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41)
- 2023(20868)
- 2022(17750)
- 2021(16908)
- 2020(14128)
- 2019(32452)
- 2018(32250)
- 2017(61298)
- 2016(33953)
- 2015(38272)
- 2014(38466)
- 2013(37647)
- 2012(35161)
- 2011(31919)
- 2010(32381)
- 2009(30455)
- 2008(30333)
- 2007(27264)
- 2006(24609)
- 2005(22263)
- 学科
- 济(137723)
- 经济(137537)
- 管理(97342)
- 业(96594)
- 企(74330)
- 企业(74330)
- 方法(56780)
- 农(53621)
- 数学(48746)
- 数学方法(48108)
- 中国(40190)
- 财(37711)
- 农业(35426)
- 业经(33842)
- 制(32804)
- 学(30503)
- 地方(26577)
- 贸(26024)
- 贸易(26010)
- 易(25321)
- 银(24056)
- 银行(24006)
- 理论(23292)
- 体(23257)
- 行(22999)
- 融(22629)
- 金融(22620)
- 务(21762)
- 财务(21668)
- 财务管理(21613)
- 机构
- 大学(487440)
- 学院(484556)
- 济(198162)
- 经济(193783)
- 管理(184031)
- 研究(169691)
- 理学(156976)
- 理学院(155175)
- 管理学(152473)
- 管理学院(151586)
- 中国(131628)
- 京(105434)
- 科学(102003)
- 财(96566)
- 农(89167)
- 所(86402)
- 研究所(77658)
- 中心(77070)
- 江(75056)
- 财经(74685)
- 业大(72502)
- 农业(68701)
- 经(67898)
- 北京(67390)
- 范(66692)
- 师范(66099)
- 院(60659)
- 经济学(59776)
- 州(59434)
- 财经大学(54954)
- 基金
- 项目(314892)
- 科学(247329)
- 研究(234379)
- 基金(227926)
- 家(198311)
- 国家(196572)
- 科学基金(167475)
- 社会(148177)
- 社会科(140079)
- 社会科学(140044)
- 省(120851)
- 基金项目(118786)
- 教育(108351)
- 自然(106285)
- 自然科(103749)
- 自然科学(103726)
- 划(102284)
- 自然科学基金(101870)
- 编号(96344)
- 资助(94461)
- 成果(81602)
- 部(71083)
- 重点(70521)
- 课题(67616)
- 发(67001)
- 创(63919)
- 国家社会(61155)
- 教育部(60973)
- 创新(59667)
- 制(59509)
- 期刊
- 济(230160)
- 经济(230160)
- 研究(153176)
- 中国(106808)
- 农(86546)
- 学报(78430)
- 财(75024)
- 科学(71437)
- 管理(68085)
- 教育(61850)
- 大学(60616)
- 农业(58368)
- 学学(56623)
- 融(50697)
- 金融(50697)
- 技术(41815)
- 业经(38358)
- 财经(38300)
- 经济研究(34860)
- 经(32852)
- 问题(30475)
- 业(29165)
- 版(25099)
- 图书(24811)
- 贸(24218)
- 技术经济(23225)
- 世界(23177)
- 理论(22821)
- 现代(21549)
- 科技(21515)
共检索到753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韩德军 朱道林
研究目的:确定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各利益主体效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函数关系。研究方法:以中国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中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效用为被解释变量(Yi),而其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Xij),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确定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中央政府效用与中央政府收益和农民满意度显著相关,地方政府效用与地方政府收益和农民满意度显著相关,农村基层组织效用与地方政府和农民满意度显著相关,而农民效用与农民收益和农民保障程度显著相关。研究结论: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利益主体效用都与农民满意度有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该充分保障农民利益才是合乎历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柳建平
土地功能是影响土地制度安排的重要因素。一个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应有利于土地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共同增进,或至少应在二者之间争取恰如其分的平衡。本文在论述土地功能与土地制度安排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分别对我国历史以来三种土地制度及所对应的功能变化,进行了利弊分析。在此基础上就现行农地制度变革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土地经济功能 土地社会功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德军 朱道林
研究目的:解读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规律,分析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取向。研究方法:通过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集体、农民4方动态进化博弈模型,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中各利益主体博弈进化关系特征及约束条件。研究结果:生成了各利益主体进化博弈关系表及策略对比趋势图。研究结论:(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以中央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2)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是一个由强制性向诱致性过渡的历史过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应该顺应这种趋势;(3)农民集体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中中央政府策略选择不完全的产物,其产权关系不清、权能缺失。(4)应该有针对性地完善现行土地产权制度...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历史变迁 进化博弈论 农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毕国华 杨庆媛 张晶渝 程小于
研究目的: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探讨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变迁分为两条主线: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土地功能拓展与价值显化。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并显化土地功能与价值,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现实矛盾的两条基本途径。研究结论:针对当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几个主要方向:(1)强化土地权能,让乡村成为土地多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地方;(2)围绕乡村自然资本加速增值提升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让乡村成为自然资本增值最快的地方;(3)以土地制度改革作为重塑城乡关系的重要手段,优化乡村"三生"空间功能格局,让乡村成为回得去的乐园。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银蓉 梅昀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讨陈银蓉梅昀农村土地制度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键问题之一。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有益探讨。笔者试从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形成历史原因及存在的弊端出发,探讨农村土地制度选择的理论依据以及改革设想。一、对现行土地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长赋
本文系统梳理中外土地制度演变的历史和规律性特征,深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确立、完善、深化三个阶段的改革创新实践,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论述、形势要求以及总体方向,提出深入研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陶志远 周艺歌 徐若霖 金彦平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也是核心制度。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经历了数次波折之后方才建立的。本文通过梳理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轨迹,解读其内在机理与深层次原因。同时,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进行评介并比较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以期为农村土地制度的下一步改革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土地制度改革 社会保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孔泾源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艰难跋涉。其间不乏土地产出的戏剧性增长为世瞩目。同时也曾因农业徘徊而引起人们的迷惘、忧虑和关注。这场经验和教训都极为丰富的历史性变革,不仅以其变动不居的制度形态张扬着中华民族尤其是农民大众的创造精神,而且以制度变迁的特殊约束条件和历史轨迹启迪着人们的理论思考。本文试图对我国当代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过程、类型及约束条件作出实证分析。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立祥 彭美玉
通过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路径依赖性。明晰农村土地产权是改革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考虑制度变迁所带来的交易费用。通过对中国农村土地改革几种模式的交易费用的比较,认为,深化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方案相比国有化和私有化改革方案仍是较优的选择。改革思路是确权赋能,完善配套政策。改革重点是现有的垄断性征地制度、土地利用管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只有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土地利用规划、管制体制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才能真正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路径依赖性 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柳建平 闫鹏鹏
土地制度变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条件。一个能够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农地制度应具有公正分配、产权清晰、交易自由、政策激励及建立相应的生产经营组织制度等基本特征。以此审视当代中国农地制度,在诸多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及不足。因此,要促进中国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相应的土地制度变革为基础。在产权制度方面,应建立农民所有制;在市场制度方面,应祛除行政对土地市场的控制和垄断;在政策激励方面,应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土地集中的激励措施;在经营组织方面,应鼓励和扶持以土地权利连结的农民自组织发展。
关键词:
农地制度 现代农业发展 改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宁 邱力生
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总是以特定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来作出安排,并通过其不断调整和转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制度。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土地制度本身会产生一定的制度性问题。该文采用规范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土地制度主体化改革的构想,希望能够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制度性问题 土地制度主体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学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已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土地流转这一土地制度改革的新形式逐渐在全国发展起来,但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土地股份制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土地制度。
关键词:
土地股份制 农村土地制度 土地流转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克强 刘红梅
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 ,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土地改革 ,建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对社会主义的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形成了农民集体所有制 ;改革开放以来 ,建立了家庭承包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村土地市场是新时期土地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上述过程中 ,从总体上讲 ,党的政策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但在探索中也出现过结果与理想不符合的现象。在总结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基础上 ,就新时期土地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家庭 张换兆
本文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探讨农地流转制度的变迁历程,认为中国农地流转制度存在管理制度供给不足、管理主体不明确、地方寻租空间过大等问题,提出加强制度变迁的综合性和配套性,明确管理主体,以土地使用权能一致性为基础,逐步清晰产权,规范微观管理主体行为,保护农民利益,消散制度租。
关键词:
农地流转制度 管理主体 寻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蒂姆·汉斯达德 李平
一、实地调查中的发现 我们在山西的实地调查是在中国针对农村土地制度建设进行的第五轮实地调查。调查中走访了34个农户,其中包括21个荒地承包户和四个投了标但未成功的农户。就荒地问题进行的实地调查全都在吕梁地区的四个县。 如以前一样,我们的实地调查方法是“快速农村评估”。在调查中不是让农户被动地回答一套问卷,而是鼓励农民主动参与这种半组织性的调查活动。我们使用了一套基本的议题表,具体问题就是根据这些议题而提出的。在一次调查中一般都没有问完所有的问题,有时还脱离基本的议题表而讨论一些没有料到但令人感兴趣的新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