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8)
- 2023(8407)
- 2022(6823)
- 2021(6573)
- 2020(5162)
- 2019(11656)
- 2018(11139)
- 2017(21120)
- 2016(11158)
- 2015(12496)
- 2014(12198)
- 2013(12513)
- 2012(11811)
- 2011(11054)
- 2010(10938)
- 2009(10144)
- 2008(9821)
- 2007(8767)
- 2006(7901)
- 2005(7104)
- 学科
- 济(62125)
- 经济(62074)
- 农(49089)
- 农业(32672)
- 业(32262)
- 方法(20090)
- 管理(19811)
- 数学(19086)
- 数学方法(19029)
- 中国(18799)
- 业经(16756)
- 地方(15737)
- 农业经济(12433)
- 发(12323)
- 贸(11883)
- 贸易(11877)
- 易(11660)
- 制(11143)
- 发展(10292)
- 展(10285)
- 企(9877)
- 企业(9877)
- 村(9416)
- 农村(9396)
- 收入(9028)
- 环境(8605)
- 财(8492)
- 体(8467)
- 及其(8463)
- 学(8437)
- 机构
- 学院(166649)
- 大学(162671)
- 济(84236)
- 经济(83069)
- 研究(64668)
- 管理(61979)
- 理学(53913)
- 理学院(53321)
- 管理学(52720)
- 管理学院(52420)
- 中国(52241)
- 农(47312)
- 科学(36269)
- 农业(35616)
- 京(34083)
- 所(32067)
- 财(31705)
- 中心(29444)
- 研究所(29322)
- 业大(29006)
- 经济学(26889)
- 财经(25654)
- 经济学院(24378)
- 经(23744)
- 江(23173)
- 范(22242)
- 师范(22131)
- 科学院(22082)
- 院(21971)
- 农业大学(21632)
- 基金
- 项目(113692)
- 科学(91590)
- 研究(87323)
- 基金(85442)
- 家(74481)
- 国家(73783)
- 科学基金(62673)
- 社会(60760)
- 社会科(57296)
- 社会科学(57286)
- 基金项目(45024)
- 省(42340)
- 教育(36598)
- 自然(35819)
- 划(35167)
- 编号(34950)
- 自然科(34947)
- 自然科学(34939)
- 自然科学基金(34322)
- 资助(33376)
- 农(29179)
- 发(27827)
- 成果(27264)
- 部(27197)
- 国家社会(27163)
- 重点(25517)
- 中国(24889)
- 发展(23783)
- 展(23450)
- 创(23193)
共检索到252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谷晓坤 代兵 陈百明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在整理潜力、用地比例、平均规模3个方面存在区域差异;构建分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与G IS方法,把全国分为5个整理区域,因地制宜提出区域整理方向。(1)潜力优势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结合区域农业比较优势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2)高比例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以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以提高用地集约度为主;(3)重点突破区,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四川、重庆等"宜耕则耕、宜建则建;"(4)布局优化区,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以农村居民点整理布局的优化调整为主;(5)低值迁并区,山西、陕西、贵州、云南...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点 分区 区域方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勇 吴次芳 杨志荣
研究目的:对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找出目前研究的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比较法。研究结果:目前的农村居民点研究集中于农村居民点变化规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评价、模式与规划、驱动力与效益评价等几方面。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的理论、区域差异、制度安排、农民与政府行为、学科综合等角度的研究仍有待加强。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点 宅基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邵子南 王怀成 陈江龙 苏勤
该文在总结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理论体系、驱动因素、整理模式和效应评价等方面归纳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和不足。结合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开展的现实需求,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研究认为,今后需要在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体系、相关政策和法律、整理适宜性、古村落保护、整治信息管理和决策系统建设、农户参与和影响机制、顶层设计与底层实施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伟 陈百明 姜广辉
对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寻找存在的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①相关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理论主要有农村宅基地转型理论、空心村理论以及农村居民点演变规律等,这些理论可以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和挖潜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②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内涵多被界定为整理增加耕地面积的潜力,其主要测算方法有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和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率法三种;③整理增加耕地系数是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级的主要依据;④相关的农村居民点挖潜政策措施主要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新农村建设政策和城乡统筹政策三个。今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①理论研究亟需多学科理论的融合以搭建新的框架,加强理论框架对潜力测算方法的指导;②潜力内涵应更加注重整理增加土地面积的表述,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的修正需更加系统,潜力分级指标需更加有针对性;③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三个政策与农村居民点挖潜关系的梳理,为潜力挖掘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和方法保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瞿忠琼 欧名豪 刘琼 夏敏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现代乡村社区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简要分析其区域不平衡现状及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区域联动机制的迫切性和可行性,提出从四个方面实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区域联动机制的新思路:建立区域间农村居民点整理指标流动补偿机制、建立区域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信息共享体系、建立区域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联动预警机制、建立区域间的联动利益分配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余劲 孙春阳
研究目的:分析国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国内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驱动力、潜力、模式、效果评价等方面,但对宏观政策方面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公众参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规划的研究尤少。研究结论:应重视公众参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规划工作。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公众参与 综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丁扬 安萍莉 姜广辉 付海英 洪磊 薛翠翠
根据实地调查了解各区农村居民点的用地现状及整理进程,明确各待整理区的类型与发展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整理模式和时序,可为土地整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本文采用实地调查、多因素综合评价及K均值聚类法,对泰安市农村居民整理分区的整理模式及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市可供整理的闲置农村居民点用地共10875hm2;紧靠城市边缘的农村居民点可通过城市化过程最先整理;城市控制区内的整理相对容易且潜力大,重点应通过拓宽整理资金的融资渠道加速其进程;城市内部村庄整理难度最大;地处农村腹地和经济状况较差的村庄,应以培育为主、整理为辅。本文分区及潜力测算基于实地调查,突出了测算城市区域内部空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分区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芳 刘艳芳 张扬 侯贺平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划分山区、丘陵、平原三类地形分别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资金修正系数与农户搬迁意愿的修正系数,并将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测算的理论潜力修正为现实潜力。结果显示:广西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仅为理论潜力的57.07%,其中山地地区潜力不能释放,而平原地区是潜力释放主要区域。结果表明了资金与农户整理意愿对潜力释放具有显著影响,广西农村居民点整理应根据现实潜力大小安排重点区域,以便取得较高整理效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郭杰 肖善才 欧名豪 欧维新
研究目的: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实现的可行性,为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重点区域和整治时序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1)浦口区现实潜力修正系数较大的泰山等街道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该区域受南京市区辐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快、基础设施完善、政府和农户的整理意愿强烈,而修正系数较小的盘城等街道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依附性大,参与主体的意愿也较低。(2)到2030年浦口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为6894.27 hm2,现实潜力为4382.99 hm2,占理论潜力的63.5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远索 张占录
研究目的:探究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企业、村集体、农民个人等多元主体的多元利益格局优化途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多样,但现阶段以"农民上楼"模式为主。实践中,存在农民被迫上楼比例超过合理水平、补偿标准与实际补偿有出入、后续就业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亟待优化现存二维多元利益格局。研究结论:制度层面上,进一步明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政策层面上,一要客观评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二要抑制城市高房价;物质层面上,一要重新考量农民应得利益,二要从长远角度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文化层面上,一是帮助缓解城市化给农民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二是媒...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洋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资产价值得以显化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农村居民点用地产权的重新界定与调整,对相关权属收益在各主体之间进行分配的过程。农村居民点整理现行产权制度安排在土地产权权属设置与流转制度、土地产权登记制度、土地权属权益分配制度等方面存在缺陷。明晰产权主体、完善权能设置,合理调整土地权属、完善土地产权登记,构建城乡统一的房地产市场、健全收益分配机制等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段宝玲 马振兴
近年来,随着建设用地需求的增长、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在土地集约利用中兴起。本文在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整理区区分为四种类型,得到各类型农村居民点对应的整理模式,并对各种整理模式下的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整理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关小克 张凤荣 曲衍波 李乐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居民点整理与城市发展的时空配置,为大都市区农村居民点的规划、整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构建居民点用地的综合限制程度评价系统和居民点用地发展压力评价系统,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对比分析法评价居民点用地空间稳定程度。研究结果:北京市稳定、相对稳定和不稳定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别占全区居民点面积的26.23%、33.89%、39.88%,结合各区县功能定位对居民点整理在空间上做了布局规划,针对不同目标对居民点整理做了时序探讨,可为居民点整理的时空配置提供参考。研究结论:研究发达地区居民点整理的时空配置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居民点整理 时空配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正峰 赵伟
定量地反映和衡量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挖掘其利用上潜力的大小,可以为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在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及其来源的基础上,将其分为自然和现实转化两类潜力。其中自然潜力评价指标从农村居民点整理扩展可利用空间、改善农村生存条件两方面选取,现实转化潜力评价指标则从区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农村建房周期、后备资源状况等方面选取。同时在界定各指标内涵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方法实现了指标的定量化。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潜力 指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凡凡 刘友兆
本文在顾客满意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农户满意度理论模型,分析参与式管理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并运用江苏省五县531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农户参与式管理带来的农户满意度效应。研究发现,无论在项目层面还是阶段层面,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参与式管理均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满意度提升效应;农户认知对农户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建议日后制定相应的保障政策促进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参与式管理的应用与发展;同时着力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发布和公开制度,加强对农村公共事务信息的宣传,提升农户整体认知水平,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点整理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