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80)
- 2023(16718)
- 2022(14066)
- 2021(13249)
- 2020(10872)
- 2019(25231)
- 2018(24668)
- 2017(47666)
- 2016(25153)
- 2015(28427)
- 2014(28042)
- 2013(28236)
- 2012(25983)
- 2011(23592)
- 2010(23605)
- 2009(22048)
- 2008(20555)
- 2007(18125)
- 2006(16053)
- 2005(14294)
- 学科
- 济(109323)
- 经济(109203)
- 业(74469)
- 管理(66223)
- 农(51946)
- 企(51154)
- 企业(51154)
- 方法(46137)
- 数学(41063)
- 数学方法(40729)
- 中国(34990)
- 农业(34604)
- 融(27924)
- 金融(27922)
- 业经(27318)
- 银(26592)
- 银行(26558)
- 财(26114)
- 行(25685)
- 地方(24631)
- 制(22787)
- 贸(21325)
- 贸易(21308)
- 易(20775)
- 学(20013)
- 环境(16168)
- 发(15893)
- 体(15793)
- 技术(15350)
- 务(15246)
- 机构
- 学院(360238)
- 大学(359194)
- 济(156484)
- 经济(153552)
- 管理(143109)
- 研究(124912)
- 理学(124630)
- 理学院(123318)
- 管理学(121494)
- 管理学院(120874)
- 中国(100711)
- 京(75598)
- 科学(74281)
- 农(72121)
- 财(67444)
- 所(61897)
- 中心(58340)
- 研究所(56653)
- 业大(56545)
- 农业(55225)
- 财经(54856)
- 经(50298)
- 江(50049)
- 经济学(48108)
- 北京(47910)
- 范(46467)
- 师范(46123)
- 院(44045)
- 经济学院(43595)
- 州(41160)
- 基金
- 项目(248632)
- 科学(196689)
- 研究(184493)
- 基金(183095)
- 家(159065)
- 国家(157709)
- 科学基金(135530)
- 社会(119828)
- 社会科(113429)
- 社会科学(113400)
- 基金项目(97371)
- 省(94426)
- 自然(85448)
- 自然科(83476)
- 自然科学(83460)
- 自然科学基金(81971)
- 教育(81875)
- 划(78995)
- 编号(75105)
- 资助(74379)
- 成果(59757)
- 部(56222)
- 重点(54952)
- 发(54203)
- 创(51449)
- 国家社会(50510)
- 课题(50144)
- 教育部(48284)
- 创新(48029)
- 人文(47288)
- 期刊
- 济(171739)
- 经济(171739)
- 研究(108263)
- 农(73387)
- 中国(68057)
- 学报(55843)
- 科学(53393)
- 农业(49959)
- 管理(47354)
- 财(47119)
- 融(45467)
- 金融(45467)
- 大学(43500)
- 学学(41366)
- 教育(32886)
- 业经(31965)
- 技术(27732)
- 经济研究(27018)
- 财经(26230)
- 业(23587)
- 问题(23304)
- 经(22474)
- 世界(18584)
- 版(17886)
- 理论(17412)
- 技术经济(17177)
- 科技(16580)
- 贸(16560)
- 资源(16309)
- 现代(16179)
共检索到530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肖忠意 李思明
本文基于2002~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内生的金融资产配置与消费的关系及其地区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农村居民持有储蓄、投资、住房和保险对消费有促进作用,但是作用大小及显著性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储蓄对东部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大,而投资对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大。研究还发现,假如农村居民同时配置四种金融资产,配合消费升级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消费。这表明通过丰富农村金融消费产品,改善农村消费金融市场环境,满足农村居民内生金融需求,能刺激农村居民消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宝娣 梅洪常
中国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居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其消费需求的增长和结构变化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近年来农村居民消费比重偏低,农村市场启而不发。本文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不同收入层次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倾向的差异,指出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导致农村居民内部消费差异扩大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嵘 米娅 王卓
文章采用2005—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应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分解了这些因素,得出以下结论:收入、城镇化水平、人口结构演变都与农村居民消费显著正相关;分解结果显示,在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差异的贡献度排名中,城镇化水平位居第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次之,地区固有因素排名第三,之后依次是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和医疗支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嵘 米娅 王卓
文章采用2005—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应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分解了这些因素,得出以下结论:收入、城镇化水平、人口结构演变都与农村居民消费显著正相关;分解结果显示,在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差异的贡献度排名中,城镇化水平位居第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次之,地区固有因素排名第三,之后依次是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和医疗支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秦晓娟 孔祥利
综合"差距"和"支持保障"的潜能思想,构建包括消费能力、消费需要和消费条件3个子系统的消费潜能评价体系,并结合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处于中低水平,省域消费潜能呈东—中—西区域递减梯度差异;中西部省域消费潜能水平低,是消费潜能开发难点集中区域;省域间消费潜能首要制约因素具有差异性;省域间消费能力差异度显著。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潜能 潜能评价 省域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秦晓娟 孔祥利
综合"差距"和"支持保障"的潜能思想,构建包括消费能力、消费需要和消费条件3个子系统的消费潜能评价体系,并结合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处于中低水平,省域消费潜能呈东—中—西区域递减梯度差异;中西部省域消费潜能水平低,是消费潜能开发难点集中区域;省域间消费潜能首要制约因素具有差异性;省域间消费能力差异度显著。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潜能 潜能评价 省域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成文 司金銮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马成文司金銮一、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特征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1985年的397.60元上升到1996年的1926.04元,增加了3.86倍,扣除物价因素...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旭晖 顾晶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来源的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有较强的消费欲望,但是收入不足制约了其消费水平,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较显著,其中家庭经营收入的增加对消费增长的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消费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收入 消费 协整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姜洋
本文认为,当前中国内需不足的核心在于居民消费不振,而居民消费不足的短板在于农村居民消费严重滞后。与西方消费者以及中国城镇消费者不同,中国农户消费模式表现出短视、阶段性特点,储蓄动机强而消费动机弱。农村群体性消费习惯初步形成了这种消费模式;并在体制变迁引致的农户收支不确定性以及信贷缺失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合成了农户居民"跨时消费、代际传递"消费模式。实证的结论进一步表明,农户收入、不确定性以及信贷约束几乎解释了农户居民消费函数的全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思明 肖忠意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转型,我国高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利用2002-2013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城镇化等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和消费数量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城镇化对农村居民"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数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其中,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数量影响更显著,而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地区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讲,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数量和消费价格的影响均具有相当大的作用空间。因此,继续高速平稳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对于带动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叶波 魏后凯
现有文献主要从变化趋势、形成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研究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由于采用的时空尺度、不平等指数、样本容量、价格处理方法等不一致,不同学者所得结论不尽相同。多数学者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在持续扩大,但近年可能出现转机。农村地区差异过大,会影响农民收入、消费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并对人口流动、社会稳定等产生不利影响。今后亟需加强对不同空间尺度的系统研究,在研究方法、模型构建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居民收入 地区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立勋 边博
文章利用H-P滤波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分为两个阶段,并通过构建VAR模型对两个阶段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两个阶段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人均收入和财富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不同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消费 阶段性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丁志帆
引入常数相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构建信息消费增速变动的福利效应模型,采用1993—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数据,从总体和收入分层视角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增速变动的福利效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表明信息消费增速变动具有相当大的福利效应:信息消费增速提升1%,相当于在农户无限生命期界内每年增加0.39%~17.73%的信息消费产品或服务;而信息消费增速下降1%,相当于在其无限生命期界内每年减少0.52%~22.28%的信息消费产品或服务。同时,信息消费增速变动的福利效应具有明显的群体差异性,对高收入农户的影响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天
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数字金融的各个方面构建数字金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实证模型,并从消费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两方面展开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提高以及消费结构的优化均存在着显著的正向作用;数字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农村居民的享乐型消费来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数字金融对我国中部省份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较中西部地区更强。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农村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村居民消费 消费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雨
文章运用统计学理论,采用线性回归模型、灰色预测模型等定量方法,探讨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分析诸因素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动态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0年期间,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消费支出水平总体上表现出逐年稳步、快速增长的态势;回归模型显示,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每增加1元,消费支出相应的就增加0.778元,消费支出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灰色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能保持强劲的增长。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水平 定量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