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93)
- 2023(10515)
- 2022(8741)
- 2021(8270)
- 2020(6589)
- 2019(14901)
- 2018(14634)
- 2017(27878)
- 2016(14755)
- 2015(16750)
- 2014(16484)
- 2013(16787)
- 2012(16150)
- 2011(15149)
- 2010(15289)
- 2009(14576)
- 2008(14036)
- 2007(12736)
- 2006(11696)
- 2005(10645)
- 学科
- 济(92813)
- 经济(92643)
- 农(49639)
- 业(41809)
- 农业(33100)
- 管理(32790)
- 方法(29118)
- 数学(24258)
- 数学方法(24160)
- 中国(23814)
- 业经(23762)
- 地方(21675)
- 企(21418)
- 企业(21418)
- 学(14994)
- 制(14834)
- 发(14444)
- 贸(14094)
- 贸易(14083)
- 易(13745)
- 农业经济(12564)
- 地方经济(12417)
- 财(12159)
- 体(11617)
- 发展(11609)
- 融(11604)
- 金融(11603)
- 展(11593)
- 和(11466)
- 策(11384)
- 机构
- 学院(226497)
- 大学(225597)
- 济(115554)
- 经济(113828)
- 研究(86878)
- 管理(84692)
- 理学(72831)
- 理学院(72031)
- 管理学(71214)
- 管理学院(70795)
- 中国(68800)
- 农(52223)
- 京(47108)
- 科学(47028)
- 财(46957)
- 所(43272)
- 农业(39331)
- 研究所(38999)
- 中心(38745)
- 财经(37353)
- 经济学(37240)
- 业大(34457)
- 经(34163)
- 经济学院(33350)
- 江(32712)
- 范(30300)
- 师范(30119)
- 北京(30064)
- 院(29226)
- 科学院(27821)
- 基金
- 项目(144427)
- 科学(116098)
- 研究(110855)
- 基金(108663)
- 家(93568)
- 国家(92698)
- 科学基金(79121)
- 社会(78138)
- 社会科(72876)
- 社会科学(72857)
- 基金项目(56760)
- 省(52977)
- 教育(48192)
- 自然(45414)
- 自然科(44360)
- 自然科学(44351)
- 划(44123)
- 编号(43780)
- 自然科学基金(43605)
- 资助(43279)
- 成果(36290)
- 部(34817)
- 发(33873)
- 国家社会(33872)
- 重点(32017)
- 农(31026)
- 中国(30250)
- 教育部(30174)
- 课题(29547)
- 人文(29384)
- 期刊
- 济(141368)
- 经济(141368)
- 研究(73743)
- 农(58387)
- 中国(49002)
- 农业(39805)
- 科学(33271)
- 财(32104)
- 学报(31931)
- 管理(29110)
- 大学(26309)
- 业经(25335)
- 融(25316)
- 金融(25316)
- 学学(25053)
- 经济研究(21456)
- 问题(19770)
- 财经(19712)
- 教育(18571)
- 业(18343)
- 世界(17979)
- 技术(17277)
- 经(17243)
- 农业经济(14997)
- 农村(14791)
- 村(14791)
- 贸(14471)
- 经济问题(13656)
- 技术经济(13068)
- 国际(12898)
共检索到357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齐秀琳 王鑫
本文为新中国成立伊始至20世纪60年代初的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组织变迁提供一个政治经济学诠释,并探讨该段历史进程对当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在本文框架下,合作化运动与人民公社的建立与调整被视为主导信念与现实之间不断互动、有其内在逻辑的制度变迁过程。传统的劳动互助思想、社会主义信念体系和苏联的榜样作用、源自战争年代的牺牲精神共同构成了推行农业集体化的信念来源。该信念不仅主导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不断升级与人民公社制度的发轫和调整,而且在现实的反作用下持续演进。以史为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须充分考虑相关信念分布与主导信念的实现机制、稳中求进、充分重视利益分配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建民
本文从确立当代中国农民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出发,从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农村经济社会现实矛盾的分析入手,论证了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农民主体地位日益突出与素质技能不高,并提出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建议:大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技能,增强农民的主体性,牢固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农村经济社会 基本矛盾 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晓晨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40多年,是中国社会发展天翻地覆变化的时期。在此期间,中国农村社会所发生的变化更为深刻。新中国成立40年以来,农业历经波折,既有引人瞩目的成功经验,也有必须深刻记取的惨痛教训,其中有些是以巨大代价换来的。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系统地记叙与评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其意义毋须多言。恰如上述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难度极大,前人也做了很多努力。如史敬棠的《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如王耕今等人的《乡村30年—凤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录(1949~1983)》;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的《包产到户资料选》等。一般来说,编纂史籍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与所要描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庭栋
由我国经济学家陈吉元、陈家骥、杨勋等主编、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一书,已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我有幸先读了书稿,颇受裨益,并为作者据史论理、科学求实的治学精神所感动。作为农业经济学界的同仁和朋友,我觉得有必要把她推荐给广大读者。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牧雁
当前,美国农业发展水平处于世界前列,这不仅依赖于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禀赋,也得益于其完善的农业立法。虽然农业是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中国农业保险、补贴、环境等方面的立法尚不健全,未能建立完善的农业专项法律,此外,立法原则、制度设计等方面也亟需加强。鉴于此,我国政府应当不断完善农业立法,推动农业专项法律的建立,切实发挥农业法律在维护农民利益、保证农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美国 农业立法 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宏斌 崔茜雅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历经波折,主要聚焦于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体制、财政税收制度以及城乡发展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建党一百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之路。同时,党在农村经济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和政策扶持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梳理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发展的历史脉络并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我国在新阶段发展农村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香品 肖飞
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滞后问题已成为中国发展的症结所在,制约着中国经济的整体性发展转型。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在人口、经济、教育、文化、治理机制等环节出现了脱节现象,影响着农村现代化进程。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发展战略的选择、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发展模式滞后等,而"三农"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更增加了治理的难度。基于此,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布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解决人口失衡问题,加强教育与文化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尽快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
农村 城市 人口 教育 治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孔泾源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艰难跋涉。其间不乏土地产出的戏剧性增长为世瞩目。同时也曾因农业徘徊而引起人们的迷惘、忧虑和关注。这场经验和教训都极为丰富的历史性变革,不仅以其变动不居的制度形态张扬着中华民族尤其是农民大众的创造精神,而且以制度变迁的特殊约束条件和历史轨迹启迪着人们的理论思考。本文试图对我国当代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过程、类型及约束条件作出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罗必良
中国农村经济组织变迁:线索、趋势与目标模式罗必良本文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对我国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变迁的逻辑线索进行理论梳理,并在把握其基本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制度进一步变革的目标模式与操作方略。罗必良,1962年生,华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瑞珍 奇云嵘
日本循环型经济社会是基于旨在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循环型经济之路。日本在经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各种资源的枯竭以及废弃物的不当处理给环境造成的破坏,给人民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对于资源相当匮乏的岛国来说,是必须面对问题,这已成为日本今后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本文以日本环境法制定以及实施状况为例,阐明日本环境法的制定及实施,在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日本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形成给中国的启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靳光华 孙文生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经济增长理论经历的四个阶段后,重点介绍了罗默和卢卡斯的经济增长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有四方面的借鉴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知林
农村财务治理是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治理中一项具有政治、经济与社会价值的全局性、基础性内容。本文尝试以财务学、历史学、制度经济学与制度变迁理论为考察视角,阐释1949~1978年间我国农村财务治理机制的阶段性变迁,最后提出一般性结论与启示。分析认为,农村财务治理机制的变迁动力是计划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政府在机制变迁中始终居主导地位。政策导向、政府理念、公平效率准则以及村资产性质与规模变化构成治理机制变迁的主要作用因子。治理机制的传承和变迁祈求与政府行为的高度协同,变迁轨迹存在着明显的路径依赖以及计划、财政、资源集聚功能的锁定效应。
关键词:
农村财务 治理机制 变迁路径 结论 启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夏振坤
一、1949-1956 年的复苏 解放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彻底消灭了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桎梏——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中华民族,在漫漫的千年长夜之后,第一次看到了工业化的曙光,充满了迈向一个现代文明强国的希望! 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后,在为恢复国民经济而斗争的同时,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土地改革运动(在此以前,1947年9月便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1、2亿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从 1950年 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仅用了两年多一点时间便在全国范围内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放了中国农民这支世界上最大的劳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后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孟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强调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农村经济,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具体实践。近年来,山西省以大抓基层为导向,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比如,并村共享模式、校村共建模式、休闲康养模式等,在不断提升农村经济规模和效益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