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3)
- 2023(14779)
- 2022(12104)
- 2021(11330)
- 2020(8907)
- 2019(20196)
- 2018(19251)
- 2017(36337)
- 2016(19762)
- 2015(21481)
- 2014(20985)
- 2013(20939)
- 2012(19426)
- 2011(17655)
- 2010(17373)
- 2009(15877)
- 2008(15532)
- 2007(13791)
- 2006(12172)
- 2005(10593)
- 学科
- 济(86704)
- 经济(86615)
- 业(55897)
- 农(50836)
- 管理(45821)
- 方法(34000)
- 农业(33809)
- 企(32265)
- 企业(32265)
- 数学(31191)
- 数学方法(30958)
- 中国(25890)
- 业经(22939)
- 财(20392)
- 贸(18185)
- 贸易(18178)
- 易(17820)
- 地方(17535)
- 制(17057)
- 学(16289)
- 发(14279)
- 银(13517)
- 银行(13468)
- 行(13004)
- 收入(12915)
- 融(12671)
- 金融(12669)
- 农业经济(12595)
- 环境(12561)
- 体(12383)
- 机构
- 学院(284570)
- 大学(280770)
- 济(126422)
- 经济(124427)
- 研究(105480)
- 管理(103222)
- 理学(90617)
- 理学院(89554)
- 管理学(88146)
- 管理学院(87643)
- 中国(80174)
- 农(74615)
- 科学(65475)
- 京(58008)
- 农业(57870)
- 所(54436)
- 财(52729)
- 业大(52223)
- 研究所(50247)
- 中心(47469)
- 财经(42905)
- 经济学(40390)
- 江(39976)
- 经(39643)
- 经济学院(36767)
- 院(36721)
- 农业大学(36505)
- 北京(35975)
- 范(35956)
- 师范(35493)
- 基金
- 项目(200822)
- 科学(158039)
- 基金(148651)
- 研究(142042)
- 家(133913)
- 国家(132751)
- 科学基金(111086)
- 社会(95233)
- 社会科(90017)
- 社会科学(89991)
- 基金项目(78509)
- 省(76784)
- 自然(70554)
- 自然科(68968)
- 自然科学(68944)
- 自然科学基金(67770)
- 划(65398)
- 教育(62681)
- 资助(59008)
- 编号(54230)
- 重点(45772)
- 发(45463)
- 部(45379)
- 成果(42605)
- 创(42122)
- 国家社会(41625)
- 农(40776)
- 创新(39527)
- 科研(38758)
- 教育部(37988)
- 期刊
- 济(138352)
- 经济(138352)
- 研究(80565)
- 农(77741)
- 中国(55764)
- 学报(55027)
- 农业(52947)
- 科学(48895)
- 大学(41569)
- 学学(40219)
- 财(36791)
- 管理(32193)
- 融(28214)
- 金融(28214)
- 业经(28102)
- 业(25660)
- 经济研究(22584)
- 教育(22504)
- 财经(21253)
- 问题(19966)
- 技术(19095)
- 经(18422)
- 版(17358)
- 世界(17009)
- 业大(16144)
- 贸(15208)
- 农业经济(15075)
- 农村(14840)
- 村(14840)
- 农业大学(14096)
共检索到413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吉祥 沈坤荣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地区差距的影响因素,量化了它们对工资性收入地区差距的贡献,初步确定了其作用路径。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应由各地区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机会差距以及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劳动报酬差距共同解释,但后者的解释能力更强。本文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还发现,非国有化是导致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而教育相对不重要。全球化和城市化,特别是城市化,主要是通过非农劳动报酬来影响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教育主要导致了非农劳动报酬的地区差距,人均耕地面积则主要导致了非农就业机会的地区差距。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娄世艳 李建民
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居民纯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提高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对增加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健康状况、乡城流动、产业结构、尤其是教育水平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有显著影响,但这些影响在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各不相同,其中教育对东部和中部的影响非常大而对西部的影响却不显著。本文分析了形成这些不同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工资性收入 教育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平
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也持续扩大,目前已逼近警戒线。为研究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持续扩大的原因,提出扭转差距持续扩大的对策,本文利用中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方法,对近年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探析。研究表明,农村住户家庭经营收入不平衡和地区内部收入分配差距,是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主体。近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应继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及时化解收入分配中的矛盾。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
关键词:
关键字: 农村居民 收入差距 变动及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敬 刘侃
本文在定性分析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展开实地调研,主要运用定性描述和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空间效应 空间自回归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顺伟
推进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课题。本文调查了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现状,考察了制约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基本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
财产性收入 农民 因素 对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杰 周宁
基于中国居民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1989—2011年数据,从时间序列和世代视角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代际传递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视角看,子代教育与职业是父代收入影响子代收入差距的两条重要路径。在子代收入决定因素中,职业因素更为重要,平均而言,该因素解释了总影响的24%。但是2004年以来这种影响有所下降,直接带来子代收入差距的好转。从世代视角看,与60后和70后相比,父代收入对80后子代的影响程度有所下降,最终使得在父代收入差距依然较大的情况下,80后子代的收入差距有所好转。总的来说,
关键词:
收入差距 代际传递 教育 职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方超 黄斌
利用中国居民收入项目调查提供的农村地区CHIP2013数据,基于工资决定方程实证测度了农村居民的教育收益率并分解了收入差距。结果发现:在纠正了样本选择偏差后,测得农村居民的教育收益率为4. 6%;条件分位数回归发现教育收益率并非随非农收入的变化线性上升或下降,而工具变量法则纠正了内生性偏估,发现学历教育收益率呈"N字型"的变动趋势,初级与次级人力资本壅塞滞阻了中等收入群体的教育收益率,夏普里回归分解发现人力资本存量差异导致了农村居非农收入的非均衡分布,而主次劳动力市场分割蕴藏于城乡二元分割的经济结构中。在此基础上,为缩小农村居民的工资收入差距,为推进以教扶贫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媛 陈立中
根据城乡二元结构发展的相关理论,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从人口红利视角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空间交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在空间总体分布上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从局部看工资性收入的差异有所收敛。人口红利、城镇居民工资水平、城市化率都会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产生显著影响。相比之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工资性收入 人口红利 空间计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惠武
利用近年来的数据,计算了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前后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及收入来源结构,并作了对比分析,获得以下主要结论:首先,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在持续缩小,其次,地区间工资性收入差异是地区间可支配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近年来地区间可支配收入差距的缩小也主要是由工资性收入的收敛导致的,再次,低收入地区的劳动者进城务工有助于地区间农村户籍人口收入差距的缩小,最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有助于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研究结论的主要政策含义是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有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乐为 钟意
基于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水平影响机理的视角,对我国1985~2006年间我国农村居民年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实际年收入、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以及农业税有效税率等指标进行了协整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从长期来看,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对其消费水平产生的作用最大,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次之,而农业税有效税率的作用最小;而从短期来看,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对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则更为有效。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水平 影响因素 协整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兰萍
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虽然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收入差距呈逐步扩大的趋势。本文对农民收入差距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农民收入 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沈小波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5-2010年的省级年度数据,基于系统GMM估计法,对我国农村居民电力消费的双对数动态模型进行了估计。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电力需求主要受人均收入、燃料价格、电价、家庭人口规模、家电价格、城镇化水平及年平均气温等因素的影响。要增加农村居民电力消费量,重要的途径是要增加其收入水平,并降低其电用成本。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黄小平 刘海
我国城乡呈现出卫生费用分布不均、医疗服务可及性的不平等、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差异明显等问题。影响农村居民医疗消费的主要因素有收入水平高低、政府卫生投入状况、居民年龄结构以及家庭风险分担机制等。解决这些问题,要从设计差异化的医疗保障体系,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家庭风险分担机制作用以及明确政府有关部门的财政投入责任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医疗消费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宁光杰 尹迪
本文基于中国多省份农村居民的入户调查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克服农村居民参与培训的选择性偏差问题,分析了培训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本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参加培训能够使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显著增加;第二,存在内生性因素影响农村居民选择是否参加培训,考虑培训的选择性偏差问题后,培训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提高的作用更大;第三,参加培训时长、培训费用由谁支付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都比较显著,尤其是培训费用由农村居民个人支付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培训 工资性收入 选择性偏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鑫
本文利用2020年10个省份、50个县(市、区)的农户调查数据,描述了当前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收入结构及收入分配的最新状况,从收入维度考察了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情况。研究发现,201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371元,比2010年实际提高了135%,已提前实现了十八大所提出的2020年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但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比2010年提高了大约20%,各收入组之间的收入差距——无论是绝对收入差距还是相对收入差距——都有大幅扩大;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性净收入是当前农村居民的两大主要收入来源,转移性收入数额及其所占比例均有显著提高,政府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对农民增收产生了显著效果;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与主销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主要由其工资性收入差距和家庭非农经营净收入差距构成,家庭农业经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上述差距,但其作用效果较小,而转移性收入并没有发挥缩小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与主销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在"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间,为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收入分配,需要继续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工作,改善就业创业环境,加强政府对"三农"领域的转移支付力度,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块地"改革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