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7)
- 2023(8693)
- 2022(7042)
- 2021(6830)
- 2020(5281)
- 2019(12089)
- 2018(11439)
- 2017(21582)
- 2016(11414)
- 2015(12702)
- 2014(12038)
- 2013(12210)
- 2012(11448)
- 2011(10583)
- 2010(10539)
- 2009(9857)
- 2008(9723)
- 2007(8645)
- 2006(7887)
- 2005(7111)
- 学科
- 济(55287)
- 经济(55235)
- 农(49591)
- 业(37590)
- 农业(33139)
- 管理(23624)
- 方法(18707)
- 中国(18354)
- 业经(17554)
- 数学(17316)
- 数学方法(17233)
- 企(15448)
- 企业(15448)
- 制(12981)
- 贸(12426)
- 贸易(12416)
- 农业经济(12403)
- 易(12301)
- 发(11707)
- 财(10267)
- 体(10094)
- 发展(10017)
- 展(10007)
- 地方(9899)
- 村(9465)
- 农村(9446)
- 策(8715)
- 收入(8678)
- 银(8565)
- 银行(8564)
- 机构
- 学院(165385)
- 大学(161784)
- 济(81737)
- 经济(80566)
- 研究(62779)
- 管理(62118)
- 理学(53974)
- 理学院(53453)
- 管理学(52882)
- 管理学院(52587)
- 中国(51783)
- 农(46751)
- 农业(35067)
- 科学(33574)
- 京(33456)
- 财(32866)
- 所(30368)
- 中心(29370)
- 业大(28361)
- 研究所(27570)
- 财经(26351)
- 经济学(25851)
- 经(24457)
- 经济学院(23368)
- 江(22999)
- 范(21346)
- 院(21309)
- 农业大学(21303)
- 师范(21235)
- 北京(21128)
- 基金
- 项目(111025)
- 科学(89143)
- 研究(87066)
- 基金(83591)
- 家(72683)
- 国家(71952)
- 科学基金(61029)
- 社会(60078)
- 社会科(56543)
- 社会科学(56528)
- 基金项目(43464)
- 省(40523)
- 教育(37429)
- 编号(35096)
- 自然(34504)
- 划(33891)
- 自然科(33689)
- 自然科学(33682)
- 自然科学基金(33133)
- 资助(32443)
- 农(28887)
- 成果(28372)
- 部(27181)
- 国家社会(26799)
- 发(25981)
- 重点(24831)
- 中国(24674)
- 制(23693)
- 课题(23355)
- 教育部(23311)
共检索到252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川
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是"规范化",最核心特征是基于"形式知识"的边界划定。"浑沌"作为对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内在机制的隐喻,即一种以"隐性知识"为前提的整体、连续、流动、统合的状态。在集体主义时期,农村生产生活的"浑沌"环境与治理方式的"浑沌"相互适应,社会目标可以被控制和诱导到与国家目标相融合的状态。1980年代开始推进的基层治理方式规范化建设,逐渐打破了"浑沌"状态,在地方社会出现了大量与国家目标相对抗的矛盾冲突。基层治理方式规范化建设以提升基层政权合法性为目标,却降低了基层政权的合法性,然而,国家依然通过一系列行政控制机制驾驭地方行政目标。在规范化及其后果与国家目标控制机制的张力中,农村基层治理陷入困境。当"浑沌"的外在环境没有发生系统性变化时,在基层社会的治理现场,自上而下的"规范"若没有造成更多的社会冲突和不满,则必然在吸纳"隐性知识"的一线行政操作中,促生新的"浑沌"。
关键词:
规范化 “浑沌” 边界 基层治理 困境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晓波 樊胜根 张林秀 黄季焜
在发展中国家,寻求最有效的社区治理方式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因此,就各种治理方式进行实证评价已经刻不容缓。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农村有成千上万个村子进行了村民选举,这无疑为研究民主对农村基层公共物品提供的影响提供了良机。基于最近一次农村调查,本文就两种基层治理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村民选举有助于增加村的收入,且主要靠企业上缴的税收。但是,私有化增加了向企业征税的难度。单靠选举不一定能增加村财务支出中公共投资的比例。只有真正实现决策权分担以后,公共支出中用于公共投资的比例才会增加。
关键词:
治理 民主 公共物品提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董江爱
在梳理中国农村村民自治20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农民的利益诉求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公共政策的变迁对农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以及农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变化对村民自治政治实践的影响等问题,说明公共政策对农民政治参与的支持和农民政治参与对政治发展的作用,试图从中把握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公共政策 政治参与 政治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光裕
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的关键环节,在精准扶贫开发过程中政府处于强势地位情况没有改变,扶贫群众主体地位缺失问题解决效果并不明显,社会力量对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支持力度不够,这些不仅是精准扶贫中面临的难题,也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困境。为此,应重塑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转变基层政府的角色,赋予贫困群众主体地位,融入社会力量以加速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村基层 社会治理 创新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红云
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村居民的个体化现象日益突显,这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农村居民的个体意识不断觉醒,更加注重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另一方面,农村居民个体意识的觉醒也使得农村基层治理主体对农民的组织整合能力日趋弱化。因此,从个体化视角来看,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着诸多困境。对此,各农村治理主体地区还需加强农民认同感,提升农村基层治理主体组织力;切实关注农民利益,深入挖掘农村基层治理资源;完善农民支持系统,多维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秋娟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既面临着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从精准扶贫背景入手,梳理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瓶颈问题,提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路径,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社会治理合力最大化,效率最高化,真正地实现"精准扶贫"。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基层社会治理 困境 路径创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明 李慧中 苏晓馨
已有文献在对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转型发挥作用进行详细研究的同时,对其政治和社会效应却关注不足。视农村基层自治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和多层混合效应逻辑斯特模型(Multilevel Mixed-effect Logistic Model),本文重点考察了地区间面向县级政府的财政分权对农村基层政治治理可能的影响。本文实证发现,财政分权有助于以显著为正的概率使中国农村基层政治治理迈向更高的水平。本文尝试把中国农村基层政治治理内生化于财政分权,为深化理解中国特色民主政治道路及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和政策视角。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制度供给 基层政治治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晓峰
简约主义治理长期存在于中国农村基层的治理实践当中。通过剖析简约主义治理的发生机制,认为简约主义治理的"形"是依赖当地人来治理当地民众的"准官员"制度,而"实"为"准官员"在沟通国家与社会,搭建普遍主义逻辑与特殊主义逻辑之间承接与转换的桥梁作用上。实践证明,一旦"准官员"制度的内在机制遭到破坏,正式治理无法从村庄内部获得治理资源,基层治理实践就会遭遇挫折,地方社会秩序就无法得到正常的维系。
关键词:
简约主义治理 准官员 中国农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向华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政策执行能力不强、经济发展能力较弱和思想凝聚能力有限等问题。要搞好党组织结构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政策执行能力;处理"两委"关系,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致富带富能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整合各方利益,提高思想凝聚能力,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 能力困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柴方国
一、导言许多社会科学流派以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方法分析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它们把视点主要放在中央机构、领导人的决策和宏观经济上面,而对社会日常生活、民间活动,尤其是农村的活动关注不够。本文与此不同。本文的主要论题是中国社会基层的自发的变化过程。中国农民、首先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在70年代后期推动了社会改革,成为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力。社会变化的结果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并因此促成了改革方案。农村经济变化的主要表现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它彻底改变了中国原有的社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谭洁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性胜利,农村基层各单元之间的关联程度日益紧密,互补性与互促性需求日趋强烈,同时也面临资源内卷、公共服务缺位等问题。因此,党建引领统筹各类主体与资源是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路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不是一句高高在上的空话、虚话,也不仅仅是政治思想上的领导,而应该是以党建为核心抓手,构建“一核多元”全周期、全参与、全覆盖的现代化农村基层治理格局,让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实实在在地贯穿和覆盖农村基层的经济、文化、民生等所有领域,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基层治理 现代化 党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展图
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共同构成民主政治。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民主政治发展并不平衡、不充分,作为民主政治基础的民主选举面临很多困境。其中,民主选举并非出于真实意愿是核心。笔者通过对分布在不同区域、发展水平不同的两个行政村村委会选举的考察发现,农村民主发展不容乐观,农村真正实现民主选举任重而道远。应该通过提升人民群众政治素质、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等措施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晓峰
税费改革没有改变国家政权建设以来捉村基层组织延续下来的生存逻辑,它们不可能主功地、根本性地从赢利型经纪角色转向保护型经纪角色,谋取私利的动机依然非常强烈。由此而来,农村基层组织的运作逻辑也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它们会把刚性任务弹性化,也会把国家政策结合进农民的观念与行为中并借此谋取私利,还会因为利益空间的有限而出现村座干部之间的分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乡村的治理性危机进一步加剧,给当下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孟
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和分析框架,考察了我国近20年来村落变迁的动力学。研究发现,近20年来,我国村落终结的主要力量并非城市化,而是行政主导下的合村并组。从行政体制与村落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合村并组不仅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政治-行政过程,而且也会引起村落社会自下而上的应激性反应,兼具政治和治理的多重逻辑。合村并组的政治逻辑是导致该项工作迅猛开展的第一推动力,然而,在此过程中,其治理逻辑却被严重忽视了。研究认为,政治逻辑无疑是重要的,但治理逻辑也同样需要受到重视和尊重。合村并组需要在多重逻辑间寻得某种平衡和良性互动。
关键词:
村落变迁 合村并组 政治逻辑 治理困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栋
制度性农业治理机制和规模化经营的路径依赖使得政策表达与实践之间存在错位,文章基于桂西南A镇的个案研究,试图从政府治理角度呈现规模化农业转型的实践逻辑与困境。研究发现,实践中的农业转型和农业治理并非遵循市场与社会的逻辑,而是表现出行政主导的逻辑,从而将嵌入性农业经营改造成脱嵌的规模化经营。基层农业转型的行政机制表现出多重逻辑——科层与运动的复合型运作、项目治理的行政发包逻辑以及行政"借道"社会关系网络。虽然行政主导农业转型快速实现了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建,却在微观的乡村实体治理层面上导致非预期性后果和农业治理困境。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农业现代化和产业振兴应从过于强调规模化经营转向服务转型,从行政主导的逻辑转向回应乡村社会诉求,将农业现代化与乡村现代化作为一个整体协同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