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55)
2023(12518)
2022(10507)
2021(10084)
2020(8402)
2019(19664)
2018(19097)
2017(36256)
2016(19696)
2015(22091)
2014(21903)
2013(22254)
2012(20922)
2011(19082)
2010(19075)
2009(17902)
2008(18030)
2007(16323)
2006(14209)
2005(12845)
作者
(57566)
(49037)
(48389)
(46406)
(30696)
(23560)
(21951)
(19118)
(18295)
(17198)
(16875)
(16204)
(15454)
(15326)
(15265)
(15091)
(14702)
(14088)
(13922)
(13821)
(12104)
(12091)
(11891)
(11139)
(11086)
(11051)
(10777)
(10674)
(9941)
(9940)
学科
(90109)
经济(90026)
(59075)
(52446)
管理(46400)
方法(38262)
农业(35159)
(34839)
企业(34839)
数学(34610)
数学方法(34328)
中国(25684)
业经(22530)
(20299)
(18275)
贸易(18269)
(17907)
(17873)
(17335)
地方(17159)
(14180)
银行(14154)
(14119)
(13624)
(13467)
金融(13465)
农业经济(12540)
(12458)
(12222)
收入(11820)
机构
学院(289791)
大学(288324)
(129482)
经济(127145)
管理(107871)
研究(105096)
理学(93396)
理学院(92327)
管理学(90856)
管理学院(90327)
中国(81850)
(69440)
科学(63360)
(60456)
(55663)
(54128)
农业(53549)
研究所(49360)
业大(48867)
中心(48599)
财经(44499)
(42402)
经济学(40925)
(40749)
北京(38014)
(37868)
师范(37525)
经济学院(37098)
(36275)
(33471)
基金
项目(193079)
科学(152300)
基金(142664)
研究(140990)
(125426)
国家(124322)
科学基金(104891)
社会(92413)
社会科(87309)
社会科学(87286)
基金项目(75319)
(73917)
自然(65693)
自然科(64170)
自然科学(64149)
自然科学基金(63055)
教育(62913)
(62240)
资助(57814)
编号(56192)
成果(45733)
(44607)
重点(43740)
(43189)
(39776)
国家社会(39574)
课题(38332)
(38314)
教育部(37677)
(37441)
期刊
(144414)
经济(144414)
研究(84588)
(72660)
中国(57488)
农业(49456)
学报(49273)
科学(45675)
(41215)
大学(37680)
学学(36000)
管理(33650)
(30509)
金融(30509)
业经(28178)
教育(24887)
(24044)
经济研究(22405)
财经(22180)
技术(21983)
问题(20858)
(19139)
世界(17409)
(17095)
(15945)
农业经济(15345)
农村(15330)
(15330)
技术经济(14729)
经济问题(14223)
共检索到430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荣  张志国  
利用1993~2009年CHNS的6轮农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计算中国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并采用统计分析和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中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的整体变动趋势及其动态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家庭整体脆弱程度呈不断下降趋势;贫困脆弱状态是一种暂时性贫困脆弱状态,并且脱离贫困脆弱与进入贫困脆弱现象并存;脱离贫困脆弱和进入贫困脆弱均呈现状态依赖性,在脆弱线附近群体更容易进入和脱离贫困脆弱;贫困脆弱群体的不同阶层脱离贫困脆弱后,大部分家庭进入非贫困脆弱群体的阶层有所差别,非贫困脆群体的不同阶层进入贫困脆弱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聂荣  张志国  
本文利用1993—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农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计算中国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并将总体贫困脆弱分解为慢性贫困脆弱和暂时性贫困脆弱,同时考察贫困脆弱动态与家庭特征和地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程度呈下降趋势;中国农村家庭更多表现为慢性贫困脆弱;慢性贫困脆弱比重与户主年龄和家庭规模呈U型关系,与教育程度和家庭居住地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暂时性贫困脆弱比重则相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忍  陈云  
文章基于脆弱性预期定义给出多维贫困脆弱性定义和构造对应数学表达式,并利用CHNS数据库数据测算我国农村多维贫困,运用三阶段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我国农村多维贫困脆弱性的测度,借鉴Shapley分解思想对家户与平均脆弱性家庭的差进行分解,基于家户特征进行汇总分析。研究发现:多维贫困脆弱性更多地依附于多维贫困的变化而变化,家庭户主年龄越大,家庭多维贫困脆弱性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高,家庭多维贫困脆弱性越低;家户多维贫困脆弱性随家户人数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贵州、河南多维贫困脆弱率最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泽宇  赵玮璇  陈新华  赵春艳  王彦平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农村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推行扶贫政策中,政府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脆弱性采取差异化的扶贫政策。论文基于期望贫困的脆弱性(VEP)测度方法测度中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研究发现,我国农村贫困脆弱性大小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贫困家庭与脆弱家庭高度重合,但随着贫困线的提高,重合率降低;贫困线提高会使家庭脆弱性和贫困率都提高,但前者增速稍快;无论贫困线高低,脆弱性都随户主年龄呈先降后升的走势;家庭大小与脆弱性呈正相关,户主为女性的脆弱性更大。文章的建议是:扶贫政策的制订要考虑脆弱性;针对各地区脆弱性采取差异化的扶贫政策,对脆弱性高的地区要格外注意;扶贫政策还要因家庭而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峥  
通过讨论脆弱性的概念及探讨其与贫困的关系 ,提出脆弱性是贫困的重要特征 ,也是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农村低收入和贫困人口所具有的较高的脆弱性构成了稳定脱贫的主要障碍。作者提出应将脆弱性作为新的切入点开展扶贫工作。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劲光  
无论是从国际到国内、还是从宏观到微观,无不存在着脆弱性贫困的根源。传统的以贫困线为标准来进行扶贫、反贫的经济性贫困逻辑已经不能满足现实反贫的要求,更为准确而合理的标准应当是以脆弱性为核心的脆弱性贫困思想,从而找到防范和消除贫困的新的突破口,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治理思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伯驰  段志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我国减贫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居民贫困理应发挥出应有成效。文章从贫困脆弱性视角切入,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匹配数据,运用倾向匹配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农村低保制度的减贫效应。结果显示低保制度并没有降低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没有改变。根据不同贫困类型家庭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低保会提高在当期处于贫困状态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梳理背后的影响机制,发现获得低保救助的农村家庭会减少其劳动时间,也即存在显著的福利依赖效应,同时也会降低农村家庭的主观社会地位,削弱其向上流动的信心,此外还会减少从外部获得的私人转移支付数额,不利于未来贫困状况的改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绒战堆  陈健生  
农村精准扶贫政策主要关注贫困线之下的贫困人口,而农村脆弱性贫困人口被排除在扶贫政策之外。通过对西藏社区贫困动态案例分析,我们主张,在农村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中应将脆弱性纳入贫困动态理论体系中,通过设置贫困脆弱线,结合个人生命周期分析,并按照脆弱性贫困的不同特征,从建立社会保护机制、生产稳定机制、继续提高扶贫标准、建立精准扶贫动态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农村脆弱性贫困加以治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绒战堆  陈健生  
农村精准扶贫政策主要关注贫困线之下的贫困人口,而农村脆弱性贫困人口被排除在扶贫政策之外。通过对西藏社区贫困动态案例分析,我们主张,在农村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中应将脆弱性纳入贫困动态理论体系中,通过设置贫困脆弱线,结合个人生命周期分析,并按照脆弱性贫困的不同特征,从建立社会保护机制、生产稳定机制、继续提高扶贫标准、建立精准扶贫动态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农村脆弱性贫困加以治理。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万里洋  吴和成  卢维学  
基于中国居民两轮微观调查数据,本文通过构建期望贫困概率模型测量城市家庭贫困脆弱性,并从全国、地区、家庭维度进行动态演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国际减贫的边际效应有所下降,城市慢性贫困持续好转,而暂时性贫困却有加剧迹象;相对贫困日益突出,且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尤为严峻,黑龙江贫困形势出现恶化,河南、湖南隐形贫困覆盖面最广,河南、湖北、湖南及重庆则是贫困高发区域。随着时间推移,贫困脆弱性年轻家庭化趋势明显,户主性别已退化为贫困脆弱性的非影响因素,而婚姻、孩子抚养问题成为扰动家庭稳定主要风险;个体教育的投入已无法形成抑制效应,只有均衡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才是减少贫困脆弱性的有效手段。从有效性识别来看,全国相对贫困线适用于慢性贫困脆弱性,地区相对贫困线适合暂时性贫困脆弱性,而高脆弱性识别则能助力精准脱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静  
干旱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一种天气灾害,而农户对干旱的脆弱性影响灾害的受损程度,与农村贫困密切相关。文章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计算了干旱脆弱性各影响因子与我国农村贫困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农业干旱脆弱性影响因子中农业GDP所占比例对农村贫困影响最大,单位面积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次之,其他依次为农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农村恩格尔系数、农民人年均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比例、耕地灌溉率及财政支农支出。这一结论对增强抗灾能力,减轻农村贫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海峰  陈春  张可男  于立  陆琦  
[目的]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变化的历史趋势与轨迹过程分析,判断人口变化趋势给农村发展带来的脆弱性,从人口变化趋势方面提出提高农村发展可持续性建议。[方法]借助脆弱性分析方法,通过既有的长时间、多角度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农村人口的总体趋势、少年儿童组人口趋势、老年组人口趋势的脆弱性进行分析。[结果]从各个方面来看,农村人口的变化趋势都在使农村的脆弱性增强;少年儿童组人口的减少趋势造成了农村4个方面的脆弱性增强——未来发展动力更为缺乏、乡土文化传承困难、农村社会资本转型放缓、公共产品投入回报率低,其中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伯驰  段志民  
有关非农就业减贫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当前贫困,对未来贫困的影响甚少涉及。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PSM-DID方法探讨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在总体上可有效降低农村家庭在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然而,这一影响在不同类型的农村家庭中存在显著差异,暂时性贫困家庭可通过从事非农就业降低贫困脆弱性,而慢性贫困群体则受限于自身的禀赋无法从非农就业中获益。将非农就业划分为外出务工和非农经营两类,发现农村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可有效降低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但非农经营的脆弱性减弱效果并不明显。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就业主要通过提高收入水平和降低收入不确定性渠道阻击农村家庭未来可能的贫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奚晓军  章贵军  
文章在测度我国农村不同年龄群体贫困转移矩阵基础上,结合贫困脆弱性和贫困动态转换模型测度不同年龄家庭群体的脱贫原因和致贫原因。利用2012—2016年CFPS面板数据,并采用双随机矩阵反映农村居民不同平均年龄家庭贫困状态的跨期变化,同时结合福利生产函数构造的回归模型和贫困动态转换模型测度我国农村居民不同年龄阶段VEP形式的贫困脆弱性以及贫困脆弱性的原因。结果发现:较低贫困线下平均年龄较高家庭脱贫率及致贫率与年龄较轻人群相差不大,而在较高贫困线下二者相差悬殊;贫困线上升使得贫困家庭脱贫比例降低而非贫困家庭致贫可能性大幅增加,但高龄家庭波动幅度大于低龄家庭;农村贫困家庭脆弱率逐年降低,但高龄家庭下降速度慢于年龄较低家庭的下降速度;平均年龄越高的家庭结构性脱贫比例和结构性非贫困比例越低,而结构性致贫比例与结构性贫困比例越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丽  蔡超  
本文从贫困脆弱性这一前瞻性视角出发,对公共产品供给与减贫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此为基础,讨论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次序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公共产品的减贫效应不同,由强到弱的次序为: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教育、医疗、劳动市场培育、社会保障。最脆弱群体具有一定特殊性,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培育劳动市场,增加非农就业机会,能对最脆弱的家庭产生最大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