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804)
- 2023(23162)
- 2022(19722)
- 2021(18520)
- 2020(15468)
- 2019(36033)
- 2018(35552)
- 2017(67373)
- 2016(36449)
- 2015(41453)
- 2014(41463)
- 2013(41150)
- 2012(38309)
- 2011(34758)
- 2010(35356)
- 2009(32883)
- 2008(32079)
- 2007(28818)
- 2006(25397)
- 2005(22956)
- 学科
- 济(153559)
- 经济(153394)
- 业(103860)
- 管理(100754)
- 企(79336)
- 企业(79336)
- 方法(65998)
- 数学(57638)
- 数学方法(56758)
- 农(54954)
- 中国(46839)
- 财(38510)
- 农业(36681)
- 业经(35622)
- 地方(34731)
- 学(32255)
- 制(31310)
- 融(31086)
- 金融(31082)
- 银(31069)
- 银行(31007)
- 行(29817)
- 贸(28760)
- 贸易(28735)
- 易(27911)
- 理论(24893)
- 务(23637)
- 财务(23532)
- 财务管理(23472)
- 环境(22795)
- 机构
- 学院(523748)
- 大学(522688)
- 济(213175)
- 经济(208522)
- 管理(200162)
- 研究(182320)
- 理学(172108)
- 理学院(170130)
- 管理学(166749)
- 管理学院(165811)
- 中国(142850)
- 科学(112934)
- 京(112517)
- 农(98317)
- 财(97753)
- 所(93294)
- 研究所(84735)
- 中心(84379)
- 业大(80977)
- 江(78971)
- 财经(77084)
- 农业(76097)
- 北京(71828)
- 经(70054)
- 范(69805)
- 师范(69101)
- 院(65477)
- 经济学(64269)
- 州(63858)
- 经济学院(57857)
- 基金
- 项目(348671)
- 科学(272989)
- 研究(253179)
- 基金(251479)
- 家(220297)
- 国家(218425)
- 科学基金(186263)
- 社会(158755)
- 社会科(150198)
- 社会科学(150154)
- 省(136523)
- 基金项目(131880)
- 自然(121094)
- 自然科(118286)
- 自然科学(118253)
- 教育(117000)
- 自然科学基金(116103)
- 划(114706)
- 资助(105130)
- 编号(103737)
- 成果(84867)
- 重点(78582)
- 部(76652)
- 发(76401)
- 课题(72341)
- 创(71603)
- 创新(66886)
- 科研(66634)
- 国家社会(65312)
- 教育部(65230)
- 期刊
- 济(238780)
- 经济(238780)
- 研究(155078)
- 中国(109217)
- 农(94167)
- 学报(86110)
- 科学(78741)
- 财(74665)
- 管理(72794)
- 大学(65569)
- 农业(63672)
- 学学(61760)
- 教育(60136)
- 融(57973)
- 金融(57973)
- 技术(47120)
- 业经(41359)
- 经济研究(37700)
- 财经(37324)
- 业(32682)
- 经(32044)
- 问题(31545)
- 版(26685)
- 图书(26307)
- 技术经济(25785)
- 统计(25613)
- 贸(24391)
- 科技(24240)
- 理论(24055)
- 世界(23831)
共检索到794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苏静 胡宗义 肖攀
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利用30省市1999~2011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多维减贫效应及其特征。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医疗贫困、收入贫困和教育贫困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呈现鲜明的门槛特征。在各自门槛水平前后,农村金融发展对医疗贫困的影响始终表现为促进,并且促进效应随着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增强;对收入贫困的影响始终表现为抑制,但抑制效应只有在跨越门槛之后才能有效显现;对教育贫困的影响由促进转变为抑制,但仅抑制效应显著。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不仅存在着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而且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多维减贫 门槛效应 PSTR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苏静 胡宗义 唐李伟 肖攀
本文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了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门槛特征与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都存在非线性影响,其发生门槛转换的位置水平分别为0.309、0.312和0.575。在跨过门槛值之后,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发生率和贫困深度的影响由促进转变为抑制,并且抑制效应随着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增强。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贫困强度的影响始终表现为抑制,跨过门槛值之后,其促进农村贫困强度降低的速度明显提升。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减贫效应地区差异显著,在东部沿海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更加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昕宇 马昱
本文基于2002~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在运用熵权TOPSIS测算农村基础设施综合能力的基础上,采用面板平滑转化模型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减贫质量和数量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农村基础建设能力较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能力与农村减贫质量和数量之间存在不同转换机制下的非线性影响,均呈现单门限特征,对减贫质量影响呈现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曲线,发生门限转换的位置为0.4056;对减贫数量影响的促进作用逐步增大,发生门限转换的位置为0.3440,转换过程较快。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邵汉华 刘耀彬
基于2000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实证检验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总体上有利于降低碳排放,但这种金融减排效应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贸易开放等转换变量,在高、低区制之间进行平滑转换,呈现出复杂的异质性特征。因此,应该加强金融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协调配合,更好地发挥金融发展对减少碳排放的正向激励作用,促进区域绿色金融发展。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碳排放 PSTR 非线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邵汉华 刘耀彬
基于2000~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实证检验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总体上有利于降低碳排放,但这种金融减排效应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贸易开放等转换变量,在高、低区制之间进行平滑转换,呈现出复杂的异质性特征。因此,应该加强金融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协调配合,更好地发挥金融发展对减少碳排放的正向激励作用,促进区域绿色金融发展。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碳排放 PSTR 非线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梦缘 宋坤 谌希 汪璐
本文利用2008—2015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收入、教育、医疗等多维度贫困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这三个维度贫困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对收入贫困由不显著负面作用转为显著的正面作用,对教育贫困由不显著转为显著的正面作用,对医疗贫困的正面作用由较弱发展为显著。此外,财政支农、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正规金融都存在一个或多个维度的减贫作用,其中财政支农减贫效果最好。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梦缘 宋坤 谌希 汪璐
本文利用2008—2015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收入、教育、医疗等多维度贫困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这三个维度贫困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对收入贫困由不显著负面作用转为显著的正面作用,对教育贫困由不显著转为显著的正面作用,对医疗贫困的正面作用由较弱发展为显著。此外,财政支农、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正规金融都存在一个或多个维度的减贫作用,其中财政支农减贫效果最好。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梦缘 宋坤 谌希 汪璐
本文利用2008—2015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收入、教育、医疗等多维度贫困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这三个维度贫困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对收入贫困由不显著负面作用转为显著的正面作用,对教育贫困由不显著转为显著的正面作用,对医疗贫困的正面作用由较弱发展为显著。此外,财政支农、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正规金融都存在一个或多个维度的减贫作用,其中财政支农减贫效果最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静 胡宗义 唐李伟
本文利用2003—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广度、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都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呈现鲜明的门槛特征。在门槛值前后,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广度和贫困深度的影响由促进转变为抑制,并且抑制效应随着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增强。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贫困强度的影响始终表现为抑制,跨过门槛值之后,其促进农村贫困强度降低的速度有所提升,但提升的幅度不明显。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地区差异显著,考察期间,除青海、宁夏、海南3个省域外,其他省域的农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浩 李瑞晶
金融扶贫是我国农村减贫的重要环节,但金融减贫的实际效果如何却始终存在争议。本文基于我国200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以金融生态环境为门限变量的双重门限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金融减贫效应的非线性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伴随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商业金融缓解农村居民收入贫困和综合贫困的作用都逐渐增强;但由于不同渠道的支农金融存在相互替代效应,财政金融的减贫效果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与缓解收入贫困相比,缓解农民综合贫困的金融生态环境门槛更高;农户自有投资、地区经济增长等控制变量的减贫效果也各有差异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浩 李瑞晶
金融扶贫是我国农村减贫的重要环节,但金融减贫的实际效果如何却始终存在争议。本文基于我国200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以金融生态环境为门限变量的双重门限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金融减贫效应的非线性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伴随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商业金融缓解农村居民收入贫困和综合贫困的作用都逐渐增强;但由于不同渠道的支农金融存在相互替代效应,财政金融的减贫效果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与缓解收入贫困相比,缓解农民综合贫困的金融生态环境门槛更高;农户自有投资、地区经济增长等控制变量的减贫效果也各有差异。文章最后提出了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农村金融减贫绩效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书胜 李斌
文章选取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差距和技术研发强度为吸收因素构建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并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差距和技术研发强度阀值转换条件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平滑转换机制效应;在参数异质性假设条件下,中国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在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上具有显著的非均衡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雁
为了对我国银行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探究,克服传统指标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银行存款基准比"和"企业存款基准比"这两个基准化的新指标;然后,采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银行信贷功能的发挥,其经济"助推器"功能依赖于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和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水平,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银行市场化程度较低时,银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抑制作用;在市场化程度较高时,银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稳定促进作用;中间阶段,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由抑制向促进转换的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促进银行业市场化竞争和资源配置,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对于实现银行业发展的经济增...
关键词:
银行业发展 经济增长 金融市场化 非线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昱然 卢志强 李志斌
新常态下,渐现的地方债务风险对经济影响已不容忽视,如何有效衡量和防范过度举债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采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PSTR,在非线性框架下对中国30个省份地方政府举债的经济增长效应展开深入研究。在此过程中,我们重点考察地方债务压力和地方金融差异的变化,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并结合债务压力和金融差异分析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的渐进演变关系。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地区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随着负债压力和偿债压力增加,该效应呈逐渐下降态势并转化为负效应。此外,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能增加经济中的流动性,缓解举债推升利率对私人投资的挤占,进而增强举债的经济增长效应;而区域金融风险程度提升,增加了资本损失和贬值的风险,损害举债资金配置效率,进而弱化地方政府举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管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若干启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邱洋冬
本文基于2005—2015年全国31个省份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特征。研究发现,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在阈值前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扰动效应表现为先强后弱的特征,越过门槛值之后,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由原始的"极化效应"开始转向为"涓滴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当前非正规金融发展存在诟病亟待规制,使其合法化与正规化发展,更好地服务农户与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缩减城乡收入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