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34)
2023(10804)
2022(8917)
2021(8479)
2020(6902)
2019(15923)
2018(15401)
2017(29664)
2016(15584)
2015(17483)
2014(16803)
2013(17000)
2012(16141)
2011(14800)
2010(14775)
2009(13712)
2008(13333)
2007(11818)
2006(10475)
2005(9483)
作者
(42409)
(36326)
(35759)
(34266)
(22842)
(17372)
(16152)
(14021)
(13733)
(12673)
(12470)
(12213)
(11328)
(11203)
(11168)
(10817)
(10571)
(10341)
(10284)
(10111)
(9090)
(8776)
(8686)
(8382)
(8191)
(8087)
(7756)
(7671)
(7244)
(7176)
学科
(80338)
经济(80258)
(50216)
(47390)
管理(34882)
方法(33948)
农业(33410)
数学(31815)
数学方法(31669)
(24081)
企业(24081)
中国(22990)
业经(20339)
(16412)
贸易(16405)
地方(16250)
(16007)
(15075)
(14176)
(13269)
农业经济(12532)
(11469)
金融(11467)
(11190)
银行(11186)
发展(10937)
(10931)
(10865)
(10379)
环境(10080)
机构
学院(226052)
大学(224538)
(110757)
经济(109269)
管理(87889)
研究(81371)
理学(76681)
理学院(75918)
管理学(74983)
管理学院(74572)
中国(65812)
(52628)
(46369)
(46030)
科学(44206)
农业(39730)
(39571)
中心(38572)
财经(37545)
研究所(35858)
经济学(35705)
业大(35165)
(34620)
经济学院(32521)
(31462)
北京(29324)
(28996)
师范(28829)
财经大学(27719)
(27623)
基金
项目(153524)
科学(123244)
研究(117197)
基金(116087)
(100856)
国家(99638)
科学基金(85148)
社会(80628)
社会科(76284)
社会科学(76270)
基金项目(60776)
(55877)
教育(50946)
自然(49929)
自然科(48782)
自然科学(48771)
自然科学基金(47951)
(46867)
编号(46821)
资助(46430)
成果(37777)
(36797)
国家社会(35793)
(34683)
重点(33865)
教育部(31980)
(31570)
(31556)
人文(31228)
中国(31181)
期刊
(124942)
经济(124942)
研究(69789)
(58239)
中国(44438)
农业(39986)
科学(32465)
学报(32338)
(30687)
管理(26886)
大学(26568)
(26307)
金融(26307)
业经(25937)
学学(25241)
经济研究(19752)
(18835)
财经(18528)
问题(17886)
教育(16782)
世界(16511)
(15934)
技术(15827)
农业经济(14843)
农村(14681)
(14681)
(13713)
经济问题(12453)
(12087)
统计(11790)
共检索到341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万广华  
本文的目的在于提出研究消费收敛的经济模型,将模型应用到中国的一系列数据中;并且讨论研究结果的各种含义。本论文的主要发现有(a)全部谷物、精细谷物、食用油、家禽、水产品和糖证实为条件收敛;(b)动物脂肪和红色肉食品是消费分散;(c)收入增长的不平衡和市场的不发达是消费收敛的障碍;(d)收敛商品的收敛速度比较慢。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卢建新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农村家庭收入、金融资产、住房和非住房资产对消费的影响及其差异性。实证表明:收入是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金融资产、住房资产和非住房资产,但非住房资产对消费有负的显著影响;无风险金融资产、风险金融资产和社保金融资产对农村家庭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住房资产对家庭耐用品消费的影响程度大于非耐用品;户主年龄特征、家庭所处地区以及家庭收入高低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差异性有一定解释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文豪  黄祖辉  叶春辉  
本文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渐进倍差法、PSM-DID方法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选择务农主导型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农村家庭选择务工主导型和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可以通过提升家庭金融资本、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和增强社会信任程度促进农村家庭选择非农主导型生计策略。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原本选择务农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使用促进这类家庭的生计策略向非农化转变;对于原本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使用不仅促进这类家庭继续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还可以增大其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而对于原本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使用会强化这类家庭继续采取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数字支付和数字理财会显著提升农村家庭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而数字支付和数字借贷对农村家庭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樊士德  江克忠  
文章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全国和不同地区、地貌农村家庭的减贫效应。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的全样本看,劳动力流动既改善了农村家庭绝对收入状况,又降低了陷入贫困的相对概率;但从分地区实证结果看,发达地区劳动力流动对降低家庭贫困发生概率的效果更为显著,并在提升家庭绝对收入上呈现边际效率递减特征,而欠发达地区的边际贡献更高。从家庭所在地村庄特征来看,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灾害频发区及丘陵地区、高山和高原地区的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相对较低,贫困发生概率更高,而周围有高污染企业、矿产资源及属于平原区或渔村的农村家庭则相对富裕,陷入贫困的概率更低。此外,家庭特征、户主特征对贫困的发生概率均有较大影响。家庭所在地、整个家庭及户主特征对贫困的影响在地区和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韦宏耀  钟涨宝  
本文使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市场因素和政治因素在中国农村家庭财富积累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因素和政治因素都显著影响农村家庭财富的积累,但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这可能与农村更少受到政府直接控制、政治权力相对较少直接参与到财产分配之中有关。具体来看,政治因素显著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的积累,而市场因素显著影响家庭总资产以及住房、非金融和金融等各分项资产的积累。从分位数回归来看,贫穷家庭财富积累只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而中产及富裕家庭的财富积累不仅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政治资本的影响。因而,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韦宏耀  钟涨宝  
本文使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市场因素和政治因素在中国农村家庭财富积累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因素和政治因素都显著影响农村家庭财富的积累,但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这可能与农村更少受到政府直接控制、政治权力相对较少直接参与到财产分配之中有关。具体来看,政治因素显著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的积累,而市场因素显著影响家庭总资产以及住房、非金融和金融等各分项资产的积累。从分位数回归来看,贫穷家庭财富积累只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而中产及富裕家庭的财富积累不仅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政治资本的影响。因而,市场转型理论可能更适于解释中国农村家庭财富的积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崔景华  李万甫  谢远涛  
基层财政支出配置模式是影响低收入人群福利水平和贫困发生概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构建财政支出结构效应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面板Logistic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检验村财政各项支出项目对农村家庭贫困的作用机理及动态效应。全样本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村财政人均教育投资对农户的扶贫效应最大,其次是农业水利生产投资,而村财政对村民的转移支付和行政费用支出的减贫效应较弱,其中直接拨付给村民的支出助长贫困的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降反升。此外,村财政各项支出对农户贫困发生概率的影响程度在不同年份具有显著差异,且随着家庭中户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云彦  石智雷  
中国农村地区家庭禀赋对个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学术界予以更多的关注。为了考察外生性的家庭禀赋对劳动力就业流动的影响,文章通过构建新生代外出务工劳动力和户主子女的回流决策两个计量模型来进行经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迁移选择是综合考虑家庭禀赋状况的理性决策,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外出劳动力。家庭经济资本的增加会阻碍家庭外出务工成员的回流。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概率起初随着家庭人力资本和家庭自然资本的增长而上升,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家庭成员只有拥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本,外出务工劳动力才能对家庭社会资本加以充分利用。另外,分析显示年轻一代劳动力和第一代劳动力对家庭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利用是有差异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奇  庄天慧  
结合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群体工作,健全特殊群体农村老人的保障体系必是题中之义。照料贫困作为中国保障民生的重大社会政策问题,急需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本文基于CFPS(2018年)微观数据,结合区域层面的宏观项目,实证检验了家庭农场对照料贫困的影响程度与机制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改善农村老人的照料贫困状况,对农村老人的经济、健康以及心理减贫均有不同幅度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针对健康程度不同的老人,家庭农场的减贫功能出现不一致性。家庭农场对农村半失能老人的健康贫困缓解具有更为鲜明的作用,对农村失能老人的精神贫困抑制作用更为强烈。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可以通过创收效应、劳动调配、社会信任三种路径间接调节农村老人照料(经济)贫困、照料(健康)贫困、照料(心理)贫困。整体而言,家庭农场能够通过增收途径显著缓解农村老人照料(多维)贫困,其余两种途径调节效应不够明显。因此,未来决策层除了关注家庭农场的创收效应,持续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目标的同时,也应该进一步挖掘家庭农场的社会功能,为推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多元化践行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传文  刘亦文  
消费结构不仅是消费领域的重要问题,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一定时期内人们消费结构的状况最能反映该时期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高低。以农村居民消费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按经济与地域差异将中国农村居民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建立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截面数据建立ELES模型,实证研究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内在规律和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东中西部之间农村居民消费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各区域农村居民的收入弹性、自价格弹性和互价格弹性系数相差较为明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新光  胡日东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我国30个省市1990-2011年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收敛性检验问题。根据探索性分析可以看出,空间相关性对各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本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按照一定模型筛选规则,对各省市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将22年划分为5个不同时段和12个滚动时段进行β收敛和σ收敛检验,确定我国不同省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收敛变化规律,结果比较一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呈现先发散、后收敛的走势,但收敛趋势非常缓慢。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吴施美  郑新业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能源消费调查(CRECS)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村家庭的能源阶梯问题。研究发现家庭用能品种会随着收入提升呈现倒U形趋势,并且收入增长会助力于家庭的能源转型。其中,炊事用途随着收入增长能自发地进行能源升级,而"煤改电"政策则限制了收入效应在优化用能结构上的作用。考虑到中国的能源价格黏性,决策者应杜绝"一刀切"式的能源替代政策,将提高能源可支付性的重点放在收入增长上,加强效率瞄准,聚焦于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群上。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邓慧慧  虞义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千年大计",明确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综合考虑中国农村遭受严重环境污染和低碳清洁能源应用相对滞后的现实,识别农村能源系统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对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基于第三次中国家庭能源消费调查入户数据,使用倍差法和Pr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探究中国农村家庭低碳产品消费行为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并着重考察国家对低碳清洁新能源产品的财政补贴政策以及同群效应对农村能源系统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识别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奥百宁  张帆  
[目的]全面分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家庭各项消费支出现状的影响,就进一步完善该项政策和稳定农村消费市场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方法]文章以消费和储蓄生命周期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选取合理的样本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家庭消费支出水平的影响。[结果]财产性收入是影响农民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因素以及投保档次的制约因素,作以存量财富为基础的财产性收入要比流量形式存在的财富具有更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即财产性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农村家庭对养老保险的依赖程度。另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家庭消费能力表现出异质性影响。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食品性等日常性支出、文体消费支出水平明显要高于对医疗消费支出水平。[结论]国家要加大宣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积极和辐射作用,让广大农村家庭能够真正了解这项政策的意图。同时,要逐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等制度性障碍,让更多农村家庭能够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养老待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宏伟  胡浩钰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和2013年两期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方法,考察了"新农保"对农村家庭生存型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农保"在整体上对农村家庭生存型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主要表现在食品、日用品和水电气三类消费。进一步将样本按家庭收入水平分类研究,发现"新农保"养老金主要能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日常福利。从促进农村家庭生存型消费的角度来看,建议政府从提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标准和加大贫困居民的补贴力度出发,持续扩大"保基本"的政策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