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25)
2023(13860)
2022(11933)
2021(11509)
2020(9371)
2019(22027)
2018(21776)
2017(41646)
2016(22272)
2015(25155)
2014(24927)
2013(25034)
2012(22883)
2011(20910)
2010(20664)
2009(19020)
2008(18313)
2007(15918)
2006(14085)
2005(12285)
作者
(63248)
(53249)
(52275)
(49950)
(33375)
(25279)
(23555)
(20946)
(19969)
(18593)
(17936)
(17908)
(16615)
(16362)
(16169)
(16084)
(15511)
(15430)
(15077)
(14725)
(13102)
(13064)
(12632)
(12104)
(11876)
(11770)
(11601)
(11535)
(10625)
(10546)
学科
(95829)
经济(95724)
(66097)
管理(56308)
(52541)
(42326)
企业(42326)
方法(41068)
数学(36443)
数学方法(36106)
农业(35302)
中国(27091)
业经(24632)
(20020)
地方(18972)
(18465)
(18293)
贸易(18284)
(17893)
(17459)
(14981)
环境(14079)
技术(13649)
(13596)
银行(13562)
(13256)
(13157)
(13056)
(12894)
金融(12893)
机构
学院(317753)
大学(317631)
(135404)
经济(132854)
管理(128044)
理学(111931)
理学院(110761)
研究(110533)
管理学(109102)
管理学院(108552)
中国(84429)
(67585)
(67393)
科学(66994)
(56062)
(54725)
业大(52505)
农业(51608)
研究所(50222)
中心(50169)
财经(45556)
(43839)
北京(42598)
(41972)
(41892)
师范(41670)
经济学(40227)
(39083)
经济学院(36361)
经济管理(35928)
基金
项目(221863)
科学(175139)
研究(165499)
基金(162842)
(141555)
国家(140324)
科学基金(120202)
社会(106167)
社会科(100252)
社会科学(100226)
基金项目(86824)
(84411)
自然(76006)
自然科(74209)
自然科学(74194)
教育(73566)
自然科学基金(72865)
(70744)
编号(68003)
资助(66077)
成果(54774)
(50268)
重点(48919)
(48210)
(45641)
课题(45373)
国家社会(44325)
教育部(42920)
创新(42591)
人文(42083)
期刊
(149524)
经济(149524)
研究(93491)
(70372)
中国(60167)
学报(50578)
科学(48525)
农业(48342)
管理(41938)
大学(39442)
(38264)
学学(37378)
教育(31707)
(28898)
金融(28898)
业经(28771)
技术(25433)
(22386)
经济研究(22232)
财经(21300)
问题(20874)
(18151)
世界(16937)
(16899)
技术经济(15560)
科技(15548)
农业经济(15369)
图书(15355)
资源(15120)
理论(14963)
共检索到460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洪兴建  邓倩  
基于CHNS的八轮农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本文使用贫困发生率和平方缺口指数对农村贫困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把贫困变动分解为长期贫困效应、脱贫效应和返贫效应。实证结论表明,虽然长期贫困发生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是近期长期贫困的平方缺口指数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脱贫效应是减少贫困的主要因素,返贫效应则是加剧贫困的诱因。此外,匿名性与非匿名性的增长率显示,匿名性低估了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增长率,从而高估了实际贫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选  韩林芝  
本文在对教育消除贫困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应用灰色理论方法,验证了我国农村教育与消除贫困之间的关系,灰色关联度比较的结果显示了教育对消除贫困的影响十分显著,尤其是义务教育对减少绝对贫困意义重大,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我国教育反贫困政策的完善和反贫困目标的最终实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永忠  范龙昌  
文章认为,新形势下农村贫困问题复杂:绝对贫困大有改善,相对贫困日益突出,返贫现象凸显严重,追根溯源权利贫困是导致农村贫困的根源。文章透过制度分析,通过重塑农村组织,深化市场体制,完善制度创新,强化运行机制,厉行执行监督系统化措施,构建农村反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强化制度之间的联动效应,将农村贫困治理融入区域和整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框架内,实现农村扶贫工作的良性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全红  周强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收入四个维度共11个指标,通过计算家庭的剥夺得分来识别其是否贫困,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991—2011年中国农村的多维贫困指数。研究发现:多维视角的中国农村减贫效果要大于单一收入指标视角;从指标分解看,1991—2011年,收入始终是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的第一致因,但其贡献度在下降,而受教育年限和健康状况的贫困贡献度在上升;被调查省份的多维贫困状况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多维贫困的变化与收入贫困的变化也不完全一致;户主性别、教育程度和人口规模不同的家户,多维贫困程度相差较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聂荣  张志国  
本文利用1993—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农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计算中国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并将总体贫困脆弱分解为慢性贫困脆弱和暂时性贫困脆弱,同时考察贫困脆弱动态与家庭特征和地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程度呈下降趋势;中国农村家庭更多表现为慢性贫困脆弱;慢性贫困脆弱比重与户主年龄和家庭规模呈U型关系,与教育程度和家庭居住地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暂时性贫困脆弱比重则相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全红  李博  周强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脱贫攻坚战须精准识别贫困人口。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农户数据,从收入和多维角度对比分析了我国农村2012—2016年的贫困程度和动态转换。研究发现,2014年我国农户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重合度仅为18%,收入贫困概念遗漏了76%的多维贫困户,多维贫困概念遗漏了64%的收入贫困户。相对而言,低教育程度户主家庭和中西部家庭更易同时陷入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从动态转换看,这两种贫困测量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偏差,2012—2014年收入脱贫户中仅16%的农户同时实现了多维脱贫,2014—2016年也仅为18%,但是,处于深度多维贫困状态的农户比例几乎没有下降。基于上述测算结果,本文主张结合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评价指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同时要高度关注深度贫困人群和新增贫困人群,使得这些贫困家庭在收入、教育、健康、卫生等多方面实现脱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云  张雪梅  唐丽霞  
20世纪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快速下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贫困问题并没有继续得到明显改善,贫困人口数量保持刚性稳定,过去对贫困人口数量的估算也受到了各方面的质疑,贫困人口生计脆弱性、妇女贫困等一系列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本文从我国贫困人口数量、贫困人口分布、贫困结构和贫困程度以及贫困人口生计等角度,总体叙述了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海燕  程振源  
文章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中2000—2011年农村人口数据作为考察对象,将改进的森指数基于收入来源与户主性别、收入来源与教育水平分别进行复合分解,研究表明,女性户主与中学户主组内贫困发生率、男性和女性户主合并收入贫困缺口率、男性和女性户主组内以及这两组组间的工资收入贫困缺口基尼系数始终保持对增贫的正向贡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登兴  安树伟  
21世纪初,中国的贫困形势之一是农村贫困与城镇贫困共存,因此对我国农村贫困问题与城镇贫困问题之贫困原因、社会经济特征进行系统比较,并对当前我国反贫困政策提出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平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多年来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所掌握的大量详实资料,研究分析改革以来中国农村贫困标准的确定、调整等问题,以便于客观地描述和评价中国农村贫困的变化情况及特征,为进一步作好九十年代中国的反贫困战略工作提供参考线索。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鲜祖德  王萍萍  吴伟  
贫困标准是贫困测量的重要基础,准确测量和反映中国农村贫困状况首先需要对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方法及其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判断。为此,本文首先全面梳理了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的测算与调整方法,采用纵向历史比较与横向国际比较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所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以及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与我国扶贫历史实践中采用过的另外两个贫困标准和世界银行提出的国际贫困标准的差异。然后简要介绍了农村贫困监测体系,并对按照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衡量的减贫成果和多维贫困缓解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符合我国国情和当前发展阶段,是与"两不愁、三保障"相结合的基础上达到稳定温饱要求的标准。第二,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脱贫成就显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亿多人。第三,近年来,我国农村脱贫步伐进一步加快,扶贫成效非常显著。全国和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全国和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改善。最后,在扶贫实践中,经常会涉及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单一标准与多维标准、贫困监测抽样调查数据与建档立卡数据之间的关系,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加以妥善处理。本文中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住户调查和国家农村贫困监测调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守春  马志正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中国农村贫困标准》课题组  
一、贫困的概念世界各国研究贫困问题,有各种测量的办法和众多的贫困线,它们都有一个基本特征,即贫困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时的状况。而不同范围和角度的研究与测定,又把贫困具体划分为绝对贫困、相对贫困、狭义贫困、广义贫困等概念。(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林  邹迎香  
如何有效缓解相对贫困问题是后扶贫时代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农村相对贫困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和多元,其中以个人发展能力不足为主的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外部环境通过内因加重贫困发生概率。在后扶贫时代,治理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可以从全局出发选择包容性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保障的三支柱治理策略,构建一套稳定、有效、可持续的新型综合扶贫治理体系和一套具有动态性、可调整性的长效治理机制,并从益贫性产业发展、创业就业扶持体系建设、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化财政金融协同扶贫、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精准施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