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49)
- 2023(16916)
- 2022(14267)
- 2021(13434)
- 2020(11159)
- 2019(25799)
- 2018(25264)
- 2017(48096)
- 2016(26054)
- 2015(29639)
- 2014(29324)
- 2013(29197)
- 2012(26869)
- 2011(24417)
- 2010(24613)
- 2009(22602)
- 2008(21218)
- 2007(18762)
- 2006(16583)
- 2005(14816)
- 学科
- 济(106177)
- 经济(106058)
- 业(74175)
- 管理(65585)
- 农(51812)
- 企(51019)
- 企业(51019)
- 方法(44962)
- 数学(39886)
- 数学方法(39515)
- 中国(35467)
- 农业(34420)
- 融(27861)
- 金融(27858)
- 业经(27406)
- 银(26803)
- 银行(26753)
- 行(25883)
- 财(25402)
- 地方(23068)
- 制(22937)
- 贸(20927)
- 贸易(20909)
- 学(20745)
- 易(20438)
- 理论(17073)
- 发(15932)
- 技术(15754)
- 体(15735)
- 环境(15694)
- 机构
- 学院(367358)
- 大学(365597)
- 济(153589)
- 经济(150427)
- 管理(142590)
- 研究(128526)
- 理学(123652)
- 理学院(122318)
- 管理学(120359)
- 管理学院(119723)
- 中国(102623)
- 科学(78095)
- 京(77870)
- 农(76895)
- 财(66178)
- 所(64705)
- 业大(59889)
- 中心(59865)
- 研究所(59297)
- 农业(59175)
- 财经(53446)
- 江(52772)
- 北京(49363)
- 经(49008)
- 范(48355)
- 师范(47927)
- 经济学(46473)
- 院(45410)
- 州(43076)
- 经济学院(42055)
- 基金
- 项目(252260)
- 科学(197792)
- 研究(187749)
- 基金(182402)
- 家(159245)
- 国家(157842)
- 科学基金(134456)
- 社会(118679)
- 社会科(112214)
- 社会科学(112182)
- 省(98117)
- 基金项目(96814)
- 自然(85128)
- 教育(84958)
- 自然科(83138)
- 自然科学(83119)
- 划(81948)
- 自然科学基金(81642)
- 编号(77387)
- 资助(74576)
- 成果(62794)
- 重点(56520)
- 部(56402)
- 发(55288)
- 课题(53076)
- 创(52446)
- 国家社会(49350)
- 创新(48910)
- 教育部(48033)
- 科研(47677)
- 期刊
- 济(168694)
- 经济(168694)
- 研究(109175)
- 农(77624)
- 中国(75039)
- 学报(60119)
- 科学(55345)
- 农业(52932)
- 管理(47359)
- 财(46581)
- 大学(46350)
- 融(45583)
- 金融(45583)
- 学学(43789)
- 教育(41977)
- 业经(31234)
- 技术(30319)
- 经济研究(25947)
- 财经(25475)
- 业(25401)
- 问题(22956)
- 经(21826)
- 版(18928)
- 世界(18463)
- 图书(17591)
- 理论(17513)
- 科技(17364)
- 技术经济(17185)
- 业大(16593)
- 贸(16501)
共检索到546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姣 马国温 姚爽
从我国农村居民金融消费素养现状看,金融知识、金融行为、金融态度、金融技能等四方面均落后于城镇居民,城乡仍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东北地区更为落后。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金融知识理解较浅,部分农村居民的金融行为和金融态度素养较低。建议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多种金融知识宣传渠道的途径,提升农村居民整体金融素养水平。
关键词:
农村居民 金融素养 提升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肖忠意 李思明
本文基于2002~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内生的金融资产配置与消费的关系及其地区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农村居民持有储蓄、投资、住房和保险对消费有促进作用,但是作用大小及显著性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储蓄对东部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大,而投资对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大。研究还发现,假如农村居民同时配置四种金融资产,配合消费升级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消费。这表明通过丰富农村金融消费产品,改善农村消费金融市场环境,满足农村居民内生金融需求,能刺激农村居民消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宗成华 王艳青
与全国、东部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的相对水平相比,西部地区生产总值较低,农村居民消费特点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收入结构、教育素质以及劳动力负担水平等是影响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着力提高西部农业生产收益率及效率,增加西部农村居民收入,为西部农村居民消费贷款提供便利条件,实施多层次的教育促进政策和倾斜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
西部农村居民 消费现状 提升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欢欢 熊学萍
普惠金融的纵深发展对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基于PISA金融素养测评框架,结合中国农村金融和农村居民的实际特点,构建针对中国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利用山东、河南和贵州三省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总体上呈现山东省、河南省、贵州省递减的趋势,在金融素养不同方面的得分差异也较大,并存在区际差异;农村居民的个人受教育程度、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非农程度和风险偏好程度越高,金融素养越高;河南省和贵州省的男性居民的金融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江西省金融学会课题组 张智富
本文围绕江西省农村居民金融素养与金融行为开展了专项调研,构建了金融素养指数,从借贷行为、理财行为、保险行为以及金融咨询行为四个方面构建了Probit模型,分析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的影响方向及其显著程度。从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来看,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各地市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特征人群差异明显;从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的影响来看,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不同群体特征对金融行为影响显著。对此本文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构建农民金融教育长效机制,提高农民金融素养水平;二是打造多维金融服务推广体系,提升农民金融获取意识;三是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目标,调动农民金融参与积极性;四是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关键词:
金融素养 金融行为 农村金融教育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竹
提升金融素养对居民收入增长和风险意识强化、促进居民消费向医疗健康、文体娱乐等方面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消费升级视角,通过问卷调研数据测算我国居民家庭金融素养,实证考察我国居民家庭金融素养提升与健康消费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就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的异质性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我国居民家庭金融素养的提升均有利于促进居民健康消费,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但家庭金融素养提升对健康消费的影响效应在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中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具体而言,家庭金融素养提升对城镇居民家庭健康消费支出的贡献度更强。社会层面的医疗保险覆盖度和家庭层面的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家庭健康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基于此,应在稳定城镇居民家庭金融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宣传教育、金融知识下乡等手段提升农村居民家庭金融素养,提振农村居民家庭健康消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瑛 王静爱 杨春燕 孙吉祥
在我国,住房是农村居民第一需求。虽然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始终高于城市,但是从住房的结构类型看,人均钢筋混凝土房屋占居住面积的比例较低,居住条件尚待提高。文章基于我国农村地区1990—2001年的居民住房数据,对农村居民住房的发展情况、地域差异规律进行了分析,为制定农村宏观经济发展战略以及预测我国农村在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下的经济损失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住房 农村居民 中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红玲
金融业快速发展,要求居民金融素养同步提升,尤其是农村金融素养的提升更具必要性。通过对辽西地区开展农村居民金融素养调研,了解乡村振兴金融素养现状,提出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提升探索与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欢欢 熊学萍
本文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金融素养测评框架(PISA)的基础上,结合金融素养测评的三大经典维度、中国农村金融和农村居民的实际特点,从基本金融知识认知、金融知识理解和应用、风险和回报、金融规划等6个方面,构建了专门针对中国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测评框架,并利用湖北和河南两省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际测评,分析了金融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较低,这一结论与国际主流观点相符,且在上述6个方面的得分差异较大;受教育程度、非农程度和风险偏好程度越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越高;男性、参加过学校金融教育或社会金融培训和50~59岁的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较高;父母是文盲的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较低;家庭年人均收入水平对个人金融素养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金融素养 农村居民 PISA测评框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冷晨昕 陈前恒
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经济理论模型,分析互联网金融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福利影响,研究认为农村贫困地区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地降低传统金融服务中的交易成本,缓解金融排斥,增加农村居民的福利。基于中国22个省区19个国家级贫困县和山东、福建和广东的43个行政村64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8.5%的被调查农村居民使用了第三方支付,鲜有农村居民使用过众筹和P2P进行融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非农就业程度和家庭人均收入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是否使用第三方支付具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贫困地区 农村居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欢欢 熊学萍
居民金融素养偏低会影响金融决策,降低其金融福祉。利用山东省调查数据,通过中介和调节效应检验农村居民客观和主观金融素养对其金融决策的影响路径,结果显示: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金融市场参与态度产生正的直接效应;主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产生负的直接效应,但对金融市场参与态度产生正的直接效应;主观金融素养在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的影响中发挥不完全中介作用;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参与和金融市场参与态度的影响受主观金融素养的调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竞爽
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学者的研究,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来分析金融素养是怎样通过金融行为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生作用;其次,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分析金融知识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再次,本研究以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与中国家庭消费结构的异质性;最后,提出了提高居民的金融素养、完善市场机制、加强金融教育等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祎 魏后凯
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2020年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老年人的收入结构与收入不平等,并从经济层面探讨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态。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人均总收入略低于农村人口平均水平,但幅度并不大,这主要是因为转移净收入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收入的下降。然而,农村老年人的总收入中依然有接近70%是通过劳动获得的,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没能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农村老年人并没有真正进入“养老”状态。过于依赖劳动收入,使农村老年人面临比农村整体更高的收入不平等,这种不平等随年龄增长而扩大,进一步降低了老年人的福利。70岁前后是农村老年人收入和生活状态的分界线,70岁前老年人尚能依靠劳动维持收入,70岁后随着劳动能力不均衡的下降,老年人群体进入一个收入既低、分配又极不平等的困境,这是当前中国农村居民养老面临的“古稀陷阱”。据此,应强化农村养老的社会责任,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养老保障体系优化,分层次、有步骤地提高农村老年人非劳动收入水平,提升农村居民养老质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祎 魏后凯
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2020年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老年人的收入结构与收入不平等,并从经济层面探讨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态。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人均总收入略低于农村人口平均水平,但幅度并不大,这主要是因为转移净收入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收入的下降。然而,农村老年人的总收入中依然有接近70%是通过劳动获得的,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没能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农村老年人并没有真正进入“养老”状态。过于依赖劳动收入,使农村老年人面临比农村整体更高的收入不平等,这种不平等随年龄增长而扩大,进一步降低了老年人的福利。70岁前后是农村老年人收入和生活状态的分界线,70岁前老年人尚能依靠劳动维持收入,70岁后随着劳动能力不均衡的下降,老年人群体进入一个收入既低、分配又极不平等的困境,这是当前中国农村居民养老面临的“古稀陷阱”。据此,应强化农村养老的社会责任,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养老保障体系优化,分层次、有步骤地提高农村老年人非劳动收入水平,提升农村居民养老质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友华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关于农村社区部分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社区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医疗保险建设得最好,但也只有不到40%的人能够享受到。另外,养老保险、教育救助等内容在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中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关键词:
农村地区 社会保障 教育救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