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41)
2023(15028)
2022(12458)
2021(11494)
2020(9568)
2019(22070)
2018(21231)
2017(40292)
2016(22030)
2015(24786)
2014(24234)
2013(24489)
2012(22959)
2011(20949)
2010(20909)
2009(19678)
2008(19665)
2007(17724)
2006(15475)
2005(13669)
作者
(66962)
(56655)
(56428)
(53480)
(35423)
(27407)
(25419)
(22236)
(21258)
(19821)
(19405)
(18775)
(17737)
(17723)
(17693)
(17370)
(17306)
(16512)
(16321)
(15981)
(14302)
(13858)
(13821)
(12927)
(12798)
(12547)
(12486)
(12394)
(11479)
(11465)
学科
(100690)
经济(100587)
(64700)
管理(56053)
(51105)
方法(44944)
(41900)
企业(41900)
数学(40960)
数学方法(40691)
农业(33685)
中国(27418)
业经(24903)
(23291)
(21217)
贸易(21211)
(20714)
(19180)
(18923)
地方(18397)
(15050)
银行(14988)
(14854)
(14481)
金融(14479)
(14329)
环境(13968)
技术(13480)
(13455)
财务(13440)
机构
学院(327841)
大学(327220)
(143212)
经济(140729)
管理(122406)
研究(116347)
理学(106906)
理学院(105691)
管理学(104088)
管理学院(103500)
中国(89232)
(80131)
科学(72143)
(67714)
农业(62586)
(61387)
(60338)
业大(57843)
研究所(55282)
中心(53624)
财经(49995)
(47428)
(45850)
经济学(45211)
北京(42202)
经济学院(41224)
(41031)
师范(40513)
(40068)
农业大学(39478)
基金
项目(223183)
科学(175156)
基金(164697)
研究(157586)
(146545)
国家(145280)
科学基金(122443)
社会(103639)
社会科(98091)
社会科学(98060)
基金项目(87281)
(86172)
自然(78746)
自然科(76976)
自然科学(76947)
自然科学基金(75667)
(72961)
教育(70594)
资助(66359)
编号(61353)
重点(50639)
(50556)
(49126)
成果(48947)
(46332)
国家社会(44446)
创新(43457)
科研(43416)
(42871)
教育部(42539)
期刊
(155608)
经济(155608)
研究(91869)
(81336)
中国(61461)
学报(60861)
农业(55213)
科学(53733)
大学(45481)
(45162)
学学(43640)
管理(38151)
(32561)
金融(32561)
业经(30494)
(27199)
教育(25514)
财经(24934)
经济研究(24851)
技术(23814)
问题(22319)
(21423)
(19311)
世界(18449)
(18007)
业大(16781)
技术经济(16433)
农村(15214)
(15214)
农业经济(15183)
共检索到476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恩艳  裴劲松  马光荣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考察了影响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和居住意愿的因素。分析发现,健康状况越差、日常生活能力(ADL)越差和配偶去世的农村老年人越可能与子女一起居住;他们主观意愿上更想与子女一起居住,显示这些老年人对家庭养老有更高的需求;经济收入高低和是否有养老金对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和居住意愿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主要是可以得到子女的贴身照料或情感慰藉,而不是获得经济上的支持。农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和对老年人经济上的赡养支持并不能替代他们在生活照料和情感上的养老需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扬  杨洋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至2012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分析影响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居住偏好的因素。该研究区分老年人在有配偶和没有配偶两种情况下的居住偏好,并运用列联表分析检验老年人居住偏好与各潜在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进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居住偏好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的居住偏好表现出明显的"依赖子女"或"靠近子女"特征。对于在有配偶时的居住偏好,中龄老年人、现在有配偶的老年人和日常生活能力有重度障碍的老年人更加偏好与子女一起居住。有中度和重度抑郁情况的老年人和子女中有非农业户口的老年人更加希望不与子女一起居住。养老经济来源依靠子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仇志娟  杜昊  
利用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全国样本数据,对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方式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当前农村老年人空巢居住意愿为三成左右,但实际上的空巢居住方式占五成以上,居住意愿与居住方式不一致性显著。为解释这一现象,通过建立有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村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观居住意愿对老年人居住方式有显著的影响,客观因素对居住方式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婚姻状况、主要生活来源、社会养老保障情况、拥有自主产权住房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是否需要照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仇志娟  杜昊  
利用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全国样本数据,对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方式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当前农村老年人空巢居住意愿为三成左右,但实际上的空巢居住方式占五成以上,居住意愿与居住方式不一致性显著。为解释这一现象,通过建立有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村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观居住意愿对老年人居住方式有显著的影响,客观因素对居住方式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婚姻状况、主要生活来源、社会养老保障情况、拥有自主产权住房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是否需要照料、家中是否有少年儿童对农村男性老年人居住方式存在显著影响;婚姻状况、现住房归属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女儿数量和家中是否有少年儿童对农村女性老年人居住方式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安瑞霞  
把握当前农村老年人对养老责任主体的认知,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科学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利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的个体特征、子女数和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养老责任认知的影响。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子女数、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养老责任认知有显著影响。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对子女养老的期望降低,养老责任认知向依靠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转变;不同特征的农村老年人对养老责任认知存在明显差异;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弱化;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养老责任认知的影响有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文娟,李树茁  
农村年轻劳动力外流对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采用Multi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西安交通大学2001年在安徽省巢湖市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现状”抽样调查数据,从子女和父母两个角度,分析了共同居住机会、独立居住资源、居住偏好以及身体状况等四类因素对三种居住安排的影响。父母的需要是决定其居住安排的重要因素,在老年人尚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子女的需要也会对居住安排产生影响。老年人在居住安排上表现出对儿子的强烈偏好。外出儿子的增加特别是有未成年子女的外出儿子的存在使得父母与孙子女共同居住的机会显著增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敏  李宝龙  
本文使用2015年京郊山区农村老年人养老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老年人意愿居住安排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老年人意愿养老方式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及子女数量是影响老年人意愿居住安排的主要因素,男性、健康状况较差、仅有1个儿子的老年人更倾向与子女同住,年龄越大越倾向于不与子女同住。值得关注的是,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共同居住的比例远低于意愿共同居住的比例,农村家庭养老费源萎缩对完善农村养老保障服务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金华  孙楠  杨帆  
本文基于一项老年人口福利调查数据,以生命历程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多元logistic模型对农村老年人居住地类型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作为生命历程中的一项重要生命事件,农村老年人外出务工经历对其离开农村居住的偏好有积极影响;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居住地偏好存在差异,即低龄组老年人对到城市或城镇城郊居住的偏好更强;作为关联的生命因素,农村老年人子女的外出务工经历也产生重要影响。子女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村老年人更偏好于迁出农村居住,对城镇城郊的偏好最为强烈;此外,农村老年人个人能动性也对其居住地类型偏好产生显著影响。可见,城市、城镇城郊以及农村对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具有不同的社会含义,而农村老年人偏好于留居农村还是迁居进城,是整个生命历程中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易成栋  任建宇  
文章利用2005和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研究老年人居住意愿满足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的变化。研究发现,虽然中国老年人与子女同住仍是主流,但占比不断下降;老年人住非所愿的比例上升。老年人居住意愿满足程度受自理能力、子女的经济支持、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年龄大、有配偶、子女多、生活能自理、态度积极、有自有住房、农村居住、所在省份人均GDP高和城市化率低的老年人更容易实现独立居住的意愿;且子女数量、有子女经济支持、人均GDP对该意愿满足程度的影响显著增加,而城市化率的影响显著下降。(2)年龄小、无配偶、生活不能自理、态度积极、经济状况自评好、无自有住房、城镇的老年人,更容易实现与子女同住的意愿;且有配偶、生活自理、患有慢性病、人均GDP对该意愿满足程度的影响显著增加,农村居民、城市化率对该意愿满足程度的影响在下降。(3)无配偶、有慢性病、有子女经济支持、城镇老年人更易实现住养老机构的意愿,且农村老年人越来越难实现该意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鹏  
本文利用1982年和1990年人口普查原始数据对中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特别是从1982年存活到1990年的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家庭总体上正趋于核心化,但就老年人家庭而言,三代户家庭仍然是最主要的居住方式,而且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大,其比例趋向于不断提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伟  周钦  
本文应用CHARLS两期面板数据,构建相关计量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房价确实对中老年人居住安排产生了影响。随机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房价每上升1000元/平方米,子女与中老年父母分开居住于同一个社区另一个家庭的概率下降13.3%,中老年父母与子女合住的可能性增加。房价这一变动对城市居民影响效应更为显著和稳健,会使子女与中老年父母分开居住于同一社区另一个家庭的可能性下降36%,父母与子女合住的概率增加。房价影响中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可能机制在于:房价影响了中老年人及已婚子女形成新家庭的最优居住安排,即既住的不太远从而方便代际转移又可照顾代际隐私和自治的"一碗汤的距离",而高房价使已婚子女与中老年人合住。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其健康发展,这对于中老年人居住安排优化,提升中老年人及已婚子女福利均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萍  左冬梅  
本文利用安徽省农村老人生活福利状况调查数据,采用Multi-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背景,从老人状况、子女数量及家庭代际支持三个层面,考察老人居住安排的纵向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因素制约了老人居住安排的变动;老人居住安排的性别偏好未能充分体现,女儿对老人居住安排的变动有显著影响;成年子女外出打工带来的代际支持的变化对老人居住安排的变动也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田北海  雷华  钟涨宝  
本文基于对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横店街和咸宁市崇阳县青山镇农村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其生活境遇对其家庭养老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虽然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但他们中的多数人仍然具有家庭养老偏好。生活境遇对其家庭养老偏好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反映个体客观状态与特征的年龄和个人年收入水平、反映经济支持境遇的生活开支的主要来源、反映生活照料境遇的是否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以及反映情感慰藉境遇的心情烦恼时家人的反应,都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偏好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年龄越大、个人年收入水平越低的农村老年人,越可能有家庭养老偏好;生活开支的主要来源为子女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翌秋  吕美晔  
本文利用江苏省26个县740名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的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疾病经济负担主要取决于疾病严重程度、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和是否参加医疗保险。本文肯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减轻老年人住院经济负担方面的重要贡献,但同时发现,农村老年人疾病经济负担与家庭经济状况呈现倒挂,低收入老年人承担了更高的医疗费用和经济负担,因此,现阶段公共卫生政策和医疗改革应更多关注医疗公平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明  刘长庚  陈华帅  
利用2008年和2011/2012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两期的面板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Bootstrap法克服老人参保行为的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系统评估了新农保政策为参保老人带来的实际"净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新农保政策不仅显著提高了参保老人的经济独立性和居住独立性,而且使老人在自我生活照料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减少了子女的照料。同时,参保时间、年龄、地区等因素带来的新农保绩效存在一定的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