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0)
- 2023(13705)
- 2022(11101)
- 2021(10219)
- 2020(8132)
- 2019(18573)
- 2018(18260)
- 2017(34866)
- 2016(18383)
- 2015(21080)
- 2014(20916)
- 2013(21201)
- 2012(19947)
- 2011(18357)
- 2010(18412)
- 2009(17530)
- 2008(17034)
- 2007(14940)
- 2006(13807)
- 2005(12740)
- 学科
- 济(111361)
- 经济(111274)
- 业(53822)
- 农(50473)
- 管理(45001)
- 方法(39188)
- 数学(35927)
- 数学方法(35789)
- 农业(33507)
- 企(30991)
- 企业(30991)
- 中国(29982)
- 地方(25581)
- 业经(25128)
- 财(19313)
- 贸(18344)
- 贸易(18332)
- 制(17926)
- 易(17843)
- 学(16676)
- 发(16635)
- 融(14927)
- 金融(14927)
- 银(14584)
- 银行(14572)
- 行(14126)
- 地方经济(13935)
- 体(13750)
- 环境(13514)
- 发展(13470)
- 机构
- 学院(277058)
- 大学(275534)
- 济(140071)
- 经济(137959)
- 管理(103690)
- 研究(103611)
- 理学(89167)
- 理学院(88238)
- 管理学(87181)
- 管理学院(86667)
- 中国(82706)
- 财(59819)
- 农(58286)
- 京(57046)
- 科学(55793)
- 所(51309)
- 财经(47397)
- 中心(46918)
- 研究所(46056)
- 经济学(45656)
- 农业(44043)
- 经(43407)
- 经济学院(41150)
- 江(40690)
- 业大(40483)
- 北京(36281)
- 院(35677)
- 范(35139)
- 师范(34896)
- 财经大学(34825)
- 基金
- 项目(178114)
- 科学(142758)
- 研究(134450)
- 基金(133733)
- 家(115186)
- 国家(114194)
- 科学基金(98124)
- 社会(93199)
- 社会科(88264)
- 社会科学(88246)
- 基金项目(69621)
- 省(66223)
- 教育(59009)
- 自然(57495)
- 自然科(56162)
- 自然科学(56152)
- 自然科学基金(55220)
- 划(54942)
- 资助(54150)
- 编号(52349)
- 成果(42733)
- 部(42170)
- 发(41577)
- 国家社会(40984)
- 重点(39967)
- 教育部(36653)
- 创(36074)
- 课题(35971)
- 中国(35806)
- 人文(35672)
- 期刊
- 济(164048)
- 经济(164048)
- 研究(91137)
- 农(62266)
- 中国(57700)
- 财(43485)
- 农业(42315)
- 科学(39471)
- 学报(39452)
- 管理(36010)
- 融(33027)
- 金融(33027)
- 大学(32147)
- 学学(30566)
- 业经(28676)
- 经济研究(26619)
- 财经(25111)
- 问题(22975)
- 技术(22356)
- 经(21787)
- 教育(21725)
- 业(20423)
- 世界(19812)
- 贸(18534)
- 国际(16468)
- 技术经济(15804)
- 农村(15506)
- 村(15506)
- 农业经济(15366)
- 经济问题(15313)
共检索到437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靖祥
城市偏向政策分化了中国的城乡,反过来为了消除城乡失衡及城乡差别还得依靠农村的发展壮大。文章分析指出"当前"是相机选择强农村发展道路的关键时刻,同时借助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资本、土地的产出和收入增长弹性不显著,反过来可以推知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有巨大空间;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与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分别存在倒U形和U形关系,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重要的"相机选择"参照指标。
关键词:
空巢化 农村资本 农业经济 农民收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乔榛 焦方义 李楠
本文对1978—2004年中国农业增长进行了理论与经验两方面的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在农业生产中实施的不同土地制度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形成不同的激励,而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推行的价格、财税制度变革又以形成的利益空间影响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人们的积极性,因此,制度变迁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借助计量和统计方法,对1978—2004年不同阶段内农村土地制度和价格、财税制度变化影响农业增长的情况进行了检验,用以说明制度变迁的突出贡献。由此可以建议,应该把农村经济制度创新作为实现农业持续增长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
农村 制度变迁 农业增长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健
本文在建立生产性服务产业名义和实际产出测算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向量自回归(VAR)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利用我国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生产性服务产业发展是经济增长重要的内在动因,是新的经济增长点;(2)生产性服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出较强的时滞性。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产业 经济增长 计量分析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缪德刚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探索中逐步深化。1978—2007年,中国始终坚持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道路,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的增长是所取得成效的体现。近30年的对外贸体制改革促进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1978—2007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变化则表明,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中国经济,入世之后尤为明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龙翠红
文章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选取1985—2005年间的有关农村经济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对人力资本在中国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发现,农民纯收入水平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的投入能有效增加农户收入;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较高,对农村产出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但是由于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缓慢,对农村产出的贡献率较低。文章进一步对上述实证分析结果进行了原因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农户收入 农村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晓,朱农
文章从基本经济理论出发,首先使用微观调查数据,计算各种层次教育的回报率,在此基础上测量农村人力资本的存量。然后使用1989~1995年29个省的宏观数据,将人力资本引入到生产函数中,研究人力资本对农村地区产出的作用。计量经济学回归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的投入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特别明显。
关键词:
教育回报率 人力资本 农村经济 回归分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洪丹 朱显平
笔者基于吉林省1978年~2011年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吉林省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效率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均衡关系,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农村金融效率与农村经济增长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农村经济增长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格兰杰原因。从短期来看,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相反,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效率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
农村金融规模 农村金融效率 农村经济增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耀军 和丕禅
基于VAR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中国农村1978~2001年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出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并没有起到"供给主导"作用,而是处于一个严重滞后的"需求遵从"地位。实证研究表明,农村正规金融相对于农村经济增长是缺乏效率的,而农村非正规金融值得关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德祥 李建军
根据我国1978-2007年的数据,运用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我国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对外贸依存度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在长期内,财政分权会提高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而短期内财政分权对外贸依存度的作用不显著;以人均GDP衡量的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可提高外贸依存度水平,而在长期中却会降低外贸依存度。分析表明,财政分权引致的地方政府为经济增长而产生的鼓励FDI和出口的激励,经济增长及其促成的FDI及贸易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内需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是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和外贸依存度之间动态关系产生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外贸依存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生 靳光华
本文从中国农村经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反映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其序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焦晋鹏 赵大伟 杨慧瀛
基于1978~2015年间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和经济年度数据,运用VEC模型、协整检验与脉冲响应函数,从农村金融体系的规模、结构、效率三个方面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单向的长期Granger因果关系,即农村金融体系规模扩大、结构改善和效率提高均能显著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因此,应不断完善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体系,促进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增长。
关键词:
农村金融体系 农村经济 VEC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苗长虹
中国农村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苗长虹(河南大学地理系、开封475001)科学地认识农业工业化的作用和绩效、是农村工业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农村工业的发展究竟能对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发展起哪些作用呢?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关于发展中国家农村工业化问题的专家小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洁
本文对1980—2007年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我国总体金融发展、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农村GDP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农村经济增长是总体金融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是农村经济的格兰杰原因,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GDP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程名望 贾晓佳 俞宁
采用1978~2015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和增长核算方法测算了农村劳动力省际转移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非农业部门产出贡献率和社会总产出贡献率分别为11.64%和10.21%;劳动力转移使自身生产率提高4.49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7.93%,其中贡献率主要来源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11.74%)和农村劳动力转入地(16.11%)。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机理,一方面是产业效率差异带来产出差额从而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即增长效应;另一方面是集聚效应和干中学等学习效应导致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提升,带来劳动者生产效率提升,即效率效应。本研究既论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也为制度改革和市场化推进导致的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提供实证结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乃华
本文基于收入法核算的分省GDP数据,从GDP内部构成、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等维度切入,考察了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7年间,我国整体劳动收入占比先微幅上升然后大幅下降,直接原因在于受营业盈余占GDP比重上升的挤占,深层原因则与我国以招商引资形式进行的地区竞争弱化了劳动者对企业所有者的博弈力量相关;三次产业收入占比分别呈现在徘徊中上升、先上升继而下降、基本保持稳定演变特征;东部地区劳动收入占比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省际之间劳动收入占比的差距日趋缩小。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我国进一步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地区竞争 结构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基于中国1978—200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村公共投资在农村经济增长和反贫困中的作用
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1978—2007年
官员历练、经济增长与政治擢升——基于1978~2008年中国省级官员的经验证据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基于1978—2009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一部研究农村经济问题的优秀学术专著——评价《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研究》
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Kuznets曲线验证——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进出口贸易、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研究——来自中国2000-2007年省际数据的经验证据
论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阶段与增长特征
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