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229)
- 2023(21859)
- 2022(18144)
- 2021(16897)
- 2020(13802)
- 2019(31373)
- 2018(30807)
- 2017(58214)
- 2016(31530)
- 2015(35091)
- 2014(34975)
- 2013(34908)
- 2012(32541)
- 2011(29626)
- 2010(29805)
- 2009(27550)
- 2008(26525)
- 2007(23511)
- 2006(20944)
- 2005(18961)
- 学科
- 济(132752)
- 经济(132613)
- 业(89837)
- 管理(83732)
- 企(65238)
- 企业(65238)
- 农(53032)
- 方法(52270)
- 数学(45608)
- 数学方法(45186)
- 中国(42988)
- 农业(35272)
- 财(33426)
- 业经(33396)
- 地方(31403)
- 融(29975)
- 金融(29974)
- 银(29796)
- 银行(29721)
- 行(28690)
- 学(28059)
- 制(28025)
- 贸(25787)
- 贸易(25764)
- 易(25080)
- 技术(20260)
- 环境(19954)
- 发(19494)
- 务(19216)
- 财务(19142)
- 机构
- 大学(451400)
- 学院(450704)
- 济(187194)
- 经济(183373)
- 管理(171335)
- 研究(163619)
- 理学(147569)
- 理学院(145841)
- 管理学(143424)
- 管理学院(142618)
- 中国(128145)
- 科学(101343)
- 京(97189)
- 农(94277)
- 所(83970)
- 财(83901)
- 研究所(76702)
- 中心(74746)
- 业大(74069)
- 农业(73243)
- 财经(66554)
- 江(66426)
- 北京(61813)
- 经(60904)
- 范(59619)
- 师范(58942)
- 院(58228)
- 经济学(56989)
- 州(54020)
- 经济学院(51436)
- 基金
- 项目(307392)
- 科学(240235)
- 基金(222882)
- 研究(221401)
- 家(197517)
- 国家(195839)
- 科学基金(165440)
- 社会(141391)
- 社会科(133842)
- 社会科学(133806)
- 省(118914)
- 基金项目(117498)
- 自然(106533)
- 自然科(104056)
- 自然科学(104025)
- 自然科学基金(102175)
- 划(100833)
- 教育(99113)
- 资助(91031)
- 编号(89010)
- 成果(72418)
- 重点(69198)
- 发(69013)
- 部(67617)
- 创(63633)
- 课题(61391)
- 创新(59490)
- 国家社会(59338)
- 科研(58680)
- 教育部(57097)
- 期刊
- 济(209294)
- 经济(209294)
- 研究(135293)
- 中国(93906)
- 农(92234)
- 学报(80087)
- 科学(71581)
- 农业(62237)
- 财(60871)
- 管理(60218)
- 大学(60071)
- 学学(56938)
- 融(54321)
- 金融(54321)
- 教育(46612)
- 业经(37346)
- 技术(35440)
- 经济研究(33324)
- 财经(32500)
- 业(30985)
- 问题(28106)
- 经(27954)
- 版(23693)
- 图书(22727)
- 科技(22386)
- 世界(21881)
- 业大(21660)
- 贸(21119)
- 技术经济(21051)
- 理论(20631)
共检索到683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澎 周力
研究目标:系统分析中国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等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户的收入流动性,促进非农就业和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是主要的作用机制。但是,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并不能使得农户的收入流动性实现包容性增长。其对高收入阶层农户的收入流动性的提升作用要大于对低收入阶层的。这可能与农户的人力资本具有异质性,从而导致其受益于数字金融发展的机会不均等有关。即使对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户而言,当其人力资本水平较高时,农村数字金融发展也更容易提高其收入流动性。研究创新:为农户收入流动性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延伸了数字金融的福利评估范围,揭示出数字金融发展与收入流动性的包容性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价值:对全面理解中国农村的数字金融发展和预防阶层固化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数字金融发展 收入流动性 农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志才 熊娇
促进机会公平、畅通向上流动通道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文章基于2010—2018年5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面板数据,首先运用收入转换矩阵对农户收入流动性进行考察,继而构建有序概率单位模型实证检验了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该影响的异质性。研究有3点发现。1)2010—2018年农户收入流动性整体呈下降趋势。位于收入分布两端的农户阶层趋于固化;位于中间阶层的农户收入流动性较强,但总体呈向下流动趋势。2)乡村旅游能够显著促使农户收入向上流动;在边际效应上,乡村旅游促进农户收入上升1~2个阶层的作用最大;上述结论在克服样本自选择问题、替换变量衡量方式、更换计量模型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乡村旅游对农户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存在阶段差异与群体差异。分阶段看,乡村旅游对农户收入向上流动的积极影响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强,且该积极影响在2014年后更为突出。分群体看,乡村旅游对低收入农户的收入向上流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等收入农户和高收入农户分别具有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但均不显著。研究结论为乡村旅游发展情境下破解农村收入阶层固化、促进收入合理有序流动提供了决策参考,政府未来一方面应在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上,延伸乡村旅游全产业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持续扩大乡村旅游的收入效应;另一方面,应优化投资环境、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来兼顾乡村旅游发展的“提低扩中”效应。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收入流动性 收入分配 农户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立冬 李岳云 潘辉
本文利用1988—2003年CHNS的5轮农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贫困的动态发展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村贫困的状态更多的是一种暂时性的贫困,而且中国农村存在着较高程度的脱离贫困与进入贫困并存的现象;不同收入阶层的贫困(或非贫困)家庭在脱离(或进入)贫困的可能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同时绝大多数的贫困家庭在脱贫后都进入了较高的收入阶层,而大多数情况下非贫困家庭在进入贫困后都分布在离贫困线较近的收入阶层;贫困家庭在脱贫后并不具有较强的维持非贫困状态的能力,同时,刚进入贫困的家庭与之前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的家庭在脱贫的机会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贫困 动态发展 经验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立冬 李岳云 史青
利用1989-2004年间CHNS的五轮农村居民收入调查数据,本文对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和长期收入不平等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①中国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程度的收入流动性,同时在2000-2004年间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较1989-1993年间显著提高。以1997年为界,收入流动性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特征,且这种趋势特征具有全局性;②不同收入阶层的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中间收入阶层具有更高的收入流动性;③中国农村居民长期内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低于单独年度,同时,农村居民的长期收入不平等主要来自于工资性收入的差异。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居民的长期收入不平等,必须从改善...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收入差距 长期不平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章奇 米建伟 黄季焜
如果在收入分配分析时考虑了收入流动性因素,收入分配问题可能就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严重,因为今天的穷人可能成为明天的富人。我们利用中国农村的调研数据,发现最穷的25%的农村居民收入地位向上流动的可能性在增加,而中等收入农民的向上收入流动性却逐步陷入停滞。我们还把富人和穷人之间的收入差距的变化分解为两个部分:一是一直停留在富人阶层和穷人阶层的那部分人的收入的变化,另一部分是向上流动到富人阶层或向下流动到穷人阶层的那部分人的收入的变化,发现收入流动性的变动对收入差距变化的作用是在不断上升的。最后,我们利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可能影响收入流动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家庭抚养...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收入分配 收入差距分解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园争
本研究聚焦于中国农村居民从1995年至2013年的收入历史图景,从收入流动的视角切入,对收入分配进行长时期的动态考量。随着20世纪的改革开放,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与之并存的是基尼系数的明显上升。然而这并非单纯代表收入差距的拉大,因为基尼系数本身无法反映相对收入地位的变化。而事实上,今天的富有者可能来自于昨天的穷人,收入流动通过刻画这种收入等级的变动,将动态视角
关键词:
结构性 收入等级 收入流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立冬
本文利用2000-2009年间CHNS调研数据,重点分析了中国农村贫困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并进一步关注了贫困居民脱贫后收入地位的改善程度。研究发现,在相对较高的世行1.25美元/人日和2美元/人日贫困标准下,中国农村贫困居民的收入流动性程度并不乐观,而且绝大多数贫困居民在脱贫后并没有实现收入地位的明显改善。因此,对未来扶贫政策的制定而言,在提高官方贫困线标准的同时,应努力提高贫困居民向中高收入阶层的流动空间,并逐步建立扶贫长效机制,通过借助开设金融扶贫保险、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以及拓展政府短期救助等方式,提升脱贫农户的经济基础以巩固扶贫成果。
关键词:
贫困 收入流动性 农村居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书伟
基于CHNS有关农村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收入转换矩阵和收入流动指数等指标,对我国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性状况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主要受农户家庭收入位置变动和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的影响,即受位移效应和增长效应的影响;收入位置变动对收入流动性程度的影响仍然是主导因素,但其作用正趋于减弱,农户家庭正呈现分层固化趋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书伟
基于CHNS有关农村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收入转换矩阵和收入流动指数等指标,对我国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性状况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主要受农户家庭收入位置变动和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的影响,即受位移效应和增长效应的影响;收入位置变动对收入流动性程度的影响仍然是主导因素,但其作用正趋于减弱,农户家庭正呈现分层固化趋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梦滔 毕岚岚 师慧丽
本文利用中国8省农村1420户的微观面板数据,检验了农户消费行为的三个理论假说。经验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①整体上,中国农户消费行为能够很好的用PIH/LCH来描述,但是流动性约束对消费也有重要影响;②对于流动性约束组的农户来说,存在消费的过度敏感现象;而对于非流动约束组而言,则消费行为很好的遵循PIH假说;③根据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流动性约束平均使得农户消费增长率提高1%~2%,农户相对避险系数为1.7~2.1左右;④本文尝试使用动态面板数据进行了IV估计,结果表明,收入的内生性可能会使得标准的固定效应模型产生对流动性约束对消费增长影响的高估。
关键词:
消费 持久收入假说 流动性约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帆 林燕 胡棋智
通过多变量Prob it模型考察了我国农村贫困在两期之间的状态依赖性,同时分析了决定我国农村居民当期免于贫困的因素,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的反贫困效果最好;(2)从贫困的状态依赖性来看,我国农村低收入者没有陷入明显的持续贫困,收入流动性较强;(3)农村女性收入状况逐年改善,婚姻状况有利于缓解贫困,国家公务员或者企业经理,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性质的员工陷入贫困的概率更低,东部地区居民容易免于贫困;(4)改革开放的制度变迁给农村居民带来收入变动的机遇,同时也增加了他们收入的不稳定性;(5)回归结果对低收入门槛的定义比较敏感,有必要在收入分布的"绝对贫困"区域上方再划...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低收入者 状态依赖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严斌剑 周应恒 于晓华
本文基于中国农村最完整家庭数据,研究中国农村人均家庭收入流动性。研究表明:多维收入流动性指标得出的结论都显示中国农村收入流动性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最低收入群体呈现收入固化态势,中等收入群体进入低收入群体的概率大于进入高收入群体的概率;受教育程度改善、非农就业程度提高、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扩大、家庭赡养比提高和税费负担减轻对家庭收入水平和收入位置的提高影响显著。
关键词:
农村家庭 收入流动性 转移矩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凯 路江涌 白重恩
本文利用农业部1986—2001年间六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进行了经验分析,发现:第一,分析期内农户呈现出收入流动程度随时间先增大后逐渐稳定的趋势,这使得持久收入不均等程度显著小于年度不均等,1995年以后虽然有较大的年度收入不均等,但持久收入不均等较小;第二,分析期内农村收入流动始终大于同期城市收入流动;第三,在1986—1990年间,农民平均收入较高省份的收入流动程度较大,而在1995—2001年间,各省收入流动差异并不明显;第四,农民收入水平有条件收敛的趋势,同时,教育水平提高、外出打工,都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显著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
收入流动 持久收入差距 收入收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立冬 周春芳 曹明霞 王洪亮
本文将收入差距、收入流动性与收入均等化效应纳入到统一的分析框架,并基于2000—2011年间CHNS中国农村的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分析时段内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均等化效应均为正,同时收入均等化效应伴随考察时段跨度的增长而愈加显著,上述正向的收入均等化效应主要归因于农村居民间收入地位的变动。但不利的是,在2000—2011年间的四个时段内,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均等化效应在逐步减弱,分解结果显示减弱的主因在于收入流动效应的下降,根本则在于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的降低。本文建议应打通农村居民不同收入阶层间流动的通道,将构建有利于机会权利公平的收入流动机制作为政策的着眼点。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书华 刘晶
本文利用中国2012-2020年宏微观匹配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代际间的收入流动性,特别是能够促进低收入家庭子代代际收入向上流动,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地区、不同子代性别以及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间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进一步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家庭流动性约束促进代际收入流动,但同时增加了家庭债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而又抑制了代际收入流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