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213)
2023(22022)
2022(18695)
2021(17398)
2020(14351)
2019(33029)
2018(32582)
2017(61608)
2016(32880)
2015(37117)
2014(36958)
2013(36701)
2012(34092)
2011(31034)
2010(31338)
2009(29317)
2008(28105)
2007(24738)
2006(22171)
2005(20240)
作者
(94681)
(79415)
(78232)
(74633)
(50236)
(37871)
(35648)
(30984)
(30031)
(28207)
(26877)
(26710)
(25039)
(24947)
(24298)
(24270)
(23161)
(22786)
(22716)
(22610)
(19920)
(19364)
(19151)
(18314)
(17850)
(17701)
(17330)
(17103)
(16069)
(15654)
学科
(151996)
经济(151840)
(93395)
管理(89974)
(69440)
企业(69440)
方法(60363)
(53467)
数学(52860)
数学方法(52265)
中国(45243)
农业(35558)
地方(35007)
业经(34389)
(34255)
(30640)
金融(30638)
(29764)
银行(29717)
(29318)
(29176)
(28651)
(27213)
贸易(27191)
(26334)
环境(21439)
理论(21360)
技术(20935)
(20481)
(20441)
机构
大学(471696)
学院(470704)
(203386)
经济(199266)
管理(182442)
研究(166977)
理学(156863)
理学院(155100)
管理学(152448)
管理学院(151608)
中国(132229)
(100990)
科学(98543)
(91251)
(84598)
(83569)
中心(77278)
研究所(75597)
财经(72300)
业大(69468)
(69450)
(65942)
农业(64821)
北京(64542)
(62342)
经济学(62191)
师范(61802)
(59845)
(56346)
经济学院(55800)
基金
项目(313701)
科学(247717)
研究(231768)
基金(228816)
(198848)
国家(197154)
科学基金(169339)
社会(149165)
社会科(141275)
社会科学(141238)
(120275)
基金项目(120111)
自然(107273)
教育(105157)
自然科(104785)
自然科学(104760)
自然科学基金(102894)
(101081)
资助(94536)
编号(94320)
成果(76689)
重点(70246)
(70022)
(69800)
课题(64746)
(64333)
国家社会(62399)
教育部(60323)
创新(60092)
科研(59327)
期刊
(231058)
经济(231058)
研究(145410)
中国(97702)
(82236)
学报(71981)
科学(68384)
(67851)
管理(66639)
大学(56175)
(55820)
金融(55820)
农业(55746)
学学(52871)
教育(49841)
技术(41383)
业经(38943)
经济研究(36676)
财经(35937)
(30917)
问题(30181)
(27644)
世界(24267)
(23857)
技术经济(23813)
图书(23490)
理论(22707)
统计(22590)
(22257)
国际(21511)
共检索到725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高榜  李雪峰  
由于长期以来国内研发资本投入的不足,海外研发资本流动带来的技术扩散一直都是中国获取TFP增长的重要渠道。然而,已有的研究都建立在国际技术均匀扩散的基础上,与国别间技术吸收程度和水平存在差异性的现实相悖。本文则考察了中日两国在技术引进、外贸外资等渠道上吸收技术扩散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检验技术非均匀扩散的存在性及其对TFP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均匀技术扩散客观地存在于中国和日本对海外研发资本的吸收中,这主要和本国技术水平以及本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位置有关;此外,实证结果表明本国研发资本并不构成对中国TFP增长的有效影响,高技术产品进口则是最重要的增长来源,相比之下,日本则主要依赖于本国自身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洪丹  
本文使用1978—2009年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结论显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农村存款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农村存款外生于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效率均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焦晋鹏  赵大伟  杨慧瀛  
基于1978~2015年间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和经济年度数据,运用VEC模型、协整检验与脉冲响应函数,从农村金融体系的规模、结构、效率三个方面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单向的长期Granger因果关系,即农村金融体系规模扩大、结构改善和效率提高均能显著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因此,应不断完善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体系,促进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宋冬林  李海峰  
运用主成分分析、VAR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方法,对1978~2009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农村传统正式金融是农村金融的主体,但农村正式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仅有农村非正式金融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立军  湛泳  
大多数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体金融发展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同时,它们从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角度进行了理论阐释。本文则从农村自身经济发展层面出发运用1978-2004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资金的不断外流和非正规金融的不规范发展,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现实的出路是遏制农村资金外流,提供更多的农村正规金融资源;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防范农村金融风险。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永兴  唐青生  
运用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数据,通过OLS回归分析、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投入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关系,而农村存款和农村贷款在短期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负面效应,长期内则具有正面效应;农村存款和农村贷款在短期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长期则互为因果关系。以上结论说明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改革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高农村金融效率是促进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禹跃军  王菁华  
运用VAR模型,采用1978~2010的年度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效率、农村金融结构与人均实际农业GDP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前期的人均农业GDP对当期GDP影响最大,前期的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效率和农村金融结构对当期农村经济增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村人均实际GDP与农村金融规模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从整体上讲,农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但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华志远  
在山东省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认为,全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农业贷款的增加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而农村居民储蓄水平的提高则对农民增收起到抑制作用。基于此,对如何通过发展农村金融来促进农民增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晨  袁永智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仍未打破,农村地区的绝对和相对贫困问题仍存在,因此发展农村金融,解决农村、农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成为了必然选择。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首先探析我国农村经济资金需求总量和领域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然后基于此,结合"金融供给"观点,运用河南省的资料数据,剖析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结构、发展效率等金融相关率指标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兆廷  张永乐  
金融发展与经济之间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学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经济学家们持有不同的见解。纵览相关文献,以往研究成果主要支持四种观点: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纯粹属于巧合,不存在因果关系。琼·罗宾逊认为金融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它对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促进作用。我国学者韩廷春认为摄影:胡卫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耀军  和丕禅  
基于VAR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中国农村1978~2001年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出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并没有起到"供给主导"作用,而是处于一个严重滞后的"需求遵从"地位。实证研究表明,农村正规金融相对于农村经济增长是缺乏效率的,而农村非正规金融值得关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乔桂明  
本文首先对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与特点 ,尤其是农业投入存在的隐忧 ,农村金融的现状与突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与论述 ,从农村经济发展呼唤农村金融变革的高度 ,对当前强化金融支农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对策性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崇台  唐道远  
已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没有考虑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更为紧密的农村金融需求,其实,农村金融需求是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传导路径的中介变量,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湖北省襄阳市的县域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金融需求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冉光和  温涛  李敬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将越来越明显。如果规制安排适当,农村金融应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反之,农村金融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增长。本文研究的金融约束效应是指农村金融制约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程度。在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约束效应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论文运用实际数据,对中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成长模式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约束效应。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要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必须做到:构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宏观制度环境,解除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约束,强化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农村金融功能。只有如此,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才能对农村经济的健康运行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怡然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农村经济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一环,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至今尚未有效解决的问题,其中农村金融就是较为突出的一个。造成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局面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我国由来已久的金融排斥问题,本文主要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在梳理分析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解决提出一些粗浅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