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32)
2023(13278)
2022(11183)
2021(10544)
2020(8341)
2019(19114)
2018(18620)
2017(35354)
2016(19073)
2015(21450)
2014(21255)
2013(21367)
2012(20379)
2011(18919)
2010(19407)
2009(18100)
2008(17930)
2007(16267)
2006(15125)
2005(14088)
作者
(54565)
(46044)
(45578)
(43416)
(29157)
(22118)
(20405)
(17727)
(17641)
(16479)
(15877)
(15218)
(14832)
(14703)
(14436)
(13970)
(13411)
(13337)
(13086)
(13047)
(11810)
(11423)
(11112)
(10729)
(10389)
(10323)
(10203)
(10137)
(9431)
(9240)
学科
(90742)
经济(90648)
(56905)
(51226)
管理(47328)
农业(34033)
(32662)
企业(32662)
中国(31799)
方法(27516)
地方(24410)
数学(24408)
数学方法(24107)
业经(23233)
(19494)
(19010)
贸易(18993)
(18497)
(18447)
(17057)
(16850)
银行(16841)
(16438)
(15631)
金融(15631)
(15127)
(14759)
环境(13681)
发展(13490)
(13453)
机构
学院(278582)
大学(274433)
(129906)
经济(127408)
研究(107084)
管理(103877)
理学(87292)
中国(86993)
理学院(86278)
管理学(85143)
管理学院(84601)
(59722)
(59569)
科学(59461)
(58200)
(54279)
中心(48992)
研究所(48245)
农业(44891)
(44140)
财经(44040)
业大(41047)
(40073)
经济学(39398)
北京(39002)
(38929)
师范(38682)
(37415)
经济学院(35293)
(34761)
基金
项目(173231)
科学(138240)
研究(134370)
基金(126314)
(108710)
国家(107691)
科学基金(91748)
社会(88610)
社会科(83692)
社会科学(83677)
(66135)
基金项目(64942)
教育(59401)
(55406)
编号(55280)
自然(54034)
自然科(52750)
自然科学(52740)
自然科学基金(51808)
资助(51480)
成果(46174)
(43993)
(40223)
重点(38915)
课题(38791)
国家社会(37370)
发展(36840)
(36252)
(35621)
(35042)
期刊
(160913)
经济(160913)
研究(94611)
中国(66630)
(64206)
农业(43505)
(41026)
科学(39188)
管理(38146)
学报(37984)
(37592)
金融(37592)
教育(31913)
大学(30663)
业经(29997)
学学(28735)
经济研究(24283)
技术(23417)
问题(22246)
财经(21916)
(20924)
(19057)
世界(18522)
(17848)
国际(16362)
农村(16201)
(16201)
农业经济(15906)
经济问题(14961)
技术经济(14419)
共检索到459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罗国亮  
一、引言在中国,农村电力涉及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农村电力生产,以小水电为主;二是农村电网建设,以低压配网为主;三是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可见农村电力与农村电气化不完全一致。农村电力是二元结构中国的特殊产物,由于受制于城乡割据,农村电网长期处于落后和弱势地位。与城市电网不同,发展建设初期很少靠国家投资,主要由县乡政府为主,由农民、农村集体筹集资金建设。这种状况在1998年发生彻底改变,中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强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点,界定集体产权的内涵、梳理其发展脉络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界定集体产权内涵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农村集体产权演变历史的梳理后发现:我国农村集体产权经历了构建、强化、变革、创新四个阶段。农村集体产权演变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每一时期的集体与集体产权都有着独特的形式与结构,而国家与集体在相关权力配置中的博弈是构建各阶段集体产权的基础。因此,通过调整国家与集体的权利关系、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而优化农村集体产权结构,应成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纪丽娟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创新形式。当前,中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有传统金融机构推行的数字化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推行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推行的金融服务、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四种形式。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降低涉农金融服务前端交易成本及提升前端技术支持力度,但也受到农户认知、教育水平等影响。总体看,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存在区域分化、城乡分化、深度不足及监管滞后等问题,其根源是由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的数字鸿沟、金融生态环境不健全的生态鸿沟及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教育鸿沟所引发的。以肯尼亚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推行的移动货币及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推行的金融科技作为数字普惠金融的两种模式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建议在完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应加大顶层制度设计,填补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三大鸿沟以及加大数字经济、数字金融及监管科技的协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新华  王海生  
近几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其对农村经济的支持作用越来越大,因而,全面准确地把握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并寻求发展农村经济金融的最佳路径,对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全面深入地分析农村金融发展情况,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金融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江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回顾与展望刘江一、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成就及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一)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就第一,突破了吃“大锅饭”的人民公社体制,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的责任制,确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经营体制,既有利于调动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江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回顾和展望农业部部长刘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和农村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虽有许多共同点,但也有其自身的一些明显特点。一是我国农村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士1前,我国人门有力%居住在农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小林  
一、中国农村卫生投入的现状和矛盾(一)中国农村三级卫生机构管理体制的变化及经费来源渠道体制转型前中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主要由三级医疗网络覆盖,即县一级有三个机构:县医院、妇幼卫生保健站、防疫站;公社一级有一个卫生中心,由其组织预防工作项目并提供门诊服务和部分住院服务;大多数生产队有一个以上的兼职卫生人员(“赤脚医生”)在集体所有制的卫生所或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邢俊芳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走势与政策取向邢俊芳中国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是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在未来的15年中,在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人口仍将大量增加,农业与人民生活改善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很突出。因此,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有更大的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荣茂  马林靖  
农业作为弱质产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得到了重视和扶持,均建立了政策性农村金融制度。政策性金融组织将财政职能和金融职能融合起来,可以有效地将财政与金融,计划与市场、宏观与微观、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政策性金融的特殊职能与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志国  张洋  覃朝晖  
本文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理论发展、农村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路径及其政策效果。在实证判别健全健康的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支持作用的基础上,分别从理论和实际两层面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方向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显然,当下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性支持与引导不可或缺,而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与服务创新则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农民关于安全借贷和诚信借贷的意识培养亦十分必要。因此,作为一个特殊重要的金融服务类别,农村金融能否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并伴随时代的变迁和进步不断进行自我修复与完善,将成为未来农村金融政策选择和发挥政策效果的关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梁昊  
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战略目标的坚实基础。本文在认真梳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历程和农业及非农业集体经济的制度变迁路径,概括了新时期我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总特征,探讨了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进而从推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强化财税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长全  韩磊  
本文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5个维度的中国农村发展指数,并基于2011~2014年数据对全国及各地区农村发展进程进行了测度和比较分析。在全国层面,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生活水平和城乡一体化维度提升明显。在区域层面,东部地区农村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地区且各维度之间发展更加均衡,生态环境在中部和东北地区都是发展水平最低的维度,经济发展是西部地区的薄弱环节。在省级层面,各地区农村发展水平呈"两端分化、中间趋同"特征,各维度面临的地区发展差距与各省份面临的维度发展失衡总体上都趋于缩小。未来推动农村发展的重点是继续提高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着力实现地区之间、维度之间均...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志强  时文朝  冯立新  
一、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市场的演变:先扩张,后萎缩。 1978~1990年我国农村市场的发展,大体可以1984年或1985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5年,我国农村市场呈明显的扩张势态。乡村社会商品零售额1978年为810.4亿元,到1985年增加为2517亿元,7年间增长了2.1倍,平均每年增长17.6%。分年看,1978年增长8.8%,1979年、1980年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1981~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雨露  
在冲破"二元经济"结构,实现更高水平增长的过程中,农村金融需要在"三农"领域有所作为。对于中国而言,农村金融问题的复杂性不仅存在于区域和产业结构失衡的"经济纽结"中,还存在于政治和经济体制长期约束所造成的"路径依赖"中,甚至渗透于深受历史文化传统影响的某些特殊的经济行为中。这些彼此交结的现实因素,不仅是中国农村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