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94)
- 2023(19048)
- 2022(16151)
- 2021(15139)
- 2020(12547)
- 2019(28929)
- 2018(28281)
- 2017(54280)
- 2016(29166)
- 2015(32915)
- 2014(32544)
- 2013(32324)
- 2012(29812)
- 2011(27166)
- 2010(27419)
- 2009(25763)
- 2008(24710)
- 2007(21887)
- 2006(19628)
- 2005(17621)
- 学科
- 济(120889)
- 经济(120727)
- 业(86760)
- 管理(82256)
- 企(63949)
- 企业(63949)
- 农(52497)
- 方法(50276)
- 数学(43950)
- 数学方法(43462)
- 中国(38246)
- 农业(34912)
- 财(32592)
- 业经(30896)
- 融(29546)
- 金融(29541)
- 制(29036)
- 银(28673)
- 银行(28624)
- 行(27591)
- 地方(25553)
- 学(24873)
- 贸(22656)
- 贸易(22637)
- 易(22082)
- 体(20028)
- 务(19860)
- 财务(19785)
- 财务管理(19744)
- 企业财务(18831)
- 机构
- 大学(419497)
- 学院(417409)
- 济(175215)
- 经济(171638)
- 管理(161670)
- 研究(146804)
- 理学(139758)
- 理学院(138163)
- 管理学(135895)
- 管理学院(135151)
- 中国(116652)
- 京(89609)
- 科学(88409)
- 农(81302)
- 财(80671)
- 所(73680)
- 中心(67559)
- 研究所(67058)
- 业大(64980)
- 财经(64031)
- 农业(62590)
- 江(61022)
- 经(58458)
- 北京(56669)
- 范(55069)
- 师范(54601)
- 经济学(53712)
- 院(52473)
- 州(49141)
- 经济学院(48408)
- 基金
- 项目(283291)
- 科学(224064)
- 研究(208521)
- 基金(208002)
- 家(181661)
- 国家(180159)
- 科学基金(154140)
- 社会(134348)
- 社会科(127270)
- 社会科学(127237)
- 基金项目(110265)
- 省(108368)
- 自然(98201)
- 自然科(95908)
- 自然科学(95884)
- 自然科学基金(94183)
- 教育(93771)
- 划(91428)
- 资助(84701)
- 编号(84011)
- 成果(68971)
- 部(63833)
- 重点(63698)
- 发(60944)
- 创(58507)
- 课题(57753)
- 国家社会(56371)
- 创新(54762)
- 教育部(54589)
- 制(54271)
- 期刊
- 济(195216)
- 经济(195216)
- 研究(126940)
- 中国(84196)
- 农(80454)
- 学报(67171)
- 科学(63253)
- 财(60172)
- 管理(56386)
- 农业(54374)
- 大学(51847)
- 融(50652)
- 金融(50652)
- 学学(49092)
- 教育(41918)
- 业经(33976)
- 技术(33011)
- 财经(31502)
- 经济研究(29822)
- 经(26947)
- 问题(26385)
- 业(26297)
- 版(21609)
- 世界(20636)
- 理论(19885)
- 技术经济(19584)
- 科技(19467)
- 贸(19329)
- 现代(18885)
- 图书(18732)
共检索到627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冉光和 赵倩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函数分析方法,以省级区域为样本,测算并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东部地区的农村金融制度效率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人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金融体系效率的作用大于人均农业贷款,但是人均财政支农表现为抑制农村金融制度效率的提高。最后,本文提出应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安排金融制度,防止农村金融资源的流失,明晰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导、合作金融和商业金融为主体、民间金融为补充的金融组织体系,提高农村金融制度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制度效率 空间差异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瑜
本文通过建立农村金融制度交易成本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79-2010年间中国农村金融制度交易成本的相对规模进行了测度,并运用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和结构指标检验了相关测度指标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制度交易成本的相对规模尚未达到能够对农村金融发展起阻碍作用的程度,未来应当通过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农村金融制度交易成本的调节作用;既有的制度安排和较高的交易成本不利于农村金融效率的提高和结构的改善,应通过制度变迁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制度交易成本 金融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泽仁 孙从海
本文认为,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有效性,目前农村金融发展的低效率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有关的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需求主体,集中化趋势下的农村金融改革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协调发展的难题,构建分散决策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也许是局限条件下新农村建设中金融制度的最优选择。
关键词:
多元化 均衡分析 制度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官兵
本文以制度范式来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历史和现实变迁。本文认为,农村金融制度的决定和变迁是国家及其代理人、农户和其他城市利益集团之间利益互动的产物,其中国家的角色非常重要。农户阶层对金融资源支配权的完整与否决定了农村金融制度未来变迁的效率。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制度变迁 制度范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官兵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谷慎
本文旨在从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的层面来研究加入WTO以后农村金融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文章以莫顿与博迪的金融功能理论为立论基础 ,分析、总结了我国农业实现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对农村金融的要求 ,提出了现阶段农村金融应发挥的五大功能 ,再进一步结合金融功能对金融机构体系的要求 ,并按照规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得出了必须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实施整合的结论。文章在最后提出了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实施整合的具体思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向琳 郭斯华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方法(SFA)对中国各地区的农村金融效率作整体的评价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各地区农村金融效率投入的优化方法。分析表明,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具有明显差异,在加大农村金融投入的同时,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提高效率才是农村金融发展的重点。其中,中部与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存在一定的问题,效率提升存在较大的空间和潜力,加大农村金融法规建设和提高管理水平是中部与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
金融效率 农村金融 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宗义 袁亮 刘亦文
首先,在阐述金融排斥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省际差异研究的问题,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以往对农村金融排斥的研究多从定性角度进行理论阐述或者利用调查问卷进行理论总结。接着,选取1995~2009年的相关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29个省市区的农村金融排斥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我国各地区农村金融排斥的定量表示。最后,利用系统GMM方法建立了29个省市区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指出前一期金融排斥水平、农村人口总数、农村教育水平、地区地理特征对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影响显著。
关键词:
金融排斥 二元经济结构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定祥 李伶俐 王小华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60多年来农村金融制度演化历程,总结了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和变迁的政策启示。研究表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和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始终是中国过去农村金融制度演化的诱因。未来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应当始终围绕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明晰财政金融在"三农"发展中的职能,发挥好财政金融协调配合作用。同时,既需注重体制整体层面的改革,更应注重微观治理机制的改良;既需注重激励农村外生金融深化发展,更应鼓励和引导农村内生金融规范有序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制度 演化逻辑 改革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家智 冉光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兰日旭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间,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是在政府主导下渐进式推进的,演化过程明显具有其它经济制度"倒逼"的特性。"倒逼"的特征,虽然保证了中央工业化、地方工业化、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等目标的渐趋实现,确保了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但对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却延缓了农村现代化、市场化的进程,增加了农村金融改革的成本。在今后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中,我们要逐步由政府主导为主转向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驱动机制,以克服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的不足,避免出现问题后再治理的机制。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 农村金融制度 演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伍艳 余兼胜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导致各地区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出现较大差异。一方面,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供给的区域布局不均衡,东部发达地区金融供给相对充分、金融需求旺盛,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比高,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供给不足、金融需求萎缩;另一方面,农村企业、农户金融需求和农户融资方式表现出区域特征,发达地区体现为农村发展需求,以正规金融融资为主,而欠发达地区体现为农民生活需求,主要借助于民间借贷。为此,不同区域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构建相应的金融体系,并采取差别化的区域金融政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黎翠梅 曹建珍
农村金融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效率问题。本文构建我国农村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从农村金融储蓄动员效率、储蓄投资转换效率和投资投向效率对我国农村金融效率区域差异进行动态描述,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效率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总体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呈现出典型的"塌陷"特征。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效率 区域差异 综合评价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潘朝顺
近年来,农村民间金融迅速发展,在部分地区已处于主导地位,有力地缓解了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困难。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制度环境变迁过程,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此作出解释,认为根据不同形式民间金融制度安排所具有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加强监管,而不是以“一刀切”方式禁止或放开民间金融,是破解农村民间金融困难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 制度环境 制度变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再清 吴娇 陶冶
从金融总量、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和金融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6~2010年5年实际平均数据,从金融地理学角度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模糊曲线法考察环境因子、文化因子、设施因子、科技因子、经济因子等金融地理因素对各省(区)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各影响因子中科技因子影响程度最大,经济、文化、基础设施、开放、劳动因子影响次之,聚集因子影响程度较小。因此,缩小农村金融省际差异,必须统筹各金融地理因素,尤其应注重农村科技、经济和文化对金融的提升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