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82)
2023(13972)
2022(11428)
2021(10902)
2020(8966)
2019(20414)
2018(19961)
2017(37405)
2016(20047)
2015(22101)
2014(21528)
2013(21204)
2012(19639)
2011(17812)
2010(18202)
2009(17436)
2008(16566)
2007(14826)
2006(13477)
2005(12513)
作者
(53039)
(45145)
(44367)
(42456)
(28146)
(21290)
(19975)
(17208)
(17198)
(15659)
(15496)
(14870)
(14287)
(14182)
(14174)
(13741)
(13015)
(12840)
(12760)
(12590)
(11432)
(10827)
(10727)
(10265)
(10131)
(10120)
(9838)
(9676)
(9003)
(8876)
学科
(84371)
经济(84250)
(64007)
管理(53042)
(52067)
(40632)
企业(40632)
农业(35098)
中国(32164)
方法(28949)
(28216)
金融(28214)
(26627)
银行(26618)
数学(26043)
(25890)
数学方法(25853)
(25820)
业经(24991)
(24684)
(17940)
地方(17734)
(17326)
贸易(17310)
(17056)
(14432)
体制(14141)
(13675)
财务(13644)
财务管理(13610)
机构
学院(276028)
大学(273942)
(130207)
经济(127909)
管理(103280)
研究(101411)
理学(88000)
理学院(87107)
中国(86986)
管理学(86042)
管理学院(85519)
(61984)
(58000)
(57575)
科学(53912)
(49789)
中心(48133)
财经(47491)
研究所(44411)
农业(43730)
(43488)
经济学(41546)
(41279)
业大(40353)
经济学院(37409)
北京(36810)
(35588)
财经大学(35169)
(34896)
师范(34639)
基金
项目(178515)
科学(142740)
研究(138180)
基金(132691)
(114355)
国家(113297)
科学基金(97235)
社会(92905)
社会科(87959)
社会科学(87941)
基金项目(69077)
(67057)
教育(61377)
自然(57035)
(55837)
自然科(55706)
自然科学(55693)
编号(55469)
自然科学基金(54758)
资助(52942)
成果(46217)
(42193)
(40677)
国家社会(40492)
重点(40374)
(40358)
课题(38309)
(37661)
(36986)
教育部(36748)
期刊
(150950)
经济(150950)
研究(91137)
中国(64781)
(62888)
(47227)
(45431)
金融(45431)
农业(42188)
科学(38293)
学报(38198)
管理(36539)
大学(31809)
学学(30060)
教育(28205)
业经(27664)
财经(24497)
经济研究(23082)
技术(21675)
(21139)
问题(20579)
(20092)
世界(18182)
农村(16374)
(16374)
(16304)
农业经济(15346)
国际(15050)
(14367)
经济问题(13804)
共检索到443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伶俐  周灿  王定祥  
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健全、运行高效的农村扶贫金融制度,不仅能够规范金融扶贫的责任、义务和方向,而且能够实现金融公平基础上增进金融扶贫效率,有利于形成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这对于当前我国推进精准扶贫战略意义重大。本文从制度变迁视角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扶贫金融制度沿革阶段及其扶贫逻辑、总体特征,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农村扶贫金融制度沿革的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上从扶贫金融组织、扶贫金融资源开发、扶贫金融产品交易、扶贫金融风险分担、扶贫金融调控、扶贫金融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农村扶贫金融制度改革创新的未来趋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田莹莹  王宁  
随着中国扶贫工作的推进,金融扶贫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扶贫过程中。本文从小额信贷的国际经验着手,介绍了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欧美社区银行、印度尼西亚的BRI银行的金融扶贫模式,为完善中国金融扶贫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最后指出,扎根于农村的"草根银行"与农村地区具有天然匹配性,能够实现金融扶贫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金栋  
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对30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进行了分析,认为30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具有浓厚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具有特定的历史必然性。但随着我国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后,未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趋向应以有效满足"三农"多元化金融需求为目标,更加注重诱致性制度变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伶俐  刘小华  王定祥  
农村扶贫金融制度的构建与创新不仅是贫困人口脱贫并且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而且是改善民生、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农村扶贫金融制度构建与创新具有准公共属性,不仅需要政府机构发挥基础性作用,而且需要政府通过诱导性政策指引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还需要社会机制发挥补充性作用。该文首先界定了农村扶贫金融制度的理论内涵与结构框架,然后论述了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在农村扶贫金融制度构建与创新中的有效性及其失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功能定位,最后提出了我国农村扶贫金融制度构建与创新的思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伶俐  刘小华  王定祥  
农村扶贫金融制度的构建与创新不仅是贫困人口脱贫并且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而且是改善民生、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农村扶贫金融制度构建与创新具有准公共属性,不仅需要政府机构发挥基础性作用,而且需要政府通过诱导性政策指引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还需要社会机制发挥补充性作用。该文首先界定了农村扶贫金融制度的理论内涵与结构框架,然后论述了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在农村扶贫金融制度构建与创新中的有效性及其失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功能定位,最后提出了我国农村扶贫金融制度构建与创新的思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曦  罗洪群  成卓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内涵提出了中国农村扶贫机制改革的思路,针对现行农村扶贫机制在法律保障、管理机制、纵向传递、资源整合、社会参与和监督评估等方面存在的弊端,结合机制设计理论的要求,重点从确立法律保障、规范管理体制、拓展横向传递、整合扶贫资源、完善社会参与和加强监督评估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农村扶贫机制改革的路径安排。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超  罗必良  
研究目标:借鉴马克思及西方产权理论主要思想,研究揭示中国农村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制度选择及经验。研究方法:基于产权理论对经济事实进行逻辑推演,并采用19782012年中国农村统计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农村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主要体现在农村资源(土地和人力)的产权制度改革上,由此形成的资源产权激励效应和正向扩散效应,正是中国农村人口发生大规模减贫的最重要原因及主要经验,并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部分。研究创新:本文基于产权理论的研究为减贫提供一个新的微观制度视角解释。研究价值:总结提炼中国农村特色扶贫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官兵  
本文以制度范式来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历史和现实变迁。本文认为,农村金融制度的决定和变迁是国家及其代理人、农户和其他城市利益集团之间利益互动的产物,其中国家的角色非常重要。农户阶层对金融资源支配权的完整与否决定了农村金融制度未来变迁的效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承伟  陆汉文  刘金海  
为了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结合,讨论中国农村微型金融扶贫的有效模式,促进贫困地区村级互助资金的发展,2009年1月15~16日,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中国小额信贷发展促进网络承办,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全红  
本文分别以中国官方贫困线和国际贫困线为标准,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就中国政府的农村扶贫资金投入和贫困减少的长、短期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扶贫资金对农村贫困减少具有短期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从长期看扶贫资金抑制了农村贫困的减少,但这两者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经济增长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同时,加重了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扶贫资金运行机制、提高扶贫项目的瞄准性,对于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国宝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显著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效遏制和缩小农村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增强了贫困人口的信心和发展能力,还产生了培养干部、丰富和发展社会治理经验等方面的溢出效应。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既内含着特定的时空因素和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与治理体系的影响,也形成了一些可与其他国家分享的大规模减贫的经验。中国农村扶贫的基本经验是:通过发展减贫,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实行精准扶贫,坚持扶贫创新,坚持党和政府领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基本扶贫制度,坚持持续扶贫。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加速了全球减贫的进程,创造了大规模减贫和精准扶贫的中国经验,用事实证明了发展中国家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劲松  何福萍  
分析当前中国农村扶贫的现状和制约因素,认为政府扶贫工作在政策实施、资金传递、项目与投资效率、资金投入数量与整合方面存在不足,应借鉴国外扶贫的成功经验,通过打破政府垄断格局,发挥非政府组织、金融组织的作用,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等实现农村扶贫机制的创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白南生  卢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定祥  李伶俐  王小华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60多年来农村金融制度演化历程,总结了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和变迁的政策启示。研究表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和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始终是中国过去农村金融制度演化的诱因。未来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应当始终围绕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明晰财政金融在"三农"发展中的职能,发挥好财政金融协调配合作用。同时,既需注重体制整体层面的改革,更应注重微观治理机制的改良;既需注重激励农村外生金融深化发展,更应鼓励和引导农村内生金融规范有序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申秋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关心的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经历了体制改革下的救济式扶贫(1978-1985年)、开发式扶贫制度化和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86-2000)、"大扶贫"格局的形成和发展阶段(2001-2013)、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阶段(2014至今)四个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贫困人口基数快速减少,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据我们的分析,在当前中国实施的农村精准扶贫实践中,仍然存在如何精确瞄准扶贫对象、整合扶贫资金、调动扶贫对象参与的积极性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