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89)
2023(20747)
2022(17753)
2021(16686)
2020(14008)
2019(32658)
2018(32086)
2017(61420)
2016(33209)
2015(37541)
2014(37522)
2013(37317)
2012(34316)
2011(30986)
2010(30938)
2009(28734)
2008(28454)
2007(25361)
2006(21930)
2005(19398)
作者
(96640)
(81160)
(80301)
(76887)
(51325)
(38988)
(36625)
(31686)
(30479)
(28788)
(27402)
(27356)
(25517)
(25440)
(25067)
(24995)
(24505)
(23825)
(23186)
(23115)
(20062)
(19945)
(19706)
(18482)
(18150)
(18071)
(17940)
(17940)
(16498)
(16266)
学科
(137068)
经济(136914)
(94524)
管理(90717)
(70527)
企业(70527)
方法(62393)
数学(54940)
(54297)
数学方法(54251)
中国(37513)
农业(36207)
(35966)
业经(32472)
(29203)
地方(26567)
(26281)
贸易(26270)
(26054)
(25564)
(21409)
财务(21327)
财务管理(21280)
(21182)
银行(21123)
理论(20703)
(20336)
金融(20332)
技术(20240)
企业财务(20169)
机构
学院(477515)
大学(477167)
(194589)
经济(190534)
管理(184560)
研究(162789)
理学(160366)
理学院(158566)
管理学(155640)
管理学院(154787)
中国(123174)
科学(101553)
(100837)
(92606)
(87338)
(82715)
研究所(75594)
业大(75566)
中心(74930)
农业(71839)
财经(70350)
(69139)
(64290)
北京(63586)
(63185)
师范(62567)
经济学(59197)
(58381)
(55822)
经济学院(53560)
基金
项目(326264)
科学(255894)
基金(237023)
研究(236746)
(207469)
国家(205718)
科学基金(175718)
社会(149579)
社会科(141472)
社会科学(141435)
(126664)
基金项目(124967)
自然(114202)
自然科(111540)
自然科学(111507)
自然科学基金(109532)
教育(108549)
(106675)
资助(98206)
编号(96338)
成果(78360)
重点(73101)
(72495)
(69789)
(66841)
课题(66237)
科研(62778)
创新(62477)
国家社会(61935)
教育部(61718)
期刊
(210788)
经济(210788)
研究(137150)
(89697)
中国(89013)
学报(79787)
科学(72469)
(65910)
管理(62857)
农业(61157)
大学(60651)
学学(57390)
教育(49788)
(43368)
金融(43368)
技术(40154)
业经(38010)
财经(33783)
经济研究(33504)
(30189)
(28944)
问题(28532)
(25189)
图书(22755)
技术经济(22740)
统计(22335)
科技(22152)
世界(21808)
(21654)
理论(21601)
共检索到693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帆  林燕  胡棋智  
通过多变量Prob it模型考察了我国农村贫困在两期之间的状态依赖性,同时分析了决定我国农村居民当期免于贫困的因素,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的反贫困效果最好;(2)从贫困的状态依赖性来看,我国农村低收入者没有陷入明显的持续贫困,收入流动性较强;(3)农村女性收入状况逐年改善,婚姻状况有利于缓解贫困,国家公务员或者企业经理,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性质的员工陷入贫困的概率更低,东部地区居民容易免于贫困;(4)改革开放的制度变迁给农村居民带来收入变动的机遇,同时也增加了他们收入的不稳定性;(5)回归结果对低收入门槛的定义比较敏感,有必要在收入分布的"绝对贫困"区域上方再划...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立冬  
本文利用2000-2009年间CHNS调研数据,重点分析了中国农村贫困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并进一步关注了贫困居民脱贫后收入地位的改善程度。研究发现,在相对较高的世行1.25美元/人日和2美元/人日贫困标准下,中国农村贫困居民的收入流动性程度并不乐观,而且绝大多数贫困居民在脱贫后并没有实现收入地位的明显改善。因此,对未来扶贫政策的制定而言,在提高官方贫困线标准的同时,应努力提高贫困居民向中高收入阶层的流动空间,并逐步建立扶贫长效机制,通过借助开设金融扶贫保险、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以及拓展政府短期救助等方式,提升脱贫农户的经济基础以巩固扶贫成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立冬  李岳云  潘辉  
本文利用1988—2003年CHNS的5轮农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贫困的动态发展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村贫困的状态更多的是一种暂时性的贫困,而且中国农村存在着较高程度的脱离贫困与进入贫困并存的现象;不同收入阶层的贫困(或非贫困)家庭在脱离(或进入)贫困的可能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同时绝大多数的贫困家庭在脱贫后都进入了较高的收入阶层,而大多数情况下非贫困家庭在进入贫困后都分布在离贫困线较近的收入阶层;贫困家庭在脱贫后并不具有较强的维持非贫困状态的能力,同时,刚进入贫困的家庭与之前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的家庭在脱贫的机会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强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0—2015年跟踪数据,比较分析了农村家庭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长期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使用Cox比例风险与动态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跨期贫困的动态转化概率、状态依赖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研究发现,农村多维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比收入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高出近20个百分点,但未脱贫的多维贫困家庭比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更明显的贫困适应性。随着贫困持续时间的增加,无论是收入贫困还是多维贫困,中断当前贫困状态的可能性都下降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子代职业地位、子代教育、城镇化水平和交通便捷度等因素显著降低了贫困家庭的贫困适应性与状态依赖,而贫困补贴对部分贫困家庭产生了补贴依赖效应,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贫困适应性。本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有关贫困动态性的探讨,为有效破解低收入群体的贫困状态依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强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0—2015年跟踪数据,比较分析了农村家庭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长期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使用Cox比例风险与动态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跨期贫困的动态转化概率、状态依赖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研究发现,农村多维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比收入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高出近20个百分点,但未脱贫的多维贫困家庭比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更明显的贫困适应性。随着贫困持续时间的增加,无论是收入贫困还是多维贫困,中断当前贫困状态的可能性都下降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子代职业地位、子代教育、城镇化水平和交通便捷度等因素显著降低了贫困家庭的贫困适应性与状态依赖,而贫困补贴对部分贫困家庭产生了补贴依赖效应,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贫困适应性。本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有关贫困动态性的探讨,为有效破解低收入群体的贫困状态依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婷婷  司登奎  
文章从收入流动性、贫困代际传递与反贫困关系的理论研究入手,利用2000-2012年数据,选取新疆30个贫困县为研究主体,运用面板模型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三者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动态关系。研究发现:(1)从长期看,收入流动性、贫困代际传递对反贫困有显著作用,且收入流动性对反贫困的促进作用依赖于该县的贫困水平;(2)短期而言,新疆30个贫困县的收入流动性、贫困代际传递对反贫困的效果存在异质性。因此,建议制定以提高收入流动性和减少贫困代际传递为目标的对策和机制,并注重实行差异化措施来达到反贫困效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立冬  周春芳  曹明霞  王洪亮  
本文将收入差距、收入流动性与收入均等化效应纳入到统一的分析框架,并基于2000—2011年间CHNS中国农村的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分析时段内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均等化效应均为正,同时收入均等化效应伴随考察时段跨度的增长而愈加显著,上述正向的收入均等化效应主要归因于农村居民间收入地位的变动。但不利的是,在2000—2011年间的四个时段内,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均等化效应在逐步减弱,分解结果显示减弱的主因在于收入流动效应的下降,根本则在于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的降低。本文建议应打通农村居民不同收入阶层间流动的通道,将构建有利于机会权利公平的收入流动机制作为政策的着眼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兵  赖景生  胡宝娣  
基于是否有利于穷人,结合收入分配状况和贫困水平的变化来审视中国经济增长,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政策含义。本文在建立农村居民收入Lorenz曲线的基础上,利用贫困指示增长曲线的实证分析揭示,1985~2003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有利于穷人的增长,农村穷人在经济增长中的获益少于富人;对农村贫困变动的测度和分解表明,经济增长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不平等加剧部分地抵消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成效。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潘从文  胡棋智  
本文通过转换矩阵考察我国城乡低收入状态在两期之间转移的情况研究以及决定我国城乡居民当期免于低收入的因素。从城乡之间的相同点来看,人力资本对于城乡低收入者脱贫以及非低收入者免于贫困都有着显著作用。市场化改革以后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在城乡中依然存在,女性低收入者更容易处于"显性持续低收入状态"中;从区域来看,无论城乡,东部地区的低收入者最容易改善其收入地位,其陷入"显性持续低收入状态"发生概率较低;从城乡之间的差异来看,人力资本对城乡低收入者发挥作用的具体方式存在差别,农村地区进行高等教育的回报要高于城市地区;从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角度来看,城市女性比农村女性劣势更大;从区域来看,低收入动态体现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凯  路江涌  白重恩  
本文利用农业部1986—2001年间六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进行了经验分析,发现:第一,分析期内农户呈现出收入流动程度随时间先增大后逐渐稳定的趋势,这使得持久收入不均等程度显著小于年度不均等,1995年以后虽然有较大的年度收入不均等,但持久收入不均等较小;第二,分析期内农村收入流动始终大于同期城市收入流动;第三,在1986—1990年间,农民平均收入较高省份的收入流动程度较大,而在1995—2001年间,各省收入流动差异并不明显;第四,农民收入水平有条件收敛的趋势,同时,教育水平提高、外出打工,都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显著的推进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章奇  米建伟  黄季焜  
如果在收入分配分析时考虑了收入流动性因素,收入分配问题可能就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严重,因为今天的穷人可能成为明天的富人。我们利用中国农村的调研数据,发现最穷的25%的农村居民收入地位向上流动的可能性在增加,而中等收入农民的向上收入流动性却逐步陷入停滞。我们还把富人和穷人之间的收入差距的变化分解为两个部分:一是一直停留在富人阶层和穷人阶层的那部分人的收入的变化,另一部分是向上流动到富人阶层或向下流动到穷人阶层的那部分人的收入的变化,发现收入流动性的变动对收入差距变化的作用是在不断上升的。最后,我们利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可能影响收入流动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家庭抚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园争  
本研究聚焦于中国农村居民从1995年至2013年的收入历史图景,从收入流动的视角切入,对收入分配进行长时期的动态考量。随着20世纪的改革开放,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与之并存的是基尼系数的明显上升。然而这并非单纯代表收入差距的拉大,因为基尼系数本身无法反映相对收入地位的变化。而事实上,今天的富有者可能来自于昨天的穷人,收入流动通过刻画这种收入等级的变动,将动态视角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书伟  
基于CHNS有关农村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收入转换矩阵和收入流动指数等指标,对我国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性状况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主要受农户家庭收入位置变动和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的影响,即受位移效应和增长效应的影响;收入位置变动对收入流动性程度的影响仍然是主导因素,但其作用正趋于减弱,农户家庭正呈现分层固化趋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书伟  
基于CHNS有关农村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收入转换矩阵和收入流动指数等指标,对我国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性状况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主要受农户家庭收入位置变动和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的影响,即受位移效应和增长效应的影响;收入位置变动对收入流动性程度的影响仍然是主导因素,但其作用正趋于减弱,农户家庭正呈现分层固化趋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谷晓然  刘维娜  
本文从收入流动性的视角,基于1989—2011年的CHNS数据,采用马尔可夫转换矩阵和新构造的长期贫困均衡指数,探讨了中国居民获取收入的机会平等性,并重点考察了贫困阶层的收入变动情况。研究发现:居民相对收入流动性呈"U"型,而非"倒U"型特征;绝对收入流动性呈"倒U"型;收入流动性对城乡福利改善程度逐渐减弱。收入流动加剧收入分配格局僵化,城市与农村的脱贫率随时间发展呈不断下降趋势,但返贫率却不断上升。长期来讲,收入流动有助于长期贫困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