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54)
2023(15053)
2022(12826)
2021(12113)
2020(9965)
2019(23258)
2018(22798)
2017(44320)
2016(23644)
2015(26770)
2014(26553)
2013(26796)
2012(24588)
2011(22444)
2010(22215)
2009(20470)
2008(19878)
2007(17264)
2006(15240)
2005(13366)
作者
(67545)
(56810)
(55766)
(53307)
(35685)
(27057)
(25289)
(22270)
(21401)
(19901)
(19190)
(19132)
(17741)
(17610)
(17231)
(17230)
(16472)
(16428)
(16160)
(15821)
(13977)
(13902)
(13514)
(12862)
(12755)
(12546)
(12307)
(12296)
(11396)
(11208)
学科
(106076)
经济(105890)
(68640)
管理(61389)
(51565)
方法(46416)
(45443)
企业(45443)
数学(41567)
数学方法(41240)
农业(34124)
中国(29186)
业经(25581)
(22686)
地方(20417)
(20340)
(19749)
贸易(19738)
(19240)
(18968)
(15825)
环境(15099)
(14632)
银行(14599)
技术(14589)
(14148)
金融(14147)
(14011)
(13737)
(13704)
机构
大学(341118)
学院(340076)
(146180)
经济(143447)
管理(137242)
理学(119877)
理学院(118609)
研究(117105)
管理学(116840)
管理学院(116243)
中国(89927)
(72394)
科学(70183)
(69730)
(62391)
(57733)
业大(55015)
中心(53563)
农业(53452)
研究所(52760)
财经(50852)
(47478)
(46748)
北京(45720)
(44334)
经济学(44305)
师范(44022)
(41544)
经济学院(40171)
经济管理(38034)
基金
项目(236099)
科学(186904)
研究(175308)
基金(174098)
(151032)
国家(149751)
科学基金(128840)
社会(113825)
社会科(107618)
社会科学(107592)
基金项目(92391)
(89323)
自然(81235)
自然科(79319)
自然科学(79302)
教育(78069)
自然科学基金(77902)
(74975)
编号(71231)
资助(71033)
成果(57285)
(53792)
重点(51976)
(50812)
(48255)
国家社会(47943)
课题(47767)
教育部(46067)
人文(45150)
创新(45054)
期刊
(159319)
经济(159319)
研究(100566)
(71367)
中国(66616)
学报(53172)
科学(50967)
农业(49000)
管理(44807)
(43162)
大学(41483)
学学(39316)
教育(32683)
(31652)
金融(31652)
业经(29945)
技术(26806)
经济研究(24383)
财经(24231)
(22790)
问题(22249)
(20630)
世界(17695)
(17326)
技术经济(16553)
资源(16159)
理论(16151)
科技(15941)
图书(15839)
(15716)
共检索到495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位涛  
构建一元、两序列、三账户、五支柱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土地养老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成为农民养老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人口流动加快和农村人口结构变化等背景下,土地价值逐步显现。为了有效地解决土地养老保障水平度量的问题,文章构建出养老保障水平数理模型,对现实土地养老保障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在对各参数变动预测的基础上,对未来40年农村土地养老保障水平进行预测,得出未来土地养老保障功能大幅度提高的结论,这为制定适合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供实证依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仇晓洁  李聪  温振华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资源在各地区间的配置是否均等取决于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的均等化程度。通过泰尔指数法,以农村社会保障的支出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的均等化水平,发现区域内的不均等已成为农村社会保障支出非均等的主要矛盾,因此站在公共财政的角度,提出了财政支出政策应着重解决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区域内的不均等问题,加大对中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尽快实现农村社会保障财政支出随农民的转移而转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丁一磊  杨妮超  顾海  
我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已实行一段时间,各地区大病保险保障水平不尽相同。该文以实际补偿比作为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的测度指标,建立新农合基本医保实际住院补偿比模型和农民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比模型,以东中西部198个医保统筹地区为样本,通过与新农合基本医保实际住院补偿比模型回归结果的比较,分析影响农村居民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合规费用占比、大病保险筹资水平对提高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比有显著正向作用,大病保险人均医疗费用、大病保险受益面、人均纯收入对提高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比有显著负向作用,同时发现商业保险机构经办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丁一磊  杨妮超  顾海  
我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已实行一段时间,各地区大病保险保障水平不尽相同。该文以实际补偿比作为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的测度指标,建立新农合基本医保实际住院补偿比模型和农民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比模型,以东中西部198个医保统筹地区为样本,通过与新农合基本医保实际住院补偿比模型回归结果的比较,分析影响农村居民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合规费用占比、大病保险筹资水平对提高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比有显著正向作用,大病保险人均医疗费用、大病保险受益面、人均纯收入对提高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比有显著负向作用,同时发现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大病保险比政府经办更有效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巍  
文章认为,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是紧密关联的。当前,由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难以满足农民工的现实诉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未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仍在探索试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举步维艰等,导致土地流转不畅。文章指出,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适合现代农村特点和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新模式,对顺利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谐意义重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毕可影  曾瑞明  梁瑞敏  
目前,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制度性瓶颈和一系列外生因素的冲击,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渐趋弱化。但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养老现状来看,传统家庭养老仍是农村主要养老方式之一,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化养老也是养老模式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在巩固和发展家庭养老的同时,也要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方式,在整合中不断发展以家庭作为养老载体并辅助于多种方式的农村养老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苗绘  王金营  
土地信托作为新型土地流转模式具有重要优势。目前中国开展土地信托试点的地区,大多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现有土地信托模式在推广运行中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政府行政管理过多,信托机构数量少、角色单一、发挥职能有限,不能充分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本文在对全国2001—2020年典型土地信托模式梳理的基础上,从横向突破和纵向突破两种路径提出了创新的土地信托模式:一是构建横向联合机制的农用土地整合开发型集合信托模式,二是深化纵向延伸机制的农业产业链型土地集合信托模式。为保障上述创新模式的高效运行,本文提出了政府、监管当局、信托机构、金融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六位一体"的土地信托保障机制,以此促进农业产业链形成,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翠迎  
中国农村现存三种主流养老保障方式。尽管传统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功能衰退,但依然沉重地承担着农村养老的责任;制度化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曾是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希冀,然而其举步维艰;社区养老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但只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权宜之计。在中国农村社会经济转型的特殊阶段,农村养老需要发挥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社区养老等保障方式的合力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恒周  郭忠兴  郭玉燕  
本文在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职业分化、养老保障与农村土地流转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职业类别、是否具有非农就业技能、商业养老、是否拥有转让权、地权稳定性对土地流转有正向影响,家庭养老则对土地流转有负向影响,而年龄、非农收入比重、农业劳动力人数、社会养老和是否具有抵押权则对土地流转决策没有显著影响。本文提出了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和提供非农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与职业技术素质、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鲁思来  贡森  亚瑟·候赛因  
中国社会是建立在公民权分离的基础上,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政治和法律原因造成的,并且被两类社会组织之间的严格分离以及一系列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障碍所强化。长期实行的社会保障体制以及相关的社会政策不仅反映了这种分离,而且也是这种分离的一部分,社会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制造和加深这种城乡分离的主要工具。在这种社会保障体制下,中国教育的发展、住房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在城乡分离的不同的基础上组织的,城乡之间在卫生医疗服务和老年保障方面也存在着完全不同的制度安排。城市居民享受着比较慷慨的养老金制度(1950年代初建立)的保护,且待遇标准超过了发展中国家通常的水平,而农村地区除了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孔泾源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艰难跋涉。其间不乏土地产出的戏剧性增长为世瞩目。同时也曾因农业徘徊而引起人们的迷惘、忧虑和关注。这场经验和教训都极为丰富的历史性变革,不仅以其变动不居的制度形态张扬着中华民族尤其是农民大众的创造精神,而且以制度变迁的特殊约束条件和历史轨迹启迪着人们的理论思考。本文试图对我国当代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过程、类型及约束条件作出实证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袁蓓  傅国华  赵杠  
本文在对海南省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居住和生活状况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家庭内资源配置为切入点对农村家庭养老保障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成年子女对老年父母的家庭内代际转移更多的表现为代际间交换关系,而非出于老年父母的需求。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农村社会养老机构建设是解决现行农村家庭养老供给不足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郎大鹏  
土地流转后农民依托于土地的长久稳定收入模式被打破,农村地区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因此,在我国城镇化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影响下,农村土地流转后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成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对当前我国土地流转后农民养老保障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目前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基于此,提出了土地流转背景下完善我国农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议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颖  徐弥榆  
依据各行业的盈利能力分别测算各行业的年金适度企业缴费率;根据OLG两期模型测算个人最优年金缴费率;构建年金替代率模型,测算企业年金适度保障水平。研究表明:全行业有支付能力的企业年金缴费率约为6.36%;最优年金个人缴费率为5.94%;适度缴费率下企业年金的替代率为25.17%,优化年金缴费结构可以提高年金的养老保障程度;提高个人年金缴费税惠额度,可以鼓励和加快年金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