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16)
- 2023(12023)
- 2022(9751)
- 2021(9181)
- 2020(7342)
- 2019(16700)
- 2018(15977)
- 2017(29792)
- 2016(16235)
- 2015(17938)
- 2014(17312)
- 2013(17469)
- 2012(16214)
- 2011(15066)
- 2010(14962)
- 2009(13878)
- 2008(13844)
- 2007(12192)
- 2006(10929)
- 2005(9477)
- 学科
- 济(73406)
- 经济(73328)
- 农(50007)
- 业(48007)
- 管理(36892)
- 农业(33151)
- 方法(28476)
- 数学(25996)
- 数学方法(25804)
- 企(25368)
- 企业(25368)
- 中国(21703)
- 业经(20894)
- 贸(16317)
- 贸易(16311)
- 易(16023)
- 学(14839)
- 财(14208)
- 制(14200)
- 发(13220)
- 地方(12787)
- 农业经济(12464)
- 银(11050)
- 银行(10999)
- 发展(10898)
- 环境(10868)
- 展(10798)
- 体(10646)
- 行(10645)
- 策(10503)
- 机构
- 学院(242437)
- 大学(241365)
- 济(108010)
- 经济(106411)
- 研究(91481)
- 管理(88223)
- 理学(77677)
- 理学院(76737)
- 管理学(75435)
- 管理学院(75025)
- 中国(70036)
- 农(69703)
- 科学(57629)
- 农业(54100)
- 京(50524)
- 所(47867)
- 业大(47048)
- 研究所(44353)
- 财(43162)
- 中心(40754)
- 财经(35435)
- 江(34231)
- 经济学(34124)
- 农业大学(34107)
- 经(32769)
- 范(31308)
- 北京(31293)
- 院(31162)
- 经济学院(31046)
- 师范(30892)
- 基金
- 项目(169899)
- 科学(133788)
- 基金(126701)
- 研究(118748)
- 家(114690)
- 国家(113669)
- 科学基金(94805)
- 社会(79728)
- 社会科(75272)
- 社会科学(75253)
- 基金项目(67190)
- 省(64543)
- 自然(60816)
- 自然科(59469)
- 自然科学(59444)
- 自然科学基金(58455)
- 划(55175)
- 教育(51885)
- 资助(50132)
- 编号(45014)
- 重点(38845)
- 部(38741)
- 农(38277)
- 发(38180)
- 成果(35443)
- 创(35384)
- 国家社会(34983)
- 创新(33260)
- 科研(32803)
- 业(32679)
- 期刊
- 济(119740)
- 经济(119740)
- 农(73880)
- 研究(67716)
- 农业(50453)
- 学报(49039)
- 中国(47641)
- 科学(43916)
- 大学(36888)
- 学学(35633)
- 财(28890)
- 管理(26547)
- 业经(25420)
- 业(24063)
- 融(23613)
- 金融(23613)
- 经济研究(18594)
- 教育(17872)
- 问题(17495)
- 财经(17441)
- 世界(15999)
- 版(15972)
- 技术(15691)
- 经(15068)
- 业大(14966)
- 农业经济(14735)
- 农村(14307)
- 村(14307)
- 贸(13393)
- 农业大学(13220)
共检索到352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洪松 Yinshan Tang 霍学喜
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提高。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外出劳动力的主体是男性,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户籍地,于是农村出现了留守妇女群体。留守妇女是中国式留守的又一典型代表。鉴于留守妇女在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作者以2012年中国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调查为研究基础,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与西方女性的幸福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条件、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是否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飞强
基于湖南省964份农村留守妇女调查问卷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不适感对农村留守家庭的夫妻感情影响显著,心理不适感越强,夫妻感情会越来越变差。相对于"没有变化",个人年收入、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与公婆关系的变化、与子女关系的变化、丈夫联系时最关心的问题、丈夫探亲频率、有烦恼时是否向丈夫倾诉影响显著,其发生比率分别为1.428、1.565、1.795、5.765、2.274、1.592、1.215。对婚姻感情发生变化担心的影响极为显著,担心婚姻感情发生变化的农村留守妇女,其夫妻感情变差的可能性较之没有这种担心的留守妇女增加约8.18倍。个人劳动负担负向影响显著;年龄、身体健康程度和夫妻之间的联...
关键词:
农村留守家庭 留守妇女 夫妻感情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原
"男出女守"的家庭分工改变了中国留守妇女的劳动供给模式,留守妇女保留工资较低、劳动参与率较高以及工资性工作时间较长,表明其劳动供给更接近合作博弈模型所描述的女性劳动力供给行为。留守妇女的家庭分工和劳动供给模式有利于家庭短期经济状况的改善,但同时也使得女性的家庭事务、工资性工作和农业劳动负担加重,不利于家庭的长期利益和不同家庭成员的长期福利。留守妇女的多重角色冲突导致原有的家庭利益平衡机制和稳定状态受到冲击,并且由于目前中国农村仍然缺乏有效的市场化和社会化途径将家庭短期经济收入转化为长期利益,因而短期内无法有效缓解家庭冲突和矛盾。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健 孟庆跃 Winnie Yip 王丽娜 曲江斌 贾莉英 孙强
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我国有9亿农民,农民感觉幸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文章采用昨日重现法,对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居民平均有12.79%的时间处于不幸福状态;有27.00%的居民U指数大于0,均数为47.03%,说明平均有47.03%的时间处于不幸福状态;不同特征人群的主观幸福感不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调查县、文化程度、相对经济状况、失眠状况、心情抑郁和时间压力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良媛 李琴 林相森
本文采用2005年针对珠三角地区农村失地妇女就业情况的调查数据,基于Mad-dala处理效果模型,分析了影响失地妇女就业以及是否参加培训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发现,教育和培训都可以提高失地女性的就业水平。二者之中,培训对提高就业率的贡献程度最大,远高于教育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贡献;家庭收入不能显著改变失地女性的就业状况,增加或减少家庭收入对她们是否参加工作影响很小。因此,整体而言,失地女性的失业问题不是她们不想工作,也不是家庭在市场力量作用下自主分工的结果,而很可能是城镇化政策的"副产品"之一,是在原本城镇失业现象就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农村女性从土地上退出,却无法成功地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所致。所以,...
关键词:
城镇化 失地妇女 就业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亮 张丽锦 沈杰
为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运用《主观幸福感阶梯量表》和自编《亲子关系状况调查表》对河南省周口地区8所农村中小学279名留守儿童和182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对自己未来主观幸福感的预期要好于当前主观幸福感的评估,对过去主观幸福感的估计最低。(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不存在差异,都处于中等偏上程度;不同年龄留守儿童当前主观幸福感没有差异。(3)父母与子女的联系及关系状况、对父母外出打工的认知和感受对留守儿童当前主观幸福感均有重要作用;同与抚养人的关系质量相比,与外出父母的关系质量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惠芳 叶敬忠 刘鹏
本文以河南省农村宗教信仰现象为背景,讨论了农村留守妇女的宗教信仰行为动因以及这种行为对她们的影响。同时认为,丈夫外出务工带来的缺乏安全感、心理压力大等影响是留守妇女信仰宗教的直接原因,家庭背景、社区宗教团体发展情况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等因素是促成其信仰宗教的社会原因。宗教信仰为留守妇女带来了心理调适、物质帮助即行动约束等积极因素,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导致宗教信仰容易陷入新的迷信误区。
关键词:
留守妇女 宗教信仰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惠芳 饶静
本文通过农村留守妇女应对丈夫缺席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的一些策略和行为,分析了她们的社会网络重构行动。本文认为,在丈夫外出导致家庭社会网络弱化的情况下,留守妇女发挥自己的能动性,通过资源交换展开一系列行动,启动、加强某些交换行为和减弱另外一些交换行为,以此构建起新的社会网络。她们通过农业生产中的帮工和换工行动重构了亲属关系网络和地缘关系网络;在获取情感慰藉的过程中,她们强化了和娘家人之间的互动并因此提升了姻亲关系在亲属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她们的闲暇生活方式则强化了自己在社区中拥有的地缘关系。
关键词:
留守妇女 社会网络 社会交换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中堂,阎海琴
有关资料表明,1986年市镇的多胎生育数占全国多胎生育总数的12.8%,而县人口的多胎生育数占全国的87.2%。以这样的水平计算,1987年全国农村大约有450万新生婴儿属于高胎次。因此,分析农村多胎生育现状,对于具体了解和把握中国现阶段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达到控制人口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景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会广 张耀宇
由于农村妇女在城乡劳动力迁移中相对滞后,妇女群体出现了留守务农与外出务工的二元职业分化现象。本文基于2010年江苏省部分区域农户层面调查数据,以农村妇女职业分化的视角探究农民家庭分化所导致的土地流转意愿,在文献评论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工作假说,即农村妇女的二元职业分化,使各自家庭有其不同的土地流转决策逻辑。通过描述性统计、t检验、Probit与Bi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本文的工作假说。研究结果表明:妇女留守务农与外出务工两类样本在职业分化上造成的家庭土地流转意愿差异明显,妇女职业分化变量对家庭是否流转土地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分工性别下的角色定位使妇女在家庭土地资源配置上有着异于男...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许海平 傅国华
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的数据可以考察公共服务对中国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检验不同年龄和不同地区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1)公共服务中的社会保障服务对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他公共服务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不显著;(2)社会保障服务显著影响农村老年居民的幸福感,对农村非老年居民幸福感影响不显著;(3)社会保障服务显著影响东部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对中、西部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不显著;(4)人均收入和相对收入是农村非老年居民和中、西部农村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对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农村居民 幸福感 社会保障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静
随着农村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转移,留守妇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本文从提高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实现农民致富的现实需求视角出发,在详尽探究留守妇女素质教育培训问题及根源基础上,提出了提升留守妇女素质的富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农村经济发展 留守妇女 素质教育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宇 陶涛
文章基于AF贫困测量法,结合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从"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四个维度出发,将各维度对应指标均匹配到国家关于老年人或妇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据,识别出我国农村老年妇女在非收入层面的多维贫困现状——医疗服务不足、卫生条件简陋、互联网生活匮乏是当前我国农村老年妇女面临的三大生活困境;量化分析收入贫困与文章定义的非收入多维贫困的关系,从个体、家庭、地区层面找出影响农村老年妇女的致贫因素——年龄、学历等个人因素和区域因素明显影响着多维贫困的发生,收入、家庭成员等变量与老年妇女晚年是否陷入非收入多维贫困也存在着必然联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