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9)
2023(7002)
2022(5666)
2021(5627)
2020(4370)
2019(10245)
2018(9928)
2017(18687)
2016(9984)
2015(11299)
2014(10925)
2013(11277)
2012(10555)
2011(9939)
2010(9840)
2009(9229)
2008(9035)
2007(8068)
2006(7305)
2005(6612)
作者
(27239)
(23795)
(23027)
(22088)
(14301)
(11216)
(10114)
(9195)
(8946)
(8222)
(7913)
(7605)
(7390)
(7219)
(7186)
(6968)
(6790)
(6607)
(6468)
(6354)
(5907)
(5650)
(5650)
(5460)
(5342)
(5285)
(4983)
(4936)
(4785)
(4769)
学科
(53548)
经济(53508)
(49653)
农业(32411)
(31573)
方法(18729)
数学(17801)
数学方法(17754)
管理(17611)
中国(16399)
业经(15973)
农业经济(12357)
(11777)
贸易(11771)
(11652)
(11268)
(10364)
发展(9648)
(9641)
(9538)
企业(9538)
(9383)
农村(9364)
地方(9001)
(8069)
(7883)
及其(7879)
收入(7804)
建设(7705)
土地(7652)
机构
学院(147547)
大学(144600)
(77530)
经济(76557)
研究(56965)
管理(55807)
理学(48640)
理学院(48191)
管理学(47715)
管理学院(47465)
中国(47381)
(45733)
农业(34469)
科学(30350)
(29993)
(29166)
(28001)
业大(27043)
中心(26409)
研究所(25464)
经济学(24700)
财经(23586)
经济学院(22397)
(21963)
农业大学(20897)
(20345)
经济管理(19770)
科学院(19422)
(19360)
北京(19033)
基金
项目(97843)
科学(78542)
研究(75457)
基金(74651)
(64990)
国家(64385)
科学基金(54457)
社会(52615)
社会科(49606)
社会科学(49597)
基金项目(39071)
(35290)
教育(31478)
自然(31179)
自然科(30467)
自然科学(30460)
编号(30219)
自然科学基金(29963)
资助(29746)
(29338)
(28347)
(24246)
国家社会(23707)
成果(23674)
(23175)
中国(22545)
重点(21488)
教育部(20588)
(20222)
社科(20209)
期刊
(89122)
经济(89122)
(53631)
研究(44751)
农业(37006)
中国(31402)
科学(22919)
学报(21945)
业经(20146)
大学(18429)
(18033)
学学(17825)
(17726)
金融(17726)
(16694)
管理(14897)
农业经济(14517)
农村(13771)
(13771)
问题(13564)
世界(13402)
经济研究(12800)
财经(11628)
(10136)
经济问题(9987)
技术(9979)
(9883)
(9494)
社会(9485)
农村经济(9312)
共检索到226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德起  
在我国,地权让渡有其必然性和长期性。地权的让渡过程,实质是以价格为杠杆而进行的利益让渡。让渡过程可分为约束松散的政府地权、约束紧密的政府地权、约束松散的农民地权、约束紧密的农民地权四个阶段。在地权由政府到农民的让渡过程中,无论是哪个阶段,都必须对地权主体做出恰当的约束。这样可以保证土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价值最大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德起  
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地权让渡有其必然性,地权的让渡同时具有长期性。从让渡的过程入手,给出了地权让渡内涵和路径的价格解释。让渡的“约束松散的政府地权”、“约束紧密的政府地权”、“约束松散的农民地权”、“约束紧密的农民地权”四个阶段构成的让渡过程实质是以价格为杠杆而进行的利益的让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否对不同阶段的地权主体做出适当的约束,是土地资源能否最优化,农民利益能否最大化的关键。“弱化政府地权、强化农民地权”的约束,保证地权让渡的基本实现;“明析地权界限,提高地权效率”的约束,保证地权让渡的最终完成。基于上述论述最后提出了实现地权让渡的具体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官兵  
本文以制度范式来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历史和现实变迁。本文认为,农村金融制度的决定和变迁是国家及其代理人、农户和其他城市利益集团之间利益互动的产物,其中国家的角色非常重要。农户阶层对金融资源支配权的完整与否决定了农村金融制度未来变迁的效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连水  周云波  武鹏  
1997~2005年我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以2000年为转折点,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过程。要素分解分析表明,1997~2000年地区收入差距的下降完全归因于分配效应;2001~2005年地区收入差距的上升主要归因于结构效应。样本分解分析表明,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差距和东部地区内部的差距是形成农村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费景汉-兰尼斯分解分析表明,工资性收入、地理位置、教育、物质资本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共解释了地区收入差距的80%以上。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德军  朱道林  
研究目的:解读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规律,分析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取向。研究方法:通过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集体、农民4方动态进化博弈模型,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中各利益主体博弈进化关系特征及约束条件。研究结果:生成了各利益主体进化博弈关系表及策略对比趋势图。研究结论:(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以中央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2)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是一个由强制性向诱致性过渡的历史过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应该顺应这种趋势;(3)农民集体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中中央政府策略选择不完全的产物,其产权关系不清、权能缺失。(4)应该有针对性地完善现行土地产权制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董晓林  徐虹  易俊  
本文通过采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微观数据,判断现阶段中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社员利益倾向,并结合当前相关政策从理论上分析和解释导致这一倾向的原因以及对其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农村资金互助社呈现出强烈的净贷款者利益倾向,当前监管政策对农村资金互助社存款利率的严格限定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强烈的净贷款者利益倾向的影响下,农村资金互助社面临资金来源不足、发展缓慢的困境,甚至可能偏离合作金融轨道,发生异化。最后,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方卫  张锦华  
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状况是农村教育状况的集中反映,本文运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教育基尼系数和SST指数考察了中国农村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布特征以及贫困状况,并从二元经济与农村教育关系出发,分析二元经济的静态特征与动态转化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状况的影响,并针对性提出提高农村教育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德起  汪洋  
经济的市场化要求政府将更多的农地产权让渡给农民,农民对让渡权力的吸收主要在产权和契约市场上完成。政府让渡出来的地权在契约和产权市场中的配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权效用的释放。据此我们探讨了政府让渡的地权于产权和契约市场上优化配置的内涵及路径,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配置的具体措施。这一从契约和产权角度对农地产权的市场配置所进行的研究给如何提高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最大化农民效用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盖尔.约翰逊  杜晓山  
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市场化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步。近来迈向市场经济的另一步骤是决定大量缩减由中央政府控制价格的商品数目。本文的目的是想概括指出:如要使市场机制更有效地给中国人民带来好处,中国应采取哪些新步骤。读罢此文,读者将会明白,一个有效的市场体系要求各级政府在一些必要的活动中发挥积极的和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侧重于农村经济而不是整个国民经济,当然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变化对农村也是重要的。市场经济下的大多数原理或方针对农业和农村也有广泛的适用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喜梅  彭建刚  
本文尝试引入系统隐功能的概念,对经济变迁中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演进逻辑重新进行了解释,认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虽然存在资源配置等显功能的不足,但其支持中国工业化进程和经济成功转轨的隐功能明显,两相权衡,中国农村金融还是有效的。按此思路,今后农村金融的改革也要综合考虑其显功能和隐功能,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徐剑侠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运用动态宏观经济学的递归方法并结合推拉理论,通过所建立的模型表明城镇的拉力,特别是城镇工业技术进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因。而基于宏观经济变量的logit模型和基于微观经济变量的描述性分析都很好地验证了该结论。研究同时表明,加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深远的意义;性别、家庭收入水平、区位等因素的差异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较明显的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荣卓   金静  
在中国共产党接续历史奋斗过程中“抓好试点对改革全局意义重大”,为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新时代改革试点方法论,搭建一个中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系统的解释框架,考察农业农村政策与改革工作案例样本,可以发掘中国农村改革试点的运行逻辑。研究发现,农村改革试验区是衔接国家与社会的一个系统场域,在接收到中央意向性设计与全过程跟踪的“环境压力”后,其内部聚焦“传动系统—驱动系统”实质运转,在可自由裁量空间内落实拓展试验任务,以输出创新、集成性典型案例,并经过反馈链循环再作进一步信息转换,从而推动地方经验跃升为国家政策。由此归纳出我国持续深入开展农村改革的试点运作逻辑,即在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引领下,始终站位国家顶层进行决策设计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前提;构建系统而协同的纵向组织体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生性支点;在中央注意力分配下进行知识生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议题;吸纳典型和辐射带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旨归,在这一过程中,农村改革试点行动走向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良性互动的新常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荣卓   金静  
在中国共产党接续历史奋斗过程中“抓好试点对改革全局意义重大”,为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新时代改革试点方法论,搭建一个中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系统的解释框架,考察农业农村政策与改革工作案例样本,可以发掘中国农村改革试点的运行逻辑。研究发现,农村改革试验区是衔接国家与社会的一个系统场域,在接收到中央意向性设计与全过程跟踪的“环境压力”后,其内部聚焦“传动系统—驱动系统”实质运转,在可自由裁量空间内落实拓展试验任务,以输出创新、集成性典型案例,并经过反馈链循环再作进一步信息转换,从而推动地方经验跃升为国家政策。由此归纳出我国持续深入开展农村改革的试点运作逻辑,即在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引领下,始终站位国家顶层进行决策设计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前提;构建系统而协同的纵向组织体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生性支点;在中央注意力分配下进行知识生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议题;吸纳典型和辐射带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旨归,在这一过程中,农村改革试点行动走向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良性互动的新常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万广华  
本文提出了一个分解不平等的框架 ,在这一框架中 ,诸如收入之类的因变量的不平等可以分解为相关的回归方程中自变量或代理变量的贡献。本文所提出的分析框架可以被运用于分解任何不平等指标 ,并且对回归模型的限制条件也不多。通过将Box Cox和Box Tidwel收入决定函数结合起来的方式 ,本文定量分析了导致中国农村地区间收入不平等的根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德起  
为了改变农村地权契约市场垄断的低效率状态,使农村地权契约的效用最大化,中国农村地权契约市场必须由"政府型"转为"市场型",让农民与地权契约的市场需求者在竞争型市场下完成地权契约的交易。基于此,对"政府型农村地权契约"向"市场型农村地权契约"转变的内涵及路径作了明确的分析,并进一步提出这一转变的具体措施,为通过对地权契约干预来寻找提高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提供了一条较为明晰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