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78)
2023(15251)
2022(12980)
2021(12541)
2020(10076)
2019(23857)
2018(23883)
2017(44426)
2016(24682)
2015(28101)
2014(28289)
2013(27720)
2012(25491)
2011(23323)
2010(23232)
2009(21054)
2008(20253)
2007(17797)
2006(15795)
2005(13901)
作者
(68489)
(57538)
(56696)
(54207)
(36121)
(27394)
(25695)
(22649)
(21759)
(20348)
(19442)
(19400)
(18092)
(17783)
(17631)
(17486)
(16998)
(16858)
(16326)
(16043)
(14358)
(14240)
(13646)
(13092)
(12784)
(12777)
(12715)
(12592)
(11496)
(11489)
学科
(100593)
经济(100494)
(65363)
管理(58351)
(51420)
方法(42706)
(42498)
企业(42498)
数学(38049)
数学方法(37672)
农业(34182)
中国(32626)
业经(24853)
教育(22841)
(22835)
地方(21352)
(21137)
(18717)
贸易(18708)
(18266)
(17865)
(17017)
理论(16186)
技术(15316)
环境(14565)
(13878)
银行(13844)
(13710)
发展(13700)
(13578)
机构
大学(348247)
学院(345389)
(141913)
经济(139064)
管理(133145)
研究(123495)
理学(116282)
理学院(114935)
管理学(113064)
管理学院(112428)
中国(88913)
(75558)
科学(74527)
(69382)
(61591)
(59413)
研究所(56531)
中心(55034)
业大(54798)
(53971)
师范(53643)
农业(53009)
(49171)
北京(48529)
财经(48095)
(44223)
师范大学(43752)
(43498)
经济学(42489)
(39634)
基金
项目(237804)
科学(188718)
研究(181476)
基金(172051)
(149382)
国家(148005)
科学基金(126129)
社会(114617)
社会科(108086)
社会科学(108056)
(91166)
基金项目(91153)
教育(86746)
自然(78928)
(78237)
自然科(77053)
自然科学(77036)
编号(76026)
自然科学基金(75659)
资助(69839)
成果(63329)
(55217)
重点(53711)
课题(53279)
(52572)
(48975)
教育部(47609)
国家社会(47035)
人文(45623)
创新(45499)
期刊
(155983)
经济(155983)
研究(109577)
中国(72367)
(71304)
教育(60376)
学报(53689)
科学(51229)
农业(49140)
管理(43357)
大学(42526)
(40661)
学学(39047)
技术(30804)
(29191)
金融(29191)
业经(29072)
经济研究(23307)
(23010)
财经(22708)
问题(21579)
(19425)
世界(17410)
(17356)
图书(16775)
技术经济(16099)
科技(15960)
资源(15945)
农业经济(15316)
理论(15270)
共检索到510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温娇秀  王延军  
按照收入来源对农村地区收入差异进行分解后发现,我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来自农村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而农村工资性收入差异又主要与农村教育差距相关。通过构造内生收入函数模型,笔者实证研究了我国农村地区教育差距对收入差距的动态影响。结果发现,农村教育差距是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农村教育差距每上升1%,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将扩大4.5196%,并且农村教育差距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越来越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姮  汪三贵  
本文对1994—2004年中国分区域农村各文化层次劳动力占全体劳动力比重对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结论表明,总体上看,具有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均对人均纯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影响较大,从小学到大学依次递增。东西部农村不同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对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系数存在差异,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及其对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整体上低于东部地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连水  周云波  武鹏  
1997~2005年我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以2000年为转折点,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过程。要素分解分析表明,1997~2000年地区收入差距的下降完全归因于分配效应;2001~2005年地区收入差距的上升主要归因于结构效应。样本分解分析表明,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差距和东部地区内部的差距是形成农村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费景汉-兰尼斯分解分析表明,工资性收入、地理位置、教育、物质资本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共解释了地区收入差距的80%以上。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熊广勤  张卫东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对收入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借鉴Beach提出的分位数法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利用中国农村1993-2007年的数据,从受教育水平和教育不平等程度两个方面考察了教育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中国农村,教育的不平等会加剧收入的不平等,或者说教育的均化会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平均受教育年限与收入不平等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当前我国农村整体教育水平仍然落后,教育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模式仍处于倒U型的左边。上述结论对农村的收入分配政策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屈小博  都阳  
本文采用分省的面板数据对农村地区间基尼系数分解结果表明,1995—2008年,中国农村地区间收入差距总体上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基尼系数上升了0.0639,但增幅出现明显减弱趋势。基尼系数变化及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变化显示出与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一致的含义;结构性效应已不再是农村地区间收入差异的唯一构成来源,收入集中效应对基尼系数起了明显的增加作用,工资性收入的集中效应超过了其他收入来源。这些构成来源的变化蕴含着中国面临调节地区间农村收入差距的政策机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婷婷  郭沛  栾江  陈建成  
通过分析教育对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居民非农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教育对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劳动者非农收入的收益率为2.8%~3.5%。而不同收入水平的劳动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教育差距,这能够通过教育对非农收入的回报率,进一步固化西部农村地区劳动者的非农收入差距。分解法结果显示,教育对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居民非农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为4%~4.3%。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教育的普及力度、改善教育质量,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在减少贫困的发生率、降低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的重要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万广华  张藕香  
针对我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文献,本文归纳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即设定收入模型为线性函数形式;用人力资本对收入的边际效应来说明它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忽略面板数据的性质。本文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用以分解地区差距,并通过实例说明了不正确的分析方法可能带来的偏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吉祥  沈坤荣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地区差距的影响因素,量化了它们对工资性收入地区差距的贡献,初步确定了其作用路径。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应由各地区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机会差距以及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劳动报酬差距共同解释,但后者的解释能力更强。本文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还发现,非国有化是导致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而教育相对不重要。全球化和城市化,特别是城市化,主要是通过非农劳动报酬来影响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教育主要导致了非农劳动报酬的地区差距,人均耕地面积则主要导致了非农就业机会的地区差距。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封进  余央央  
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收入分配对健康和健康不平等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利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1997年和2000年农村的面板数据回答两个问题:收入差距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影响健康的方式;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否会导致健康不平等的加剧,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健康是否受到更为不利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收入差距对健康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其次,收入差距对健康的影响呈现“倒U”型,在收入差距较高时,收入差距对健康的影响主要为负向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收入差距影响到公共卫生设施的供给。再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加强收入效应,其含义是如果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更容易受到负向冲击,那么收入差距对低收入人群的健康更为不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杰  周宁  
基于中国居民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1989—2011年数据,从时间序列和世代视角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代际传递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视角看,子代教育与职业是父代收入影响子代收入差距的两条重要路径。在子代收入决定因素中,职业因素更为重要,平均而言,该因素解释了总影响的24%。但是2004年以来这种影响有所下降,直接带来子代收入差距的好转。从世代视角看,与60后和70后相比,父代收入对80后子代的影响程度有所下降,最终使得在父代收入差距依然较大的情况下,80后子代的收入差距有所好转。总的来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穗  赵小漫  高琴  
2013年以来中国农村社会政策在精准扶贫的推动下不断优化,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和2018年的农村住户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政策变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时代中国农村社会政策的大幅扩展使得农村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相比2013年之前有了明显提高,农村低收入群体、西部农村居民和脱贫县农村居民的社会福利发展相对更快,但人群之间和地区之间社会福利水平的差距依然存在。农村社会政策在缩小收入差距和缓解相对贫困方面发挥的作用逐步增强,但是农村居民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仍然有所扩大,社会福利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仍不足以完全抵消市场因素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在新发展阶段,要构建并完善科学有效的农村社会政策体系,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提高农村居民福祉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充分发挥社会政策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杜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劳动力转移主要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类型——本地非农就业和外出就业,外出就业劳动力的平均收入水平高于本地非农就业劳动力,但本地非农就业劳动力的内部收入差距却高于外出就业劳动力。两种类型转移劳动力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省份、性别、人力资本、就业单位或工作类型等;在外出就业劳动力与本地非农就业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中,禀赋回报率的差异部分解释了57.9%,而禀赋差异部分解释了42.1%。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宏彦  何清  余谦  
基于中国1983~2009年相关数据,本文利用VAR模型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格兰杰原因。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其原因在于农村资金外流和非正规金融发展力度不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从遏制农村资金外流和发展非正规金融这两方面着手,加大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蕾  王怀明  杨向阳  
本文在扩展农业部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农业生产率指数和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农村发展指标,以此来衡量农村发展水平及其变化状况。为了考察中国农村发展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我们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不同方法对其收敛性进行了严格的计量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考虑了时间和省份特殊效应、序列相关等因素的影响后,中国各省农村发展差距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内部差距均存在条件性β收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长全  韩磊  
本文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5个维度的中国农村发展指数,并基于2011~2014年数据对全国及各地区农村发展进程进行了测度和比较分析。在全国层面,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生活水平和城乡一体化维度提升明显。在区域层面,东部地区农村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地区且各维度之间发展更加均衡,生态环境在中部和东北地区都是发展水平最低的维度,经济发展是西部地区的薄弱环节。在省级层面,各地区农村发展水平呈"两端分化、中间趋同"特征,各维度面临的地区发展差距与各省份面临的维度发展失衡总体上都趋于缩小。未来推动农村发展的重点是继续提高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着力实现地区之间、维度之间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