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80)
- 2023(11688)
- 2022(9347)
- 2021(8570)
- 2020(6736)
- 2019(15051)
- 2018(14963)
- 2017(28351)
- 2016(14979)
- 2015(16966)
- 2014(16903)
- 2013(16957)
- 2012(15901)
- 2011(14917)
- 2010(14967)
- 2009(14136)
- 2008(13687)
- 2007(12268)
- 2006(11524)
- 2005(10661)
- 学科
- 济(94827)
- 经济(94743)
- 农(49606)
- 业(43076)
- 管理(34587)
- 农业(33034)
- 方法(27690)
- 中国(25355)
- 数学(24665)
- 数学方法(24588)
- 业经(23680)
- 地方(23114)
- 企(21382)
- 企业(21382)
- 发(15883)
- 学(15122)
- 制(14844)
- 贸(14694)
- 贸易(14681)
- 易(14317)
- 发展(12989)
- 展(12975)
- 地方经济(12796)
- 农业经济(12581)
- 财(12312)
- 体(11972)
- 银(11907)
- 融(11896)
- 金融(11896)
- 银行(11893)
- 机构
- 学院(229461)
- 大学(226826)
- 济(117735)
- 经济(116012)
- 研究(88060)
- 管理(84620)
- 理学(72535)
- 理学院(71779)
- 管理学(70909)
- 管理学院(70492)
- 中国(70109)
- 农(53842)
- 科学(48147)
- 京(47391)
- 财(47035)
- 所(43881)
- 农业(40625)
- 研究所(39638)
- 中心(39241)
- 经济学(38249)
- 财经(37448)
- 业大(35586)
- 经济学院(34320)
- 经(34279)
- 江(33751)
- 北京(30130)
- 院(29969)
- 范(29532)
- 师范(29320)
- 科学院(28523)
- 基金
- 项目(147146)
- 科学(117911)
- 研究(111873)
- 基金(110268)
- 家(95425)
- 国家(94585)
- 科学基金(80729)
- 社会(77899)
- 社会科(73592)
- 社会科学(73577)
- 基金项目(57527)
- 省(55009)
- 教育(47955)
- 自然(46537)
- 自然科(45449)
- 自然科学(45439)
- 划(45200)
- 自然科学基金(44660)
- 编号(43818)
- 资助(43680)
- 发(35385)
- 成果(35330)
- 部(34578)
- 国家社会(34472)
- 重点(32912)
- 农(31625)
- 中国(30648)
- 发展(30168)
- 课题(29964)
- 创(29831)
- 期刊
- 济(143769)
- 经济(143769)
- 研究(74307)
- 农(59769)
- 中国(49170)
- 农业(40661)
- 科学(33926)
- 学报(33377)
- 财(32171)
- 管理(29764)
- 大学(27146)
- 融(26540)
- 金融(26540)
- 业经(26209)
- 学学(25980)
- 经济研究(22439)
- 问题(20323)
- 财经(19735)
- 业(19137)
- 技术(18379)
- 世界(17891)
- 经(17313)
- 教育(16789)
- 农业经济(15152)
- 农村(15016)
- 村(15016)
- 贸(14913)
- 经济问题(13867)
- 国际(13515)
- 技术经济(13480)
共检索到361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新想
在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指导下的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践,历经组织化、去组织化与再组织化三个阶段,从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经营,继而再组织化,这一系列有机衔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新时代如何以结构性调试使之符合当下生产方式变革的新趋势,建立良性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构建城乡互动机制并营造良性政治生态等,这需要从农村经济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中把握趋势并顺势而为,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组织起来 去组织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德起
中国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为核心的小农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竞争能力日渐不足,组织化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的一条可行之路。诸多研究表明,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济的组织化发展是以权利配置、契约完备和政府约束的组织化为核心。以此为起点,本文首先探究了制度组织化提高供求竞争性均衡的机理,之后深入研究了中国农村经济中农地流转、农民合作、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和农村金融服务五个组成部分中权利配置、契约完备和政府约束三个方面的组织化水平及其与农村经济供求均衡的适应度,最后给出了中国农村经济组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娄雅婷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将个人知识组织化。在介绍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基础上,描述了个人知识组织化的转化机制,提出了促进个人知识组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措施。
关键词:
个人知识 组织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邓兰松
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发展的今天,国际社会的组织化趋势日益明显,其中区域组织化表现出更为强劲的发展势头。本文论述了区域化、区域组织化和区域一体化这三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并就区域组织化对国家发展的意义进行了论述。结合中国近年来参与区域组织化的实践,本文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组织化 区域一体化 中国崛起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海霞
基于小块土地之上的农户金融需求是小额和碎片化的,不具备规模开发的价值,因无法满足农村金融机构规模经济的要求而长期陷入融资难、融资贵的多重交易困境;实践中,农村社会组织对旗下农户金融需求做了组织化和规模化整合,较好对接和匹配农村金融机构的规模经济偏好,交易效率明显改进。未来农村金融纾困的重点,应着力帮扶那些能够带领农民组织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各类农村社会组织的金融功能培育,为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出更多、更合格的规模化交易对手和交易盟友,促进农村金融供求规模化对接。
关键词:
农村金融 组织化 规模化 农村社会组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浩然
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概念的提出,有效回应了我国传统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在实践中的性质争议。为避免重蹈传统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发展之覆辙,在强调个人保险代理人“独立性”的基础上,应立足于其商主体身份,构建“扁平化”的组织形式,并以“营利保护”为理念重构制度内容。“再组织化”后,我国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构建应坚持“主体中心论”,重点围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的监管体系完善、代理权限公开、佣金权利保护三个方面展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智
社区成人教育组织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重要平台,组织化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我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现状来看,主要表现为组织的缺失、组织目标的变异以及功能的丧失,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以此为出发点,本研究从目标、内容、结构以及保障条件四个维度探讨了实现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化的路径。
关键词:
农村社区 成人教育 组织化 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丽新
税费改革后,资源困境成为制约村社集体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技术化的公共品供给路径不仅没有促使国家的财政资源转换为集体性治理资源,反而造成了治权弱化、集体的客体化以及秩序维持的利益化等治理困境。成都市通过整合资源、创设议事会制度、制订民主工作六步法等制度与机制创新探索出了公共品供给的组织化路径,其所内涵的村级资源的统筹与转换机制、集体利益的生成机制以及村民的民主参与机制从集体性资源、集体性利益以及集体性组织体系三方面促进了村社集体再造,这对于优化农村公共品供给方式,提升集体的治理能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家凤
农业组织化水平低是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我国农业组织化改造的目的、主体方式分别是培育市场主体和农户合作。应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农业组织化改造。
关键词:
农业组织化,农户合作,市场主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华清 袁艳平
农民组织化作为繁荣我国农村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虽然在其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不能忽视当前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的客观事实。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致使各种新旧矛盾日益凸显,对农民组织化发展的要求也显得更为紧迫。组织化的研究,必然离不开农村最现实的各种具体情况。为此,文章结合农村空心化这个最大的现实背景,探讨它对组织化发展进程所带来的各种阻碍,并最终落脚于在空心化的背景下如何加快组织化发展这个重点问题的研究之上。这有利于避免组织化的盲目发展,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谈判力度
关键词:
农村 空心化 组织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维平 杨智
推进我国西部农民组织化发展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思路之一,理论上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和新中国农业集体化实践的经验教训为基础,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民组织化理论体系,实践上需要弥补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农民组织化发展滞后的短板。目前西部农村农民组织化发展滞后,主要存在内生动力、人力资源、发展资金、治理环境、文化环境、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瓶颈。推进西部农村农民组织化发展需要从增强发展动力、充实发展依靠、优化发展环境、改进发展措施等方面付诸长期努力。与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正在进行的扶贫开发事业相结合,农民组织化对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军政 张藕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从边际生产率近乎为零的农业部门流大量地流向了边际生产率较高的非农部门,其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的组织化程度相当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致使农村劳动力外流并未达到理论预期目标,出现了城乡差距扩大、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持续下降、农业生产女性化和留守儿童教育边缘化等问题。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组织化管理效应理论分析,可以发现进行农村劳动力外流组织化管理,能极大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组织化管理,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要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粹
关注留守妇女组织化这一新的发展路径,分析其结社的制度环境及推进路径。结合对全国4个省份709份问卷的调研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组织化程度较低,留守妇女个人的结社行为仍受制于父权观念、政府依赖心理及留守身份认同感缺失等非正式制度和社团双重管理改革时滞、现有妇女组织示范效应较差及民间传统组织挤占发展空间等正式制度层面的双重制约;推进农村留守妇女结社需要依靠正式制度的强力推进和非正式制度的渐进变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藕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以及传统体制所形成的"制度性障碍"的制约下,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管理滞后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需求,致使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未能达到其理论的预期目标,而且还带来了一系列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转移的成本收益分析,发现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组织化管理,不仅可以解决因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和现有制度的不足而产生的问题,而且对转移的劳动力个体而言,还可以节约转移成本,增加个人收益;对转移的劳动力群体而言,获得的社会福利远远大于政府支出。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组织化管理 成本与收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清芝 王勇
农民组织起来的目的在于拓展生产经营空间、组织有效营运、协调成员间的决策、行为和运作方式,谋求更大的组织化利益。目前,我国农民组织化主要有"企业+农户"、"政府+农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和"农村专业批发市场+农户"四种组织模式可供选择,并且有各自的实现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