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7)
- 2023(12433)
- 2022(10471)
- 2021(9748)
- 2020(8095)
- 2019(18847)
- 2018(18321)
- 2017(35268)
- 2016(18869)
- 2015(21667)
- 2014(21657)
- 2013(22122)
- 2012(21107)
- 2011(19486)
- 2010(19641)
- 2009(18677)
- 2008(18564)
- 2007(16849)
- 2006(15167)
- 2005(13873)
- 学科
- 济(110250)
- 经济(110173)
- 业(53681)
- 农(51022)
- 管理(44966)
- 方法(38441)
- 数学(34744)
- 数学方法(34550)
- 农业(33689)
- 企(31249)
- 企业(31249)
- 中国(27209)
- 地方(24434)
- 业经(24212)
- 学(20050)
- 财(19009)
- 制(18602)
- 贸(18482)
- 贸易(18474)
- 易(17973)
- 发(15942)
- 银(14590)
- 银行(14567)
- 行(14071)
- 融(13962)
- 金融(13960)
- 环境(13836)
- 体(13614)
- 地方经济(13532)
- 策(12989)
- 机构
- 学院(290292)
- 大学(288524)
- 济(139763)
- 经济(137317)
- 研究(108166)
- 管理(107561)
- 理学(91722)
- 理学院(90667)
- 管理学(89403)
- 管理学院(88869)
- 中国(85430)
- 农(65980)
- 科学(62540)
- 京(61164)
- 财(58481)
- 所(55712)
- 农业(50709)
- 研究所(50372)
- 中心(49370)
- 财经(46519)
- 业大(46171)
- 经济学(44649)
- 江(44021)
- 经(42254)
- 经济学院(40189)
- 北京(39012)
- 范(37292)
- 院(37148)
- 师范(37028)
- 科学院(34760)
- 基金
- 项目(184502)
- 科学(145237)
- 研究(136859)
- 基金(135593)
- 家(117951)
- 国家(116935)
- 科学基金(98581)
- 社会(91014)
- 社会科(86030)
- 社会科学(86005)
- 基金项目(71340)
- 省(70168)
- 教育(59841)
- 自然(59483)
- 划(58623)
- 自然科(58000)
- 自然科学(57979)
- 自然科学基金(56971)
- 资助(55055)
- 编号(54626)
- 成果(44296)
- 部(42869)
- 发(42861)
- 重点(41579)
- 国家社会(39145)
- 创(37362)
- 课题(37360)
- 农(36553)
- 教育部(36255)
- 中国(35862)
- 期刊
- 济(166686)
- 经济(166686)
- 研究(90367)
- 农(69005)
- 中国(60468)
- 农业(46718)
- 学报(44858)
- 科学(43661)
- 财(43148)
- 管理(35363)
- 大学(34578)
- 学学(33090)
- 融(31528)
- 金融(31528)
- 业经(29688)
- 经济研究(25841)
- 财经(24086)
- 问题(23349)
- 技术(23251)
- 业(22713)
- 教育(21542)
- 经(20934)
- 世界(19467)
- 贸(17864)
- 技术经济(16756)
- 经济问题(15852)
- 农村(15826)
- 村(15826)
- 版(15567)
- 农业经济(15545)
共检索到450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增福 周明
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最主要的土地经营方式就是分散化的经营。20多年来,这种土地经营方式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没有发生向集中化的演进,这是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都比较关注的问题。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认为这种分散化的经营方式在现阶段具有分散风险和节约交易成本的功能,这是其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农村土地使用 分散化 风险 交易成本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司谨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性基础,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过程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中国建立之初,实施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让农村土地承包时限逐步从长期不变转化成为长久不变,切实的保障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因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为集体所有制,加之家庭承包所建立起的小规模经营模式的特殊国情,有效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成为农村和农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家庭承包制度创新的具体体现。而我国是农业大国,怎样在市场化环境中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涵盖了一系列实践与理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创新与探索。
关键词:
农村 土地承包经营权 法经济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海钦
通过对农户层面、农地经营权层面和乡村政权行为层面关于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经济学理论分析,我们得出农地经营的收益、成本、产权界定以及乡村政权行为等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将产生不同作用的结论,这对加快农村新一轮土地改革,加速农地规模经营,快速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关艳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基本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开始发挥作用。村或乡等地方基层组织也积极介入推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但总体上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通过问卷方式了解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的意愿,从交易费用的视角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现状及其成因,并提出若干对策。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市场 交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炎
一方面农业现代化需要加速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但另一方面现有的土地家庭承包制又不能轻易动摇。借助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需要以国家的力量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解决农村社会保障为前提推进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关键词:
土地制度 法经济学 家庭承包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华伟 刘友兆
在阐述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经济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诊断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问题,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代理人的主观努力符合委托人的利益。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土地整治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具有双层多级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代理人问题。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成立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业主委员会,有效优化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委托代理关系,加强契约激励约束、监理人激励约束和市场激励约束,有效激励代理人努力水平,促进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不断提高。
[期刊] 改革
[作者]
祝志勇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旨在调整农村社会生产关系 ,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潜在利润是否能转化为现实 ,是由目前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社会主体力量的结构 (政府、农民 )共同决定的。
关键词:
农村土地 流转制度 政治经济学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燕纯 韩书成 李丹 熊建华
[目的]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梳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变迁过程,并对"三权"各自的权能进行分析,针对现存集体所有权主体缺失、土地承包权权能混乱、土地经营权性质不清等问题解释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比法对农村土地试行"三权分置"后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各自权能进行划分和界定,理顺三者关系。[结果](1)"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产权权能的进一步分解与细化,集体所有权被赋予更完整的土地所有权能;(2)"三权分置"过程中承包地流转路径得到进一步强化,打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静婷
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迁,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受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缺位、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发育迟缓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地流转率普遍偏低,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困境,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使用权流转 制度经济学 农村土地产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海娜 罗玉辉 侯为民
当前,关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存有争议。一些学者从“公平”角度出发,提倡应坚持集体所有制,照顾小农发展,避免失地农民的出现;另一些学者从“效率”角度出发,提倡土地是农民的财产,由农民自主进行市场化流转,政府不应该限制。基于这种“理念之争”,本文试图打破此“僵局”,通过测量农民土地依赖程度来科学推动未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改革方向。由此,本文构建中国农村土地依赖测算模型,其应用价值在于:一是依据土地依赖度科学推动土地流转;二是依托土地依赖度分类指导各地土地改革;三是依托土地依赖度协调区域经济科学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银 文魁
"三农"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机制,对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稳定转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采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实现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机制框架图,阐述了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健康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农村就业政策的合理选择。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非农就业 机制 经济学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华 何军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视角考察中国现阶段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分析农村医疗保障供求的状况,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构中的定位,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医疗保障 供求两难 政府定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少之
新中国的新富农,是在土地改革后农村居民占有生产资料大体均等的基础上,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最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他们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和最高的生产率,积极从事运输业、商业,是农村中最具活力的阶层。他们的出现,是农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走向规模经营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新起步。中国政府对新富农的政策最初是允许其存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以达消除土地改革后农民生产顾虑、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之目的。但这个政策很快发生了变化,把新富农的生产看作农村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发展的集中体现,转而限制直至消灭新富农。
关键词:
农民分层、分化 新富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渊 翟坤周
该文主要从长时段或过程性角度揭示我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演进的逻辑理路和变迁规律,重点分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变迁对农村土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阶段性含义及特征,进而探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演化的影响因素、动力机制等政治经济学逻辑,并做出结论性评价和提出政策展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戴中亮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热点问题之一 ,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运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之上 ,认为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具有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特征 ,并结合我国的农村的实际情况 ,着重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制度变迁 流转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