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18)
- 2023(13944)
- 2022(11361)
- 2021(10847)
- 2020(8429)
- 2019(19268)
- 2018(18704)
- 2017(33446)
- 2016(19171)
- 2015(21303)
- 2014(20769)
- 2013(20082)
- 2012(18472)
- 2011(17306)
- 2010(17378)
- 2009(15712)
- 2008(15432)
- 2007(13656)
- 2006(12392)
- 2005(10904)
- 学科
- 济(75949)
- 经济(75883)
- 农(50036)
- 业(48554)
- 管理(41338)
- 农业(33186)
- 方法(28539)
- 中国(28335)
- 数学(26199)
- 数学方法(26009)
- 企(25831)
- 企业(25831)
- 业经(21010)
- 教育(20321)
- 学(16947)
- 发(16145)
- 贸(16090)
- 贸易(16083)
- 易(15814)
- 财(14730)
- 制(14527)
- 地方(14284)
- 发展(12847)
- 展(12723)
- 农业经济(12488)
- 环境(12130)
- 技术(11748)
- 策(11071)
- 银(10991)
- 理论(10985)
- 机构
- 大学(270436)
- 学院(268789)
- 济(112086)
- 经济(110078)
- 研究(103292)
- 管理(94249)
- 理学(82308)
- 理学院(81252)
- 管理学(79855)
- 管理学院(79362)
- 中国(73784)
- 农(69067)
- 科学(63668)
- 京(58422)
- 农业(53384)
- 所(52955)
- 研究所(48926)
- 业大(48183)
- 中心(45628)
- 财(45059)
- 范(44265)
- 师范(43866)
- 江(39258)
- 北京(37363)
- 财经(36733)
- 师范大学(35786)
- 院(35672)
- 经济学(34832)
- 教育(34193)
- 经(33990)
- 基金
- 项目(185537)
- 科学(147288)
- 研究(137326)
- 基金(134516)
- 家(120440)
- 国家(119262)
- 科学基金(99480)
- 社会(89009)
- 社会科(83923)
- 社会科学(83901)
- 省(71944)
- 基金项目(70840)
- 教育(67374)
- 划(62823)
- 自然(62350)
- 自然科(60802)
- 自然科学(60780)
- 自然科学基金(59762)
- 编号(55765)
- 资助(52748)
- 成果(45618)
- 重点(43597)
- 部(43550)
- 发(42970)
- 课题(40621)
- 创(38650)
- 农(38322)
- 国家社会(37843)
- 教育部(36813)
- 创新(36025)
共检索到403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林 吴殿廷 王志慧 曲鲁平 于伟
文章通过构建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评价体系,综合采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及面板回归模型对我国省际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2002—2014年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呈现类"S"型稳定上升趋势,局部表现为增长型、波动型和突变型三种演变模式;省际间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绝对差异呈现缓慢扩大趋势,但相对差异呈缩小的态势。(2)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在全局趋势上呈自东北向西南衰减的梯度格局特征;空间上遵循"低水平均衡→较低水平轴带→较低水平均衡→较高水平轴带"的渐进式演变过程,且不同配置水平类型具有鲜明的"集群化"分布特点。(3)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空间上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的俱乐部趋同特征显著,高值先导区主要集中在东北与东南沿海地区,低值陷阱区集中分布于西南与华东地区。(4)面板回归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城镇化发展水平、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具有正向影响效应。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高正绪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梁林 李青 刘兵
基于环境约束视角,开展了四方面研究:①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不考虑和考虑期望产出两种情况下的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并通过分析其时空格局,发现非期望产出显著降低整体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环境因素对四大地区的制约强弱排序依次为东北、中部、西部和东部地区;②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测算各省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揭示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演变机理,发现相邻省域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的集聚特征且呈现增强态势;同时呈现相似的空间集聚特征但变化趋势不显著;③通过建立Tobit回归模型分析非期望产出因素的影响程度,发现工业三废对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显著影响,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对其影响程度最大,工业废水排放量次之,工业粉尘排放量影响程度最小;④提出基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科技资源配置优化对策。
关键词:
环境约束 科技资源配置 时空格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孟兆敏 潘鑫
结合人口空间演变理论,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基础教育资源对人口空间演变的作用。结果显示: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郊区配置的速度滞后于人口郊区集中的速度;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中心城区优于郊区,导致高学历、高收入的户籍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造成了人口社会结构的空间分异。因此,近期应通过补短板的形式,增加郊区教育资源,引导人口向郊区迁移;中远期应着重于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水平的提高,以进一步优化人口的均衡分布。
关键词:
人口空间演变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特大城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少伟
加大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质量与效率,是促进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当前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体系中,尚存在资源总量投入不足、配置过程失衡、配置方式分割、资源整合力度不高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体制根源、历史根源与制度根源。因此,在正确认知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现实的基础上,需要从资源存量方面,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从资源增量方面,发挥市场机制效用。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资源配置 问题优化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宁中 柳海民
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质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质量,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目标的实现。在肯定基础教育发展成就的同时,更要冷静地看到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政策的角度看,解决中国目前农村基础教育诸问题的良策,是实行两条腿走路,即通过办好优质高中和高中段职业教育拉动义务教育,解决义务教育中较突出的辍学问题。所以,应调整“三级分流”的做法,使农村基础教育转向完全的义务教育和高中段的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何必
本文将目前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加以考察,在分析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各方面存在很多不平等现象的基础上,相应地对解决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从而提高农村的人力资本含量,进而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农村 基础教育 人力资本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华 岑霞 罗彤 张洋
农村人口和金融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要素,在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强农村人口结构和金融资源配置相互关系的研究成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通过构建人口结构与金融资源配置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分析了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与金融资源配置的耦合协调关系,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普通最小二乘(OLS)回归模型检验了两者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水平与农村人口结构水平相关性较强,两者均持续提升且省际间差异不断扩大,其中农村金融资源向城市群倾向配置的趋势明显。二是农村人口结构与金融资源配置逐渐向高水平耦合阶段迈进,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但两者耦合协调度仍处于互为制约的失调衰退发展阶段,呈现由京沪"极化效应"逐渐转向"扩散效应"发展的空间格局。三是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是耦合协调度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上述结论,就如何促进农村人口结构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锡文
本文从信贷资金在农村的配置状况入手 ,分析了中国农村经济中存在的资源配置错位的现象 ,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长期以来存在的、至今仍在影响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这种农村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此 ,应当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 ,在农村投融资政策、信贷政策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
金融 农村 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柏龙彪
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对于城乡间共享发展等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受体制、市场等因素影响,城乡间、区域间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平衡等,这已严重制约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对此,需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创新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发展制度和公共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有效推进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实现城乡间、村村间共享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柏龙彪
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对于城乡间共享发展等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受体制、市场等因素影响,城乡间、区域间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平衡等,这已严重制约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对此,需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创新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发展制度和公共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有效推进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实现城乡间、村村间共享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传方
农村体育资源的配置方式是伴随者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主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结构而采取不同的"分配方案"。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国家经济制度层面上的经济分配制度,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或途径,适宜的体育资源配置方式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式。文章认为,在当前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农村体育资源、优化配置方式、体育发展模式,以及形成体育资源配置优化的市场已成为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赵宏斌
本文对教育券这种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形式进行了实证描述 ,并结合教育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规范分析 ,结论表明 :教育券是将公平与效率融为一体的基础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 ;教育券把竞争机制巧妙地引入教育领域 ,深化了基础教育市场化的内涵。教育券是一种契约合同 ,明晰了基础教育财政经费的使用权 (产权 ) ,降低了经费使用过程中的交易成本 ,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率。教育券是对基础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制度性创新 ,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开拓性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哲 谢家智
农村家庭资产配置问题成为新时期制约农村居民财富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2013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回归分析以及基于R2的夏普里值分解方法考察农村居民家庭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按地区、收入分组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总体来说,教育程度和风险态度是影响农村居民家庭资产配置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收入越高、金融知识越丰富的居民更倾向于持有非金融资产而非金融资产。分组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农村家庭的资产配置行为易受风险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中西部农村居民家庭的资产配置行为易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高收入农村家庭的资产配置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育与风险态度的影响,而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其是否持有风险性金融资产则明显地受到身体健康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家庭资产 金融资产 风险性金融资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云 尹忞昊 张蕙杰
【目的】基于当前“双碳”战略的大背景,厘清农村能源碳排放现状特征、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推进农村低碳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方法】利用碳排放因子法对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进行有效测度并分析其时空特征;而后运用自相关模型对其空间关联格局进行探讨;最后通过STIRPAT扩展模型的引入剖析影响其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分析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总量整体处于持续上升态势,2019年比2005年增加了77.55%,从成因来看主要归结于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农村能源碳排放强度在考察期内略有上升,虽存在一定年际起伏但总体波动较小。2019年农村能源碳排放量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且以河北居首宁夏最末,相比2005年仅有5个省(市、区)整体处于下降趋势;2019年农村能源碳排放强度以北京居首而海南处于最后一位,后者甚至不及前者1/10。2008年以来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既表现出明显且稳定的空间依赖性,同时也存在局部空间聚类现象,其中高-高集聚型省份数量较少且相对稳定,而低-低集聚型省份数量较多,且处于增长态势。在社会层面因素中,农村富裕程度提升会导致农村能源碳排放强度增加,而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结构变量却能起到抑制作用,其中仅农村富裕程度表现出了空间溢出效应且作用方向为负。在经济层面因素中,农村金融集聚度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均导致了农村能源碳排放强度的增加,同时二者都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前者作用方向为正后者为负;而农业财政投资虽不存在直接效应但却表现出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产业层面因素中,农业产业集聚度提升会导致农村能源碳排放强度增加,但同时却也呈现出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结论】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总量、强度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同时省际差异明显;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依赖性与空间异质性;农村能源碳排放受社会、经济以及产业等三个层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