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79)
- 2023(14992)
- 2022(12850)
- 2021(12303)
- 2020(10185)
- 2019(23637)
- 2018(23312)
- 2017(44585)
- 2016(24103)
- 2015(27419)
- 2014(27319)
- 2013(27289)
- 2012(25098)
- 2011(22875)
- 2010(22743)
- 2009(21108)
- 2008(20440)
- 2007(17961)
- 2006(16001)
- 2005(14199)
- 学科
- 济(103086)
- 经济(102944)
- 业(68724)
- 管理(62370)
- 农(51376)
- 企(46278)
- 企业(46278)
- 方法(42723)
- 数学(37629)
- 数学方法(37255)
- 农业(34059)
- 中国(29303)
- 业经(25795)
- 财(22584)
- 学(21736)
- 制(21015)
- 地方(19593)
- 贸(19255)
- 贸易(19244)
- 易(18820)
- 银(15981)
- 银行(15945)
- 发(15589)
- 行(15380)
- 体(15013)
- 融(14877)
- 金融(14876)
- 环境(14841)
- 技术(14292)
- 策(14205)
- 机构
- 大学(346059)
- 学院(344370)
- 济(145841)
- 经济(142956)
- 管理(135907)
- 研究(122276)
- 理学(117967)
- 理学院(116680)
- 管理学(114863)
- 管理学院(114237)
- 中国(93964)
- 京(74273)
- 科学(74112)
- 农(71908)
- 财(63018)
- 所(61285)
- 业大(56180)
- 研究所(55936)
- 中心(55548)
- 农业(55088)
- 财经(50327)
- 江(48980)
- 北京(47279)
- 经(46148)
- 范(45815)
- 师范(45440)
- 经济学(43643)
- 院(43557)
- 经济学院(39255)
- 州(39152)
- 基金
- 项目(236681)
- 科学(186250)
- 研究(175381)
- 基金(173350)
- 家(151284)
- 国家(149981)
- 科学基金(127907)
- 社会(112276)
- 社会科(105979)
- 社会科学(105951)
- 基金项目(92150)
- 省(89618)
- 自然(81211)
- 自然科(79268)
- 自然科学(79249)
- 教育(78127)
- 自然科学基金(77838)
- 划(75871)
- 编号(71721)
- 资助(70510)
- 成果(58422)
- 部(53612)
- 重点(52524)
- 发(51056)
- 创(48418)
- 课题(48389)
- 国家社会(46820)
- 教育部(45613)
- 创新(45229)
- 科研(44797)
- 期刊
- 济(164086)
- 经济(164086)
- 研究(104103)
- 农(73266)
- 中国(68712)
- 学报(56121)
- 科学(53131)
- 农业(50065)
- 管理(45893)
- 财(44374)
- 大学(43481)
- 学学(41082)
- 教育(35233)
- 融(33207)
- 金融(33207)
- 业经(30149)
- 技术(27169)
- 经济研究(24646)
- 财经(24257)
- 业(23606)
- 问题(22551)
- 经(20663)
- 版(18210)
- 世界(18081)
- 图书(16704)
- 技术经济(16498)
- 科技(16495)
- 理论(16492)
- 资源(16131)
- 贸(15650)
共检索到511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佰林 蔡为民 张凤荣 姜广辉 关小克
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助推农村发展经历了深刻转型,农村居民点用地类型及功能逐渐多样化和非农化,由此对农村居民点内部地类辨析、演变规律及驱动力探讨等提出了迫切需求。本文围绕农村居民点用地类型、结构及功能,农村居民点用地空心化以及用地景观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地总结,指出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与经济发展及农户生计变化息息相关。都市郊区及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就地非农就业促使农村居民点用地类型多样化以及功能和景观的非农化,传统农区劳动力大量转移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闲置废弃和景观的空心化。当前,无论从技术手段还是研究内容看,农村居民点用地微观尺度研究仍以现象描述和解释为主,未来应逐渐向实践应用拓展和深化,并加强微观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的创新。在微观尺度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型、演变模式提炼基础上,深入剖析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演变规律及驱动机理,提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方向,将凸显乡村聚落地理研究的政策出口与实践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勇 吴次芳 杨志荣
研究目的:对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找出目前研究的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比较法。研究结果:目前的农村居民点研究集中于农村居民点变化规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评价、模式与规划、驱动力与效益评价等几方面。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的理论、区域差异、制度安排、农民与政府行为、学科综合等角度的研究仍有待加强。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点 宅基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邵子南 王怀成 陈江龙 苏勤
该文在总结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理论体系、驱动因素、整理模式和效应评价等方面归纳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和不足。结合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开展的现实需求,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研究认为,今后需要在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体系、相关政策和法律、整理适宜性、古村落保护、整治信息管理和决策系统建设、农户参与和影响机制、顶层设计与底层实施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俊 王占岐 邹利林 侯现慧
以湖北省竹山县城关镇为研究区域,借助GIS软件,在行政村尺度上建立农村居民点Voronoi图,科学判断分析了各行政村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村尺度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行政村为单元将城关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序划分为Ⅰ级整理区、Ⅱ级整理区、Ⅲ级整理区和Ⅳ级整理区。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时序划分具有较高的合理性。该研究可以为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基于村尺度的构想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吕婷婷 冯应斌
[目的] 通过对我国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剖析当前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探讨该研究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丰富我国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及归纳分析法,从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思路与方法、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模式与策略等3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与讨论。[结果] 当前我国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研究内容不断丰富,但由于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是一个涉及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县域层面相关研究还不成体系;不同地貌类型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对比研究不足,对“三块地”改革、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模式与策略研究仍有欠缺,研究结果之间也相对独立,缺乏整合集成。[结论] 今后应加强不同区域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研究的对比分析,探索不同发展阶段和背景下的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模式与策略,开展跨学科、多元化的综合性研究是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裕瑞 刘彦随 龙花楼
利用农村人口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我国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总体态势、区域格局及其耦合状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常住人口和农业户籍人口数量变化分别于1996和2001年进入快速减少的新阶段,年均分别减少1 121×104和579×104人,而1996年以来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仍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0.12%;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减协同演进的良性格局尚未出现,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依然粗放,且在北方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更为突出。城乡二元体制是造成我国农村人口减少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反增逆势发展的根本原因;在相对共性的人口流动和土地管理制度背景下,自然地理条件、经济...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人口 农村居民点用地 中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余劲 孙春阳
研究目的:分析国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国内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驱动力、潜力、模式、效果评价等方面,但对宏观政策方面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公众参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规划的研究尤少。研究结论:应重视公众参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规划工作。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公众参与 综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炬 张雪松 邓振 张晗 张茂茂 刘园
[目的]为更精细、更科学地了解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多尺度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空间自相关、核密度分析等方法,以广水市为例,从多尺度角度对2016年广水市农村居民点分布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引入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1)对广水市农村居民点进行核密度分析时,搜索半径为1 800m最合理,广水市农村居民点核密度最大值为14. 26个/km~2;(2)对广水市农村居民点核密度估计值从县级、乡镇级、村级3个尺度分别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县级=0. 642 4、Moran’s I乡镇级=0. 694 3、Moran’s I村级=0. 808 2,全部表现为空间正相关,村级的空间集聚特征最显著、乡镇其次、县级相对最小;(3)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农村居民点核密度估计值高值区分布在城郊乡、骆店乡、马坪镇、长岭镇4乡镇,与该研究的核密度分析结果一致。(4)通过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分析,农村居民点的影响因素:地形位指数>到城镇距离>到道路距离>到水系距离。[结论]文章从多尺度角度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比研究,以期为今后同方向的研究提供借鉴,为农村居民点整治、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研究、村镇规划、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乡村振兴等提供理论方法的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屠爽爽 龙花楼 刘永强 李婷婷
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空心化日益加剧,以空心村整治为重点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势在必行。科学评估和测算整治潜力,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首要任务。论文通过梳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旨在为推进我国空心村整治实践提供技术参考。首先,文章简要回顾了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闲置土地抽样调查法等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的基本方法及其优缺点;其次,详细介绍了多因素综合潜力测算法、遥感判读法等潜力测算的新方法。论文认为,未来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研究需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加强遥感技术的应用;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体现综合性和地域差异性的统一;3)以乡村空间重构和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凤龙 黄震方
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是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的新增长点,是新常态下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旅游消费研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研究较为薄弱。现有的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研究成果侧重从经济视角开展,集中在旅游消费态度和目的、消费水平及其空间差异、消费影响因素等方面。现有成果对农村居民旅游研究价值认知不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传统经济观研究多,新消费范式研究有待探索;宏观规范研究多,中微观实证研究少;定量研究方法为主,质性研究方法不足。研究认为,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为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凤龙 黄震方
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是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的新增长点,是新常态下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旅游消费研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研究较为薄弱。现有的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研究成果侧重从经济视角开展,集中在旅游消费态度和目的、消费水平及其空间差异、消费影响因素等方面。现有成果对农村居民旅游研究价值认知不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传统经济观研究多,新消费范式研究有待探索;宏观规范研究多,中微观实证研究少;定量研究方法为主,质性研究方法不足。研究认为,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为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进一步研究应探索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研究的新范式,从社会公平角度充分认知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研究的经济和社会等多重价值,并加强不同类型乡村和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比较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继来 刘彦随 李裕瑞 胡银根
系统研究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农村人口的时空耦合关系,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理论基础。论文利用人口统计数据与土地调查数据,基于弹性系数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与农村人口数量的时序变化特征、空间分异规律和耦合关系类型,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2007—2015年,全国农村居民点用地以1.94%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增长,8 a间共增加257.27万hm2;2)我国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和农业户籍人口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分别以年均4.61%和1.98%的速度增长,两者差距以年均16.2%的速度逐年拉大;3)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与农村常住人口数量耦合类型在全国尺度上为G类(用地面积增加,人口数量减少,且前者增长率小于后者)失调发展类型,在省域尺度上都是失调发展类型,主要是G类和H类(用地面积增加,人口数量减少,且前者增长率大于后者)失调类型。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与农业户籍人口数量的耦合类型在全国尺度上为H类失调发展类型,全国93.55%的省份为失调发展类型,失调类型以A类(用地面积增加,人口数量增加,且前者增长率大于后者)和H类为主。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5年间,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与农村人口数量耦合关系呈现失调发展态势,并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论文研究结果可以为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党慧 郑新奇 白书建 原智远
现有常用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测算方法虽然简单、易操作,但缺乏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居民点的考虑,造成潜力值偏大。通过总结影响潜力测算的宏观与微观因素,根据各因素对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挖掘的制约程度,对农村居民点划分类型,提出分类型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测算方法。全部挖潜型农村居民点直接采用公式测算;部分挖潜型采用实地调查法以及综合分析法测算;禁止挖潜型采用实地调查法测算潜力。采用分类型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测算方法测得的潜力值较接近真实值,为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集约用地 潜力测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殷小彤
文章以西安市2013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源数据,基于arcgis10.0与Fragstats3.4软件,运用景观空间格局的分析方法,从斑块、类型等2个水平上分析西安市农村居民点景观空间格局粒度效应。结果表明:(1)粒度效应敏感的指数有斑块密度、斑块个数、分离度指数、邻近度指数,粒度效应比较敏感的指数有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指数,粒度效应最不敏感的指数有形状指数、聚集度指数及结合度指数。(2)大致可将上述9种景观指数分为3类:第一类,随着粒度的增大,景观指数值表现为下降的变化趋势;第二类,随着粒度的增大,景观指数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第三类,随着尺度的增大,具有显著的尺度转折,可预测性差。(3)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长春 赵若曦 古维迎
基于2000-2008年省级单元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探讨来自区域、城镇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作用机制,认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受到农村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区域和农村社会经济推动了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扩张,另一方面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引起的城镇空间扩张,缓解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趋势,在此"一增一减"双重作用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呈现缓慢增长趋势。相比于来自区域和城镇的社会经济因素,农村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对于省级单元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影响更为重要。不论是对于来自城镇或是农村的社会经济因素,产出效应都比投资和收入效应更明显,在控制产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