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28)
- 2023(18250)
- 2022(15536)
- 2021(14801)
- 2020(12174)
- 2019(28601)
- 2018(28070)
- 2017(54057)
- 2016(28729)
- 2015(32223)
- 2014(31852)
- 2013(31612)
- 2012(28889)
- 2011(26048)
- 2010(25889)
- 2009(23642)
- 2008(22689)
- 2007(19755)
- 2006(17414)
- 2005(15162)
- 学科
- 济(121878)
- 经济(121743)
- 业(81364)
- 管理(75660)
- 企(57621)
- 企业(57621)
- 农(53882)
- 方法(52627)
- 数学(46563)
- 数学方法(45956)
- 农业(36019)
- 中国(34400)
- 业经(29288)
- 财(27830)
- 地方(24357)
- 学(22925)
- 贸(22590)
- 贸易(22576)
- 制(22144)
- 易(21999)
- 技术(17643)
- 银(17450)
- 银行(17407)
- 理论(17377)
- 环境(17168)
- 融(16929)
- 金融(16927)
- 发(16742)
- 和(16728)
- 行(16704)
- 机构
- 学院(400211)
- 大学(400193)
- 济(169220)
- 经济(165980)
- 管理(158935)
- 理学(138586)
- 研究(137332)
- 理学院(137145)
- 管理学(134716)
- 管理学院(134008)
- 中国(104761)
- 京(84429)
- 科学(82293)
- 农(76658)
- 财(73175)
- 所(67413)
- 中心(62982)
- 业大(62431)
- 研究所(61536)
- 财经(59025)
- 农业(58589)
- 江(56897)
- 经(54278)
- 北京(53248)
- 范(52880)
- 师范(52461)
- 经济学(51201)
- 院(49509)
- 经济学院(46212)
- 州(45545)
- 基金
- 项目(278497)
- 科学(220330)
- 研究(206536)
- 基金(204278)
- 家(177515)
- 国家(176010)
- 科学基金(151555)
- 社会(132498)
- 社会科(125317)
- 社会科学(125285)
- 基金项目(107872)
- 省(106523)
- 自然(96592)
- 自然科(94356)
- 自然科学(94334)
- 教育(94098)
- 自然科学基金(92604)
- 划(89419)
- 编号(84225)
- 资助(83535)
- 成果(67897)
- 部(62658)
- 重点(61928)
- 发(59823)
- 创(57504)
- 课题(57144)
- 国家社会(55476)
- 教育部(54037)
- 创新(53662)
- 科研(52848)
- 期刊
- 济(184146)
- 经济(184146)
- 研究(117903)
- 中国(79224)
- 农(77132)
- 学报(62155)
- 科学(58777)
- 管理(55208)
- 财(53172)
- 农业(52759)
- 大学(49028)
- 学学(46169)
- 教育(43187)
- 融(36503)
- 金融(36503)
- 技术(34735)
- 业经(33766)
- 经济研究(28568)
- 财经(28108)
- 业(25554)
- 问题(24967)
- 经(24074)
- 版(20314)
- 世界(19975)
- 图书(19325)
- 技术经济(19100)
- 科技(18850)
- 贸(18452)
- 理论(18186)
- 资源(18075)
共检索到588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赞军 柳思维
调查表明,一直到市场化改革前,我国的农村都较好地继承了非正规劳动合作,但市场化改革的洗礼,使一直被历史认同的非正规劳动合作有退出历史舞台之势,一些市场方式正逐步替代非正规劳动合作。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农业部门的贫困、道德力量的影响来解释非正规劳动合作的演进规律,而未能发现伦理道德背后行为抉择的力量。本文基于农民的经济理性,分析了其行为选择的力量,以及由这种力量主导的中国农村非正规劳动合作的演进规律及未来趋势,从另一种视角解释了调查结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生龙 李军
随着人口的逐渐老龄化,中国即将面临巨大的农村老年贫困问题。本文主要验证健康这一重要的人力资本因素对农村老年贫困的影响。运用CHNS数据,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①随着健康状况的改善,居民的劳动参与显著增加,贫困发生显著下降。此外,相对城镇居民和青壮年农村居民而言,健康对农村老年居民贫困的影响更加显著。②健康状况的改善能够提高农村老年居民的福利比率。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农村地区健康基础设施和医疗保障的投入,是减缓农村老年贫困和应对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健康 劳动参与 老年贫困 农村居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芳
选取2005—2013年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435个国定贫困县的样本数据,从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和服务程度不同维度,运用PVAR模型测度金融发展水平与贫困程度之间动态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存在先抑后扬的"非线性关系",在短期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呈现负向冲击,而长期则具有正向激励。现阶段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体制与机制缺陷,将制约金融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深层结合,抑制甚至负向影响金融减贫的实践效果。通过贫困地区内在机制与体制创新,才能驱动农村金融作用于贫困减缓的行为轨迹,扩张金融减贫的正向作用路径与空间,实现金融减贫的阈值跨越。
关键词:
农村金融 贫困 动态效应 金融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芳
选取2005—2013年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435个国定贫困县的样本数据,从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和服务程度不同维度,运用PVAR模型测度金融发展水平与贫困程度之间动态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存在先抑后扬的"非线性关系",在短期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呈现负向冲击,而长期则具有正向激励。现阶段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体制与机制缺陷,将制约金融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深层结合,抑制甚至负向影响金融减贫的实践效果。通过贫困地区内在机制与体制创新,才能驱动农村金融作用于贫困减缓的行为轨迹,扩张金融减贫的正向作用路径与空间
关键词:
农村金融 贫困 动态效应 金融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纯阳
在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处于欲罢不能、欲办还休的两难境地,办学成本高昂。高中招生市场上则出现境遇两重天的局面,少数重点学校对优秀教育资源形成垄断之势,结果以一校之兴换来的却是一县教育之衰。教育收费水平远远超出了农户的支付能力,农户对现有教育投资成本形成高水平预期,因而降低了教育投资的热情。"以县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不适合贫困县的实际情况,在县级财政能力严重不足而向上级政府寻求转移支付的渠道又不宽敞的现实条件下,降低教育这种公共品的质量或者增加农民教育负担就势成必然了。
关键词:
招生市场 农村教育 贫困地区 教育投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庄天慧 张海霞 杨锦秀
由于自然灾害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增收和反贫困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在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灾害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利用67个少数民族村的调研数据,进行了自然灾害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影响的路径分析。分析结果说明:自然灾害加大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的弱质性;灾害所造成的大量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使低收入农户极易陷入贫困;救灾减灾机制的不完善,农户抵御灾害的能力弱,又使大量脱贫人口返贫。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少数民族地区 农业的弱质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瑞芹
来自湖北省丹江口市、郧县和河南省淅川县3个贫困县的3145户农村居民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社会网络资本是一种较封闭的传统型乡村网络。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社会网络资本关系种类比较单一;无论情感性社会网络资本还是工具性社会网络资本,亲缘关系依然是主要构成;中国现代农村社会依然存在差序格局,但家庭中占支配地位的轴心从传统的纵向亲子关系转变为横向的夫妻关系,不仅妻子而且包括妻子一方的亲戚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
贫困地区 社会网络 社会资本 差序格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洪兴建 邓倩
基于CHNS的八轮农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本文使用贫困发生率和平方缺口指数对农村贫困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把贫困变动分解为长期贫困效应、脱贫效应和返贫效应。实证结论表明,虽然长期贫困发生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是近期长期贫困的平方缺口指数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脱贫效应是减少贫困的主要因素,返贫效应则是加剧贫困的诱因。此外,匿名性与非匿名性的增长率显示,匿名性低估了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增长率,从而高估了实际贫困。
关键词:
长期贫困 FGT贫困指数 非匿名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海英
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研究总结为三个主要方面,即农村非正规金融持续存在的成因,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功能和效率,以及如何规范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回顾,对有些观点作出简要评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远立,任苒,陈迎春,胡善联,萧庆伦
一、概述 众所周知,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以社区为基础进行筹资和组织的合作医疗体系(CMS)曾经为中国卫生保健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多数农村地区合作医疗基本解体。决策者们已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农村居民缺乏基本卫生服务可及性的问题。为此,在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合作医疗的作用得到肯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李智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贫困的地域分布和特征呈现出新的格局,经济发展的减贫效应弱化及"滴漏"式扶贫思路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扶贫工作的要求,导致减贫速度放缓、贫困人口再次增加的因素等也应纳入贫困机理的范畴进行研究。
关键词:
致贫机理 金融扶贫 结构调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守春 马志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永忠 范龙昌
文章认为,新形势下农村贫困问题复杂:绝对贫困大有改善,相对贫困日益突出,返贫现象凸显严重,追根溯源权利贫困是导致农村贫困的根源。文章透过制度分析,通过重塑农村组织,深化市场体制,完善制度创新,强化运行机制,厉行执行监督系统化措施,构建农村反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强化制度之间的联动效应,将农村贫困治理融入区域和整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框架内,实现农村扶贫工作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中国 农村贫困 诱因 制度 创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雷文杰 王敏杰 周磊 王杰 谭曌 曾双珠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4年数据,构建了包含个人行为能力和主观感受的多维贫困识别体系,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非正规金融对我国农村居民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正规金融与农村居民多维贫困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在非正规金融借贷规模较小阶段,随着非正规金融借贷的增加,会加剧贫困,而在其借贷规模到某一临界值之后,则会抑制多维贫困的发生,且减贫效应随着借贷规模增长不断增强。因此在制定脱贫政策时,政府应积极发挥非正规金融的正向作用,加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合作,有效利用非正规金融缓解农村居民多维贫困状况。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温铁军 彭辉 范堉暐 郑风田
中央财政支农资金由于强制性的配套制度,存在着"钓鱼工程"、"一刀切"、"行政力量软强制"等现象,产生了大量乡村负债并有可能使中国乡村负债进一步恶化。本文对中西部地区1994~2020年间农村义务教育、乡村公路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医疗四项建设中的中央支农配套资金引发的乡村负债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中国支农配套资金引起的乡村负债占目前乡村存量负债的比例为15.2%~25.8%;在2005~2020年这段时间,支农配套资金最高将引发17850.77亿元乡村新增负债。如果目前实行"一刀切"的配套资金政策不改变,至少还会造成10517.91亿元的乡村公共负债;如果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按照中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