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78)
- 2023(19430)
- 2022(16243)
- 2021(15039)
- 2020(12589)
- 2019(28892)
- 2018(28392)
- 2017(53699)
- 2016(29100)
- 2015(33223)
- 2014(33258)
- 2013(33349)
- 2012(31412)
- 2011(28512)
- 2010(28928)
- 2009(27992)
- 2008(28087)
- 2007(25515)
- 2006(22986)
- 2005(21175)
- 学科
- 济(145405)
- 经济(145226)
- 业(106682)
- 管理(95448)
- 企(87262)
- 企业(87262)
- 方法(58166)
- 农(52522)
- 数学(48256)
- 数学方法(47822)
- 财(40443)
- 业经(38310)
- 中国(37398)
- 农业(34754)
- 制(30565)
- 地方(28478)
- 务(25984)
- 财务(25942)
- 财务管理(25890)
- 贸(25715)
- 贸易(25700)
- 学(25222)
- 易(24981)
- 企业财务(24551)
- 体(22219)
- 银(21708)
- 和(21702)
- 银行(21669)
- 融(21263)
- 金融(21259)
- 机构
- 学院(437078)
- 大学(435517)
- 济(195947)
- 经济(192196)
- 管理(167721)
- 研究(151526)
- 理学(142884)
- 理学院(141360)
- 管理学(139313)
- 管理学院(138497)
- 中国(121355)
- 财(92865)
- 京(91645)
- 科学(87166)
- 农(80553)
- 所(77108)
- 财经(72275)
- 中心(69538)
- 研究所(68788)
- 江(68248)
- 经(65430)
- 业大(62737)
- 农业(61995)
- 经济学(60878)
- 北京(58271)
- 经济学院(54734)
- 范(54229)
- 师范(53748)
- 院(53303)
- 州(53004)
- 基金
- 项目(274947)
- 科学(218062)
- 研究(202958)
- 基金(202698)
- 家(175055)
- 国家(173466)
- 科学基金(149336)
- 社会(133865)
- 社会科(126704)
- 社会科学(126670)
- 基金项目(106432)
- 省(105681)
- 自然(93145)
- 教育(91558)
- 自然科(90994)
- 自然科学(90967)
- 自然科学基金(89459)
- 划(87835)
- 资助(82756)
- 编号(80738)
- 成果(66490)
- 部(62684)
- 重点(61454)
- 发(59943)
- 创(58137)
- 国家社会(56462)
- 课题(55486)
- 制(54309)
- 教育部(54111)
- 创新(53959)
- 期刊
- 济(232999)
- 经济(232999)
- 研究(136393)
- 中国(91673)
- 农(79537)
- 财(75867)
- 学报(65613)
- 管理(65055)
- 科学(62892)
- 农业(53511)
- 大学(51289)
- 学学(48649)
- 融(47836)
- 金融(47836)
- 教育(39039)
- 业经(38885)
- 财经(37868)
- 技术(37855)
- 经济研究(36302)
- 经(32692)
- 问题(30530)
- 业(28551)
- 贸(25888)
- 技术经济(24887)
- 世界(24579)
- 国际(22894)
- 版(22116)
- 统计(21756)
- 现代(20161)
- 商业(19891)
共检索到687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乔榛 焦方义 李楠
本文对1978—2004年中国农业增长进行了理论与经验两方面的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在农业生产中实施的不同土地制度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形成不同的激励,而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推行的价格、财税制度变革又以形成的利益空间影响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人们的积极性,因此,制度变迁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借助计量和统计方法,对1978—2004年不同阶段内农村土地制度和价格、财税制度变化影响农业增长的情况进行了检验,用以说明制度变迁的突出贡献。由此可以建议,应该把农村经济制度创新作为实现农业持续增长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
农村 制度变迁 农业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谷成 范丽霞 冯中朝
利用永续盘存法和国民收入核算框架,论文对1978~2011年省际层面农业资本存量进行估计。基于此,论文讨论了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资本积累与深化特征、劳动与土地生产率、人地关系变化等,利用Griliches生产函数从生产要素与制度变迁两方面对农业增长因素与趋势特征进行实证。实证表明,转型期农业增长呈阶段性周期变化,在劳动力转移和人地关系未获根本性改善条件下,资本积累及其深化与制度创新是农业增长的重要动力;资本深化是农业应对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进程的自然响应,传统"过密型"生产方式正经历着转变,越来越倾向于节约劳动,逐渐跳出"只有增长没有发展"陷阱;不同时期要素投入和制度变迁扮演了不同角色,资本积累与深...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宏霞 贾琼 谢宗棠
基于对青海农业增长趋势的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就1978—2012年乡镇企业、财政、税收、金融、价格5个制度因素的变迁对青海农业增长的推动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价格制度、财政制度和税收制度在推动青海农业增长过程中作用显著,而乡镇企业组织制度和农村金融制度没有很好地发挥推动青海农业增长的作用。分阶段来看,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在推动青海农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但作用程度不同,由此建议把农村经济制度创新作为实现青海农业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自忠 王明利
为考察制度变迁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构建包括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率、产业合理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及城镇化率等五个指标在内的制度变迁评价体系,通过熵值法测算制度水平,并借助MS-VAR模型就制度变迁对我国农业经济影响的非线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变迁条件下,我国农业经济运行存在明显的状态转换和阶段性特征,其在平缓和剧烈两种波动状态下频繁转换,运行区间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1979-1981年、1982-1986年、1987-1991年、1992-1996年和1997-2015年;制度变迁对农业经济具有长期影响,且该影响在两种状态下呈现出差异性,剧烈波动状态下农业经济所受影响较平缓波动状态更大;制度变迁对种植业经济的冲击影响总体表现为负,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经济所受影响为正;渔业经济所受影响最大,其次为林业和畜牧业经济,种植业经济受影响较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乃华
本文基于收入法核算的分省GDP数据,从GDP内部构成、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等维度切入,考察了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7年间,我国整体劳动收入占比先微幅上升然后大幅下降,直接原因在于受营业盈余占GDP比重上升的挤占,深层原因则与我国以招商引资形式进行的地区竞争弱化了劳动者对企业所有者的博弈力量相关;三次产业收入占比分别呈现在徘徊中上升、先上升继而下降、基本保持稳定演变特征;东部地区劳动收入占比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省际之间劳动收入占比的差距日趋缩小。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我国进一步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地区竞争 结构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基于岭回归的模型和实证分析创新性地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总体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改革为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而城市服务业则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正规工业部门和建筑业的发展虽然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较弱。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农业增长 产业结构 劳动力转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龙翠红
文章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选取1985—2005年间的有关农村经济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对人力资本在中国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发现,农民纯收入水平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的投入能有效增加农户收入;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较高,对农村产出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但是由于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缓慢,对农村产出的贡献率较低。文章进一步对上述实证分析结果进行了原因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农户收入 农村 经济增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荣 王培志
本文通过对影响农业投入效率的制度和技术因素的理论分析及其二者对中国农业增长变动的贡献的实证分析,量化了制度和技术之间在农业发展中的约束关系,提出了我国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几大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艳娟
土地作为农业发展的根基,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物质载体。因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结构对于农村经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制度安排,历年来土地改革都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迁,伴随着改革开放,农民对于农地产权的所有、使用和交易权也在发生着结构性的调整,并朝着完全性和完整性的方向演进。正是农民土地产权的不断强化,使得农地产权结构在不断深化的同时也极大地支撑和促进了中国农业的持续增长。
关键词:
农地 产权结构 农业增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才云
启动农业保险市场,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动态研究了1985~2010年中国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持效应。研究的基本结论为: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随着时间推移在逐步增强;农业保险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对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村保险 农村经济增长 拉动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靖祥
城市偏向政策分化了中国的城乡,反过来为了消除城乡失衡及城乡差别还得依靠农村的发展壮大。文章分析指出"当前"是相机选择强农村发展道路的关键时刻,同时借助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资本、土地的产出和收入增长弹性不显著,反过来可以推知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有巨大空间;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与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分别存在倒U形和U形关系,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重要的"相机选择"参照指标。
关键词:
空巢化 农村资本 农业经济 农民收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2003年是一个不平常的年份,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既受到“非典”疫情的袭击,又遭到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各地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化和完善农村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克服了“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村经济呈现出前高、中低、总体平稳的特点。“非典”以后,农民收入呈恢复性增长;但粮食生产因面积调减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沈坤荣
本文以现有文献为基础,考察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解,并就我国近20年制度变迁的增长效应进行经济计量检验。一、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文献概览经济增长理论以经济长期增长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增长因素在经济长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国平 刘娟 曹跃群
文章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采用1985-2006年样本序列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农业支出、农村金融发展(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金融效率)、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农业支出是农村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反之不成立,且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滞后负影响;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任何方向上的Granger因果关系;农村经济增长是农村金融效率的Granger原因,反之不成立,但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滞后正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茜
基于协整分析,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及Granger因果检验,证明了我国农业贷款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业信贷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且农业贷款对农业经济的长期弹性为0.69;短期内农业信贷变动与农村经济变动呈负相关关系。此外,农业信贷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有滞后效应,短期内(1个季度)信贷推动作用不明显,而滞后1期后农业贷款的推动作用凸现。因此,应当提高农业信贷资金使用效率,并关注农业信贷滞后效应。
关键词:
农业信贷 农村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