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59)
- 2023(15444)
- 2022(13004)
- 2021(12453)
- 2020(10478)
- 2019(24630)
- 2018(24040)
- 2017(45408)
- 2016(24365)
- 2015(27551)
- 2014(27316)
- 2013(27313)
- 2012(25317)
- 2011(22918)
- 2010(22623)
- 2009(21172)
- 2008(21042)
- 2007(18722)
- 2006(16314)
- 2005(14460)
- 学科
- 济(105623)
- 经济(105514)
- 业(70155)
- 管理(61472)
- 农(53181)
- 方法(47215)
- 企(46383)
- 企业(46383)
- 数学(42658)
- 数学方法(42136)
- 农业(35531)
- 中国(29197)
- 业经(25585)
- 财(25119)
- 学(21164)
- 贸(20854)
- 贸易(20845)
- 易(20402)
- 制(19982)
- 地方(19428)
- 银(15592)
- 银行(15538)
- 发(15316)
- 行(14869)
- 融(14829)
- 金融(14826)
- 务(14578)
- 财务(14531)
- 财务管理(14488)
- 环境(14437)
- 机构
- 学院(351709)
- 大学(350083)
- 济(149520)
- 经济(146730)
- 管理(132279)
- 研究(124566)
- 理学(114593)
- 理学院(113317)
- 管理学(111261)
- 管理学院(110635)
- 中国(95847)
- 农(80671)
- 科学(77467)
- 京(73647)
- 财(65025)
- 所(63959)
- 农业(62816)
- 业大(60205)
- 研究所(58470)
- 中心(58226)
- 财经(51981)
- 江(51739)
- 经(47516)
- 经济学(46261)
- 北京(46165)
- 范(44665)
- 师范(44118)
- 院(43993)
- 经济学院(41851)
- 州(40671)
- 基金
- 项目(239961)
- 科学(187749)
- 基金(175386)
- 研究(171146)
- 家(155900)
- 国家(154575)
- 科学基金(130329)
- 社会(109420)
- 社会科(103387)
- 社会科学(103357)
- 省(93125)
- 基金项目(92205)
- 自然(84801)
- 自然科(82837)
- 自然科学(82807)
- 自然科学基金(81340)
- 划(78939)
- 教育(77511)
- 资助(72338)
- 编号(68049)
- 重点(54821)
- 成果(54713)
- 部(53837)
- 发(52840)
- 创(49571)
- 课题(46981)
- 科研(46846)
- 创新(46543)
- 国家社会(46404)
- 教育部(45247)
- 期刊
- 济(163426)
- 经济(163426)
- 研究(98761)
- 农(81361)
- 中国(68731)
- 学报(62437)
- 科学(56146)
- 农业(55479)
- 财(49620)
- 大学(47231)
- 学学(45093)
- 管理(44008)
- 融(33176)
- 金融(33176)
- 业经(31212)
- 教育(31125)
- 技术(29324)
- 业(27785)
- 经济研究(25401)
- 财经(25335)
- 问题(22879)
- 经(21790)
- 版(20322)
- 世界(19017)
- 贸(17703)
- 统计(17451)
- 技术经济(17230)
- 业大(16906)
- 资源(16225)
- 科技(15827)
共检索到517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全红 张建华
本文以中国官方贫困线和世界银行公布的国际贫困线为标准,利用中国农村家庭的收入分配分组数据,测算了1980年以来的4种贫困指数。研究发现,虽然农村贫困状况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基于不同贫困线标准衡量的贫困程度相差悬殊,这使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变得更加复杂;脱贫时间指数的构成中,由于不平等所延长的脱贫时间,相对而言明显提高,这说明收入分配的恶化已经成为反贫困的严重障碍,这种变化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关键词:
贫困线 贫困指数 脱贫时间指数 收入分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全红 李博 周强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脱贫攻坚战须精准识别贫困人口。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农户数据,从收入和多维角度对比分析了我国农村2012—2016年的贫困程度和动态转换。研究发现,2014年我国农户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重合度仅为18%,收入贫困概念遗漏了76%的多维贫困户,多维贫困概念遗漏了64%的收入贫困户。相对而言,低教育程度户主家庭和中西部家庭更易同时陷入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从动态转换看,这两种贫困测量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偏差,2012—2014年收入脱贫户中仅16%的农户同时实现了多维脱贫,2014—2016年也仅为18%,但是,处于深度多维贫困状态的农户比例几乎没有下降。基于上述测算结果,本文主张结合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评价指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同时要高度关注深度贫困人群和新增贫困人群,使得这些贫困家庭在收入、教育、健康、卫生等多方面实现脱贫。
关键词:
贫困人口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动态转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全红
本文运用"马丁法"测算了近年来中国农村的贫困线标准,结合中国官方贫困线标准,分别测算了1980年以来的农村贫困状况,结果表明,农村实际贫困线要比官方公布的低收入线还要高出1倍,贫困人口也要大得多。面对两种相差悬殊的贫困状况,我国的农村反贫困政策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
贫困线 低收入线 反贫困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宗胜 沈扬扬 周云波
借用非参数核密度方法,本文利用历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分组数据,绘制了农村最低收入户的绝对和相对收入分布图,详细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贫困变动状况。研究发现,在农村绝对贫困逐步得到缓解(但最贫困人口数量似有所上升)的同时,相对贫困状况日趋恶化;贫困人口持续减少的"表象",主要是由于其测度标准即贫困线绝对值长期保持不变,或其增幅阶段性放缓造成的。换言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正是由于测量贫困的相对数值相应地下降,才保持了贫困率的逐步下降。对此,本文建议重视相对贫困问题,设定"相对贫困线"为贫困度量的另一把尺子,以便有效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鲜祖德 王萍萍 吴伟
贫困标准是贫困测量的重要基础,准确测量和反映中国农村贫困状况首先需要对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方法及其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判断。为此,本文首先全面梳理了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的测算与调整方法,采用纵向历史比较与横向国际比较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所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以及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与我国扶贫历史实践中采用过的另外两个贫困标准和世界银行提出的国际贫困标准的差异。然后简要介绍了农村贫困监测体系,并对按照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衡量的减贫成果和多维贫困缓解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符合我国国情和当前发展阶段,是与"两不愁、三保障"相结合的基础上达到稳定温饱要求的标准。第二,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脱贫成就显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亿多人。第三,近年来,我国农村脱贫步伐进一步加快,扶贫成效非常显著。全国和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全国和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改善。最后,在扶贫实践中,经常会涉及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单一标准与多维标准、贫困监测抽样调查数据与建档立卡数据之间的关系,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加以妥善处理。本文中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住户调查和国家农村贫困监测调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平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多年来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所掌握的大量详实资料,研究分析改革以来中国农村贫困标准的确定、调整等问题,以便于客观地描述和评价中国农村贫困的变化情况及特征,为进一步作好九十年代中国的反贫困战略工作提供参考线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俊贤
在当前宏观背景下,研究贫困问题,如同研究小康问题一样,日益显得重要。但研究贫困问题的前提乃是贫困的标准(温饱线)问题。本文以湖北省历年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为素材,参照国内外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就湖北农村贫困线(或称温饱线)的问题作些探索。衡量贫困与温饱的标志选择所谓贫困是指缺乏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那么,如何衡量最低的生活水准呢?在中国农村,农户既是生产单位,又是消费单位。农村居民获得所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荣党
贫困测度是监测贫困状态和制定反贫困政策和战略的重要依据。农村是我国反贫困的主战场,如何准确地界定贫困村,特别是如何科学地确定贫困线,是全面描述和正确评估农村贫困的现状和脱贫进程,及时把握扶贫政策对缓解农村贫困的实际效果的关键,并成为当今理论研究和反贫困实践的热点。文章对贫困线的构成要素、测定方法、演变过程和调整方法作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锦华
改进的森指数即SST指数在衡量贫困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用SST指数考察了我国农村教育贫困的综合程度,发现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教育贫困程度、广度、深度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教育分布不均则呈上升趋势,而西部则成为教育最贫困的地区,并在分析了教育贫困的现状和特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后提出了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和提高教育扶贫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
教育贫困 SST指数 教育扶贫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兵 赖景生 胡宝娣
基于是否有利于穷人,结合收入分配状况和贫困水平的变化来审视中国经济增长,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政策含义。本文在建立农村居民收入Lorenz曲线的基础上,利用贫困指示增长曲线的实证分析揭示,1985~2003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有利于穷人的增长,农村穷人在经济增长中的获益少于富人;对农村贫困变动的测度和分解表明,经济增长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不平等加剧部分地抵消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成效。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贫困缓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妮 张雪梅 吕开宇 张崇尚
农村贫困线是估计农村贫困程度和规模的重要尺度。即使到目前,视贫困线为维持人们基本生存所必须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的观点仍具有现实意义。基于该原则,从贫困最基本的测度指标食物营养出发,本文利用Matlab软件,基于我国1985—2009年部分年份农村居民收入分组数据,对农村贫困线重新进行了模拟和测算,与其他一些研究结论类似,测算结果表明,之前我国公布的农村贫困线标准长期偏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有所低估,但2011年11月19日最新公布的贫困线标准缩小了与本文测算结果之间的差距。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亚庆 王晓兵 杨军 罗仁福
我国的扶贫战略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成功,农户贫困率降低十分显著,但随着扶贫的深入,消除剩余贫困的难度也不断增大。基于浙江、湖北、云南三省1 362户农户持续10年的微观调研面板数据,综合采用统计指标和计量模型方法,分析了我国农户贫困的持续性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虽然我国农户贫困主要是暂时性的,但随着贫困标准的提高,持续性贫困人口比例将显著增加,且区域分布不均衡,东西部在贫困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农户个体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其脱离持续性贫困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减少社会排斥将促进弱势农户提高社会资源积累,有助于农户脱离长期贫困。分散收入风险,也有利于农户摆脱长期贫困。除了...
关键词:
贫困 农户 持续性 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中国农村贫困标准》课题组
一、贫困的概念世界各国研究贫困问题,有各种测量的办法和众多的贫困线,它们都有一个基本特征,即贫困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时的状况。而不同范围和角度的研究与测定,又把贫困具体划分为绝对贫困、相对贫困、狭义贫困、广义贫困等概念。(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闽钢
当前,农村贫困监测中使用的贫困标准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贫困标准层次单一,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农民生活发展的现状和存在差距。(二)贫困标准变动性差。没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户收入水平提高、物价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逐年对贫困标准作调整。(三)现行贫困标准以人均纯收入300元作为贫困线和脱贫线已不能正确反映农村的贫困状况,需要调整和修正,以适应当前农民生活发生的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