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28)
2023(15396)
2022(12871)
2021(12009)
2020(9873)
2019(22784)
2018(22165)
2017(41996)
2016(22568)
2015(25757)
2014(25682)
2013(25913)
2012(24811)
2011(22778)
2010(23199)
2009(21957)
2008(21343)
2007(19430)
2006(17363)
2005(16243)
作者
(66873)
(56349)
(56111)
(53353)
(35620)
(27097)
(25428)
(21941)
(21542)
(20098)
(19374)
(18880)
(18077)
(17782)
(17714)
(17488)
(16653)
(16362)
(16326)
(16110)
(14232)
(13996)
(13702)
(12996)
(12833)
(12691)
(12533)
(12450)
(11586)
(11517)
学科
(106357)
经济(106263)
(65536)
管理(54372)
(51811)
(41158)
企业(41158)
方法(38521)
中国(37861)
数学(34420)
农业(34397)
数学方法(34188)
(28465)
金融(28463)
地方(28399)
(27542)
银行(27510)
(26706)
业经(25815)
(23963)
(23164)
(21669)
贸易(21649)
(21064)
(18993)
(17604)
(15192)
环境(15124)
技术(14013)
发展(13776)
机构
学院(331926)
大学(328488)
(148579)
经济(145609)
研究(124381)
管理(120563)
理学(101973)
中国(101761)
理学院(100747)
管理学(99274)
管理学院(98649)
(73000)
科学(72914)
(70956)
(66169)
(64424)
中心(58373)
研究所(58105)
农业(56178)
业大(51868)
(51619)
财经(51482)
(46790)
经济学(46502)
北京(45719)
(44688)
师范(44285)
(43280)
经济学院(42022)
(41383)
基金
项目(211421)
科学(165431)
研究(158736)
基金(151939)
(132194)
国家(130989)
科学基金(110157)
社会(102229)
社会科(96632)
社会科学(96605)
(82788)
基金项目(79603)
教育(70524)
(69108)
自然(66551)
编号(65263)
自然科(64953)
自然科学(64934)
自然科学基金(63783)
资助(61935)
成果(53744)
(52144)
重点(48055)
(47831)
课题(45632)
(43870)
国家社会(43025)
发展(42694)
(42027)
创新(41138)
期刊
(174736)
经济(174736)
研究(104322)
(75224)
中国(75101)
学报(52376)
农业(50713)
科学(49292)
(48842)
(48582)
金融(48582)
管理(40766)
大学(40133)
学学(37948)
教育(34594)
业经(32192)
技术(27412)
经济研究(27144)
财经(25599)
(25220)
问题(24121)
(22101)
世界(19664)
(19061)
(17648)
国际(17350)
技术经济(16970)
农村(16719)
(16719)
经济问题(16273)
共检索到527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耀军  
反思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时首先要求对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依照现代金融发展理论所提供的一套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文章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农村货币化程度加深;金融机构财务状况不佳;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金融中介功能弱化,并且正规金融体系在中介功能上正逐渐被非正规金融所替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江  张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官兵  
金融发展理论的缺陷能够通过分工视角加以弥补。农村金融发展是农村经济分工的一个侧面,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二者相互决定、互为因果关系,并共同受产权等基本制度结构的决定。在一个产权得到有效界定和保护的社会里,交易效率会因此而提高,农村经济分工和农村金融分工都能得以深化,而农村经济又因一个更为高级的农村金融分工水平而受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黎翠梅  
文章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农村金融机构空间分布等方面对我国区域农村金融发展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相关率区域差异明显,西东中部地区呈递减分布;区域农村金融中介未能有效地发挥资金配置功能,其中中部地区资金配置效率最低,但西部地区有明显改善;农村金融组织按照人口数量而非经济发达程度设置地区分支机构,机构的撤并从区域对比来看并没有体现效率原则。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姚耀军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可以从宏、微观两个层次度量。农村金融结构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农村金融机构设置单一、农村信用社具有垄断地位、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缺乏;农村资金通过农村金融机构大量外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金龙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农村的资金供给不能满足农村的资金需求。究其原因,既有经济性的,又有体制性的。对于经济性的原因,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所以解决问题的对策应重点放在体制和机制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宋宏谋  陈鸿泉  刘勇  
本文以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对象 ,实证分析了 1 979- 2 0 0 0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问题。研究表明 ,东、中、西部农村金融发展呈现出巨大的区域差距 ,东部地区农村存款、储蓄存款、贷款、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等总量占全国农村金融总量的很大比重 ,中西部农村金融总量比重明显偏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解运亮  刘磊  
本文从规模、结构、效率三方面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四大经济区域农村金融发展差异明显,东部整体水平较高,西部农村金融规模扩张迅速且后来居上,中部和东北农村地区则显示出明显的"金融塌陷"现象;近五年来东部农村金融的市场化程度有较明显提高,相反,东部以外区域农村金融的市场化进程仍需努力;储蓄动员效率上,近年来中西部提高迅速,目前西部已为全国最高,但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和资金配置功能上,东部仍牢牢地占据领先地位。就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成因而言,本文认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的导向作用,不同区域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不同区域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差异是三大主要原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坚  
近些年来,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进展顺利,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体系。然而在一些方面仍然面临不少问题,需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本文对中国农村金融存在的"五少一多"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农村金融深化发展的路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计小青   常百舒   王亚东  
论文从使用深度、服务可得性、可持续性三个维度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2003-2019年的时空特征,并分别建立包含空间依赖、时间依赖、时空依赖以及综合三种依赖特征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金融自身时空依赖以及经济增长、区位环境、政府支持和市场环境四个方面影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整体态势向好,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其中服务可得性功不可没。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没有完全摆脱地理限制,总体差异仍在扩大,空间依赖特征显著,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优势明显,西北地区进步显著,北方农村金融发展形势喜人,“南北”变化比“东中西”变化更迅速。影响因素中,农村金融自身时间和空间滞后系数为正,时空滞后系数为负,长期来看,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信息化水平提高、金融监管力度加大、法律环境较弱等因素均对农村金融发展有不利影响。论文对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敬石  郭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农村居民总体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农村内部收入差距问题日益严峻。影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因素很多,农村金融作为直接关系到农户生产的外在资本工具,其规模和运行效率与这种内部差距可能存在某种关系。本文试图使用中国2000—2008年分省面板数据对这一关系进行验证。通过面板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农村金融规模扩大会加剧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而农村金融效率提高能够缓解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雨露  
在冲破"二元经济"结构,实现更高水平增长的过程中,农村金融需要在"三农"领域有所作为。对于中国而言,农村金融问题的复杂性不仅存在于区域和产业结构失衡的"经济纽结"中,还存在于政治和经济体制长期约束所造成的"路径依赖"中,甚至渗透于深受历史文化传统影响的某些特殊的经济行为中。这些彼此交结的现实因素,不仅是中国农村金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泽仁  孙从海  
本文认为,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有效性,目前农村金融发展的低效率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有关的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需求主体,集中化趋势下的农村金融改革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协调发展的难题,构建分散决策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也许是局限条件下新农村建设中金融制度的最优选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姚海明  
世界金融理论界关于农村金融存在多种流派,我国学术界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也多有争议。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走的是准入管制之路。历经曲折,2006年监管层准许微型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这是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选择。今后,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一方面要改造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这"三驾马车",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微型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德  
农村金融改革的探索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决定把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大力发展农村信贷事业作为加快发展农业的一项重大决策。1979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正式恢复建立后,农村信用社交由中国农业银行管理。1980年8月,中共中央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作了明确指示,要求把信用社办成真正集体的金融组织。全国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初步改革,扩大业务经营自主权,放宽信贷政策和信贷范围,增设机构网点,办好信用站,试办营业所和信用社联营,试办信用社联社等。1984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提出把农村信用社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群众性合作金融组织,恢复农村信用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业务经营上的灵活性。此后,在中国农业银行的领导下,农村信用社在民主管理、业务管理、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特别是县级联社的设立,对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的发展和内部管理的改进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后,扶贫贷款作为政策性贷款由其承担。1995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围绕贷款投放、库存监管和收回贷款三个环节,初步建立了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