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143)
2023(21794)
2022(18034)
2021(16780)
2020(13929)
2019(31708)
2018(31028)
2017(58923)
2016(31493)
2015(35083)
2014(34778)
2013(34483)
2012(31930)
2011(28843)
2010(29319)
2009(27504)
2008(26873)
2007(23861)
2006(21502)
2005(19711)
作者
(88962)
(74113)
(73498)
(69962)
(47158)
(35611)
(33400)
(28657)
(28347)
(26457)
(25351)
(25094)
(23574)
(23453)
(23254)
(22896)
(21749)
(21393)
(21365)
(21279)
(18536)
(18173)
(18118)
(17282)
(16642)
(16625)
(16507)
(16254)
(14940)
(14709)
学科
(141216)
经济(141055)
(109183)
管理(95560)
(89950)
企业(89950)
方法(58217)
(52773)
数学(48100)
数学方法(47611)
中国(43928)
业经(39640)
(39384)
农业(35156)
(31569)
地方(30529)
(30473)
金融(30472)
(29227)
银行(29191)
(28256)
(26055)
贸易(26031)
(25440)
财务(25385)
财务管理(25334)
(25307)
企业财务(24078)
(23663)
理论(23344)
机构
学院(448420)
大学(444591)
(194976)
经济(191269)
管理(174305)
研究(154086)
理学(148773)
理学院(147240)
管理学(145023)
管理学院(144182)
中国(125325)
(94092)
(92357)
科学(88747)
(80000)
(76748)
财经(71889)
中心(71872)
(68865)
研究所(68821)
(65448)
业大(63916)
农业(61400)
经济学(60095)
北京(59748)
(57504)
师范(56927)
(54959)
(54718)
经济学院(54026)
基金
项目(290236)
科学(231021)
研究(216527)
基金(212605)
(184443)
国家(182615)
科学基金(157790)
社会(141545)
社会科(134056)
社会科学(134021)
(112839)
基金项目(110978)
教育(98988)
自然(98591)
自然科(96351)
自然科学(96325)
自然科学基金(94664)
(94232)
编号(87035)
资助(86819)
成果(71095)
(65963)
(65416)
重点(65315)
(62377)
课题(60598)
国家社会(59547)
创新(57823)
教育部(56746)
人文(55239)
期刊
(225356)
经济(225356)
研究(138752)
中国(97303)
(78703)
(73056)
管理(68359)
学报(65025)
科学(63884)
(55547)
金融(55547)
农业(53148)
大学(51645)
教育(49004)
学学(48606)
技术(40547)
业经(39989)
财经(36532)
经济研究(35384)
(31601)
问题(29408)
(28391)
(23706)
世界(23450)
技术经济(23267)
(21579)
统计(21243)
国际(21092)
现代(20502)
商业(20408)
共检索到700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春  周宁东  
本文基于最新的"金融发展、企业家精神及经济增长"理论分析框架,重新审视和反思现有农村金融理论和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实践,将农村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培育农村地区的企业家精神并鼓励创新和创业作为评判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作用的重要标准。基于2006-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企业家创新和创业精神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新一轮农村金融市场化改革对于农村地区企业家创新精神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农村地区企业家创业精神的支持仍显不足。最后,本文提出未来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和突破口。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江春  张秀丽  
金融核心的功能就在于遴选出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并通过支持企业家的创新和创业活动,进而增加就业、提高效率以实现经济增长。通过构建相关的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1999~2008年的省份数据对金融发展与企业家精神实证分析得出,金融只有支持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才能有效地促进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能有效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因此,中国下一步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应该是构建有利于培育和支持企业家进行创新活动的金融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宋冬林  李海峰  
运用主成分分析、VAR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方法,对1978~2009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农村传统正式金融是农村金融的主体,但农村正式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仅有农村非正式金融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刚  管福泉  蔡选超  许丹丹  
本文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动态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比较显著,总体上看正向效应要大于负向效应,但是影响力在不断减弱。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村金融结构效率和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民收入增加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增收效果最为明显,但是长期效果有待提高,而农村储蓄率上升则对农户增收有不利影响。只有继续深化农村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才能充分发挥金融对农业的支持作用,从根本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立军  湛泳  
大多数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体金融发展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同时,它们从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角度进行了理论阐释。本文则从农村自身经济发展层面出发运用1978-2004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资金的不断外流和非正规金融的不规范发展,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现实的出路是遏制农村资金外流,提供更多的农村正规金融资源;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防范农村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莎琳  丁开杰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官兵  
金融发展理论的缺陷能够通过分工视角加以弥补。农村金融发展是农村经济分工的一个侧面,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二者相互决定、互为因果关系,并共同受产权等基本制度结构的决定。在一个产权得到有效界定和保护的社会里,交易效率会因此而提高,农村经济分工和农村金融分工都能得以深化,而农村经济又因一个更为高级的农村金融分工水平而受益。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姚海明  
世界金融理论界关于农村金融存在多种流派,我国学术界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也多有争议。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走的是准入管制之路。历经曲折,2006年监管层准许微型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这是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选择。今后,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一方面要改造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这"三驾马车",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微型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德  
农村金融改革的探索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决定把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大力发展农村信贷事业作为加快发展农业的一项重大决策。1979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正式恢复建立后,农村信用社交由中国农业银行管理。1980年8月,中共中央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作了明确指示,要求把信用社办成真正集体的金融组织。全国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初步改革,扩大业务经营自主权,放宽信贷政策和信贷范围,增设机构网点,办好信用站,试办营业所和信用社联营,试办信用社联社等。1984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提出把农村信用社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群众性合作金融组织,恢复农村信用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业务经营上的灵活性。此后,在中国农业银行的领导下,农村信用社在民主管理、业务管理、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特别是县级联社的设立,对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的发展和内部管理的改进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后,扶贫贷款作为政策性贷款由其承担。1995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围绕贷款投放、库存监管和收回贷款三个环节,初步建立了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雷立钧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中国应该通过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推动和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从2007年起,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逐步设立,标志着农村金融改革进入了增量改革阶段。笔者认为,基于增量改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提供有效供给,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完善农村金融的竞争机制;发挥新型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实现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融合;引入激励相容的监管理念,激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刚  管福泉  许丹丹  
文章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力,结果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有影响显著,总体上看正向效应要大于负向效应,但是影响力还有待提高。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必须解决两个金融瓶颈问题,即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不高和"金融抑制"效应明显的问题。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锐  马莉莉  
新时代高质量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以探寻新增长动力。市场机制和资金供给能力是影响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变量。基于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两阶段动态SYS-GMM估计方法,探析市场化改革、金融发展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研究发现:(1)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发展规模均能显著促进企业家精神。市场通过自选择机制和金融发展的规模效应,可以促进高质量型企业家精神。(2)金融发展的不同方面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金融发展效率低下、居民储蓄率偏高、资金配置效率扭曲是阻碍企业家精神的重要金融变量;动员社会资金功能则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家精神。(3)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发展规模对一般型企业家精神的协同效应显著为负,但由于市场的自选择机制和金融发展的规模效应,其协同效应可以显著促进高质量型企业家精神。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德莉  
本文基于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实证研究了1978年到2013年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都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负向影响,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不仅未能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反而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当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出现短期波动时,通过(-0.04945)的调整力度向长期均衡状态靠拢。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农民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却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李春霄  贾金荣  
农村经济增长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基于1985年~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结构和农村金融效率等三个指标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在长期内具有协整关系,在短期内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结构的关系明显,与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的关系则不明显。基于此提出优化农村金融结构、提高农村金融效率等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振军  兰庆高  
本文在理论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不同区域和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此外,数字普惠金融还会以当地经济发展、农村固定资产投入、农户家庭收入为中介变量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此,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应最大化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各地可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采用差异化思路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