591)
(14519)
(14276)
(13044)
(12755)
(12555)
(11856)
(11497)
(11472)
(11453)
(10704)
(10642)
(10574)
(10244)
(9360)
(9153)
(8928)
(8630)
(8538)
(8494)
(7992)
(7976)
(7557)
(7405)
学科
(77074)
经济(77014)
(50908)
(50054)
管理(37025)
农业(33404)
方法(32539)
数学(30608)
数学方法(30093)
(28528)
企业(28528)
中国(28269)
(26584)
金融(26584)
(24560)
银行(24557)
(23870)
业经(20787)
(17449)
(15840)
(15690)
贸易(15673)
(15465)
地方(15453)
(12857)
农业经济(12575)
(12006)
中国金融(11303)
(10856)
发展(10606)
机构
学院(231017)
大学(226275)
(109380)
经济(107564)
管理(89318)
研究(80713)
理学(77316)
理学院(76619)
管理学(75173)
管理学院(74795)
中国(72010)
(53200)
(47061)
(45634)
科学(44797)
农业(40155)
中心(39708)
(39342)
财经(36660)
业大(36641)
研究所(35690)
经济学(34814)
(33699)
(32321)
经济学院(31510)
北京(30079)
(27924)
(27758)
师范(27552)
经济管理(27524)
基金
项目(153298)
科学(122294)
研究(115836)
基金(114200)
(98796)
国家(97966)
科学基金(84341)
社会(77220)
社会科(73162)
社会科学(73147)
基金项目(58935)
(58072)
教育(51238)
自然(51195)
自然科(50078)
自然科学(50071)
自然科学基金(49193)
(48054)
资助(47818)
编号(46709)
成果(36819)
(35576)
(34697)
重点(34252)
国家社会(33571)
(32022)
课题(31545)
(31455)
教育部(30598)
中国(30242)
期刊
(120360)
经济(120360)
研究(69089)
(58724)
中国(48503)
农业(39808)
(38988)
金融(38988)
科学(32878)
学报(31739)
(31706)
管理(28676)
大学(26351)
学学(25283)
业经(24520)
技术(19683)
教育(18900)
经济研究(18687)
(18685)
财经(17878)
问题(16751)
(15423)
世界(15335)
农村(15079)
(15079)
农业经济(14736)
统计(13737)
(12387)
技术经济(12347)
(12240)
共检索到351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郭沛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 ,其存在表明已构建的农村正规金融无法满足现实与潜在的需求。作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 ,农村非正规金融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制度安排存在缺陷 ,主要诱因是高收益导向的供给和巨大的融资需求。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宋坤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于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在农村金融领域,不仅要求金融供给主体在数量上有增加,而且应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农村非正规金融和正规金融的互补性使得合作成为实现要素最优配置的一种方法。合作模式的稳定性对双方经营决策有决定性作用,从数理角度构建适合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和正规金融机构合作的模型,并得到保持稳定合作所要求的条件,最后以收集到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年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信贷量相差悬殊的省份适合寄生合作模式,而二者实力相当的省份则适合依赖成长的对称互利合作模式;寄生模式是过渡性的,而依赖成长对称互利模式能够使合作的总体效应增加。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史小坤  
本文运用金融地理学理论,分析中国农村现实的社会发展环境和人文环境约束,指出农村二元金融模式脱离了中国农村现实的地理环境,无法解决中国农村的融资问题。在中国农村双重地理环境约束下研究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并结合实例提出适合中国农村地理环境约束的发展模式:以大型农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为中介的农村正规和非正规金融联合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柳松  程昆  
随着我国正规金融从农村纷纷撤走,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地区迅速壮大,并为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然而,由于非正规金融掌握信息的有限性和得不到法律承认与政府保护,所以存在许多缺陷,并对经济的平稳运行产生一些破坏作用。对待农村非正规金融,绝不能简单地否定或取缔它,而应持辩证的观点,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促其成为正规金融的有力补充。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国红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管制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打不死"的非正规金融,越是打压,规模越大。这一管制悖论不仅在中国存在,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同样存在。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泰国、菲律宾等)为了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瓶颈"状况,降低农村金融风险,一方面取缔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另一方面强迫正规金融组织加强对农村的资金供给。但事与愿违,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不仅没有消失,反而顽强地生存下来;正规金融组织也并未如政府所料,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瓶颈"状况,反而加重了农村经济的"贫血";广大中小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不仅依旧,反而贷款流入了那些资金并不缺乏的人手中(Aleem,199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梅亮  徐璋勇  
农村非正规金融事实上一直在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中扮演着特殊角色,本文对国内非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两种概念进行了必要区分,并指出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演变进程是由原先的社会属性向经济属性、关系型信用向准契约型信用转变的过程。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最终演变方向与政府政策选择有着密切联系,政府应该有效地整合农村非正规金融资源,将其纳入到正式制度的调节范围,使其最终成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靳淑平  王济民  
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从事农业产业活动所获取的正规借贷严重匮乏,非正规借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大样本调查数据,运用主体需求法,分析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农户、农村中小企业及组织)从事农业产业活动获取非正规借贷情况,探讨农业产业单位借贷资金的贡献度。结果表明,农业产业非正规借贷融资总量以及占其正规贷款规模比值逐年上升,2012年融资总量已达2万亿元以上,约为其正规贷款的71%,发展速度超过10%;农户非正规借贷量虽占绝大比重,但农业企业非正规贷款比重不断上升;农业产业单位借贷资金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贡献度在逐年下滑,要想维持农业的稳定增长,农业信贷资金必须有一个更加快速的增加。为进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曲燕  
非正规就业已成为当前城镇就业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对非正规就业概念模型界定的基础上,采用网站数据搜集和二阶聚类分析的方法,估算重庆11年非正规就业规模,探讨其特征及历史发展规律发现,重庆非正规就业规模呈现出"先降后升"的总体趋势。重庆非正规就业中存在隐性的正规就业者和灵活型的非正规就业者。根据对其历史发展规律的判断,包含大量新型就业形态的灵活型非正规就业者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增多,而隐性的正规就业者将会趋于减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彦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非正规就业的广泛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其规模有多大,有关量化信息的极度缺乏,已经对相应管理制度的建立构成了障碍。为此,文章通过深度开发上海市现有统计数据,给出了2000~2007年该市非正规就业规模的两个估计量;同时就如何从估算走向官方统计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吴伟  
非正规就业在应对我国日趋严重的就业问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成为就业弱势群体的主要就业渠道,非正规就业人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社会群体。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国不但存在从"无业"到非正规就业的过程,还存在从正规就业到非正规就业的过程,使城镇就业的变化表现出单位就业人数减少而非单位就业人数增加的特点,即就业的非正规化趋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持续的增长,然而关于劳动力非农化的研究,目前主要局限在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或者劳动力流动方面,同时由于受到数据资料的限制,已有的对劳动力非农化转移历史变化的研究大多都是利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和估计,或者从不同来源统计中进行估算和汇总,实际上很难进行历史动态的连续时间序列动态进行分析。本研究从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概念入手,利用同一来源的现有统计资料,通过简单计算,得到了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非农转移的长期时间序列数据,并对农村非农转移的规模变化过程,结合一定的历史背景作了全面的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田光宁  李建军  
农村金融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信用社与正在试点中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都难以充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支持的需求,非正规金融顺应这种需求产生、发展,在有些地区甚至壮大。从直观上判断,农村非正规金融补充了农村金融体系的不足,但这种作用到底有多大,需要认真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下,我们于2004年1月-2月期间,分别对全国15个省、200多个乡村的非正规金融规模及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回收问卷2658份,其中有效问卷2227份,调查对象分布为,农户个人1597人,农村干部366人,农村金融机构人员264份人,并采用编制农村非正规金融指数的方法,得出比较客观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少新  王国红  
简单的价值判断并不能帮助我们认识非正规金融的作用问题,从这种组织本身的机制入手得出的结论可能更具启发性。本文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履约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极强的自生能力和可持续性。其政策含义是,压制、取缔非正规金融的行为不可取,强制性地将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行为同样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应是放松管制,引导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联接,促成农村一体化金融市场的形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国红  刘兆征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履约机制包括信息和信任机制、重复博弈和信誉机制、严厉的惩罚机制、灵活的担保机制、女性市场定位机制等。以湖北农村非正规金融为例,对它的履约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极强的自生能力和可持续性。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压制、取缔非正规金融的行为不可取,强制性地将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行为同样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应是放松管制,引导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联接,促成农村一体化金融市场的形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姚耀军  陈德付  
国家控制下的农村金融是转轨经济中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制度背景。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非正规金融部门之间的一个博弈过程。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有效率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作为一种底层改革,对中国整个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