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82)
2023(15294)
2022(12488)
2021(11815)
2020(9580)
2019(22019)
2018(21647)
2017(41360)
2016(22434)
2015(25565)
2014(25539)
2013(25395)
2012(23552)
2011(21474)
2010(21719)
2009(20271)
2008(20320)
2007(18589)
2006(16678)
2005(15141)
作者
(65246)
(55087)
(54845)
(52337)
(34731)
(26314)
(24825)
(21379)
(20915)
(19515)
(18907)
(18226)
(17575)
(17315)
(17306)
(16946)
(16370)
(16099)
(15865)
(15667)
(13756)
(13614)
(13515)
(12527)
(12502)
(12481)
(12242)
(12202)
(11132)
(11122)
学科
(101409)
经济(101311)
(65927)
管理(56773)
(51656)
(43534)
企业(43534)
方法(39199)
数学(34575)
数学方法(34249)
农业(34114)
中国(31013)
业经(26600)
地方(22111)
(21538)
(20451)
贸易(20438)
(20352)
(19973)
(18345)
(16664)
(15979)
银行(15950)
(15364)
(14831)
(14562)
金融(14559)
(14166)
环境(13737)
发展(13503)
机构
学院(329329)
大学(326288)
(143378)
经济(140598)
管理(122575)
研究(118639)
理学(105027)
理学院(103810)
管理学(102165)
管理学院(101537)
中国(92053)
(70952)
科学(70658)
(69450)
(62293)
(60480)
研究所(54879)
农业(54498)
中心(54206)
业大(51710)
(50820)
财经(49334)
(44914)
(44675)
师范(44305)
经济学(44279)
北京(43847)
(41574)
经济学院(39986)
(39779)
基金
项目(214349)
科学(168750)
研究(160106)
基金(155373)
(135371)
国家(134176)
科学基金(113674)
社会(103514)
社会科(97759)
社会科学(97732)
(83079)
基金项目(81423)
教育(72570)
自然(69920)
(69774)
自然科(68283)
自然科学(68264)
自然科学基金(67059)
编号(66023)
资助(62794)
成果(54037)
(48867)
(48631)
重点(48574)
课题(45841)
(44154)
国家社会(43484)
教育部(41338)
创新(41299)
(40901)
期刊
(166479)
经济(166479)
研究(98902)
(73343)
中国(69098)
学报(51972)
农业(49535)
科学(49430)
(46260)
管理(42246)
大学(40152)
学学(37897)
教育(34828)
(34283)
金融(34283)
业经(31766)
技术(27772)
经济研究(25676)
(25216)
财经(24490)
问题(23589)
(21223)
世界(19019)
(18498)
(18177)
技术经济(16642)
农村(16303)
(16303)
国际(15919)
农业经济(15788)
共检索到503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恒钊  
就地城镇化是不同于异地城镇化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一种重要模式,是实现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在推行农村就地城镇化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选择,积极探寻影响农民就地城镇化意愿的乡土情结、社会保障、城镇谋生能力、公共设施、居住环境、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因素,需要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推进制度变革;塑造新型职业农民,解决农民就近就业难题;广泛开辟资金渠道,营造乡村生态宜居环境;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形成特色小镇,才能最终实现农民"人的城镇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辜胜阻,成德宁  
经过20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村非农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农村城镇化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在当前中国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国内需求不旺的形势下,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对于启动农村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乡村工业和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转变农民生活方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快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庆春  
本文在剖析我国农村现状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 ,对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丽红  刘桂峰  
农民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参与主体,其参与意愿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全市城镇化的进程和质量。为深入了解京郊农民对城镇化的意愿,作者借助北京市农村改革与发展观察点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针对京郊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涉及的土地流转、转移就业、农转非和上楼居住等关键问题开展农民城镇化意愿调研。本文重点针对京郊城镇化进程中农转非和上楼居住两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推进京郊农村城镇化进行探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崔朝栋  
中国农村城镇化道路与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矛盾,必须深化农村现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土地股份合作制能够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权稳定不变的前提下,解决农村城镇化道路与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矛盾,起到了城镇化道路的载体和推进器作用。在土地股份合作制中,集体土地产权关系明确,可提高集体对国家的谈判力,迫使国家政府官员不能在征收农民土地中随意侵犯农民利益。并且,在一般情况下,国家不一定非要通过征地方式使用农民土地,完全可以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制方式开发和使用农民土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永乐  王竹林  
从产业基础和制度创新分析模型可看出,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产业基础和制度创新二维因素的优化组合,产业基础是小城镇发展的根本,制度创新则是其保障。本文在对我国东部地区小城镇发展过程进行比较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并对产业经济、功能布局、人文环境等作了阐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尹雷  王思贤  
"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制的推行,使得离散型多村庄转向同质型自治共同体,在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降低政府财政成本、实现农村集体资产集约利用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现实中多村庄的撤并不彻底,就地内生农村城镇化动力不足。厘清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分析"合村并居场域"和"资产统合场域"两个子场域内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由此提出"大村庄制"模式下农村社区复合治理建设新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鹏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更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体现了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就地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途径,对于解决传统城镇化出现的"城市病"等问题有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就地城镇化面临农民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农业产业发展支持不足、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需要变革等现实问题,鉴于此,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升人们的思想认识,推进产业化进程,变革原有制度,打造宜居环境,进而为农村地区就地城镇化的实现提供动力和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鹏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更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体现了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就地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途径,对于解决传统城镇化出现的"城市病"等问题有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就地城镇化面临农民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农业产业发展支持不足、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需要变革等现实问题,鉴于此,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升人们的思想认识,推进产业化进程,变革原有制度,打造宜居环境,进而为农村地区就地城镇化的实现提供动力和保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焦晓云  
就地城镇化是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抓手,但县域创新能力差影响着就地城镇化的进程。在农村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县域创新能力建设还存在着高新技术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及产业化能力较差、创新人才的缺乏限制了县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企业不能担当县域自主创新主体的重任等问题。提升县域创新能力,县域政府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县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培育与就地城镇化相适应的产业和产业集群、引进和培育新型创新人才、整合现有的科技资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商薇  
农民就地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重要渠道和途径,立足于当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通过就地城镇化建设,可以极大地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需求与现有城市人口吸纳能力之间的矛盾,实现人力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这一举措也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深入研究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视域下的就地城镇化建设,对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商薇  
农民就地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重要渠道和途径,立足于当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通过就地城镇化建设,可以极大地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需求与现有城市人口吸纳能力之间的矛盾,实现人力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这一举措也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深入研究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视域下的就地城镇化建设,对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萍  
当前以强调城乡统筹、产城互动、生态和谐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势不可挡。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模式呈现出多维化特点。就就地城镇化推进来说,遭遇了方式粗放、动力不足、要素资源瓶颈、保障措施滞后、管理体制不匹配等诸多问题,期望通过统一认识、科学规划、创新制度等举措,进一步完善就地城镇化建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伟峰  刘菊  
“三农”问题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日趋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农村城镇化这一有效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思路,以切实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小静  赵美玲  
产业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农业与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以农业为核心的产业集聚进而推动农民就地城镇化发展,是新形势下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和解决"三农"难题的新途径;农村产业融合推动就地城镇化发展的机理与城镇化发展的动力规律具有内在契合性;加强政策支持、制度供给、农村教育及小城镇建设有助于农村产业融合推动就地城镇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