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28)
- 2023(14362)
- 2022(12360)
- 2021(11858)
- 2020(9695)
- 2019(22561)
- 2018(22365)
- 2017(42716)
- 2016(22874)
- 2015(26139)
- 2014(25891)
- 2013(25932)
- 2012(23859)
- 2011(21794)
- 2010(21825)
- 2009(19943)
- 2008(19375)
- 2007(16723)
- 2006(14874)
- 2005(13014)
- 学科
- 济(97534)
- 经济(97418)
- 业(66950)
- 管理(58062)
- 农(51244)
- 企(44384)
- 企业(44384)
- 方法(41069)
- 数学(36261)
- 数学方法(35927)
- 农业(33975)
- 中国(27957)
- 业经(24906)
- 财(20330)
- 学(19437)
- 地方(18926)
- 贸(18694)
- 贸易(18684)
- 制(18323)
- 易(18265)
- 发(15246)
- 银(14326)
- 环境(14319)
- 银行(14288)
- 技术(14105)
- 策(13767)
- 行(13747)
- 和(13711)
- 融(13531)
- 金融(13530)
- 机构
- 大学(329611)
- 学院(328319)
- 济(139035)
- 经济(136385)
- 管理(131223)
- 研究(116299)
- 理学(114304)
- 理学院(113051)
- 管理学(111321)
- 管理学院(110734)
- 中国(88203)
- 科学(70663)
- 京(70647)
- 农(69637)
- 所(58197)
- 财(58098)
- 业大(54153)
- 研究所(53337)
- 农业(53291)
- 中心(52481)
- 财经(47111)
- 江(45999)
- 北京(44801)
- 范(43847)
- 师范(43511)
- 经(43340)
- 经济学(41211)
- 院(40991)
- 经济学院(37184)
- 州(36896)
- 基金
- 项目(227896)
- 科学(179673)
- 研究(169224)
- 基金(167228)
- 家(146403)
- 国家(144931)
- 科学基金(123430)
- 社会(108102)
- 社会科(102059)
- 社会科学(102030)
- 基金项目(88893)
- 省(86415)
- 自然(78516)
- 自然科(76654)
- 自然科学(76636)
- 自然科学基金(75289)
- 教育(75263)
- 划(73031)
- 编号(69094)
- 资助(67973)
- 成果(56238)
- 部(51623)
- 重点(50450)
- 发(49451)
- 创(46907)
- 课题(46490)
- 国家社会(45126)
- 教育部(43998)
- 创新(43752)
- 科研(43067)
- 期刊
- 济(155169)
- 经济(155169)
- 研究(97710)
- 农(72060)
- 中国(63901)
- 学报(53688)
- 科学(50984)
- 农业(49529)
- 管理(43931)
- 大学(41551)
- 财(40290)
- 学学(39221)
- 教育(33768)
- 融(29591)
- 金融(29591)
- 业经(28987)
- 技术(26165)
- 业(23563)
- 经济研究(22934)
- 财经(22230)
- 问题(21408)
- 经(18979)
- 世界(17987)
- 版(17618)
- 图书(16454)
- 科技(16273)
- 技术经济(15804)
- 资源(15622)
- 理论(15523)
- 农业经济(15265)
共检索到482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瑛 林齐根 宋崇振 林乐 邹振华 陈浩 李娟
灾后恢复是一个随时间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本文以2008年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为巨灾案例,2009年云南姚安Ms6.0级地震为中小型灾害案例,对农村灾区家庭进行随机入户调查。基于1094份有效问卷,运用恢复曲线,研究受灾家庭的生活恢复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对比不同灾害强度对恢复重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恢复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根据恢复速率的变化,可分为应急期、恢复前期、恢复中期,恢复后期。巨灾和中小型灾害在恢复历时、恢复过程方面存在较大不同:中小型灾害生活恢复的过程相对较短,绝大多数重损家庭在灾后20个月完成恢复,中损家庭为18个月,二者相差较小;巨型灾害恢复过程整体历时较长,大多数中损家庭在灾后68个月才完成恢复,重损家庭的生活恢复整体滞后于中损家庭1年以上,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受灾程度对恢复过程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毕可影 曾瑞明 梁瑞敏
目前,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制度性瓶颈和一系列外生因素的冲击,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渐趋弱化。但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养老现状来看,传统家庭养老仍是农村主要养老方式之一,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化养老也是养老模式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在巩固和发展家庭养老的同时,也要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方式,在整合中不断发展以家庭作为养老载体并辅助于多种方式的农村养老模式。
关键词:
农村 家庭养老 保障模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良 张立冬
基于2010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匹配数据,检验家庭结构变迁对农村儿童成年后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有“分离家庭”经历的农村儿童成年后家庭收入流动性显著低于无“分离家庭”经历的农村儿童。相较“父亲缺位”,“母亲缺位”对家庭收入流动性的负面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家庭结构会通过成年后家庭文化资本和个体人力资本影响家庭收入流动性。异质性分析显示,家庭结构对农村儿童成年后家庭收入流动性存在地区差异、群体差异,西部负面影响大于中东部,中低收入群体负面影响大于高收入群体。家庭结构不仅影响儿童人力资本的积累,也关系着成年后经济地位和社会表现。因此,在关注家庭结构给农村儿童短期影响的同时,其长期影响也应引起政策研究者和学界的高度重视。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邓慧慧 虞义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千年大计",明确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综合考虑中国农村遭受严重环境污染和低碳清洁能源应用相对滞后的现实,识别农村能源系统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对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基于第三次中国家庭能源消费调查入户数据,使用倍差法和Pr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探究中国农村家庭低碳产品消费行为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并着重考察国家对低碳清洁新能源产品的财政补贴政策以及同群效应对农村能源系统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识别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颖
文章以具有"分离家庭"特征的农村留守妻子家庭为分析对象,基于实地调研的经验数据,考察外出丈夫与留守妻子之间的微观互动实践。提出,农村家庭内部的互动仪式因人口流动现象已经发生变迁。当前,以通讯互动、团聚互动、经济互动为主要内容的新互动格局之于"分离家庭"的意义是,在跨越空间和时间的互动情境中,外出丈夫借由此种"补位"机制得以维持、表征和再生产家庭功能和家庭关系。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秦昌才
本文利用2010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两期数据构成微观面板,分析了"新农保"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基于内生性考虑的倍差法研究发现,"参保"使农村家庭消费显著增加;基于政策异质性考虑的分位数回归发现,消费支出越低的家庭,"参保"的消费效应越显著,且"参保"缩小了家庭间的消费支出差距;低收入家庭中"新农保"促进消费的政策效应更大。
关键词:
新农保 异质效应 倍差法 分位数回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哲 谢家智
农村家庭资产配置问题成为新时期制约农村居民财富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2013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回归分析以及基于R2的夏普里值分解方法考察农村居民家庭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按地区、收入分组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总体来说,教育程度和风险态度是影响农村居民家庭资产配置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收入越高、金融知识越丰富的居民更倾向于持有非金融资产而非金融资产。分组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农村家庭的资产配置行为易受风险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中西部农村居民家庭的资产配置行为易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高收入农村家庭的资产配置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育与风险态度的影响,而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其是否持有风险性金融资产则明显地受到身体健康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家庭资产 金融资产 风险性金融资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奥百宁 张帆
[目的]全面分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家庭各项消费支出现状的影响,就进一步完善该项政策和稳定农村消费市场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方法]文章以消费和储蓄生命周期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选取合理的样本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家庭消费支出水平的影响。[结果]财产性收入是影响农民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因素以及投保档次的制约因素,作以存量财富为基础的财产性收入要比流量形式存在的财富具有更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即财产性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农村家庭对养老保险的依赖程度。另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家庭消费能力表现出异质性影响。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食品性等日常性支出、文体消费支出水平明显要高于对医疗消费支出水平。[结论]国家要加大宣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积极和辐射作用,让广大农村家庭能够真正了解这项政策的意图。同时,要逐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等制度性障碍,让更多农村家庭能够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养老待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左冬梅 吴正
文章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研究视角,借助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在巢湖农村进行的历时9年的四期纵贯调查数据,构建起代际交换变动的多层曲线增长模型,对老年人在60岁及以后的整个生命阶段中,个体年龄、出生队列和家庭生命阶段三方面因素对家庭代际交换的效应进行了分解,并描绘了代际交换的年龄发展轨迹。结果表明,代际交换的发展动力源自于社会、家庭、个体三个层面,其动态轨迹既是个体发展过程和历史过程,也是家庭策略,其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时间、历史时间和家庭时间的同步。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孙昂 姚洋
“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是中国农村不发达地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一旦农户中的劳动力因为受到大病冲击,自身的健康状况下降,而减少子女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就降低了子女未来的期望收入,从而在长期导致了整个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的下降。本文的实证分析证明了发生在农户劳动力身上的大病冲击和其对子女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之间负向关系的存在,计量结果同时显示了只有发生在子女小学阶段的农户劳动力大病冲击对子女教育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关键词:
教育 大病冲击 人力资本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聂荣 张志国
本文利用1993—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农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计算中国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并将总体贫困脆弱分解为慢性贫困脆弱和暂时性贫困脆弱,同时考察贫困脆弱动态与家庭特征和地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程度呈下降趋势;中国农村家庭更多表现为慢性贫困脆弱;慢性贫困脆弱比重与户主年龄和家庭规模呈U型关系,与教育程度和家庭居住地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暂时性贫困脆弱比重则相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姮
本文考察了女性对家庭农业、私营活动和挣工资活动的女性参与状况。利用2001年四个国定贫困县的调查数据,旨在研究女性的家庭责任,如照顾老人和小孩子的家庭责任是否影响着女性对高收入劳动的参与。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从事着更多的农业劳动,而较少地从事收入更高的非农业生产活动和挣工资活动。照顾老人和孩子是女性参加高收入劳动的主要的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应该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在农村地区培育家庭之外的看护机构,从而改善女性的劳动市场参与状况。
关键词:
性别差异 劳动时间分配 贫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段庆林
本文研究了我国农户经济类型的特征、经营行为、分化趋势及其影响,并探讨了农村分工经济的现状。认为我国农村家庭经济的专业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各类农户的资产专用性增加,经营行为的分化对农业生产具有负面影响,必须继续保持纯农业户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化,发展劳务经济。
关键词:
农户经济类型 兼业化 分工经济 中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文 孙蚌珠 王学龙
在理论层面上,本文在效用理论基础上对脆弱性进行了定义并对其分解以反映消费的不平等性和波动性。在实证分析层面上,本文使用CFPS(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数据对中国农村家庭脆弱性进行量化与分解。量化结果表明多数农村家庭是脆弱的;分解结果发现相对于村间不平等,村内不平等是脆弱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家庭脆弱性及五个分解部分对家庭特征集合变量的OLS回归结果表明:增加农村家庭收入是降低其脆弱性最有效的手段;提高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家庭脆弱性,但大学教育支出会显著提高家庭的脆弱性水平,这较好地解释了目前出现的农村籍高中生弃考大学这一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保...
关键词:
脆弱性 协同性风险 异质性风险 社会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