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12)
- 2023(9353)
- 2022(7593)
- 2021(7142)
- 2020(5726)
- 2019(13150)
- 2018(12600)
- 2017(24388)
- 2016(12693)
- 2015(13979)
- 2014(13600)
- 2013(14122)
- 2012(13187)
- 2011(12246)
- 2010(12088)
- 2009(11170)
- 2008(10870)
- 2007(9680)
- 2006(8597)
- 2005(7763)
- 学科
- 济(67236)
- 经济(67182)
- 农(49388)
- 业(40282)
- 农业(32796)
- 管理(27311)
- 方法(25700)
- 数学(24137)
- 数学方法(24058)
- 中国(20344)
- 业经(18750)
- 企(17824)
- 企业(17824)
- 财(14962)
- 贸(14231)
- 贸易(14225)
- 易(13965)
- 制(13219)
- 农业经济(12405)
- 收入(12284)
- 发(12278)
- 地方(12181)
- 体(10390)
- 发展(10388)
- 展(10382)
- 银(9961)
- 银行(9953)
- 行(9729)
- 村(9429)
- 农村(9408)
- 机构
- 学院(190716)
- 大学(187035)
- 济(98548)
- 经济(97346)
- 管理(72697)
- 研究(69862)
- 理学(63905)
- 理学院(63305)
- 管理学(62611)
- 管理学院(62282)
- 中国(56489)
- 农(50039)
- 财(39803)
- 科学(38093)
- 农业(37794)
- 京(37726)
- 所(34232)
- 经济学(32503)
- 财经(32356)
- 业大(31876)
- 中心(31454)
- 研究所(31222)
- 经(29957)
- 经济学院(29602)
- 江(25631)
- 经济管理(24133)
- 财经大学(23840)
- 院(23774)
- 北京(23735)
- 范(23207)
- 基金
- 项目(129275)
- 科学(104423)
- 基金(99162)
- 研究(96949)
- 家(86176)
- 国家(85409)
- 科学基金(73395)
- 社会(68665)
- 社会科(65005)
- 社会科学(64993)
- 基金项目(52062)
- 省(47405)
- 自然(43201)
- 自然科(42270)
- 自然科学(42260)
- 自然科学基金(41571)
- 教育(41426)
- 资助(39534)
- 划(39107)
- 编号(37419)
- 部(31462)
- 国家社会(30840)
- 农(30537)
- 发(29781)
- 成果(28586)
- 重点(28535)
- 中国(27618)
- 教育部(27082)
- 创(26578)
- 人文(26384)
- 期刊
- 济(111979)
- 经济(111979)
- 研究(59034)
- 农(56601)
- 农业(38881)
- 中国(36192)
- 科学(28883)
- 学报(28510)
- 财(26083)
- 业经(24390)
- 大学(23517)
- 学学(22834)
- 管理(21700)
- 融(21422)
- 金融(21422)
- 经济研究(18352)
- 业(17723)
- 问题(16305)
- 财经(16286)
- 世界(14817)
- 农业经济(14617)
- 经(14219)
- 农村(14069)
- 村(14069)
- 技术(12773)
- 贸(11782)
- 经济问题(11549)
- 版(10719)
- 社会(10168)
- 教育(10122)
共检索到281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建 艾春荣 王丹枫 唐莹
本文基于微观个体行为,将社会心理学等方法引入到消费领域,在预防性储蓄动机框架下构建了具有消费与收入结构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基于此,对消费与收入的结构效应的理论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进一步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浙江省农村微观调查数据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理论分析揭示了不同收入影响不同商品类消费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个体消费差异依赖于收入的结构性差异的机理。以上结论有助于为如何快速启动农村消费、加快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雪 于冷
本文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我国农民收入—消费结构开展了实证性研究。对农民的消费行为提出了有别于以往一般研究的基本假设,从投资的角度对广义消费支出进行了新的分类;对近年我国农民收入—消费增量数据建立典型相关分析模型,验证了主要假设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封俊国 秦菊香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华 李后建
农村收入的增长及其收入分配的改善对中国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业科技在农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收入分配状况不断改善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使用CHNS2009年的家庭调查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位数回归的方法以及三种收入分配衡量指标考察了农业科技采纳对中国农村收入及分配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业科技采纳对低收入农户的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对高收入农户收入增长的正向效应较弱,甚至并不显著;(2)在农业科技采纳率较低的状况下,农业科技改善了其采纳者之间的收入分配状况,但恶化了所有农户之间收入分配状况;(3)随着农业科技采纳率的提升,中国农村收入分配状况将呈现出先恶化后改善的倒U型特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旭晖 顾晶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来源的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有较强的消费欲望,但是收入不足制约了其消费水平,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较显著,其中家庭经营收入的增加对消费增长的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消费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收入 消费 协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祎 魏后凯
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2020年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老年人的收入结构与收入不平等,并从经济层面探讨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态。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人均总收入略低于农村人口平均水平,但幅度并不大,这主要是因为转移净收入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收入的下降。然而,农村老年人的总收入中依然有接近70%是通过劳动获得的,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没能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农村老年人并没有真正进入“养老”状态。过于依赖劳动收入,使农村老年人面临比农村整体更高的收入不平等,这种不平等随年龄增长而扩大,进一步降低了老年人的福利。70岁前后是农村老年人收入和生活状态的分界线,70岁前老年人尚能依靠劳动维持收入,70岁后随着劳动能力不均衡的下降,老年人群体进入一个收入既低、分配又极不平等的困境,这是当前中国农村居民养老面临的“古稀陷阱”。据此,应强化农村养老的社会责任,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养老保障体系优化,分层次、有步骤地提高农村老年人非劳动收入水平,提升农村居民养老质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祎 魏后凯
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2020年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老年人的收入结构与收入不平等,并从经济层面探讨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态。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人均总收入略低于农村人口平均水平,但幅度并不大,这主要是因为转移净收入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收入的下降。然而,农村老年人的总收入中依然有接近70%是通过劳动获得的,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没能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农村老年人并没有真正进入“养老”状态。过于依赖劳动收入,使农村老年人面临比农村整体更高的收入不平等,这种不平等随年龄增长而扩大,进一步降低了老年人的福利。70岁前后是农村老年人收入和生活状态的分界线,70岁前老年人尚能依靠劳动维持收入,70岁后随着劳动能力不均衡的下降,老年人群体进入一个收入既低、分配又极不平等的困境,这是当前中国农村居民养老面临的“古稀陷阱”。据此,应强化农村养老的社会责任,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养老保障体系优化,分层次、有步骤地提高农村老年人非劳动收入水平,提升农村居民养老质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杰 周宁
基于中国居民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1989—2011年数据,从时间序列和世代视角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代际传递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视角看,子代教育与职业是父代收入影响子代收入差距的两条重要路径。在子代收入决定因素中,职业因素更为重要,平均而言,该因素解释了总影响的24%。但是2004年以来这种影响有所下降,直接带来子代收入差距的好转。从世代视角看,与60后和70后相比,父代收入对80后子代的影响程度有所下降,最终使得在父代收入差距依然较大的情况下,80后子代的收入差距有所好转。总的来说,
关键词:
收入差距 代际传递 教育 职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修华 关键
构建综合的农村金融包容指数,对我国农村金融包容水平进行测度,发现整体水平较低且呈现出明显的"东高中西低"特征。以S基尼系数度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分解为收入变动、位次变动、人口流动三种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模型对31个省市2006-2011年农村金融包容水平与收入差距三种效应之间的关系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农村金融包容水平会影响收入的变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在农村金融包客水平低的地区,该效应更为显著。据此提出提升农村金融包容水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包容 收入差距 S基尼系数 分解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巩师恩
基于农民收入来源不同和消费类型差异,文章从结构视角研究了经营性收入波动、非经营性收入波动与食品消费波动、非食品消费波动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具有稳定性质的经营性收入的波动是影响各类型消费波动的最主要原因;具有稳定性质的经营性收入波动对具有稳定性质的食品消费波动的影响远远高于对非食品消费波动的影响程度,而具有非稳定性质的非经营性收入波动对具有非稳定性质的非食品消费波动的影响程度远远高于对食品消费波动的影响程度;金融信贷等因素对农民食品消费波动具有明显的平抑作用,但对非食品消费波动的影响不显著,表明恒久性收入假说在收入和消费结构层面上的合理性。文章的政策涵义为:一方面要采取政策措施稳定农村居民的经营...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丹 卢洪友
选取2004—2015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数据,通过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测度了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三重门槛效应。当农村人均转移性收入低于388元时,农村居民消费的弹性系数为0.218;当农村人均转移性收入处于388元至741元之间时,消费弹性系数增加为0.232;当农村人均转移性收入处于741元至2080元之间时,消费弹性系数继续增加为0.248;当农村人均转移性收入大于2080元时,消费弹性系数下降为0.236。从地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同样具有非线性的正向影响,其中,西部地区的消费促进效应最强,东部次之,中部地区最低。基于此,建议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增强对西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提升农村人力资本,以在更大程度上提振农村居民消费,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增长。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农村 消费效应 面板门槛回归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解垩
基于2011—2012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基线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本文考察了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即农村低保)的瞄准效率,使用断点回归方法评估农村低保的消费效应。结果显示,农村低保补助金水平较低,反贫困的作用有限,减贫的幅度只有1%左右;农村低保瞄准失效,低保流向非贫困家庭的漏损率为10%,把贫困家庭排除在外的排斥率高达84%;低保对农户的食品消费、非食品消费及总消费均无显著影响。倾向值匹配(PSm)方法稳健性检验同样支持该结论。
关键词:
农村低保 瞄准效率 消费 断点回归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丁志帆
引入常数相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构建信息消费增速变动的福利效应模型,采用1993—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数据,从总体和收入分层视角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增速变动的福利效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表明信息消费增速变动具有相当大的福利效应:信息消费增速提升1%,相当于在农户无限生命期界内每年增加0.39%~17.73%的信息消费产品或服务;而信息消费增速下降1%,相当于在其无限生命期界内每年减少0.52%~22.28%的信息消费产品或服务。同时,信息消费增速变动的福利效应具有明显的群体差异性,对高收入农户的影响比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丹 卢洪友
选取2004—2015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数据,通过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测度了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三重门槛效应。当农村人均转移性收入低于388元时,农村居民消费的弹性系数为0.218;当农村人均转移性收入处于388元至741元之间时,消费弹性系数增加为0.232;当农村人均转移性收入处于741元至2080元之间时,消费弹性系数继续增加为0.248;当农村人均转移性收入大于2080元时,消费弹性系数下降为0.236。从地区来看,东、中、西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农村 消费效应 面板门槛回归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肖忠意 李思明
本文基于2002~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内生的金融资产配置与消费的关系及其地区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农村居民持有储蓄、投资、住房和保险对消费有促进作用,但是作用大小及显著性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储蓄对东部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大,而投资对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大。研究还发现,假如农村居民同时配置四种金融资产,配合消费升级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消费。这表明通过丰富农村金融消费产品,改善农村消费金融市场环境,满足农村居民内生金融需求,能刺激农村居民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