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65)
2023(11262)
2022(9446)
2021(8997)
2020(7517)
2019(17747)
2018(17314)
2017(32987)
2016(17995)
2015(20615)
2014(20562)
2013(20951)
2012(19868)
2011(18337)
2010(18566)
2009(17543)
2008(17817)
2007(16250)
2006(14316)
2005(12887)
作者
(54196)
(46138)
(45868)
(43649)
(28936)
(22077)
(20640)
(17902)
(17392)
(16287)
(15986)
(15405)
(14613)
(14525)
(14484)
(14158)
(13794)
(13305)
(13276)
(13113)
(11631)
(11486)
(11262)
(10570)
(10509)
(10417)
(10110)
(10081)
(9481)
(9382)
学科
(85927)
经济(85849)
(52098)
(50739)
管理(41638)
方法(35509)
农业(33526)
数学(32096)
数学方法(31837)
(29647)
企业(29647)
中国(24326)
业经(21554)
(17732)
(17546)
贸易(17540)
(17158)
(16831)
(16618)
地方(16243)
(13891)
(13160)
银行(13128)
(12658)
农业经济(12540)
(12342)
金融(12339)
(11700)
(11415)
发展(11255)
机构
学院(273681)
大学(273269)
(122045)
经济(119819)
研究(100832)
管理(100399)
理学(86433)
理学院(85411)
管理学(83979)
管理学院(83476)
中国(78425)
(67133)
科学(60808)
(58147)
(52434)
(52053)
农业(51819)
研究所(47851)
业大(46392)
中心(46227)
财经(41657)
(41009)
经济学(38612)
(38075)
北京(36826)
(36697)
师范(36385)
经济学院(35058)
(34467)
科学院(32068)
基金
项目(178867)
科学(140396)
研究(131432)
基金(131199)
(115212)
国家(114212)
科学基金(95701)
社会(85141)
社会科(80330)
社会科学(80304)
基金项目(69283)
(68130)
自然(59440)
教育(58626)
自然科(58050)
自然科学(58026)
(57824)
自然科学基金(57036)
资助(53309)
编号(52953)
成果(43715)
(41652)
重点(40636)
(40335)
(37116)
课题(36356)
(36315)
国家社会(36315)
教育部(34954)
中国(34320)
期刊
(139637)
经济(139637)
研究(81049)
(70654)
中国(54659)
农业(48218)
学报(46646)
科学(43405)
(37878)
大学(35597)
学学(33865)
管理(30704)
(28425)
金融(28425)
业经(27108)
教育(24265)
(23179)
技术(21192)
经济研究(20956)
财经(20711)
问题(20246)
(17865)
世界(17344)
(16552)
(15629)
农业经济(15192)
农村(15122)
(15122)
技术经济(14154)
资源(13865)
共检索到411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婷婷  龙花楼  王艳飞  
研究目的:基于全国典型村庄调研,分析不同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程度和成因,为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和乡村振兴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调研村庄宅基地闲置现象普遍,2018年闲置程度平均为10.7%。(2)各地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差异明显。分区域看,东部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最高,中部村庄最低;分城乡区位看,村庄离城市距离越远,宅基地闲置程度越高;分地形看,平原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最高;分是否为贫困村庄看,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随村庄贫困程度的加深而升高。(3)宅基地闲置是乡村人口结构变化与宅基地利用失衡的结果。长期外出务工、城镇有住房、"一户多宅"、宅基地损毁引起宅基地闲置的成因占比依次下降。(4)农村宅基地闲置受乡村地域内外宏微观因素综合影响,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引起的就业非农化、人口市民化是宅基地闲置的直接动因,现行城乡二元制度和宅基地管理制度是宅基地闲置的根本原因。研究结论: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需要因地制宜推动闲置宅基地整治利用、健全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创新城乡制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钟在明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民纷纷涌入非农产业,并异地居住,许多农村宅基地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解决农宅闲置问题,已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短板。造成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制度性缺陷是重要因素,应尽快明确宅基地产权,加快宅基地立法和规划,积极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办法,建立规范的农村宅基地市场,鼓励使用权流转,引导农民合理建房,全面提升土地执法管理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水平的目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韦波  熊凯  高明  殷帅  
本文以宅基地闲置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方法,对当前宅基地闲置相关的原因、规律及宅基地整理驱动力、整理潜力、治理模式研究进行总结,认为应开展农户微观视角以及闲置宅基地退出的经济驱动力研究,特别要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宅基地治理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静  
加快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满足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设需求,是当前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核心任务。本文系统梳理了农村宅基地闲置与转型再利用的既有相关研究文献,总结了宅基地闲置的概念内涵、现状与成因,明晰了闲置宅基地转型的现实需要与转型方向。当前,农村宅基地的闲置主要包含“占而不用”和“建而不住”两种情况,闲置的成因主要有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宅基地相关管理制度的执行缺位、农村传统思想观念及家庭结构的改变等。未来应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基于宅基地闲置类型区别探讨制定闲置宅基地量化指标体系,宏观上把握闲置宅基地的形成机制、变迁逻辑等基本规律,聚焦闲置宅基地整治及土地优化调控途径,为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静  
加快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满足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设需求,是当前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核心任务。本文系统梳理了农村宅基地闲置与转型再利用的既有相关研究文献,总结了宅基地闲置的概念内涵、现状与成因,明晰了闲置宅基地转型的现实需要与转型方向。当前,农村宅基地的闲置主要包含“占而不用”和“建而不住”两种情况,闲置的成因主要有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宅基地相关管理制度的执行缺位、农村传统思想观念及家庭结构的改变等。未来应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基于宅基地闲置类型区别探讨制定闲置宅基地量化指标体系,宏观上把握闲置宅基地的形成机制、变迁逻辑等基本规律,聚焦闲置宅基地整治及土地优化调控途径,为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梦琳  
运用博弈理论和演绎归纳等分析方法,建立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博弈决策模型,以期认识宅基地流转模式的成因及其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的博弈均衡受地理区位、农民宅基地物权属性认知、中央政府宅基地流转政策取向等诸多参数的影响与制约。鉴于当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权益诉求等差异,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设计应因地制宜。但不论采取何种配置方式,宅基地流转模式选择与演进都应遵循利益平衡,尤其要保护腾地农户利益。而长期来看,切实实现土地收益均衡分配和农民权益保障,需要将农村宅基地市场化流转、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当然,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也需要多种制度协同完善以保证政府与农民联合决策下预期博弈结果的实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庆媛  陈鸿基  苏康传  毕国华  周璐璐  
研究目的:梳理宅基地资产化研究热点及进展,并剖析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计量法和文献归纳法。研究结果:(1)宅基地资产化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其研究历程可分为初步探索阶段(2004—2010年)、问题聚焦阶段(2011—2017年)和加速发展阶段(2018—2021年),在政策导向作用下,三个阶段的研究侧重点各异。(2)宅基地资产化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内容集中在宅基地资产化内涵、宅基地功能价值、资产化模式、驱动机理与障碍因素、资产化对策与路径等方面,研究呈现出逐渐丰富多元的发展趋势,形成了“内涵阐释—价值测算—模式比较—驱动机理—障碍识别—实践路径”的研究脉络和主题。(3)当前研究关于宅基地资产化的概念认知体系、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内容较为薄弱,亟待深化和拓展。研究结论:农村宅基地资产化研究内容密切关注和服务于国家土地制度改革和重大战略需求,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态势,研究成果对推动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未来研究需加强宅基地资产化内涵的辨识和理论研究,形成统一的概念认知体系;因地制宜构建不同地域宅基地功能价值测算体系,系统分析农村宅基地资产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为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眭睦  韩纪江  
农村宅基地的基本特征与所在地域具有密切关联,显示为地区分异特征。本文考察宁夏宅基地基本特征在三类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发现在户均与人均面积、套均间数,套均重建成本、套均自评市价与单位面积自评市价、来源、产权、通达性、闲置状况,都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的是单位面积重建成本、住房建筑结构以及是否愿意对宅基地进行统一规划的看法。总体来看,宁夏宅基地的闲置与空心化问题不严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明峰   曹广忠   刘嘉杰   刘涛  
研究目的:识别我国宅基地闲置的类型特征,分析不同类型的形成原因,为闲置宅基地科学管理、分类整治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基于一项全国百县调查数据,对宅基地季节性和完全闲置进行比较研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二者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季节性闲置比完全闲置更为常见,平均程度更深,村际差异也更大。中部地区农村宅基地平均闲置率最高且以季节性闲置为主,区位偏远农村季节性闲置更为普遍。人口迁移对宅基地闲置的解释力最强,家庭化迁移直接导致宅基地闲置;地理条件差异是形塑宅基地闲置地域分异的基础;确权颁证发挥产权固化的作用,对两种闲置均有促进作用;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能有效抑制完全闲置,非农就业则明显提高季节性闲置。研究结论:季节性闲置宅基地仍发挥居住功能,不应视为资源浪费;完全闲置才是宅基地资源浪费的典型,在具体整治时应予以重点关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桂芳  杨玉珍  
从理论上讲,城镇化进程应是农村人口转移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城市人口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过程。然而,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减少的同时农村建设用地不减反增,农村建设用地粗放利用、浪费严重。2013年末,城镇化率达53.7%,然而5亿亩建设用地中村镇建设用地占3.7亿亩,城市建设用地占1.3亿亩,村镇建设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2.85倍。由此可见,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巨大空间是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军书  张喆琪  
《土地管理法》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立法缺陷和制度模糊已成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的最大障碍。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必须加强宅基地管理立法,培育盘活利用主体,创新盘活利用机制,建立配套制度措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亚楠  陈利根  龙开胜  
本文利用对河南省和甘肃省村庄调查和农村居民问卷调查数据,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深入探究了影响中西部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理位置和土地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状况、风俗习惯、农民主观认识以及行政管理力度都会造成农村宅基地不同程度的闲置。改革的思路为:着眼于制定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宅基地退出政策;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改善农村治理结构;建立宅基地整理的保障措施;等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诸培新  曲福田  孙卫东  
研究目的:分析现行的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对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与公平性的制度绩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制度导致了农村宅基地超标利用、居民点布局分散和村容村貌差,存在严重的宅基地利用效率损失;同时在城乡居民市场主体地位、城乡土地产权地位、农民土地权益等方面也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研究结论:基于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公平与效率的改进出发,取消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相关规定,允许农村宅基地入市交易,并严格管理农村宅基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梦琳  
农村宅基地流转具有不同的实践模式。该文基于比较制度分析和逻辑归纳等方法,对比解读各模式的制度特征,表明各地因采取的方法与路径不同所产生的效应及其显著程度亦不同。立足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农民利益维护,未来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改革应强调以农民为交易主体的市场竞争性原则、突出远距离的跨区域流转、注重政府的引导与规范。具体政策建议是:因地制宜选择农村宅基地流转操作模式,建立科学完善的拆迁补偿机制,强化市场机制,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同时协同相关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守军  杨明洪  
重庆在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探索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地票交易,不仅巧妙地绕开了农村宅基地不能用于非农建设的法律问题,而且通过激励相容的市场机制,实现了远郊农村宅基地与城镇建设用地之间潜在的供需关系,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宅基地空置等低效率使用问题、打破城镇发展普遍遭遇的土地资源瓶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但是,交易中的市场机制会促使要素流向城镇、土地向大城市集中的"马太效应",而且还存在价格可操纵、政府无意创租、无法真正释放农村土地资源等问题,政府需要从统筹城乡的高度,对市场作用进行矫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