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77)
- 2023(14255)
- 2022(12121)
- 2021(11610)
- 2020(9501)
- 2019(22013)
- 2018(21784)
- 2017(41871)
- 2016(22456)
- 2015(25552)
- 2014(25388)
- 2013(25458)
- 2012(23276)
- 2011(21164)
- 2010(20959)
- 2009(19417)
- 2008(18841)
- 2007(16426)
- 2006(14459)
- 2005(12630)
- 学科
- 济(96987)
- 经济(96886)
- 业(67672)
- 管理(59956)
- 农(51026)
- 企(45316)
- 企业(45316)
- 方法(41574)
- 数学(36786)
- 数学方法(36457)
- 农业(33820)
- 中国(27314)
- 业经(25168)
- 财(21490)
- 学(18533)
- 地方(18491)
- 贸(18472)
- 贸易(18463)
- 易(18065)
- 制(17960)
- 发(14942)
- 环境(14305)
- 银(13885)
- 银行(13852)
- 技术(13761)
- 策(13454)
- 和(13336)
- 行(13291)
- 体(13030)
- 理论(12893)
- 机构
- 大学(322672)
- 学院(322472)
- 济(137461)
- 经济(134820)
- 管理(130473)
- 理学(113881)
- 理学院(112700)
- 研究(111164)
- 管理学(111015)
- 管理学院(110448)
- 中国(85197)
- 京(68624)
- 农(67135)
- 科学(66861)
- 财(57645)
- 所(54879)
- 业大(52506)
- 农业(51299)
- 中心(50581)
- 研究所(50251)
- 财经(46871)
- 江(44744)
- 北京(43486)
- 经(43067)
- 范(42069)
- 师范(41756)
- 经济学(40881)
- 院(39188)
- 经济学院(36913)
- 经济管理(36461)
- 基金
- 项目(223562)
- 科学(176618)
- 研究(166636)
- 基金(164293)
- 家(142685)
- 国家(141462)
- 科学基金(121471)
- 社会(107038)
- 社会科(101112)
- 社会科学(101087)
- 基金项目(87331)
- 省(84658)
- 自然(77042)
- 自然科(75237)
- 自然科学(75222)
- 教育(74107)
- 自然科学基金(73890)
- 划(71174)
- 编号(68380)
- 资助(66858)
- 成果(55085)
- 部(50775)
- 重点(49130)
- 发(48218)
- 创(45858)
- 课题(45486)
- 国家社会(44718)
- 教育部(43460)
- 创新(42779)
- 人文(42549)
- 期刊
- 济(151591)
- 经济(151591)
- 研究(94853)
- 农(69578)
- 中国(61234)
- 学报(50669)
- 科学(48358)
- 农业(47854)
- 管理(43081)
- 财(41156)
- 大学(39561)
- 学学(37440)
- 教育(31754)
- 融(29046)
- 金融(29046)
- 业经(28751)
- 技术(26099)
- 经济研究(22511)
- 业(22469)
- 财经(22155)
- 问题(20986)
- 经(18892)
- 版(17145)
- 世界(16962)
- 图书(15847)
- 技术经济(15840)
- 科技(15372)
- 理论(15358)
- 农业经济(15194)
- 资源(15117)
共检索到468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宏伟 李延宇
农村老年失能照护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点内容。文章使用人口预测年龄移算模型、马尔科夫链多状态转移矩阵模型等方法,评估和预测中国农村常住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结构,同时预测农村常住重度失能老年人的照护人员需求、照护成本和相应压力。结果发现,农村常住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人员需求和照护成本快速上涨。在中方案下,照护成本将从2020年的5 088.73亿元上升至2035年12 907.46亿元;在农村居民自筹资金模拟方案设定下,人均相对照护成本压力将从2020年的7.76%攀升至2035年的14.37%。文章认为,农村失能照护应被视为新时期的重大挑战与政策创新重点,相应政策创新应综合考量个人、家庭的各类显性、隐性成本,短期内通过自筹式保险方案应对农村失能照护风险难度较大,应当做好照护救助和长护保险在短期、长期的协同设计。
关键词:
农村失能老年人 照护需求 成本压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强 岳书铭 毕红霞
本文基于山东省农村失能老年人的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农村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农村失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需求强烈,最偏好的长期照护方式是家庭照护,最需要的长期照护服务是康复护理类服务;年龄、文化程度、子女数量、独立居住或夫妻同住、可支配收入、视力、慢性疾病数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工具性活动自理能力和精神慰藉对农村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需求程度有显著影响;相对于家庭照护,文化程度越高、独立居住或夫妻同住、子女数量越少、可支配收入越高、视力越差、工具性活动自理能力越差、缺乏精神慰藉的农村失能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照护;文化程度越高、独立居住、可支配收入越高、慢性疾病数量越多且日常...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立龙 张翼
文章基于20082011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通过logit模型研究死亡概率、自理状态转移概率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自理状态生命表估算了不同特征老年人群体的余寿和预期失能时间。结果发现:(1)65岁老年人的平均余寿约为16.04年,其中预期完全自理、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的时间分别为10.11年、4.42年、0.88年、0.63年;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预期中度、重度失能时间占余寿的比重快速上升;女性老年人的平均余寿比男性老年人长2.47年,但女性老年人的预期失能时间比男性老年人
关键词:
失能时间 死亡风险 自理状态 生命表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云英 胡潇月
面对日渐庞大的失能老人群体,通过对西安市现有的社区养老服务提供的情况调查,发现目前失能老年人能够获取的社区照护服务有限。并且社区照护服务体系存在着制度缺失、资金来源单一、人力资源匮乏、服务存在供需矛盾四大发展困境。建议从建立健全制度设计、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合理评估照护需求、转变失能老年人观念等角度着手完善失能老年人社区照护服务的建设。
关键词:
失能老年人 社区照护 困境 出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莉,D·盖尔·约翰逊
本文对近期中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现有的收入水平下,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制度给老年人提供了较好的保障。但由于出生率下降,今后家庭养老保障将无法维持,需要建立正规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需要;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项目需要进行改革;对农村居民托付的养老基金,政府应明确承诺正的实际回报率,以保证投保人的利益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养老保险项目。本文还提出应对目前的土地制度进行改革,使老年农民能够利用出租或转让土地得到的收入弥补养老金的不足。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妮娜
分析土地流转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料方式的影响。总体来看,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料状况不容乐观,需要照料的老年人中,超过2成无人照料。土地流转、子女外出务工、经济贫困以及代际关系疏离都会显著降低农村老年人家庭照料的可能性。土地流转与子女就业、代际关系交织互动地影响农村老年人照料方式,但土地流转与经济收入的相互促进作用对老年人照料方式没有显著影响。全部子女务农或代际关系疏离的土地流转老人社会照料的可能性显著更高。实地调研资料也显示,不少农村地区已经在探索"以地养老"的社会养老模式。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村老年人 照料方式 土地保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妮娜
分析土地流转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料方式的影响。总体来看,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料状况不容乐观,需要照料的老年人中,超过2成无人照料。土地流转、子女外出务工、经济贫困以及代际关系疏离都会显著降低农村老年人家庭照料的可能性。土地流转与子女就业、代际关系交织互动地影响农村老年人照料方式,但土地流转与经济收入的相互促进作用对老年人照料方式没有显著影响。全部子女务农或代际关系疏离的土地流转老人社会照料的可能性显著更高。实地调研资料也显示,不少农村地区已经在探索"以地养老"的社会养老模式。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村老年人 照料方式 土地保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妮娜
分析土地流转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料方式的影响。总体来看,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料状况不容乐观,需要照料的老年人中,超过2成无人照料。土地流转、子女外出务工、经济贫困以及代际关系疏离都会显著降低农村老年人家庭照料的可能性。土地流转与子女就业、代际关系交织互动地影响农村老年人照料方式,但土地流转与经济收入的相互促进作用对老年人照料方式没有显著影响。全部子女务农或代际关系疏离的土地流转老人社会照料的可能性显著更高。实地调研资料也显示,不少农村地区已经在探索"以地养老"的社会养老模式。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村老年人 照料方式 土地保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安瑞霞
把握当前农村老年人对养老责任主体的认知,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科学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利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的个体特征、子女数和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养老责任认知的影响。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子女数、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养老责任认知有显著影响。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对子女养老的期望降低,养老责任认知向依靠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转变;不同特征的农村老年人对养老责任认知存在明显差异;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弱化;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养老责任认知的影响有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吉峰
以湖北潜江为例,比较分析了青壮年与老年两个群体的照护者压力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共同性方面,失能等级是导致照护者压力的共同因素和首要因素,而老人其他子女资源与经济资源对两个照护者群体的帮助作用都不大;在差异性方面,生计压力对青壮年照护者压力影响较大,健康与社区资源则对老年照护者压力影响较大。在制定家庭照护者的社会支持政策时,既要考虑青壮年与老年人两个群体之间的共同性,也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
农村失能老人 照护者压力 青壮年 老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园 王伟
中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增长较快且城乡分布不均衡。运用2011年和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引入转移强度构建健康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分城乡预测了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和照护时间需求,主要结论为:(1)城乡老年人进入中度和重度失能的概率均会随着年龄增长和初始健康状态恶化呈递增趋势。(2)2050年,城乡65岁及以上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口将达到约8304.12万人,约是2020年的2.96倍。65~74岁城乡中度失能老年人数量比由2020年的2.04扩大到2050年的7.77;2020~2040年,75~84岁农村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数量一直高于城镇,2020年该年龄组乡城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数量比分别达到峰值1.74和2.38。(3)65~74岁城镇老年人中度失能状态持续时间平均是农村的1.34倍,该年龄组农村老年人重度失能状态持续时间平均是城镇的1.28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韩润霖 韩晓静 张立龙 卢晓莉
基于2002~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农村老年人口规模、结构和失能率进行分析。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与比重将分别从2020年的9035.29万人和17.72%增至2035年的12438.23万人和33.14%。受年龄别失能风险降低和老年人口结构老化影响,农村老年人口ADL失能率将从2020年的5.76%降至2035年的4.92%。其中,男、女性老年人口失能率将分别从4.92%、6.55%降至3.79%、5.87%。农村失能老年人口呈现失能重度化和高龄化趋势。农村老年人口总失能率下降主要是年龄别失能风险降低所带来的轻度失能率快速下降的结果;中度失能率略有下降,重度失能率不断上升,中、重度失能率保持在4%左右。研究结论可为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推动长期护理保险覆盖到农村居民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农村失能老年人 失能率 高龄化 失能风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丽萍 王小林 尚晓援 郭平
老年人因失能会产生额外的生活成本,使老年人更容易陷入贫困。文章采用生活水平法对老年人失能的相对成本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单身独居老人和高龄老人失能的相对成本更高;城市老人失能相对成本高于农村,东部高于西部。建议针对失能老年人的相对成本特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老年人福利政策,老龄津贴政策需充分考虑老年人失能的相对成本。
关键词:
老年人 失能 相对成本 生活水平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静 刘亚飞 黄建忠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CHARLS)2013年全国追踪数据,采用反事实的倾向评分匹配方法,评估中国农村贫困老年人口的潜在医疗需求。研究结果显示,农村贫困老年人患病后是否选择就医与收入约束没有显著的关系,即使是最贫困的老年人假设他们的收入模式类似于最富有的老年人,患病后是否就医也并没有发生显著的改变,患病后是否就医取决于老年人的年龄和健康状况。但是就医后的医疗支出则显著受到收入的影响。首先被压抑的是门诊需求,随着匹配对象进入高收入组,住院需求的压抑也显现出来。并且50-59岁的贫困老年群体相对于其他老年群体,面临着最为严重的医疗需求压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