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6)
2023(10906)
2022(9237)
2021(9005)
2020(7512)
2019(17786)
2018(17246)
2017(33079)
2016(17952)
2015(20579)
2014(20511)
2013(20863)
2012(19718)
2011(17981)
2010(18192)
2009(17245)
2008(17479)
2007(16064)
2006(14279)
2005(12992)
作者
(52408)
(44586)
(44209)
(42443)
(27847)
(21419)
(20020)
(17350)
(16711)
(15729)
(15314)
(14778)
(14080)
(13883)
(13818)
(13700)
(13351)
(12826)
(12816)
(12585)
(11179)
(11038)
(10846)
(10193)
(10116)
(10023)
(9797)
(9717)
(9099)
(9095)
学科
(84352)
经济(84265)
(54097)
(52394)
管理(42237)
农业(35121)
方法(33805)
数学(30649)
数学方法(30354)
(30136)
企业(30136)
中国(25146)
业经(21533)
(19065)
(17850)
贸易(17843)
(17766)
(17470)
地方(16554)
(14951)
(13933)
(13688)
银行(13667)
(13127)
农业经济(12547)
(12355)
金融(12353)
(12091)
收入(11711)
发展(11356)
机构
学院(267315)
大学(265360)
(121265)
经济(118987)
管理(98794)
研究(97536)
理学(84214)
理学院(83266)
管理学(81996)
管理学院(81504)
中国(78333)
(63629)
科学(56992)
(56210)
(53266)
(50539)
农业(48707)
中心(45681)
研究所(45485)
业大(43427)
财经(41688)
(40621)
经济学(37965)
(37900)
北京(36116)
(35567)
师范(35313)
经济学院(34401)
(33185)
(31949)
基金
项目(169670)
科学(133108)
研究(127922)
基金(123636)
(107208)
国家(106212)
科学基金(89257)
社会(82985)
社会科(78210)
社会科学(78188)
(65010)
基金项目(64879)
教育(56893)
(54411)
自然(53853)
编号(52723)
自然科(52544)
自然科学(52527)
自然科学基金(51606)
资助(50452)
成果(43788)
(39467)
(38753)
重点(38281)
课题(35938)
(35735)
国家社会(35154)
(34458)
(33427)
教育部(33393)
期刊
(141949)
经济(141949)
研究(82443)
(67843)
中国(55488)
农业(46027)
学报(42112)
科学(39716)
(39715)
大学(32602)
学学(30864)
管理(30732)
(30458)
金融(30458)
业经(27612)
教育(24957)
(22072)
技术(21168)
经济研究(21160)
财经(20869)
问题(20765)
(18026)
世界(17106)
(16203)
农村(15619)
(15619)
(15538)
农业经济(15534)
经济问题(14121)
技术经济(14053)
共检索到413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风  
一、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特征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消除贫困的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1995年的65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7.1%。目前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边疆地区、地方病高发区以及水库库区、黄河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选  韩林芝  
本文在对教育消除贫困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应用灰色理论方法,验证了我国农村教育与消除贫困之间的关系,灰色关联度比较的结果显示了教育对消除贫困的影响十分显著,尤其是义务教育对减少绝对贫困意义重大,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我国教育反贫困政策的完善和反贫困目标的最终实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云  张雪梅  唐丽霞  
20世纪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快速下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贫困问题并没有继续得到明显改善,贫困人口数量保持刚性稳定,过去对贫困人口数量的估算也受到了各方面的质疑,贫困人口生计脆弱性、妇女贫困等一系列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本文从我国贫困人口数量、贫困人口分布、贫困结构和贫困程度以及贫困人口生计等角度,总体叙述了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光金  
本文基于2006年进行的一项全国抽样调查,以被调查的农村住户为单位,考察了现阶段农村贫困的规模、发生率、类型、程度,农村贫困住户的主要经济社会特征以及农村贫困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村贫困的调查发生率仍然较高,农村贫困的深度、强度和对扶贫投入力度的要求都有所上升,但按国定贫困线计算,农村扶贫压力仍在国家能力的承受范围之内。在家庭人力资本、物质性经济资源、结构性社会地位以及关系性社会处境等方面,农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在多数情况下存在明显差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短缺、物质资源不足、社会结构制约和社会排斥等问题,可以部分地或不同程度地解释贫困的成因。最后,本文提出,农村反贫困战略应当重点解...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丽萍  
中国农村金融贫困严重地制约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从金融供求的视角对中国农村金融贫困的效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剖析。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锦华  
改进的森指数即SST指数在衡量贫困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用SST指数考察了我国农村教育贫困的综合程度,发现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教育贫困程度、广度、深度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教育分布不均则呈上升趋势,而西部则成为教育最贫困的地区,并在分析了教育贫困的现状和特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后提出了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和提高教育扶贫效率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全红  李博  周强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脱贫攻坚战须精准识别贫困人口。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农户数据,从收入和多维角度对比分析了我国农村2012—2016年的贫困程度和动态转换。研究发现,2014年我国农户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重合度仅为18%,收入贫困概念遗漏了76%的多维贫困户,多维贫困概念遗漏了64%的收入贫困户。相对而言,低教育程度户主家庭和中西部家庭更易同时陷入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从动态转换看,这两种贫困测量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偏差,2012—2014年收入脱贫户中仅16%的农户同时实现了多维脱贫,2014—2016年也仅为18%,但是,处于深度多维贫困状态的农户比例几乎没有下降。基于上述测算结果,本文主张结合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评价指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同时要高度关注深度贫困人群和新增贫困人群,使得这些贫困家庭在收入、教育、健康、卫生等多方面实现脱贫。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登兴  安树伟  
21世纪初,中国的贫困形势之一是农村贫困与城镇贫困共存,因此对我国农村贫困问题与城镇贫困问题之贫困原因、社会经济特征进行系统比较,并对当前我国反贫困政策提出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洪兴建  邓倩  
基于CHNS的八轮农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本文使用贫困发生率和平方缺口指数对农村贫困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把贫困变动分解为长期贫困效应、脱贫效应和返贫效应。实证结论表明,虽然长期贫困发生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是近期长期贫困的平方缺口指数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脱贫效应是减少贫困的主要因素,返贫效应则是加剧贫困的诱因。此外,匿名性与非匿名性的增长率显示,匿名性低估了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增长率,从而高估了实际贫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海燕  程振源  
文章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中2000—2011年农村人口数据作为考察对象,将改进的森指数基于收入来源与户主性别、收入来源与教育水平分别进行复合分解,研究表明,女性户主与中学户主组内贫困发生率、男性和女性户主合并收入贫困缺口率、男性和女性户主组内以及这两组组间的工资收入贫困缺口基尼系数始终保持对增贫的正向贡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全红  
本文分别以中国官方贫困线和国际贫困线为标准,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就中国政府的农村扶贫资金投入和贫困减少的长、短期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扶贫资金对农村贫困减少具有短期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从长期看扶贫资金抑制了农村贫困的减少,但这两者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经济增长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同时,加重了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扶贫资金运行机制、提高扶贫项目的瞄准性,对于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守春  马志正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林  邹迎香  
如何有效缓解相对贫困问题是后扶贫时代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农村相对贫困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和多元,其中以个人发展能力不足为主的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外部环境通过内因加重贫困发生概率。在后扶贫时代,治理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可以从全局出发选择包容性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保障的三支柱治理策略,构建一套稳定、有效、可持续的新型综合扶贫治理体系和一套具有动态性、可调整性的长效治理机制,并从益贫性产业发展、创业就业扶持体系建设、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化财政金融协同扶贫、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精准施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芳  尹德志  
在中国,贫困问题集中凸显在农村地区,解决好农村贫困问题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全面分析了中国农村贫困的现状,系统解读了中国农村的致贫因素,并从完善制度、调整政策、转变经济结构等方面系统地提出解决中国农村贫困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