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68)
2023(14617)
2022(12192)
2021(11666)
2020(9672)
2019(22427)
2018(21849)
2017(41871)
2016(21992)
2015(24726)
2014(23883)
2013(24010)
2012(22108)
2011(19923)
2010(19770)
2009(18374)
2008(17685)
2007(15335)
2006(13526)
2005(12073)
作者
(59035)
(49790)
(49305)
(47020)
(31420)
(23848)
(22342)
(19330)
(18987)
(17486)
(16903)
(16675)
(15596)
(15328)
(15305)
(15200)
(14381)
(14285)
(14147)
(14057)
(12338)
(11898)
(11852)
(11578)
(11210)
(11208)
(10702)
(10635)
(9967)
(9789)
学科
(101911)
经济(101808)
(65770)
管理(57550)
(51522)
方法(45916)
(43133)
企业(43133)
数学(42179)
数学方法(41724)
农业(34197)
中国(28569)
业经(24609)
(24332)
(22914)
贸易(22899)
(22382)
(19737)
地方(18720)
(15084)
(15082)
银行(15072)
(14697)
(14485)
(14266)
金融(14265)
(13787)
(13781)
(13514)
技术(13467)
机构
学院(307490)
大学(306385)
(141189)
经济(138840)
管理(122411)
理学(106300)
理学院(105325)
管理学(103797)
管理学院(103232)
研究(102524)
中国(83008)
(62619)
(62336)
(60415)
科学(56508)
财经(50190)
中心(49841)
(48523)
(46124)
业大(45844)
农业(45796)
(44878)
经济学(44702)
研究所(43713)
经济学院(40537)
北京(38840)
(38302)
师范(38002)
财经大学(37253)
(36344)
基金
项目(208991)
科学(167735)
研究(156938)
基金(156786)
(135069)
国家(133910)
科学基金(116589)
社会(105330)
社会科(99804)
社会科学(99780)
基金项目(81894)
(78833)
自然(71982)
教育(71194)
自然科(70403)
自然科学(70388)
自然科学基金(69172)
(65865)
资助(64129)
编号(62174)
成果(49632)
(48750)
重点(46311)
国家社会(45468)
(45373)
(43547)
教育部(42685)
课题(41889)
人文(41719)
创新(40787)
期刊
(152412)
经济(152412)
研究(91844)
(63472)
中国(60645)
(46439)
农业(43312)
学报(42709)
科学(42295)
管理(41800)
大学(35242)
(34089)
金融(34089)
学学(33233)
业经(29609)
教育(28191)
技术(26209)
财经(24787)
经济研究(23885)
问题(21848)
(21254)
(20780)
(18720)
世界(18041)
统计(16013)
(15589)
农村(15538)
(15538)
国际(15321)
技术经济(15273)
共检索到460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展图  
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共同构成民主政治。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民主政治发展并不平衡、不充分,作为民主政治基础的民主选举面临很多困境。其中,民主选举并非出于真实意愿是核心。笔者通过对分布在不同区域、发展水平不同的两个行政村村委会选举的考察发现,农村民主发展不容乐观,农村真正实现民主选举任重而道远。应该通过提升人民群众政治素质、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等措施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向华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政策执行能力不强、经济发展能力较弱和思想凝聚能力有限等问题。要搞好党组织结构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政策执行能力;处理"两委"关系,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致富带富能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整合各方利益,提高思想凝聚能力,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史耀疆  高帆  任保平  J.J.Kennedy  
提名方式是民主选举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选举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 ,民主选举内在地要求候选人的提名应具有不确定性。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3种候选人提名方式:村民公开提名、村委会提名和乡党委提名。通过设置变量以及对陕西6个县34个村调查研究结果的实证性分析 ,研究了不同提名方式与民主制度的实施绩效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孙昕  徐志刚  刘明兴  陶然  
基于对中国6省116个村庄所做的实地调查数据,文章系统地描述了2000年和2004年前后村支书的产生方式。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党支部民主选举改革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大多数的样本村庄,乡镇党委都放弃了传统的直接指定村支书人选的做法。与此同时,村支部选举的具体程序尚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村民对党内民主的参与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斌  齐雁  
村民委员会民主和自治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方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基于CHIP中村委会数据,探讨了农村基层自治下民主决策、民主选举对村集体财务支出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以村民代表大会召开次数刻画的民主决策对提高村集体公共服务支出占比、降低行政性支出占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候选人产生方式和选举方式刻画的民主选举中前者作用比后者显著;虽然民主选举所发挥的作用不如民主决策直接而显著,但民主选举实施时间越长,越有助于村集体财务支出由行政管理事务转向公共服务;民主决策和民主选举在影响村集体财务支出行为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因此,以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为抓手,发展基层民主决策和民主选举是一项需持续推进、协同推进的长期工作,同时也要注重候选人的民主产生,实现选举的真正民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尤亮  霍学喜  杜文超  
本文用陕西两个村庄苹果户的调研数据,分析绝对收入、社会比较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解析村庄间农民主观幸福感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发现,样本村农民的绝对收入及农民间绝对收入的社会比较,对农民主观幸福感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农民的社会比较方式具有上行比较特征,并导致社会比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同化效应;农民以绝对收入进行的社会比较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村庄因素对农民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村庄间农民主观幸福感差异来源于村庄间特征效应的差异,其中绝对收入对村庄间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度贡献度最大,社会比较次之;系数效应能有效缩小村庄间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尚蒲  
本文基于一个局部地区的观察与调研,概括出现实中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困境,并指出这些问题的存在是由于自上而下的政府权力运行与自下而上的村民自治在村委会身上冲突的结果,最后提出改进农村基层民主,完善农村自理结构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仕新  赵爱明  
文章从博弈的视角,阐述了利益对村民民主选举的影响,并以实际调查数据对利益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村民在民主选举这个无穷次重复的利益博弈中,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能实现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潇  
农村基层组织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保证,是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的根本保障。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现代化建设还面临着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治理机制落后、村委会与社会组织易被干预和农村基层体制不完善等困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现代化建设,要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坚持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实现农村基层组织与社会自治组织协同共治,扩大公众参与度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娅  
本文从近两年实施民主选举后的农村现状出发 ,分析提出了当前村民自治所处的阶  段是起步阶段 ,而不是通常所说的全面发展阶段 ;规范民主选举的主要对象不是宗族等非  正式组织 ,而是乡镇操纵的问题 ;改变干部治村必须以村民自治章程取代村规民约 ;解决  决策的及时性和落实公开制度有助于实现村民真正成为自治主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川  
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是"规范化",最核心特征是基于"形式知识"的边界划定。"浑沌"作为对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内在机制的隐喻,即一种以"隐性知识"为前提的整体、连续、流动、统合的状态。在集体主义时期,农村生产生活的"浑沌"环境与治理方式的"浑沌"相互适应,社会目标可以被控制和诱导到与国家目标相融合的状态。1980年代开始推进的基层治理方式规范化建设,逐渐打破了"浑沌"状态,在地方社会出现了大量与国家目标相对抗的矛盾冲突。基层治理方式规范化建设以提升基层政权合法性为目标,却降低了基层政权的合法性,然而,国家依然通过一系列行政控制机制驾驭地方行政目标。在规范化及其后果与国家目标控制机制的张力中,农村基层治理陷入困境。当"浑沌"的外在环境没有发生系统性变化时,在基层社会的治理现场,自上而下的"规范"若没有造成更多的社会冲突和不满,则必然在吸纳"隐性知识"的一线行政操作中,促生新的"浑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曲延春  陈浩彬  
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对于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实现农村社会有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关键在于实现制度化。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还存在制度供给不足、监督问责机制缺失、农民主体理性不足以及基层干部协商民主意识不强等实践困境。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应完善基层社会的协商参与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基层群众的协商权利,实行有效监督,建立问责机制,培育农民理性精神,增强基层干部协商民主素质,切实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曲延春  陈浩彬  
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对于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实现农村社会有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关键在于实现制度化。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还存在制度供给不足、监督问责机制缺失、农民主体理性不足以及基层干部协商民主意识不强等实践困境。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应完善基层社会的协商参与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基层群众的协商权利,实行有效监督,建立问责机制,培育农民理性精神,增强基层干部协商民主素质,切实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玉芝  杨爱民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性工作 ,农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村民有序政治参与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鲜明的现实意义 ,村民有序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说明 ,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来推进和扩大村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形式和内容 ,以实现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霍军亮  吴春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又一根本性举措。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力量和重要抓手。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而当前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还存在着组织建构不够优化、经济基础不够优厚、文化基础不够优质、社会基础不够优良等困境,制约着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各级党和政府要不断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构建体系、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积极传承和复兴优秀传统乡村文化、有效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组织基础、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